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求新何如求永恒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画发展中,人物画问题最多,困难也最大,触及到许多根本性的问题。画家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启动中国画发展的龙头。人物画中,现实主义的人物画是人物画发展中的主体,画家抓住了它就能带动人物画创作发展的全局。我的认知深处,有着不变的体悟:艺术创作,“新”是时间概念,是历史的过程;“美”是追求的旨归,是永恒的探索。在上个世纪里,美与丑的评析一度曾被“新”与“现代”的时间判断所取代,审美的第一标准就是“新”和“现代”性,求“齊”求“新”仿佛成为艺术的全部追求。毋庸讳言,画坛这种“新”和“变”绝对化的探求势必导致对艺术认识的肤浅,使艺术流于形式变化而逐渐丧失了精神的内容,失去了永恒的价值。
  我近读青年画家陈锐楷人物画艺术创作,就读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读出了他满满的艺术探求认知,更加深了自己对艺术美的体认。就世界画坛来说,以“诗、书、画、印”四位一体具有深厚文化意蕴和很高审美品格的中国传统“文人画”,无疑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艺术宝库的贡献。但是,如果我们把视角扩大一点,就绘画史的全面来看,随着“文人画”的发展,非绘画性东西的强化,绘画本身却在削弱,表现技能衰退,表现内容日益狭隘,艺术与生活渐渐疏离,审美内涵越发贫乏,工笔画发展缓慢……凡此种种,与“文人画”偏颇的美学观不无关系。这显然不是耶和华的福音,我们品尝到了璀璨中的苦涩。看来,中国画“美”是永恒的主题,求“新”求“变”何如求永恒。回望中国艺术历史,艺术形态始终处于求新的变化之中,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但分明又是艺术语言延续的结果。这种独特並不是刻意求“新”,而是一种文脉的自然推进。“恒”是美,“美”是恒,它为艺术不变的因素,一直在承前启后,纵贯艺术史的筋脉。一个艺术家如果真实地表现了自己,表达了自己,自然就与前人形成了距离,形成了时代“美”的特质。
  我读青年画家陈锐楷人物画艺术创作,有三个方面是令人首肯与激赏的。一是其人物画艺术创作有着对人生关注的热切和炽热的爱憎,而不是心如静水的冷漠。我们说,人物画要有足够的阳刚之气去获得雄健、博大、深厚的底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作品就会失去画家,人生的态度。《哈尼阳光》《新城建设者》是画家对社会、對人民、对人生、对壮美以更多关爱的作品,它们充溢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儒、道、释的思想光芒。作品追求的是一种生气勃勃、生趣凜凛的艺术生机,而不是崇尚简淡、幽远、空灵、静谧。诚如朱屺瞻所言:“元代云林,自是大家,淡淡几笔写出太湖山石人情,涤人心肺。他的作品,我喜偶见,却不欲久恋,我所顾忌的是淡近轻,逸近飘,学者宜慎。”二是其人物画艺术创作把切人点放在了“写实的回归”上,使作品获得了蓬勃生机。众所周知,中国人物画艺术创作,在素描引进中国画的具体方法后面,其内核是写实的回归,是艺术源于生活的回归,是艺术道路的拨乱反正。读画家《人物群像》,我折服的是锐楷写川西老农、写民族老人也罢,或写古代战将、写域外老者也罢,皆以写实为之。然,其“写实”已不是唐宋时代“写实”的重复,而是给予外部的“形”应有的关切,更多地注人了画家个人性情的抒发,拥有了更大的容量吸纳古今中外的有益营养。这是一种魅力无穷形态多样、身心健康的“写实主义”,它已打上了当代人心理的印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三是其人物画艺术创作的笔墨践行有着历史遗产的精粹所在,有着民族绘画特性的标志一笔墨、造型、意境、气势、结构、色彩之美……我们说,艺术家创造的美是多样的,这多样的美应具备精神品格。但,笔墨一味求“新”,使许多画家陷入歧途,或者站在一个矮小的山头上自以为成功,而难望历代高峰的项背。中国艺术的笔墨绝对是有继承性的,是艺术家数千年智慧的总结。笔墨不是越新越高,笔墨也没有新旧之分,艺术形式或形态更不分高低,而境界自古有高低,格调从来分文野。当然,“笔墨”在中国,人物画艺术创作中扮演着多样的角色,好的“笔墨”赋予了作品深邃的内涵。许是青年画家除锐楷从小生活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其父陈乃建先生理论实践皆高,书艺精深,是一位德艺双馨且颇富盛名的画家,故其在中国画艺术创作的初期,就打下了深湛的“笔墨”基本功。《老缶图》是锐楷写吴昌硕的一幅作品,画家打通了人生与艺术的通道,作品度物写真,写形传神,是一种从特殊中挖掘个性与特征的艺术呈现,笔墨充满了对故事的叙述性想象及诗意精神。它,无疑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笔墨技巧而又深刻真实地以笔墨表现了对吴昌硕先生艺术人生的阐述。
  我激赏青年画家陈锐楷的人物画艺术创作,还有一个由衷的惊喜,即其艺术创作关注的不是抽象的哲理与思辨,而是中国艺术之“理”,并且通过对这个“理”的有效阐述去引导、把握或纠正的艺术实践。他之认知中,是主张自己要纯洁心灵。因为只有纯净、静谧的心灵才能抽绎、表现天地之大美,才能含道映物,澄怀味象,像倪云林那样“洗尽尘滓,独存孤迥”,像恽南田那样“迁移造化而与天游”;才能体验自然的真意,使澄澈的自然映照作者朗彻的心胸;才能不事刻削,浑然天成;才能如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物外。故其作品一起步就有了一个好走相,让人叹服。
  以上是我对青年画家陈锐楷人物画艺术创作探微的管窥之见。我要说,一般看画的人都是看作者画得像不像,漂亮不漂亮,完整不完整,丰富不丰富,这是20世纪以来写实主义的观点。其实中国画首先是看作者画得活不活,深刻不深刻,笔意好不好,境界深不深,格调高不高,所以就有了“心灵质量”的“写意”之说。写意并非草率之笔,写意是长期修养的沉淀,是学问积累的深入浅出,是心迹的剖白、情感的流露。雪莱有一句诗:“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中国有句对应的诗:“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我说这些话,是想向青年画家陈锐楷表明一个艺术研究者的心迹:你人还年轻,人物画艺术创作还在路上,你虽在创作中有了卓越的表现,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你理应锲而不舍,向更高境界不断攀援……
  专题采访
  M=现代艺术
其他文献
一本由画家自己题名的《雪巅神彩——李兵水墨高原雪山画作品选》摆在我的案头,初翻两遍便眼亮心惊,稍后一页页细读几遍,更使心灵与精神受到强烈震撼。经过一番静气赏阅与沉思,让人深切感受到的是:李兵先生的一幅幅精品力作,内蕴着丰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思考,既有现实的厚度、理想的深度,又有生命的高度、生活的强度,是闪烁着哲学之光、饱含着独特价值和魅力的伟大艺术。  谈及艺术与哲学,许多人则匪夷所思,以为是不可并
主管单位:德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德阳市作家协会  高建平  GAOJIANPING  《德阳文学》编委会主任。1957年2月生,祖籍山西临县。副研究馆员。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集《最后的使命》,散文集《一杯风土》《乡关回望》等。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阳市作家协会主席。  寄语  德阳市作家协会会刊2019年由原《东方作家》更名为《德阳文学》,更名以来已出刊五期。其中
彩塑 15-18cm×10cm-15cm×7 2012年  中国民间彩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流传地区广泛、种类题材多样,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造型整体感强、形态优美生动、色彩淳朴明快。这件作品是成都“风雅堂”根据成华区大熊猫资源,结合《三国演义》中刘备、孔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的人物形象,创作出的一套卡通版蜀汉“五虎上将 ”组合彩塑。作品形象既憨厚可爱,又虎虎生威,将成华熊猫特色资源
王二莽  WANG ERMANG  原名王磊,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研究院曲艺团青年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曲艺家协会理事。2002年拜师谐剧表演艺术家沈伐先生学习谐剧,2014年拜师散打评书艺术家李伯清先生学习散打评书,2013年荣获四川省第二届少儿曲艺大赛创作奖,2 01 4年荣获第三届“巴蜀笑星”称号,2015年荣获四川省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表演奖,2016年
中国山水画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缘于中国文化理念中对“天人合一”的崇尚。无论帝王、文人士大夫以及平民百姓,将与自然融为一体,置身山林之乐视为极其惬意的事。在都市绿地日益稀缺的今天,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向往之情就更加的迫切。对写实的色彩斑斓的山水画的喜爱,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八十年代中后期悄然兴起的新山水画风,以写实性的造型语言,亮丽明快的色彩,水气朦胧浅面黑白对比强烈的表现形式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花灯 310cm×150cm 2018年  此件作品除具备传统常规的工艺灯和花灯的制作技艺特征外,更以其独有的造型艺术和色彩调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制作时长近一个月,工艺复杂,灯品体量大且极具质感,视觉冲击力强,将丝扎艺术融入灯品之中,使彩灯和丝扎两门艺术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产生了一种庄严肃穆、富丽堂皇的艺术美感,提升了灯品的艺术档次与文化内涵,增强了灯品的艺术魅力。  胡氏花灯文化
中国画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物像的层面,是画家在宣纸上用笔墨抒发情感的绘画形式。它是建立在画家对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自然物象深入观察基础上的,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它是一种思维意识和审美想象。   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已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的悠长岁月。古老的民族,灿烂的文化,孕育出了独特而伟大的艺术。它具有独特的民族基因,特有的表现手法、艺术魅力和哲学思考。中国画不是单纯的停留在物像的层面,
涂啦啦  江西丰城人,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雕塑研究生,現居成都。四川省雕塑协会理事、四川省雕塑学会会员、成都市雕塑协会会员。现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教师,曾参加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AC)国际陶艺学会会议,曾荣获全国美术教育行业“五星优才”明星教师速写金奖等。作品曾入选四川省青年美术作品展、四川省美术作品展。论文先后发表在《青春岁月》《西江月》《明日风尚》期刊。
主管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徐海涛  XUHAITAO  《仁和》主编。1974年7月生,笔名二水,彝族。四川省文联第七届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协会员,攀枝花市仁和區文联专职副主席,政协攀枝花市仁和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文行仁和》微刊主编,攀枝花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2020年被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授予“攀枝花英才”称号。  寄语  《仁和》创刊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