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养一株草,唤醒习作的灵性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_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与自然要形成亲密无间的关系,融入自然,去嗅一嗅泥土的芬芳,摸一摸柔软的嫩芽,嚼一嚼清香的草叶。
  我设想用一段较长的时间,让每个学生拥有一株自己的花草,精心侍弄培植,看着一株植物慢慢生长,体验生长的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写作、交流,让习作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一、认养:让你属于我
  没有真正接触一棵树,去种植一颗种子,学生對身边的花草树木就无法产生特别的情愫。
  19个学生与父母或在花木市场,或在小区里,或在江边的苗圃棚里找到了“那一株”。在班级QQ群中同学们晒出自己认养的一株草、一盆花、一棵树,共有17种之多,有秀气纤长的吊兰,有呆萌可爱的宝石花,有芬芳无比的绣球花,有腆着大肚子的发财树,有朴实无华的芦荟……
  有个同学因为奶奶送他的微缩景观里的植物没有名,这样写道:“它是谁,我不知道,我把它命名为红茎草,顾名思义,它的茎是红色的。它的花语我给设定为红红火火。”在《绿山墙的安妮》一书中,有奇特幻想力的安妮将身边的湖泊、草地、秘密游戏地都加以命名,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儿。命名与认养的过程是一个熟悉、彼此有归属感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亲密地接触一种植物,让这株草、这盆花属于自己。
  二、了解:多角度接触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那一棵”“那一朵”,可以从书本上查找相关资料,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还可以到花店去询问……把自己的发现与小伙伴或家人一同分享。
  同学们欣喜地发现:吊兰的花语是朴实、纯洁、希望和宁静;肉嘟嘟的虹之玉别称竟然是“圣诞快乐”。还有关于铁树的歌:“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开了花;万年的枯藤发了芽,发了芽……”
  有的同学异想天开地问:“老师,多肉植物们喜欢听什么音乐吗?它们喜欢听节奏比较慢的优美的曲子?”面对这样有趣的问题,我笑而不答,让她自己去试一试。
  一花一草皆有自己的语言,一树一木都有自己的物形,为了有序有趣地观察,我们还邀请科学老师将植物内部构造的内容着重分步骤讲述。从花蕊到根茎,从单瓣到复瓣,同学们亦能对自己的那棵草说得头头是道了。要从科学准确的表达走向优美生动的描写,还需要诸多语汇的积累。
  三、侍弄:因付出而牵挂
  孩子为自己的这朵花、这株草会做些什么?让孩子学会用心付出,用心牵挂自己的所有物,付出不是为了回报,但付出一定会让你对它产生情感,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看,同学们是这样做的——
  贾鸣然:前几天,阳光充足,光线透过家里的窗户直射在铁树上,我很开心。但没几天,土壤已经发白了,我赶紧把窗帘拉上,浇点水。
  石静宜:我用毛巾沾上一点水,在它的叶子上轻轻地擦着,直到它干净得不能再干净,像天空一样亮光光的。我又把花盆擦得干干净净,哈!这下它们可般配了!我又找了几颗五彩的小石子放了进去,让它更美了。
  戴浩楠:今天温度竟然达到30摄氏度,我赶紧把它搬进我的卧室,给它凉快一下。我从厨房倒了一杯水,给它解一下渴,还放音乐给它听一听。
  贺诗雨:慢慢地,我摸着门道了,三天一浇水,五天一松土,一周一施肥。每天要晒足太阳,雨天就在我的小阳台上,晒晒电子光。
  有位妈妈在班级群里笑谈:“这娃,照顾那盆草莓,比对他小妹还关心,一天跑去看十趟,就怕风刮着,怕被雨淋着。”
  有的家长也慨叹:“因为姑娘勤快,把好端端的肉肉,浇多了水,都没精神气了,她自个儿也在那伤心呢!”
  四、欣赏:作家笔下“那一株”
  从情感上慢慢走近,但言语的表达,描写植物的方法,还有待文学的滋养。因为直接描写植物的经典文章,尤其是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的并不多。而在中长篇小说中,植物描写的语段大都是作为背景的环境描写,同学们平素较少接触。
  我选择了六篇文章,形成一份有主题的群文阅读讲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赏读批注,围绕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勾画你认为描写最有特色的语句,或者对你印象最深的段落,然后进行赏析和交流。
  从以下列表中,不难体会到,想写好一株植物,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所侧重,通过浮想联翩,让静态的紫藤萝变为一泻千里的瀑布;通过一只大黑蜂拼命吮吸,感受花的香甜;梧桐“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
  五、点睛:唤醒那一株的性格
  从拥有了那一株开始,一次次地观察,不要求成篇,只言片语记录即可。阅读品析随兴所至,学生在自由、融洽的氛围中,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每一次交流都不无自豪地说起“我的银柳啊”“我的那盆草莓开始结果了”“我的那棵铁树抽出新叶啦”……快乐心情溢于言表。
  如何连段成篇,如何让文章变得有条理,不枝不蔓,这需要有点睛的线索,让学生细细揣摩每一株草、每一朵花,发现它们都是有灵性的,因为被照顾,因为被关心,因为被欣赏,“那一株”更会变得与众不同。
  我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写的《忆及凤仙花》,围绕凤仙花的叶、茎、花,生动地写出凤仙花的憨厚、实诚、不张扬的个性。同学们从老师的文字、作家的文章以及自己的慢养习得的过程中获益许多,尤其是自己内心生长出的情感。正如叔本华所言:“只有自己本身的根本思想才具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一个人能真正、完全理解的。”
  从拥有自己的一盆植物,到写完系列文章,过程历时近一个月,在这段时间中,我们经常交流“自己的”那株植物,学生对身边的花与草也多了一份留意,与家人交流也多了一个话题,生活也变得更有趣。细腻的心思,优美、恰当的语言,不妨从耐心慢慢牧养做起。写作在慢养中显得滋润丰满且有生机。
  【反思】
  1. “小仪式”,滋养文章“灵气”。如何让平淡如水的生活泛起涟漪,小小的仪式是非常好的起点。“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认养”,这是让孩子与那株花、那棵树发生联系的一个小仪式。用文字记录这个过程,“这一天”“这一棵树”“这一株草”就会变得不一样。   文章的灵气需要蓄积,需要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构建儿童与植物之间的联系、儿童与自然的联系,我们需要用特定的方式进行维系。维系方式是很有趣的,系上一个红丝带,每天注视一小会儿,给它一个有创意的命名,这些都可化作富有灵气的文字。
  2. “细侍弄”,点开物我“灵犀”。儿童的天性喜欢自然,但缺乏耐性。如何培养儿童持久的耐心,需要对花草的精心侍弄,产生彼此的依恋。侍弄过程是一种生活体验,一株红花继木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天、五天,甚至十天,也没有一星半点变化,让学生明白成长需要等待。吊兰放在阳台会晒蔫,浇多了水根要烂,放条蚯蚓进去,松松土,似乎生长得更有精神。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让儿童与自己的那株草在思想、情感上产生一丝共鸣。我在看花时,仿若就成了那朵花。照顾、呵护、观察的种种小插曲,会让儿童情感变得细腻,能逐渐感受到细若蛛丝般的微妙。文章的精彩处往往就是一个又一个特别的细节,是物我两忘的瞬间,是为之牵挂、为之欣喜的瞬间。
  3. “漫阅读”,促进语言“灵动”。“漫”是散漫,是漫步。如何让内心的想法幻化成美好的文字,需要慢养的过程,是在反复描摹中越发细致,更是在阅读中的蓦然呼应。儿童习作要有物有序,有章有法,有情有味,这是生活积淀,更是从阅读中获得滋养与浸润。
  从小说片段到名家散文,不同题材,不同角度,不同写作方法,教师给予的是阅读支持,是让儿童学会有意识地梳理,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感悟。汪曾祺笔下的《晚饭花》,开篇看似嫌弃,然而却与童年的那份怅然有关,就变得情感不一样。原来说喜欢时,还可以先说“不怎么欣赏”。语言不必堆砌,繁花似锦、花团锦簇是一种美,清新自然、平淡朴实也是一种美,灵动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淌的。
  4. “常分享”,激活习作“灵感”。分享我的那株草、我的浇花经验、我的防晒高招、我的捉虫记、我的花儿催眠曲、我的花蜜香……当分享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会变得很奇妙。我们在习作课上分享,课外在走廊上分享,在微信上分享。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分享,还有我和老师私下分享。
  “我的连翘花是可以入药的,等它开花了,我要把它搜集起来,做成治咳嗽的药给爷爷喝。”“我的草莓现在是青的,等变红了,熟透了,我就做成草莓酱,带给你尝尝哦!”说着说着,孩子们的话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多;聊着聊着,生活就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文章的灵气、语言的灵动、写作的灵感,是在慢养时光中产生的,儿童习作的灵性也是在一点一滴中凝聚的。当儿童生命中拥有这片绿色,他的心會变得更加柔软,那萌生的芽、那慢慢舒展的叶、那盛开的花,是给孩子最好的自然礼物。慢养一株草是给儿童慢经历,是文章的慢养成,也是儿童心性的慢滋养。
  (陈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力学小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深入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对于建设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各级领导
升入三年级以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理解文中好词佳句,感悟作者情感时仍有一些困难。因此,我们教学写景状物类文章时要巧设情境,将文字还原成鲜活的画面,引领学生渐入佳境,感受文字魅力,体会文章情感,最终喜欢此类课文。  一、定准目标,明晰教学方向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的拟定要因课制宜,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表达能力,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基于此,笔
期刊
1996年初,两位离休老干部相继去世,引发了颐和园老干部党支部的深思:这些老同志一生为党工作,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大家一起相处了几十年,一旦离去,再想看看他们的音容笑貌就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说法,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大国,饮食文化底蕴绵长、包罗万象,烹饪方法千奇百样。近现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经
浅显易懂而且具有简单实效性的量化评价表格,对于促进小学语文学科深化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如果把评价标准明白清楚地交给学生,他们可以运用评价标准,进行朗读、习作自评、互评,以求达到学习目标。这种学生自省式、互助式评价才能查漏补缺,更深层次地去完善自己的学习。  读中评价  初学一篇课文,教师会要求学生读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这样的朗读标准过于笼统,不够具体。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并不
期刊
笔者深知朗读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也曾在课堂上不断摸索,在这里我们想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以五个“叩问”来谈点浅见。  一、我们对“朗读”二字理解多少?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声音的艺术,能使文字变得生动起来,使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把一个个场景再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它也能感染听众,让听众不知不觉中走进你的声音磁场里,与文本共情。那么,何为“朗读”?有人认为朗读就是大声清
期刊
一、关注习惯,设立奖项,激发习作热情  1. 学习习惯评价。多媒体展示学生习作时的写字姿势及习作页面,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当一张张坐姿端正的书写照片展现在屏幕上时,同学们无不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我也要这样书写!尤其在习作入门阶段,评改习作时展示完整的习作,標识出文题、开头、经过、结尾等,直观而明确。应用文习作评改时,用屏幕展示习作,方便纠正格式错误。  2. 设立奖项,品尝成功的喜悦。“最
期刊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新闻媒体的经济报道比重都已加大。但是经济报道中有价值的信息还不够多,所以,如何提高经济新闻信息的“含金量”和利用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文学课内容的选择——挑战漫画书rn文学课上什么?所选内容是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老师们大多都会推荐绘本,因为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发展的特点,又有许多课
期刊
我是1976年从事党务工作的,现任北京住总集团正荣生活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回顾20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自己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讲学习是第一位重要的。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