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学生看到作文低分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实并非他们天生缺少写作才能。从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来看,不少人语言底子不错,但因为他们的议论文存在下列三个弊端,以至影响到其能力的充分展示。
一、立意脱离材料含意
这种偏题的情况不是很普遍,但失分严重。有的学生以为作文可以自定立意,就是写什么都可以,反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动脑筋去思考材料的含意、作者的意图,往往抓住细枝末节就拟题写作,结果脱离题意,断章取义。
二、以叙代议
有的学生立意准确了,但在摆事实论证论点时,往往将一个事实写成记叙文那么详细,即交代记叙要素,有心理、语言、细节等描写,写完一个事例就结束一段,缺乏议论,事例没能起到论证的作用。
三、结构松散
有的作文入题太慢,写了大半页还不知论点是什么。有的缺少过渡句、中心句或总结句,不善于提炼分论点,往往中间记叙几个事例就算论证了,甚至结论都没有,显得结构松散。
如何解决上述写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呢?我的策略是:
1、引导学生揣摩题意、学会立意
虽然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并非与原材料沾边的论点都符合题意。如下面这道作文题: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了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伊索寓言·徒劳的寒鸦》。
从审题上看,这篇材料有三个基本角度:一是寒鸦,二是宙斯,三是众鸟。从寒鸦角度来看,这个寓言故事主要是说要追求真实的美,虚假的美丽只能够骗得了一时,不能够骗得了一世。当谎言被揭穿,结局有可能会更加悲惨。这个角度可以产生很多主题立意。但有的学生为了标新立异而唱反调,认为寒鸦拾起众鸟落下的羽毛美化自己是聪明的,无可厚非,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样说就脱离了材料的含意了,因为这则寓言并不是歌颂寒鸦爱美,而是写寒鸦迷惑宙斯,想骗取王位。寓言的寓意应该是讽刺或批判寒鸦为了争名夺利而弄虚作假,告诫人们需诚实,靠本事去服众。所以不能认为写什么都可以,必须符合材料的含意。
2、引导学生概括事实、分析材料
议论文的事实要高度概括,略去事实的细枝末节,只要能论证观点即可。例如: 人生的高贵不在于出身的优劣、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更不在财富的多少、权势的大小。小草没有大树的巍然挺立,也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自己点点绿意来染遍大地的高贵品质;燕子没有雄鹰坚硬有力的双翼,也有翱翔蓝天、飞徙千里把春报的高贵灵魂;有人身居高位却卖国求荣、不顾气节,一如秦桧“东窗事发莫须有”,残害英雄岳飞。
3、引导学生构建文章的框架结构
文章作法“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可引导学生掌握材料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模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材料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为“引——析——提——联——结”。
(1)“引”,即概述材料。“概述”,即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
(2)“析”,即分析材料,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即提出论点,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鲜明、简洁。
(4)“联”,即联系实际,论证论点。“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5)“结”,即紧扣材料,深化论点。结尾要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明确了全文的框架结构,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分论点,并让学生掌握参照中心分点论述的结构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
文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有章可循,教师便可事半功倍。
一、立意脱离材料含意
这种偏题的情况不是很普遍,但失分严重。有的学生以为作文可以自定立意,就是写什么都可以,反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动脑筋去思考材料的含意、作者的意图,往往抓住细枝末节就拟题写作,结果脱离题意,断章取义。
二、以叙代议
有的学生立意准确了,但在摆事实论证论点时,往往将一个事实写成记叙文那么详细,即交代记叙要素,有心理、语言、细节等描写,写完一个事例就结束一段,缺乏议论,事例没能起到论证的作用。
三、结构松散
有的作文入题太慢,写了大半页还不知论点是什么。有的缺少过渡句、中心句或总结句,不善于提炼分论点,往往中间记叙几个事例就算论证了,甚至结论都没有,显得结构松散。
如何解决上述写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呢?我的策略是:
1、引导学生揣摩题意、学会立意
虽然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并非与原材料沾边的论点都符合题意。如下面这道作文题: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了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伊索寓言·徒劳的寒鸦》。
从审题上看,这篇材料有三个基本角度:一是寒鸦,二是宙斯,三是众鸟。从寒鸦角度来看,这个寓言故事主要是说要追求真实的美,虚假的美丽只能够骗得了一时,不能够骗得了一世。当谎言被揭穿,结局有可能会更加悲惨。这个角度可以产生很多主题立意。但有的学生为了标新立异而唱反调,认为寒鸦拾起众鸟落下的羽毛美化自己是聪明的,无可厚非,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样说就脱离了材料的含意了,因为这则寓言并不是歌颂寒鸦爱美,而是写寒鸦迷惑宙斯,想骗取王位。寓言的寓意应该是讽刺或批判寒鸦为了争名夺利而弄虚作假,告诫人们需诚实,靠本事去服众。所以不能认为写什么都可以,必须符合材料的含意。
2、引导学生概括事实、分析材料
议论文的事实要高度概括,略去事实的细枝末节,只要能论证观点即可。例如: 人生的高贵不在于出身的优劣、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更不在财富的多少、权势的大小。小草没有大树的巍然挺立,也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自己点点绿意来染遍大地的高贵品质;燕子没有雄鹰坚硬有力的双翼,也有翱翔蓝天、飞徙千里把春报的高贵灵魂;有人身居高位却卖国求荣、不顾气节,一如秦桧“东窗事发莫须有”,残害英雄岳飞。
3、引导学生构建文章的框架结构
文章作法“大体则有,定体则无”,可引导学生掌握材料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模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体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材料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为“引——析——提——联——结”。
(1)“引”,即概述材料。“概述”,即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
(2)“析”,即分析材料,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即提出论点,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鲜明、简洁。
(4)“联”,即联系实际,论证论点。“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5)“结”,即紧扣材料,深化论点。结尾要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明确了全文的框架结构,还要引导学生建立分论点,并让学生掌握参照中心分点论述的结构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
文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有章可循,教师便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