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防灾教育亲子游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0207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9·11事件已经过去13年了,当年的恐怖已经走远,但是危机时刻存在,新加坡民防节也恰巧在这个期间。为了配合民防节,在9月10日至13日,民防部队举办了一场全民安全科普嘉年华,用令人赞叹、让人敬佩、给人收获和使人回味的态度和精神,帮助民众保持警醒,在危险逼近时,懂得如何自救与助人,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当然会带着孩子们去接受安全教育,而这次亲子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不仅是自己家庭的司令,而且作为教育群的群主,我也承担下辅助带队的责任,而主角则是曾任武吉知马消防局局长的中国通许振义先生。
  每次参与政府部门举办的公众活动,我最感动的是活动中的工作人员那种全情投入。我询问许先生,是什么让大家如此真诚而耐心地向公众介绍各种车辆设备,不厌其烦地讲解自救知识?许先生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他先给我讲了一个消防常识:他说有些人问我高楼火灾如何逃生,是不是用湿毛巾遮掩口鼻?或者用衣物塞住门缝,又或者把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爬出窗外?其实高楼火灾一旦蔓延恶化,是很难扑救的,所以重点在于“防”,以及报警后、消防员来之前5-10分钟的自救。所以,防远重于消,这就是民防部队为什么长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公众的消防科普教育。
  许先生从上面的例子引出了民防部队对待公众热情服务的三点原因:
  第一,公众教育是消防的重点,因此而投放的人力物力财力,就都不难理解了。
  第二,推而广之,新加坡政府一直很重视公共服务,效率、简单、方便、主动,一直是政府部门的关键词,而公务员最高兴的是得到公众的表扬,最怕的就是收到公众的投诉。民防部队作为每天面对公众的一线部门,对公众服务是非常重视的。从进入部队第一天就讲优质服务,所以人人养成了这种习惯。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豪感和使命感。10年前的民防部队人员都相当自卑,连中午出去吃个饭都要把制服换下来,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民防没事做。而这10年来,民防部队不断提升的整体素质,成功实战案例,都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信心与使命感,所以很愿意跟公众分享他们所了解的一切。
  听着许振义先生的娓娓道来,我更加明白了接受安全教育的深刻意义。为了公众的安全,更为了自己的安危,为了体现对本次展览的最大支持,我带着两个十几年后的阿兵哥,把场内所有的车子都坐了一遍,所有的实景模拟都演练了一遍。特别是心肺复苏急救,这是我第一次全面地、现场地、亲自地认认真真做了一次,掌握了这个技能,在意外发生时应该会给周围的人以帮助。
  我们先从一个热身的拼图游戏开始,接着就去领了装备——贴纸和消防帽。许振义伯伯几次提醒儿子小象和小胖戴反了帽子,但两个小家伙依旧我行我素,他们的理由是帽檐在后面不好看。后来,我们去吃晚饭顺便买东西,鞋店的一位男性服务员看到他们玩帽子,也同样提醒戴反了,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接着,小椭圆阿姨给小象做了一个好示范,小象也克服恐惧心理,拿起了灭火器。帐篷里是模拟火灾发生时烟雾弥漫的逃生通道,跟着若隐若现的箭头,俯下身子迅速撤退。小象上瘾了,自己走了三次!我们成功逃生,小胖的眼神还被烟雾搞得有点迷茫。发生重大化学事故时,大面积污染团袭来,被困房内,要及时用塑胶袋把门窗封好,以免烟雾进入,特别是玻璃窗,要用整块布封起来,你知道吗?
  重头戏是警犬搜救表演,我曾经以为所有的警犬都是特别聪明的名贵品种,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民防部队的警犬就和普通人家里的宠物狗没有任何区别,还有人把自己的宠物狗送给民防部队来训练。许振义先生说没有穿制服的时候,狗狗们都在自由的状态,一旦穿上制服,它们就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我仔细观察,还真是一点不假,穿上小制服的狗,立即严阵以待。现在表演的是从3个箱子内找到生还者,大概3分钟后,警犬就发出了示警的叫声,成功找出了箱子里藏着的小朋友。圆满完成任务的警犬从训练员手里得到的奖励是球球,而不是食物,毕竟这和动物园的表演不一样啊!
  怕小朋友们一直进行实景模拟场面太枯燥乏味,主办方还准备了电动小汽车给他们玩。
  随后,我们来到地震模拟区。我们先进入左侧的房间,听学地震发生时的基本自救知识,然后进入右侧的房间体验地震时的感受,震动一开始,兄弟俩迅速地躲进桌子下面。还好,他们都没忘了我这个妈,拉着我的手拼命往下钻。
  下面就是本次活动最精彩的一个环节了,模拟狭小空间内的障碍穿行,消防员要穿笨重的消防服并背上钢瓶压缩氧气瓶,在黑暗的废墟或船舱里前进搜救。不只是小朋友,大人也可以参与,所以,我们又是一家大小齐上阵。
  在这么多生动的实际演练中,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一定会对这些消防安全知识、危机逃生方法留下深刻印象,并受益终身。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大家好,我是一元钱硬币,我是硬币家族中的老大。我能给小朋友一根棒棒糖,能让小朋友坐上公交车,能让小朋友献一份爱心……  我悄悄地告诉你,其实我只有6.1克,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呀。你知道我是用什么做的吗?没错,我是用钢芯镀镍做的,所以我有着刀枪不入之身。我还有一个小名叫“钢镚儿”,这个名字很可爱吧。  我的外表很特别,别人爱瘦一些。我却非常喜欢自己的身材,圆乎乎的,多可爱呀,“圆”还代表了团圆呢。我
期刊
一天晚上,我突然做了一个决定:“今天我要帮妈妈洗碗。”妈妈听后,立马喜笑颜开,解下围裙“修身养性”去了。  望着桌上一大堆的碗和盘子,我不禁犯难起来:从何下手呢?我决定先从厨房搬来垃圾桶,把桌子上的所有残羹一股脑儿全部倒进去,然后把小盘子套在大盘子上,小碗套在大碗里,小心翼翼地把两摞碗盘一起捧到厨房。  我笨手笨脚地系上妈妈的围裙,戴上塑胶手套,左手抓起一个油腻腻的碗,右手从水池里抓过一块海绵,用
期刊
“哈哈哈……”教室里传来一阵哄堂大笑,原来我们班正在举行有趣的画鼻子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卡通人物三毛,但却没有鼻子。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来给三毛画个鼻子,好吗?”同学们兴奋地举起手来。  第一个上台的是许田辉。他慌慌张张地走上台,看了看三毛,似乎在说:“对了,就在这里。”然后,老师就将他的眼睛蒙上,让他转三圈,再让他去画鼻子。他有点不知所措,试探着往前走两步,边自言自语“是不是这里”,边随手一
期刊
每次写作业,遇上难题时。我总会拿个东西在头上挠来挠去。今天,一道难题又让我犯难了,不经意间看见桌上有一把塑料尺,就习惯性地抓起它往头上挠,直到想出答案才把它放在纸上。  可就在那一瞬间,我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吸引住了,因为尺子的一头吸住了桌上的纸。嘿,真是神奇!这把普通的尺子是怎么做到的呢?可能是上面有水或我看错了?  为了验证,我从头到尾地把尺子检查了一篇,可什么都没有。于是我又想:是不是我看错了?
期刊
美国学者吉姆·科恩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教育无法到达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当蕴藏着人生哲理、妙趣横生的教育故事走进了家庭教育,它不仅启迪孩子的智慧,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更能激发起孩子求真、向善、尚美,滋养他们美好的品德。  勇敢的好孩子  那年,儿子上幼儿园中班。一天,我们发现他牙齿坏了,就带他去医院看牙。儿子生性胆小,爱哭。一见医生拿起牙钳
期刊
1  四年级的中途,儿子的同学沈一眉转学了,去了另一座城市的私立学校。  一转眼,孩子们期末测试已经完成,就等着领取《素质报告书》宣布放暑假了。  登分,学期终结阶段的各种先进选举,还有64本《素质报告书》等着填写……我忙得像个飞转的陀螺,没有闲暇关注儿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都捣鼓些什么,当然,也的确有心想放纵一下这个顽皮又可爱的倔小子。  晚饭的时候,努力拂去一脸的疲惫,轻松平和地与儿子对面而坐,共
期刊
一  2014年8月下旬,我参加了初一新生军训。班主任何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军训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将经历烈日的暴晒和纪律的考验,她教导我们:“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了,就不会轻易失败。”我信心满满地投入到三天的军训。  王教官带我们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站军姿。别看这个动作简单,要求可不简单。两脚分成八字步,身体要一动不动像棵松树,脸上即使有汗也不能擦。光练军姿就是一上午,烈日高照,我们个个汗如雨下,几
期刊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我和妈妈开心地来到梁丰生态园,参加了一次以英语游戏为主题的亲子活动。  活动的项目是用呼啦圈传递单词,我们分成三个小组,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活动结束后,还有奖品等着我们呢。  裁判一声令下,游戏开始了。我和妈妈手拉得很紧,就怕不小心分开了。眼看着呼啦圈马上要传到我这里了,我的心扑通扑通地直跳。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不用害怕,重在参与。加油!”呼啦圈一下子落在了
期刊
常言道“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童年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将0-6岁称为“精神胚胎期”,认为这段时间是人的敏感期——距离自己天性最近的时刻。虽然长大后对童年的记忆只是一些片断,但那种沉在心灵深处的淋漓尽致,可能成为让人奋发向上或陷入崩溃的力量。  故事:  林凡出生在鲁西北平原一个城市的干部家庭,有个大她3岁的姐姐。那个年代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
期刊
成成为何是“名磨”  一年级时,成成进入我任教的班级学习。我发现:上课时,老师说一声“看谁坐得最端正”,成成总想第一个坐好;老师表扬字写得入体的孩子,成成会认真而专注地写好每一个字,不惜时间擦了又擦;体育老师要求练跳绳,成成因为不熟,课间独自一人一丝不苟地练习着。只要老师表扬谁,成成就会不自觉地看一眼,然后会做得更好。成成事事都想争第一,我也是乐观其“成”。  成成妈妈是我的同事,与她交流后,我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