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之家谁怕谁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小的时候,家里是祖孙三代,兄弟姐妹又多,没有个“怕头”是不行的。我们家的“怕头”,是我父亲。我弟弟闹得再厉害,一听见父亲的咳嗽声,立刻噤声,躲得远远的。
  有一回,他正在家里闹——赖在地上打滚,怎么哄都不起来。我母亲让闹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就突然大喊一声:“老头子来了!”我弟弟一听,马上从地上爬起来,伸了头往门外看,哪里有父亲的身影?这一下更不得了,追着我母亲满世界地跑,最后,把她逼进了女厕所里。
  “我看你还出来不出来!”他叉着腰,堵在门口喊,我母亲吓得缩在里面,不敢应一声,上厕所的人都笑。
  他那会儿,也就六七岁吧,正是狗都嫌的年纪。也怪了,家里那么多人,他谁都不磨,就磨我母亲,因为她最惯他。老话说:“爷娘头上一把火,向谁谁个左。”意思是说爷娘偏向哪个儿女,哪个儿女就没出息,或是他们一世的冤家对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下乱,父亲去了新马桥五七干校,我姐姐虽说比我大了近十岁,却远在北京的大学里闹革命,家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一切由我说了算。我以二姐的身份在家里当家时,也就十一二岁的年纪。我弟弟妹妹都怕我——怕我打,我在家里,有名的脾气不好。我们是同父异母,我最大的妹妹比我小四岁,最小的弟弟比我小九岁,权威和专制是很容易建立起来的。
  过年了,我领着妹妹炸焦叶子——是一种掺了芝麻的油炸面食,在那个时期,它是我们家庭过年的主要标志。我奶奶的密传做法是:炸东西的时候,不能说话,一说话油就“跑”了。油是多金贵的东西啊!能平白无故就让它“跑”了吗?我就将弟弟们关在门外,严禁他们说话。先都忍着,后来忍不住了,就全都趴了门缝看,叽叽喳喳。我妹妹说:“二姐二姐,你快看啊,油都‘跑’完了!”我扔下擀杖,就要解围裙去追他们。弟弟们一看要挨打,“嗷”的一声,跑得无影无踪。
  我母亲站在一旁边看边笑:“小崽子们,惹你二姐生气了吧!”
  到我结婚时,已是1980年,差不多全中国的家庭,都成了三口之家。而这样的家庭,要想建立权威,就很困难了。
  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三口之家,儿子挨了打,边哭边跑:“你敢打我?我告诉我妈去!”由此可知,打他的是他老子。现代家庭结构模式已变成:儿子怕父亲,父亲怕母亲,母亲怕儿子,一家三口,转着圈地怕。
  而吾家格局则是这样的:父亲怕女儿,女儿怕母亲,母亲呢,谁也不怕。的确,当今中国,还有谁会怕丈夫?笑话!
  虽然我在家中处在谁也不怕的地位,并且还有人小小地惧怕于我,可我再也找不回在娘家时那种一呼众应、令出即行的感觉了。我爱人甚至拉拢女儿,企图以自己为中心,孤立我。
  这很让我生气,也引起警惕。我于是向他们频频回顾自己在娘家的地位,描绘那种威风八面的场景,以建立自己在这个家的威信。我说:“知道吗,毛姗。你舅舅从来都是站着和你妈我说话。”我在娘家人心中的地位绝对不是吹牛!我妹妹大三那年到我正在进修的杭州大学看我,刚进我宿舍门,看到我杯子里没水了,连忙就去给我倒开水。同宿舍的人好奇怪,不是应该你照顾她吗?我妹妹笑着说:“习惯了,在家里,都是我给二姐倒。”当时舍友那羡慕嫉妒恨的小眼神令我至今都得意。
  我爱人嗤之以鼻,说这也值得夸耀?到后来连我女儿也要和我讨论什么儿童权益,以抗议我的精神讹诈。我知道这是她爸在背后捣鬼,更加气愤,索性一巴掌掴过去,让她不敢说话。
  我爱人说:“潘小平啊潘小平,平等、和平与发展,是跨世纪的主题,你知道不知道!”我爱人大愚小智,常要耍点这样的小聪明,我也懒得驳他。唉!想要在现在的小孩面前树立威信,谈何容易啊!
其他文献
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相濡以沫走过了87年,婚龄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长久的婚姻。当然,他们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夫妻,先生卡拉姆今年已经107岁,太太卡塔丽今年100岁,他们生育了8名子女,拥有28名孙辈,大家庭幸福美满。虽然他们都年过一百,却并未与病榻为伴,依然精神矍铄,每天都会坐在门口晒晒太阳,唠叨几句,还道出了他们幸福的秘诀。  丈夫:浪漫就是让她欢笑
期刊
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跟郭慧有什么交集了,但在我即将结婚的前几天,她却从美国打来了越洋长途电话。我内心的安宁顿时被搅乱了。  喜欢郭慧,是从幼儿园开始的。除去初中,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都在同所学校。郭慧是城里人,长得白净乖巧,成绩又优异,是我们男孩心目中的白雪公主。高中之前,我从未跟郭慧单独说过话,我想,她是绝对看不上我这个农村小子的。即便如此,我却在学习上狠下功夫,希望能以“尖子生”的身份引起她的
期刊
有一种礼叫互为抵消  赵琴琴的婚礼上收到了一个特别的红包:一张抵价券。上面白纸黑字地写着:凭此券参加张巧婚礼。这一招让新娘子乐得合不拢嘴,她知道这是闺蜜惯用的送礼方式,用来送好友、长辈、同事十分百搭,屡试不爽。  每回被问及抵价券,张巧都义正言辞,这是为了树新风,斗俗礼。实际上,原因可不止于此。像张巧一样,刚刚走出校园的职场新鲜人,薪水刚能够满足日常开销,眼看着亲朋好友扎堆往民政局赶,张巧的经济压
期刊
解读:你接到敛财型请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又想捞点钱了。”通过请客敛财的人绝不是少数。生婚葬迁属于常规范畴,孩子出国、生病康复、亲戚孩子考上大学,甚至离婚了还能用复婚的名义再请客。靠请客来收钱成为这类人填补家中财政空缺的首要手段。至于别人的回请,则以多推少去为原则。  极品小故事  前不久才被大学的班长涮了。他竟然租了个假女友结婚,骗礼金钱!租个女友1000块钱,8桌宴席6400块钱,全班42个同
期刊
每个被请的人,也都曾经发出过邀请函、当过一回主人。尽管也做好心理准备,但看到自己抱怨过的事,也正在暗地里被别人抱怨时,心还是紧了又紧。  请客时最怕遇到下面几类客人。  一种是“言而无信型”。主家最怕的就是按照人数预订好酒席,客人们也答应要来了,开宴后却空了一大片,不只是经济损失,这是不吉利的象征,请客最忌讳了。现在的客人们也比以前精明了,懂得用脚投票——我承受不起红色炸弹,不来总可以吧?  人不
期刊
中国每天有多少个饭局?没法统计。  有多少人头痛别人请吃饭?这倒是有个大概的比例:67.9%的中国人一听到要吃一碗叫做“应酬”的饭,就各种心理生理不舒服,其中,30.3%的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全世界,也只有中国人的饭,叫“饭局”。“局”,原本是下棋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吃饭事小,设局事大。  “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高
期刊
“死”这个字像道禁门  小妖怀孕了。陈平挣扎许久,不得不与灼灼摊牌。但无论他有怎样的说辞,灼灼都是一个“不”字。灼灼一会儿扑上去撕咬他,或死命撞墙撞地,泪水一股股涌出,无穷无尽似的。陈平觉得自己正经历着一场噩梦。  小妖怪陈平根本没用心,天底下哪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一天他们出去逛街,撞见一起车祸,血从人群下大片涌出。小妖冷笑一声:要是灼灼死了该多好,可不就一了百了了。  “死”这个字像道禁门,一旦推
期刊
解读:炫富型请客者不差钱,差面子。按照程度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种高调,比如两亿嫁妆嫁女、7000万婚宴嫁女等,用大摆排场的请客作为个人宣传,成功获取关注。一种低调,但因为在小圈子里开展,有竞争性,攀比目的更强。  外甥女当着全家人的面宣布:我下个月要请客,因为下个月就满十岁了,是人生的大日子。  听到这句话时,在座的大人都笑了。现在的孩子,冒出的大人话真是有意思。不过她妈妈、我姐姐不是很赞成,觉得小
期刊
城镇化的进程中,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过年期间要补一年的人情量,于是春节更是集过年、聚会、结婚几大高峰于一身。置身期间的人当面临邀约时,哪怕心不甘,情不愿,也要硬着头皮出席和应酬。  在我老家的农村,春节期间拜年或聚餐时,大家差不多都会携带类似的食物、礼物而来,若收下,太多;若转送,不礼貌;若拒绝,那绝对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战争。晚上,男人们会赴一个又一个的酒席,一个晚上赴三四个酒席不算夸张
期刊
去年底,被誉为“国画葡萄第一人”的方凌应邀在香港为《香港商报》做了9个小时的中国画笔会,并在活动中与香港经纪人敲定参加今年夏天美国大型笔会的协定。如今方凌的画,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的热门藏品,一幅“葡萄”藏品就售价18万元。  这样的风光却是曾经的方凌不敢想的。  锒铛入狱、两次越狱、十年逃亡、被女友举报后成为知名画家……方凌的人生像一出反转剧,而他把他今日的所有都归功于站在身侧的妻子王节。  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