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对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能够发生重大影响。政府多次干预股市众所周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干预股市仅仅是中国大陆所特有,包括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运用过这双有形之手。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不是“不干预”之类的理论,而是一些国家和地区成功干预股市、化解金融风险的作法和经验。
(一)
2005年6月6日11时03分,沪指跌破千点大关,这是自1997年2月沪指成功升上1000点后,8年内首次跌穿1000点。这个时候,作为亏损累累的投资者,唯一能做的只有期待政府出手救市了。中国股市历经15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决策者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股市本质上就是一个政策市,多年的行情中几乎处处可见政策调控的痕迹。股市暴涨,投资者极度狂热,管理层出手整肃市场:股市暴跌,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融资功能受损,管理层连忙出台政策托市。久而久之,有些人对国内管理层怨声载道,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羡慕不已。政府干预股市真的是中国大陆所特有?不是;完全施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真的对证券市场不加干预?也不是。纵观历史,横看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曾对股市进行干预,只是干预的动因、干预的手段、干预的程度、取得的效果有所不同而已。
证券市场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和投机气氛浓厚是其基本特色。由于其特殊的运行方式,造成内在的不稳定性,因而容易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证券市场的风吹草动又会对金融市场甚至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超过实体经济的波动,在一定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构成损害,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果任凭市场力量在股市自由发挥作用,很可能导致股市以超过实体经济许多倍的幅度波动,并最终由于股价的破灭而严重损害实体经济。因此,当证券市场出现不正常的起伏波动,仅仅依靠市场自身力量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信奉什么经济政策的政府都会动用自身的资源对股市进行调控,以保持股市稳定,发挥证券市场对经济运行的良性影响。
(二)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是怎样成功地干预股市、击退金融“大鳄”冲击的。
众所周知,香港历来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作用仅限于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并据此以较低的税率征税;可以说,港府在经济领域内发挥的功能是最接近于亚当·斯密所主张的“守夜人”标准的,香港经济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经济”。港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由此吸引了大量跨国投资,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股市也因港币自由兑换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巨额外来资本。
但是,在1998年8月,继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香港经济受到较大的冲击,股市就是国际投机者操纵的工具之一。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大鳄”狂袭香港,企图冲击联系汇率和香港股市。香港政府为了保卫港币,不得不提高息口以对付卖空。但是,银行利率的暴涨对股市形成巨大冲击,引起股市的暴跌。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港府如果放任不管,势必造成经济的衰退,民情动荡。为挫败国际投机者利用资金优势操纵汇市、股市和股指期市的行为,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果断进场护盘,对金融“大鳄”的狂袭给予顽强有力的狙击。自8月14日起的10个交易日内,动用120--140亿美元(1180亿港元左右)的外汇基金,介入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大量吸纳蓝筹股和买入8月份股指期货多头部位,将股票指数推高了近18%。在个股方面,此次港府干预股市以吸纳对恒生指数有重要影响的大盘绩优偏筹股为主,如汇丰控股、香港电讯、中国电信等,其中仅汇丰控股就购入2.395亿美元。这一举措使港币联系汇率得以维持,使得金融“大鳄”铩羽而归,保卫港币和股市的目标初步完成。随后,香港财政司立即注册成立了外汇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入市”行动中购买的股票。经过32个月的拼搏,香港政府将动用的外汇基金尽数回笼,完壁归赵的同时还赚回1100多亿。2002年,外汇基金通过盈富基金将手中的港股平稳地转入香港市民的手中,顺利完成了“救市”的历史使命,功成身退。港府的这一行动维护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得到港人的广泛好评,也因此而成为政府干预股市的成功案例。
1996年12月5号,美联储主席阿伦·格林斯潘在出席一个私人性的晚餐会上用 “非理性繁荣” (IrrationlExuberance)一词形容股市投资者的行为,当时美国股市已经收盘,但是,日本的股市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日经指数下降了3.2%。而且这个讲话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德国的DAX指数下降4%,英国下降4%,而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次日刚一开盘就下跌了2.3%。“非理性繁荣”其实就是泡沫和狂热的代名词,只是比后者更具警示性,也更具艺术性。“非理性繁荣”一词一下子就成了名人名言,成为最著名的引用语和流行语。这预示着美联储很快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而投资者对美联储可能采取的政策预期的变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应。后来美联储确实连续数次宣布加息。
众所周知,格林斯潘在美国经济界是位重量级人物,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甚至超过美国总统。他关于股市的言行绝不仅仅是个人意见,而是代表着美国政府的观点。他发表关于“非理性繁荣”的讲话,清楚地表明美国政府认为股市泡沫现象严重,必须进行干预;只是这一观点不是在严肃场合正式宣布,而是在“私人性晚餐会”上向公众传递。可见,“不干预”是假,而干预方式的隐晦性、巧妙性却是真的。
当国家发生恶性循环性事件,将会对股市造成严重伤害时,美国政府对股市的干预就更为明显、更为直接了。这一点,我们从“9.11”事件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行动中看得十分清楚。“9·11事件给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长期深远的影响。为挽救市场信心,避免对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联储和美国证监会公布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其一,纽约证券交易所暂停交易四天,成为1929年大萧条以来非正常休市时间最长的一次。在休市期间,美国证监会召集各大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负责人商讨局势,统一思想,寻求稳定股市的措施。其二,允许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大量回购本公司股票,这样既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每股盈利业绩水平,又相当于向股市中注入大量资金。同时,回购行为还表明上市公司对自身股价的态度。其三,美联储在已经连续7次降息的情况下又两次降息。最后,美国政府迅速推出了高达18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政策干预措施是必要的、及时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投资者的信心,使股市很快就止跌趋稳,摆脱“9·11”事件发生后最初的危机局面。道琼斯指数在2001年9月17日第一天开盘后暴跌7.1%,但其后就迅速触底回升,11月13日美国股市的股指就已经反弹到9月6日的水平。道指为9750.95,纳指为1892.11,标准普尔500是11390.09点。几天以后,即11月19日,道指更上升到9976.46,纳指1934.42,标准普尔500是1151.06点,基本上消除了“9·11事件对股市的短期影响。
除了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都曾对股市进行干预,这里不再一一例举。由此可见,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不是西方经济学家所宣扬的“不干预”之类的言论,而是各国政府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投入足够的力量,采用妥善的方式,使动荡的股市迅速得到稳定的作法和经验。当然,在关注政府干预股市的必要性的同时,也应警惕和避免随意干预、胡乱干预的错误倾向。须知,政府干预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防范金融风险,呵护市场长远发展;用得不好则会违背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不但不能有效地维护市场,反而会“掠夺”市场,对市场造成无情的冲击。
中国是一个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还很年轻,远不够成熟,这种状态决定了政府干预这双有形之手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密切关注股市的动态与走向,准确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该出手时则出手”——这是扶持发展社会主义证券市场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一)
2005年6月6日11时03分,沪指跌破千点大关,这是自1997年2月沪指成功升上1000点后,8年内首次跌穿1000点。这个时候,作为亏损累累的投资者,唯一能做的只有期待政府出手救市了。中国股市历经15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决策者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股市本质上就是一个政策市,多年的行情中几乎处处可见政策调控的痕迹。股市暴涨,投资者极度狂热,管理层出手整肃市场:股市暴跌,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融资功能受损,管理层连忙出台政策托市。久而久之,有些人对国内管理层怨声载道,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羡慕不已。政府干预股市真的是中国大陆所特有?不是;完全施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真的对证券市场不加干预?也不是。纵观历史,横看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曾对股市进行干预,只是干预的动因、干预的手段、干预的程度、取得的效果有所不同而已。
证券市场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和投机气氛浓厚是其基本特色。由于其特殊的运行方式,造成内在的不稳定性,因而容易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证券市场的风吹草动又会对金融市场甚至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超过实体经济的波动,在一定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构成损害,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果任凭市场力量在股市自由发挥作用,很可能导致股市以超过实体经济许多倍的幅度波动,并最终由于股价的破灭而严重损害实体经济。因此,当证券市场出现不正常的起伏波动,仅仅依靠市场自身力量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信奉什么经济政策的政府都会动用自身的资源对股市进行调控,以保持股市稳定,发挥证券市场对经济运行的良性影响。
(二)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是怎样成功地干预股市、击退金融“大鳄”冲击的。
众所周知,香港历来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作用仅限于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并据此以较低的税率征税;可以说,港府在经济领域内发挥的功能是最接近于亚当·斯密所主张的“守夜人”标准的,香港经济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经济”。港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由此吸引了大量跨国投资,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股市也因港币自由兑换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巨额外来资本。
但是,在1998年8月,继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香港经济受到较大的冲击,股市就是国际投机者操纵的工具之一。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大鳄”狂袭香港,企图冲击联系汇率和香港股市。香港政府为了保卫港币,不得不提高息口以对付卖空。但是,银行利率的暴涨对股市形成巨大冲击,引起股市的暴跌。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港府如果放任不管,势必造成经济的衰退,民情动荡。为挫败国际投机者利用资金优势操纵汇市、股市和股指期市的行为,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果断进场护盘,对金融“大鳄”的狂袭给予顽强有力的狙击。自8月14日起的10个交易日内,动用120--140亿美元(1180亿港元左右)的外汇基金,介入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大量吸纳蓝筹股和买入8月份股指期货多头部位,将股票指数推高了近18%。在个股方面,此次港府干预股市以吸纳对恒生指数有重要影响的大盘绩优偏筹股为主,如汇丰控股、香港电讯、中国电信等,其中仅汇丰控股就购入2.395亿美元。这一举措使港币联系汇率得以维持,使得金融“大鳄”铩羽而归,保卫港币和股市的目标初步完成。随后,香港财政司立即注册成立了外汇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入市”行动中购买的股票。经过32个月的拼搏,香港政府将动用的外汇基金尽数回笼,完壁归赵的同时还赚回1100多亿。2002年,外汇基金通过盈富基金将手中的港股平稳地转入香港市民的手中,顺利完成了“救市”的历史使命,功成身退。港府的这一行动维护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得到港人的广泛好评,也因此而成为政府干预股市的成功案例。
1996年12月5号,美联储主席阿伦·格林斯潘在出席一个私人性的晚餐会上用 “非理性繁荣” (IrrationlExuberance)一词形容股市投资者的行为,当时美国股市已经收盘,但是,日本的股市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日经指数下降了3.2%。而且这个讲话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德国的DAX指数下降4%,英国下降4%,而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次日刚一开盘就下跌了2.3%。“非理性繁荣”其实就是泡沫和狂热的代名词,只是比后者更具警示性,也更具艺术性。“非理性繁荣”一词一下子就成了名人名言,成为最著名的引用语和流行语。这预示着美联储很快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而投资者对美联储可能采取的政策预期的变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应。后来美联储确实连续数次宣布加息。
众所周知,格林斯潘在美国经济界是位重量级人物,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甚至超过美国总统。他关于股市的言行绝不仅仅是个人意见,而是代表着美国政府的观点。他发表关于“非理性繁荣”的讲话,清楚地表明美国政府认为股市泡沫现象严重,必须进行干预;只是这一观点不是在严肃场合正式宣布,而是在“私人性晚餐会”上向公众传递。可见,“不干预”是假,而干预方式的隐晦性、巧妙性却是真的。
当国家发生恶性循环性事件,将会对股市造成严重伤害时,美国政府对股市的干预就更为明显、更为直接了。这一点,我们从“9.11”事件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行动中看得十分清楚。“9·11事件给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长期深远的影响。为挽救市场信心,避免对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联储和美国证监会公布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其一,纽约证券交易所暂停交易四天,成为1929年大萧条以来非正常休市时间最长的一次。在休市期间,美国证监会召集各大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负责人商讨局势,统一思想,寻求稳定股市的措施。其二,允许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大量回购本公司股票,这样既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每股盈利业绩水平,又相当于向股市中注入大量资金。同时,回购行为还表明上市公司对自身股价的态度。其三,美联储在已经连续7次降息的情况下又两次降息。最后,美国政府迅速推出了高达18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政策干预措施是必要的、及时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投资者的信心,使股市很快就止跌趋稳,摆脱“9·11”事件发生后最初的危机局面。道琼斯指数在2001年9月17日第一天开盘后暴跌7.1%,但其后就迅速触底回升,11月13日美国股市的股指就已经反弹到9月6日的水平。道指为9750.95,纳指为1892.11,标准普尔500是11390.09点。几天以后,即11月19日,道指更上升到9976.46,纳指1934.42,标准普尔500是1151.06点,基本上消除了“9·11事件对股市的短期影响。
除了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都曾对股市进行干预,这里不再一一例举。由此可见,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不是西方经济学家所宣扬的“不干预”之类的言论,而是各国政府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投入足够的力量,采用妥善的方式,使动荡的股市迅速得到稳定的作法和经验。当然,在关注政府干预股市的必要性的同时,也应警惕和避免随意干预、胡乱干预的错误倾向。须知,政府干预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防范金融风险,呵护市场长远发展;用得不好则会违背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不但不能有效地维护市场,反而会“掠夺”市场,对市场造成无情的冲击。
中国是一个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还很年轻,远不够成熟,这种状态决定了政府干预这双有形之手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密切关注股市的动态与走向,准确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该出手时则出手”——这是扶持发展社会主义证券市场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