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教师如何创设学生的智力操作活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智力操作活动,启发学生思维,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为此,要做到知、情、意结合,教师要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还要是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使学生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关键词:教师教学创设智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a)-0033-01
  1 新课程的教师在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创新教育应当注重开发学生的发展空间
  1.1 学生的活动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被认为是教师面无表情,学生必须坐姿端正,目不斜视;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允许私下交谈;有问题要举手,回答完没有老师允许不能坐下……种种约束学生课堂活动的做法越发不适应当下教学改革的需要。保证和发展学生活动的空间,既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一本杂志曾介绍了这样的事情:美国的一位教授做学生能力测评时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青蛙舌根的位置在哪里?第二天,中国学生带来了课本做依据,而日本学生则带来了一只青蛙。可见,中国学生所熟练的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实验及探索意识较差。这与平时的教学有关,如果平时在课堂中多给孩子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自然会兴趣大增,创新教育才能落实到学生。由此可见,创新教育不应是一种雕刻的教育,而应潜意识的渗透到没个具体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用限制授课时间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但这样效果并不好。首先,教师的讲授时间经常分散在课堂的45分钟内,无法统计,其次,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决堤学习效率的高低。因而,我们在提倡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同时,还应考虑如何扩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例如:
  1.1.1 尽可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被教师或其他学生占用,减少和克服仅仅让几位学生参与就大发感想的做法
  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曾讲到一桩趣事:一位医生教学生的时候,用手指蘸着糖尿病人的尿样品尝。之后要求每个学生重复此动作,学生们勉强的愁眉苦脸照做了,而后一致同意尿是甜的。这时医生笑着说:“我是为了教育你们观察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们看的够仔细,就会发现我伸进尿里的是母指,舔的是食指。”这个故事为学生讲述了观察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不是全体的参与,只有少数学生配合,其效果会大打折扣,许多学生就不会从中吸取教训,反而会讥讽大胆尝尿的学生。
  1.1.2 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
  游戏场内,不可能让所有孩子用相同的方式玩同一件玩具,学习也是一样的。传统教学总要求不同品质的学生保持同样的学习进度,结果好学生没事干,吃不饱;差学生干不完,吃不消,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自由。所以我们应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出发,扩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例如,实施多层次教学,缩短讲课时间,允许部分优等生不必围绕教师和黑板,要求他们可以是跳跃式的与教师配合。
  1.1.3 不断丰富和变化学习空间
  一场电影拍得如何,导演所选择的场景很重要,教学也一样。对学习的空间,小组讨论的空间,实验室,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大自然等空间,都该成为备课的一项内容进行构思、加工和布置。
  1.2 学生思维的空间
  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总和与提高,创新性想象力是其灵魂,其表向特征具有独创性。扩展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不简单的就事论事。
  课堂学习需不断创设阶梯问题、以医激趣、以疑促思。另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知、增信、练能,就像学生头上始终有一个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性。能层层递进;有启发性的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杜绝包办灌输的做法,决不能把果子摘下送到学生嘴边。这种情况应及时予以纠正。
  总之,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切忌人云亦云,以优生代替差生思维,以教师代替学生思维等现象,另外还要做到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扩展到生活、社会及自然,让学生渐渐由跟着问题学变为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3 学生表现的空间
  一项好技术如果不能转变成产品,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同样,在适宜的活动空间及思维空间内,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知外部信息,并进行加工的创新意识如果不能得到表现,得不到认同或修改的建议,那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會提高,创新意识不能得到强化,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创新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各位学生表现的空间,让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充分发表自我见解,展示他们精心构思的作品,如模型,标本等。
  在课堂教学中,这三个学习空间的开发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的必要保障,也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2 如何创设学生的智力操作活动
  2.1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并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支点呢?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和热情。教师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在课堂中引导、鼓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学习的探索者,给他们提供表现思考、探索、创造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让他们享受自己思考的成果,让课堂充满生机和灵气。
  2.2 让阅读自学和讨论成为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拓宽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学生通过自学,自己先找问题,自己先解决。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过程。有人对学生之间的相互研讨学习有这样形象的说法:“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思想,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研讨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带着疑问展开讨论。
  2.3 以开放性教学及现代教学手段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
  当前开放的社会需要的是开放型、创新型的人才,课堂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实践广泛相结合,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体验,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注入活力。
  此外,还可通过声、光、电等有效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加工信息实现自主学习与发展,使学生将原先很难或无法得到的直接经验,通过媒体作用而取得替代的感性经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他文献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广播电视节目制播的全网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传媒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采取有效的措
英特尔以76.8亿美元收购杀毒软件厂商McAfee的消息公布以后,疑惑的目光聚集在这个芯片巨头身上。因为英特尔的软件色彩愈发浓重,最近几年先后收购Wind River、Havok等多家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