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媒体、互联网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把人类带入新的媒体时代。这个时代的新媒体自身彰显着自由的个性,反映了自由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与创新过程中,新媒体发挥着其特有的功效。通过新媒体这个媒介,人类在对新媒体的运用上充分发挥着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自由观 传播 创新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1 新媒体的传播与创新
新媒体是指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也被称为“第四媒体”,它有别于传统老旧的媒体。目前新媒体的传播介质种类繁多,例如手机、电脑、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媒体通过手机媒体、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发布和分享,传播范围十分广泛,而且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大,能够形成强烈的社会舆论。新媒体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能满足受众表达、娱乐的需求,因此,趋于多样化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逐步走向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全新阶段。人们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而这种特性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愈来愈贴近现实生活。
1.1 自由观存在于新媒体的媒介体现
首先,在新闻传播方面,新浪网、腾讯网等一系列商业网络公司的出现,使人们获得新闻资讯更加自由,新闻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进行传播,人们足不出户便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各类资讯,并伴随着个人兴趣爱好进行筛选,选择自身喜好的新闻进行阅读、评论和转发等一系列符合自由原则的操作。人们的观点、思想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这些平台得以抒发。
其次,在商品经济方面,淘宝网、美团网、携程网等互联网商业公司也纷纷在网络进行部署,对线上、线下的商品不断整合与销售。这个过程激发了受众自由评论的活力,各种各样的即时评论向网络平台逐渐蔓延。在自由、随性的网络评论过程中,任何一位受眾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状态,随意发表意见和观点。这种充满商业性的网络平台给予每一位网民平等、自由的“说话”权利,也赋予了其无限可能。
最后,在商业娱乐方面,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人们通过新兴媒体平台更好地实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前最流行的莫过于抖音短视频APP,人们可以自由地分享日常生活,了解国内外奇闻趣事。短视频的出现,也相继萌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自媒体工作者,例如来自中戏的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来自四川农村传播东方传统美食的李子柒,以新型直播模式代替传统模式的销售达人李佳琦等,自媒体人通过新媒体的平台等能够更丰富而全面地展示他们的个性、表达他们的思想、传递他们的价值。把自己当下生命的创造及时且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直接体现。
1.2 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传播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徐旭开认为新媒体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通过新媒体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G时代的来临,预示着今后信息传播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时效性将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新媒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能够直接参与其中提供了便捷有利的平台,人民群众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自身的诉求,而我们的党和国家则根据这些诉求建立起普遍的价值取向。新媒体的出现也使得传播方式不再单一、死板、枯燥,而是更加生动、丰富、立体、接地气的表现出来,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且有利于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同。加快我国人民大众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思想与实践上相辅相成。
张东认为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冲击着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庸俗、低俗的内容阻碍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有效传播;过度沉溺于网络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践行。如今新媒体的传播极其复杂,而过度发展的新媒体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法规法纪,过度的自由环境也给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提供了可趁之机,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缺少权威,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瓶颈。
2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形成与传播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凭空生产出来的,它是不断丰富发展出来的。
2.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在大学期间是一名“青年黑格尔派”,他追求自由,反对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博士毕业时,马克思的论文《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通过原子偏斜运动的论述,生动且深刻地阐释了原子自由的观点,并把这个观点运用到人身上,阐发了意识自由的本体论基础。马克思博士毕业后未能顺利留在大学教书,于是便在《莱茵报》开始了自己新的工作。这段时期的工作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制度剥夺新闻出版自由以及出版人的自由意志,实质是特定社会等级特权的体现。因此,书报检查制度只不过是披着自由主义的外衣罢了,本质上则是限制人们的精神自由与出版自由。《莱茵报》时期锻炼了马克思,让他与现实有了充分的接触,使他的哲学由抽象慢慢转向具体现实。随着对自由理解的深入与具体,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的自由观逐渐成熟,文章论述了实现自由的现实基础、自由的分化和实现了的自由的根本标志。《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形成。《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命题。由此可知,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而他对自由的探索也从未停止。
2.2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归根结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人类充分的认识自然规律并驾驭自然规律,实现了对必然性的超脱,在生产领域里真正地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形成了人与自然的自由和谐,实现了自然的解放,进而实现了人类的解放。另一方面体现在人与社会关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实现了与其他人和社会整体之间的一种自由和谐,每个人都真正地在自己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摆脱原来纯粹的受外在必然性约束或者说受旧的分工所约束的那样一种自由的发展,摆脱了物的约束,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个性,建立了自由联合体。 2.3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意义
当今世界,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无不在倡导的民主和自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播的普遍性,人类也迫切需要一个正确的自由观作为引导,追求科学的符合人类全面发展的自由,才能让每个人更自觉、更自愿地实现人自身个性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同时马克思并非简单地提出自由观抽象的概念,而是阐释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正如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涉及人类的具体生活,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关注人类普遍发展,使我们能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不被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所影响,而真正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更好地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3 新媒体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路径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新媒体下的传播面临着这样和那样的矛盾,要克服这些矛盾,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目前的研究必须要将新媒体的环境和现实生活的环境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实现在新媒体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传播的高效性。首先,政府部门要建立与新媒体传播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传播的正常进行;其次,要坚持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目前很大一部分受众对自由的理解并不全面,有的甚至认为自由就应毫无边际。但事实上自由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相反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要在相对的条件下坚持利用新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形成井然有序的新媒体环境;最后,还要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偏好,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性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新形式,避免传播的信息不全、信息数量过大或者信息语言过难等带来的传播困境,增强传播的时效性、针对性、权威性。高素质的自媒体人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与发展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因此要创造又红又专的网络大V。网络大V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总是能用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用最深入人心的方式传播当下正确的观点、正确的引导舆论。另外,增加传播的透明度也至关重要。信息的共享、传播的互动程度也体现着政府对马克思自由观在社会中的运用,如今新媒体是网民发表评论的重要平台,网民的关注点往往就是当下的社会热点。因此,这个时候要充分地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运用其中,这样不仅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也更加直观地掌握人民群众的意向与观点,方便找到事件的矛盾点,迅速地解决危机事件。
新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成为最直观的社会评论员,同时它也让每个人都站上了内心极度渴望表达自由的舞台,但每个人的思维和意识并不同步。因此,对于很多平台提供的信息无法进行筛选与分析,错误的走向自认为绝对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教育是一个漫长且系统的教育,这个过程中不仅包括自由观,还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当下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诸多方面,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手,结合我国的具体传播环境,从自由与自然、自由与社会、自由与法律、自由与意识等多方面进行教育,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高静如.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当代意义[D].沈阳:辽宁大学,20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宋叶宇.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运用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张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挑战与应对[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 (06).
关键词:新媒体 自由观 传播 创新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1 新媒体的传播与创新
新媒体是指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也被称为“第四媒体”,它有别于传统老旧的媒体。目前新媒体的传播介质种类繁多,例如手机、电脑、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媒体通过手机媒体、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发布和分享,传播范围十分广泛,而且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比较大,能够形成强烈的社会舆论。新媒体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能满足受众表达、娱乐的需求,因此,趋于多样化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逐步走向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全新阶段。人们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而这种特性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愈来愈贴近现实生活。
1.1 自由观存在于新媒体的媒介体现
首先,在新闻传播方面,新浪网、腾讯网等一系列商业网络公司的出现,使人们获得新闻资讯更加自由,新闻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进行传播,人们足不出户便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各类资讯,并伴随着个人兴趣爱好进行筛选,选择自身喜好的新闻进行阅读、评论和转发等一系列符合自由原则的操作。人们的观点、思想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这些平台得以抒发。
其次,在商品经济方面,淘宝网、美团网、携程网等互联网商业公司也纷纷在网络进行部署,对线上、线下的商品不断整合与销售。这个过程激发了受众自由评论的活力,各种各样的即时评论向网络平台逐渐蔓延。在自由、随性的网络评论过程中,任何一位受眾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状态,随意发表意见和观点。这种充满商业性的网络平台给予每一位网民平等、自由的“说话”权利,也赋予了其无限可能。
最后,在商业娱乐方面,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人们通过新兴媒体平台更好地实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前最流行的莫过于抖音短视频APP,人们可以自由地分享日常生活,了解国内外奇闻趣事。短视频的出现,也相继萌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自媒体工作者,例如来自中戏的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来自四川农村传播东方传统美食的李子柒,以新型直播模式代替传统模式的销售达人李佳琦等,自媒体人通过新媒体的平台等能够更丰富而全面地展示他们的个性、表达他们的思想、传递他们的价值。把自己当下生命的创造及时且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直接体现。
1.2 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传播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徐旭开认为新媒体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通过新媒体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G时代的来临,预示着今后信息传播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时效性将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新媒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能够直接参与其中提供了便捷有利的平台,人民群众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自身的诉求,而我们的党和国家则根据这些诉求建立起普遍的价值取向。新媒体的出现也使得传播方式不再单一、死板、枯燥,而是更加生动、丰富、立体、接地气的表现出来,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且有利于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同。加快我国人民大众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过渡,思想与实践上相辅相成。
张东认为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冲击着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庸俗、低俗的内容阻碍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有效传播;过度沉溺于网络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践行。如今新媒体的传播极其复杂,而过度发展的新媒体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法规法纪,过度的自由环境也给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提供了可趁之机,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缺少权威,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瓶颈。
2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形成与传播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凭空生产出来的,它是不断丰富发展出来的。
2.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在大学期间是一名“青年黑格尔派”,他追求自由,反对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博士毕业时,马克思的论文《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通过原子偏斜运动的论述,生动且深刻地阐释了原子自由的观点,并把这个观点运用到人身上,阐发了意识自由的本体论基础。马克思博士毕业后未能顺利留在大学教书,于是便在《莱茵报》开始了自己新的工作。这段时期的工作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制度剥夺新闻出版自由以及出版人的自由意志,实质是特定社会等级特权的体现。因此,书报检查制度只不过是披着自由主义的外衣罢了,本质上则是限制人们的精神自由与出版自由。《莱茵报》时期锻炼了马克思,让他与现实有了充分的接触,使他的哲学由抽象慢慢转向具体现实。随着对自由理解的深入与具体,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的自由观逐渐成熟,文章论述了实现自由的现实基础、自由的分化和实现了的自由的根本标志。《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形成。《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命题。由此可知,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而他对自由的探索也从未停止。
2.2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归根结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人类充分的认识自然规律并驾驭自然规律,实现了对必然性的超脱,在生产领域里真正地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形成了人与自然的自由和谐,实现了自然的解放,进而实现了人类的解放。另一方面体现在人与社会关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实现了与其他人和社会整体之间的一种自由和谐,每个人都真正地在自己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摆脱原来纯粹的受外在必然性约束或者说受旧的分工所约束的那样一种自由的发展,摆脱了物的约束,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个性,建立了自由联合体。 2.3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意义
当今世界,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无不在倡导的民主和自由,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播的普遍性,人类也迫切需要一个正确的自由观作为引导,追求科学的符合人类全面发展的自由,才能让每个人更自觉、更自愿地实现人自身个性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同时马克思并非简单地提出自由观抽象的概念,而是阐释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本质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正如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涉及人类的具体生活,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关注人类普遍发展,使我们能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不被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所影响,而真正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更好地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3 新媒体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路径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新媒体下的传播面临着这样和那样的矛盾,要克服这些矛盾,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目前的研究必须要将新媒体的环境和现实生活的环境统一起来进行分析,实现在新媒体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传播的高效性。首先,政府部门要建立与新媒体传播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传播的正常进行;其次,要坚持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目前很大一部分受众对自由的理解并不全面,有的甚至认为自由就应毫无边际。但事实上自由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相反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要在相对的条件下坚持利用新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形成井然有序的新媒体环境;最后,还要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偏好,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性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新形式,避免传播的信息不全、信息数量过大或者信息语言过难等带来的传播困境,增强传播的时效性、针对性、权威性。高素质的自媒体人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传播与发展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因此要创造又红又专的网络大V。网络大V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总是能用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用最深入人心的方式传播当下正确的观点、正确的引导舆论。另外,增加传播的透明度也至关重要。信息的共享、传播的互动程度也体现着政府对马克思自由观在社会中的运用,如今新媒体是网民发表评论的重要平台,网民的关注点往往就是当下的社会热点。因此,这个时候要充分地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运用其中,这样不仅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也更加直观地掌握人民群众的意向与观点,方便找到事件的矛盾点,迅速地解决危机事件。
新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成为最直观的社会评论员,同时它也让每个人都站上了内心极度渴望表达自由的舞台,但每个人的思维和意识并不同步。因此,对于很多平台提供的信息无法进行筛选与分析,错误的走向自认为绝对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教育是一个漫长且系统的教育,这个过程中不仅包括自由观,还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当下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诸多方面,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手,结合我国的具体传播环境,从自由与自然、自由与社会、自由与法律、自由与意识等多方面进行教育,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高静如.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当代意义[D].沈阳:辽宁大学,20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宋叶宇.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运用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张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挑战与应对[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