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锁定钢板(LCP)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股骨髁部骨折患者100例,其中53例患者使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47例患者使用L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疗效。结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CP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以及随访膝关节康复情况均明显高于D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可治疗各型股骨髁部骨折,但在治疗C2、C3等较为复杂的患者比DCS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锁定钢板; 动力髁螺钉; 股骨髁部骨折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27
股骨髁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多为高能量冲撞损伤所致。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临床上这类患者日益增多,其类型多样,波及膝关节面广泛,易引发膝关节僵直和创伤性关节炎,成为临床处理的难点。笔者所在科近年来收治不少股骨髁部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股骨髁部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79例,女21例,年龄23~61岁,平均(38.1±4.6)岁。患者交通伤76例,坠落伤18例,其他6例,按照骨折AO分型,其中C1型47例,C2型36例,C3型17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3例患者使用DCS治疗,47例患者使用LCP治疗,分为DCS组和LCP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膝关节前外侧探查切口,由股外侧肌和股直肌间进入,经髌旁支持带打开关节囊,显露髁部骨折断端。探查膝关节结构损害情况,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应先行处理关节内结构损伤情况,然后再复位大的关节面骨折块。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光滑,并维持股骨髁部应有的宽度和高度,如有骨质缺损,应首先用自体骨或人工骨予以充填。尽可能恢复股骨髁部的外形,并用2枚克氏针将股骨髁部骨折临时固定。此时如骨折复位良好,可在股骨远端外侧上一不同长度的股骨髁板,在维持其骨折块良好复位的情况下,不必苛求钢板与骨的严格匹配,在股骨髁部用锁定螺钉固定。对于股骨髁部不在关节面上的骨折块,应在维持良好对线的情况下将其尽可能复位,此时不必苛求其解剖复位,而应尽可能保护其上附着的软组织,保留其血运,使该骨折块成为一活的骨化中心而不是死骨,以利于日后的骨折愈合。由于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此时这种骨折块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复位并使骨折块之间留有间隙,这种间隙一定要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充填,发挥其桥梁作用。对于大的皮质骨块,即使其上无软组织附着,也应将其保留,将其复位后与主骨固定,股骨髁部应有3~4枚锁定螺钉固定,在骨折近端也应有3~4枚螺钉固定,因为术中牢固的固定是术后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的基础。
1.3 评价标准 术后随访7个月~24个月,股骨髁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价按Karlstrom评估标准[1]。优:膝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无跛行;良:膝关节活动度为10°(伸)~125°(屈),且局部无疼痛,无跛行,一般工作无大碍;可:膝关节活动度为30°(伸)~105°(屈),关节偶尔酸痛,劳累后加重,轻度跛行;差:膝关节活动度低于30°(伸)~105°(屈),关节常酸痛,明显跛行,无法完成正常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或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活动度比较 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CP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DCS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膝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DCS组患者中2例优,31例良,9例中,11例差;PLC组患者7例优,36例良,2例中,2例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的进步,内固定器械的逐步改进,可供选择的内固定系统越来越多,目前,用于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有传统钢板,如股骨髁支持钢板、DCS等,以及新近出现的LCP等[2]。DCS是在95°的钢板基础上的改良加压钢板,基于髁螺钉可使髁间加压,且导针可调整,保证了钢板良好的紧贴及力线。有研究报道,DCS对无明显骨质疏松的C1型髁间骨折,不用外固定且早期能够进行功能锻炼[3]。在本次研究中,DCS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2例,良31例,效果较好。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DCS对于治疗骨折粉碎较为严重或者伴有骨缺损的患者,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恢复正常解剖较为困难,而且DCS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有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甚至骨髓炎。还有部分患者在术中复位满意,但由于实施可靠固定较困难,在术后仍需外固定,导致其关节功能恢复不甚满意。
股骨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的一种,并涉及到负重关节面的治疗和恢复,需要达到解剖復位、牢固内固定等标准。因此,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恢复膝关节的平整性,建立膝关节以下的力线,恢复髌股关节、股骨髁的宽度和高度,以维持正常的形态,防止膝关节内外翻。不少文献报道,LCP在治疗股骨髁部骨折中具有以下优点:(1)LCP符合微创原则,不必剥离骨膜太多,不需要将钢板与骨进行紧密贴合,保证了骨折处两端的血供循环,使骨折愈合更快。(2)适用于松质骨部位和骨质疏松的患者,不会发生退钉现象。(3)骨与钢板形成一体化,内固定效果好,术后不用外固定,并且早期能够锻炼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伸膝装置粘连。Sommer等[4]认为,锁定钢板固定牢靠,能达到坚强内固定的要求,这样便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4)LCP符合解剖特点,形状与股骨近端一致,手术过程中无需预弯,大大减少了手术难度及时间[5]。在本次研究中发现,LCP无论治疗简单C1型骨折还是复杂的C2、C3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LCP可治疗各型股骨髁部骨折,但在治疗C2、C3等较为复杂的患者方面比DCS具有更好的效果,并且术后康复时间差异不大,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Karlstrom G, Olerud S. Ipsilaeral fracture of the femur and tibia[J]. J Bone Joint Surg(Am),1977,59(2):240-243.
[2] 王年芳,谭振华,韩明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24):177-178.
[3] 任国文,苏庚洵,王国柱,等.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4):313.
[4] Sommer C,Gautier E,Muller M,et al.First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J].Injury,2003,34(2):43-54.
[5] 同志超,李忠,张堃,等.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3):266-268.
(收稿日期:2011-11-23)
(本文编辑:王宇)
【关键词】 锁定钢板; 动力髁螺钉; 股骨髁部骨折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27
股骨髁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多为高能量冲撞损伤所致。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临床上这类患者日益增多,其类型多样,波及膝关节面广泛,易引发膝关节僵直和创伤性关节炎,成为临床处理的难点。笔者所在科近年来收治不少股骨髁部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股骨髁部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79例,女21例,年龄23~61岁,平均(38.1±4.6)岁。患者交通伤76例,坠落伤18例,其他6例,按照骨折AO分型,其中C1型47例,C2型36例,C3型17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3例患者使用DCS治疗,47例患者使用LCP治疗,分为DCS组和LCP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膝关节前外侧探查切口,由股外侧肌和股直肌间进入,经髌旁支持带打开关节囊,显露髁部骨折断端。探查膝关节结构损害情况,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应先行处理关节内结构损伤情况,然后再复位大的关节面骨折块。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光滑,并维持股骨髁部应有的宽度和高度,如有骨质缺损,应首先用自体骨或人工骨予以充填。尽可能恢复股骨髁部的外形,并用2枚克氏针将股骨髁部骨折临时固定。此时如骨折复位良好,可在股骨远端外侧上一不同长度的股骨髁板,在维持其骨折块良好复位的情况下,不必苛求钢板与骨的严格匹配,在股骨髁部用锁定螺钉固定。对于股骨髁部不在关节面上的骨折块,应在维持良好对线的情况下将其尽可能复位,此时不必苛求其解剖复位,而应尽可能保护其上附着的软组织,保留其血运,使该骨折块成为一活的骨化中心而不是死骨,以利于日后的骨折愈合。由于周围软组织的牵拉,此时这种骨折块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复位并使骨折块之间留有间隙,这种间隙一定要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充填,发挥其桥梁作用。对于大的皮质骨块,即使其上无软组织附着,也应将其保留,将其复位后与主骨固定,股骨髁部应有3~4枚锁定螺钉固定,在骨折近端也应有3~4枚螺钉固定,因为术中牢固的固定是术后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的基础。
1.3 评价标准 术后随访7个月~24个月,股骨髁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价按Karlstrom评估标准[1]。优:膝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无跛行;良:膝关节活动度为10°(伸)~125°(屈),且局部无疼痛,无跛行,一般工作无大碍;可:膝关节活动度为30°(伸)~105°(屈),关节偶尔酸痛,劳累后加重,轻度跛行;差:膝关节活动度低于30°(伸)~105°(屈),关节常酸痛,明显跛行,无法完成正常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或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活动度比较 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CP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DCS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膝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DCS组患者中2例优,31例良,9例中,11例差;PLC组患者7例优,36例良,2例中,2例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的进步,内固定器械的逐步改进,可供选择的内固定系统越来越多,目前,用于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有传统钢板,如股骨髁支持钢板、DCS等,以及新近出现的LCP等[2]。DCS是在95°的钢板基础上的改良加压钢板,基于髁螺钉可使髁间加压,且导针可调整,保证了钢板良好的紧贴及力线。有研究报道,DCS对无明显骨质疏松的C1型髁间骨折,不用外固定且早期能够进行功能锻炼[3]。在本次研究中,DCS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2例,良31例,效果较好。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DCS对于治疗骨折粉碎较为严重或者伴有骨缺损的患者,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恢复正常解剖较为困难,而且DCS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有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甚至骨髓炎。还有部分患者在术中复位满意,但由于实施可靠固定较困难,在术后仍需外固定,导致其关节功能恢复不甚满意。
股骨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的一种,并涉及到负重关节面的治疗和恢复,需要达到解剖復位、牢固内固定等标准。因此,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恢复膝关节的平整性,建立膝关节以下的力线,恢复髌股关节、股骨髁的宽度和高度,以维持正常的形态,防止膝关节内外翻。不少文献报道,LCP在治疗股骨髁部骨折中具有以下优点:(1)LCP符合微创原则,不必剥离骨膜太多,不需要将钢板与骨进行紧密贴合,保证了骨折处两端的血供循环,使骨折愈合更快。(2)适用于松质骨部位和骨质疏松的患者,不会发生退钉现象。(3)骨与钢板形成一体化,内固定效果好,术后不用外固定,并且早期能够锻炼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伸膝装置粘连。Sommer等[4]认为,锁定钢板固定牢靠,能达到坚强内固定的要求,这样便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4)LCP符合解剖特点,形状与股骨近端一致,手术过程中无需预弯,大大减少了手术难度及时间[5]。在本次研究中发现,LCP无论治疗简单C1型骨折还是复杂的C2、C3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LCP可治疗各型股骨髁部骨折,但在治疗C2、C3等较为复杂的患者方面比DCS具有更好的效果,并且术后康复时间差异不大,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Karlstrom G, Olerud S. Ipsilaeral fracture of the femur and tibia[J]. J Bone Joint Surg(Am),1977,59(2):240-243.
[2] 王年芳,谭振华,韩明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24):177-178.
[3] 任国文,苏庚洵,王国柱,等.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4):313.
[4] Sommer C,Gautier E,Muller M,et al.First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J].Injury,2003,34(2):43-54.
[5] 同志超,李忠,张堃,等.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3):266-268.
(收稿日期:2011-11-23)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