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阵处理些事情,请假外出。再回来的时候,街上乱跑的小孩一群一群,跳起来用脏兮兮的小手够我头顶的帽子……我冲他们笑,“责备”他们淘气,也觉得这种浑然天成的亲近竟产生无与伦比的快乐!
我也常常在城里看到衣服整洁白白净净的孩子,他们大多细皮嫩肉被簇拥着宠爱着,放学时在老师带领下排整齐的队伍,步调一致地走出校门。村里的孩子是多么不同于那些步调一致的孩子。
我用相机记录下他们此时的状态,卖凉菜的大姐,迫于生计要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出摊,孩子所有的活动范围就在这个车座上,这是他的环境;卖大饼的那家人,从山东来,奶奶和妈妈轮流看护小孩,他很乖,从不哭闹,就在大饼店的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一天天长大了,这是他的环境;报刊亭的小男孩稍大些,上小学三年级,每天都趴在这里完成他的家庭作业,这是他的环境;王昊天被奶奶载着横穿马路,坐在三轮车里随奶奶上街买菜,这是他的环境;与石头对话的小孩,当老板娘的小女孩,来京探亲的留守儿童……他们在自己的环境里,带着使命成长。
亲爱的小孩,谢谢你们,让我知道,小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其实远远超过我们大人。你们总是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跟环境无关,快乐有时候仅仅出自天性。亲爱的小孩,谢谢你们,允许我记录下所有的美好和真实。有时候生活并不总那么可爱,不过一点都不妨碍心里的爱。
这是两个留守儿童,暑假跟做生意的父母来京团聚。我去检查企业生产安全,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她们。很显然,她们并不欢迎我这个不速之客,也有点胆怯。我举起相机,说:第一我不是坏人,第二我不抢你们冰激凌。然后,她们笑开了花。
姐姐在卖瓜,弟弟在三轮车上画下卖瓜的姐姐,妹妹偷着看。妹妹淘气,身上到处都是结痂的创口,姐姐偶尔得空透过窗子用大人的口吻责备她,弟弟又在边上笑。下过雨的天蓝得不带一丝杂质,就像姐姐脆声声的责备和哥哥朗朗的笑。
王昊天同学,把奶奶花五毛钱买的香菜当成草玩儿……我猜,他快要挨骂了。果然,十秒钟后,奶奶骂,孩子哭,狗也跟着叫,炸臭豆腐的油噼里啪啦,剁肉的叮铃咣啷……就像半条街都被放进了油锅里,慢慢熟了……
宝宝刚满九个月,妈妈早晨十点出门准备拌凉菜的东西,天黑再回去。家里周转不开,就把他搁在这个车座上看着。顾客不多的时候抱一会,饭点儿人多的时候孩子哭闹、烦躁,妈妈都无暇抚慰。时间长了,小孩不再认生,他知道冲着来买菜的人笑,张开胳膊等你抱陪他耍。刚来的时候他哭得很惨,现在,他大概知道对于忙于生计的母亲来说,哭闹是无效的。懂事的小孩并不是生来如此,他们对环境的选择和适应有时候比成人更快更准。
小男孩上二年级,他放学回来,也参与到村里的拉地队伍中。一笔一画在量好尺寸的土地证明上,代替不识字的奶奶签下他的大名。众人喝彩男孩乐,也许8岁的他并不知道,奶奶和这一众队伍如此忙活,就是为了给他,以及无数像他一样在土地确权后出生的农民的孩子“讨个口粮”。
燥热的午后,几个孩子在跟这些石子对话,给它们取有趣的名字,为它们找家,交换虚拟物品……耍得不亦乐乎。
我站了一会儿,他们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问:你为什么不回去睡觉?那口吻像极了大人平日里的责备。显然,他们的世界也并不欢迎一个成年人的介入。
这是合理的乡野存在,应该属于每一个童年。没有贫富之分高下之别,禁得起暴晒受得住燥热,无比专注。
Hey boy,你的爸爸是大力士,揉出的面团劲道耐嚼,妈妈和奶奶做得出最好吃的面饼儿,你在这个面食店门口被那么多来来往往的人看着慢慢长大……
花花绿绿的杂志,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没有纷扰你写卷子的认真。Hey boy,你如此好学,你的老师知道吗?
杂货铺的小男孩,花了好几天时间用废旧铁丝缠出来的超人。这么高大上的玩具,岂是钱可以买到的?简直酷毙!
责任编辑:方丹敏
我也常常在城里看到衣服整洁白白净净的孩子,他们大多细皮嫩肉被簇拥着宠爱着,放学时在老师带领下排整齐的队伍,步调一致地走出校门。村里的孩子是多么不同于那些步调一致的孩子。
我用相机记录下他们此时的状态,卖凉菜的大姐,迫于生计要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出摊,孩子所有的活动范围就在这个车座上,这是他的环境;卖大饼的那家人,从山东来,奶奶和妈妈轮流看护小孩,他很乖,从不哭闹,就在大饼店的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一天天长大了,这是他的环境;报刊亭的小男孩稍大些,上小学三年级,每天都趴在这里完成他的家庭作业,这是他的环境;王昊天被奶奶载着横穿马路,坐在三轮车里随奶奶上街买菜,这是他的环境;与石头对话的小孩,当老板娘的小女孩,来京探亲的留守儿童……他们在自己的环境里,带着使命成长。
亲爱的小孩,谢谢你们,让我知道,小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其实远远超过我们大人。你们总是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跟环境无关,快乐有时候仅仅出自天性。亲爱的小孩,谢谢你们,允许我记录下所有的美好和真实。有时候生活并不总那么可爱,不过一点都不妨碍心里的爱。
这是两个留守儿童,暑假跟做生意的父母来京团聚。我去检查企业生产安全,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她们。很显然,她们并不欢迎我这个不速之客,也有点胆怯。我举起相机,说:第一我不是坏人,第二我不抢你们冰激凌。然后,她们笑开了花。
姐姐在卖瓜,弟弟在三轮车上画下卖瓜的姐姐,妹妹偷着看。妹妹淘气,身上到处都是结痂的创口,姐姐偶尔得空透过窗子用大人的口吻责备她,弟弟又在边上笑。下过雨的天蓝得不带一丝杂质,就像姐姐脆声声的责备和哥哥朗朗的笑。
王昊天同学,把奶奶花五毛钱买的香菜当成草玩儿……我猜,他快要挨骂了。果然,十秒钟后,奶奶骂,孩子哭,狗也跟着叫,炸臭豆腐的油噼里啪啦,剁肉的叮铃咣啷……就像半条街都被放进了油锅里,慢慢熟了……
宝宝刚满九个月,妈妈早晨十点出门准备拌凉菜的东西,天黑再回去。家里周转不开,就把他搁在这个车座上看着。顾客不多的时候抱一会,饭点儿人多的时候孩子哭闹、烦躁,妈妈都无暇抚慰。时间长了,小孩不再认生,他知道冲着来买菜的人笑,张开胳膊等你抱陪他耍。刚来的时候他哭得很惨,现在,他大概知道对于忙于生计的母亲来说,哭闹是无效的。懂事的小孩并不是生来如此,他们对环境的选择和适应有时候比成人更快更准。
小男孩上二年级,他放学回来,也参与到村里的拉地队伍中。一笔一画在量好尺寸的土地证明上,代替不识字的奶奶签下他的大名。众人喝彩男孩乐,也许8岁的他并不知道,奶奶和这一众队伍如此忙活,就是为了给他,以及无数像他一样在土地确权后出生的农民的孩子“讨个口粮”。
燥热的午后,几个孩子在跟这些石子对话,给它们取有趣的名字,为它们找家,交换虚拟物品……耍得不亦乐乎。
我站了一会儿,他们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问:你为什么不回去睡觉?那口吻像极了大人平日里的责备。显然,他们的世界也并不欢迎一个成年人的介入。
这是合理的乡野存在,应该属于每一个童年。没有贫富之分高下之别,禁得起暴晒受得住燥热,无比专注。
Hey boy,你的爸爸是大力士,揉出的面团劲道耐嚼,妈妈和奶奶做得出最好吃的面饼儿,你在这个面食店门口被那么多来来往往的人看着慢慢长大……
花花绿绿的杂志,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没有纷扰你写卷子的认真。Hey boy,你如此好学,你的老师知道吗?
杂货铺的小男孩,花了好几天时间用废旧铁丝缠出来的超人。这么高大上的玩具,岂是钱可以买到的?简直酷毙!
责任编辑: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