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师和父母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走进了孩子的心里,你距离成功的老师和父母也就不远了。
【关键词】沟通;朋友;父母
一桌佳肴,母亲为孩子盛好了饭,孩子嘟着嘴,瞪着一双大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妈妈,妈妈说:“你到底吃不吃?我数一、二、……”三字还没出口,饭碗已经被孩子推到了一边。以前看到这个广告,没什么感觉,自从当上了妈妈,才觉得这个广告真实,才深切体会到那个妈妈的无奈。儿子今年四岁了,我家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景。三岁前,喊一二三十分奏效,也许是孩子觉得好玩,往往是三还没有出口,这边他已经按要求开始吃饭。三岁以后,你会听到:“又喊一二三,你就会喊一二三,爸爸不吃你怎么不喊一二三。”看他满脸的委屈坐在凳子上,撅着嘴,瞪着眼。我的气都不打一处来,叫你吃个饭,怎么比请神还难?
一、让爱做主,和孩子心贴心
细思量,才发现,其实孩子的要求很简单,他想和大人一样受到尊重,他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作为老师、作为父母,想让孩子听话,就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凡凡是个能说会道的小姑娘,品学兼优,是我们班的纪律委员。三年级上学期,看到她,上课无精打采,下课心不在焉。我打电话把她家长请来,谈话初始,她妈妈只说这段时间太忙,没有时间管她,以后尽量多关心她的学习。我们正说着,凡凡敲门进来,只见她一摞作业都来不及放下,张嘴对着她妈叫起来:“你来干什么?”一双眼睛瞪的像见了仇人。我连忙接话“凡凡,怎么跟妈妈讲话,我请你妈妈来学校,是让妈妈帮你忙的。”话没说完只见她小嘴一撇,瞟了她妈一眼说:“我不用她帮”说完就走。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她妈妈就说;“张老师,你看,她就是这样,我是她亲妈呀,一见我就是这个样子,一点小事就乱发脾气。”我找到了凡凡最要好的朋友彤彤,一番细心分析,终于知道了凡凡闹心的原因。和弟弟一起住,不习惯,总觉得爸爸妈妈偏心。
1、 和家长沟通
她妈妈来后,我和她谈了孩子闹情绪的原因,并建议她和孩子好好谈谈,让孩子知道你们爱她,关心她,孩子大了,只满足孩子的吃穿用是不行的,还要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个孩子一本书,只有理解孩子了,孩子才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
2、 和孩子交流
随后我在班会课上,让全班学生以“亲情”为主题,展开讨论,孩子们讨论的异常热烈,每个人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有人说自己的父母不理解自己,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反对,说父母是如何的辛苦;一来二往,孩子们在辩论中体会了父母的不易。班会上,凡凡表现的很冷静,不动声色。会后我问她,通过此次讨论,班里人有什么想法?她说:“他们都想为父母做些什么。”“他们,你呢?你有什么想法?”“我,我回家以后不闹情绪了。”听她这样说,我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她在试图改变自己。后来,我和凡凡又谈了几次,孩子也向我诉说了心中的烦闷,一点一点的引导再加上父母的配合,我们终于又看到了一个快乐的凡凡。这件事,也给了我以后的工作很多启示,使我懂得了,对待孩子,要以心换心,只有赢得孩子的信任,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二、以诚待人,和家长做朋友
正如著名学者于丹所说:在人成长过程中,人对他人的帮助,包括他自己与人的交际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谁也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完美不是好的,人生要扬长避短,人生如果能够真实坦率活着,能够有阳光健康的心态就好,不要求完美,我们怎样和孩子学会一起成长,给他们一点独立,给一点人生的信任,那种爱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孩子做自由健康的人。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恩恩,上学老迟到,作业完不成,干事情拖拖拉拉,三门课加起来不超过一百。一度是我最关注的孩子。他的妈妈是大学教授,爸爸长时间在外工作,爷爷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生病住院,奶奶年龄大了,还需要别人照顾。刚开始上学时,他妈妈忙的没有时间给他做饭,就把它放在午托班。每次放学他都最后一个离开。和他妈妈通电话说孩子的情况,她总说“我真的太忙了,学校里搞科研,我都分身无术了。张老师,我没有时间管他,孩子就拜托你了。”后来,恩恩的妈妈三天两头给我打电话,内容大都是,“恩恩不好好吃饭,10岁了,还让人喂 ”,“恩恩又动我的电脑了,把我的论文都弄丢了”,“恩恩又不肯上英语班了,老师,我给他叫了一千多学费,他不肯去,怎么办?”每次我都要充当和事佬,这边劝妈妈不要急,那边哄孩子听妈妈话。一直到有一天收到恩恩妈妈的一封信,我才知道,问题有些严重了。信中主要说的是,我给孩子制订了奖惩制度,孩子不肯照着做 ,张老师 ,请您帮我说说,让孩子照着做。打开附页一看,我的妈呀,看得我冷看直冒。关于卫生习惯38条,关于学习方面的40条,文中多用应该、必须等词语。再看作息时间,几乎没有玩的时候,连休息日也不例外。看完信,我感觉必须和恩恩妈妈好好谈谈了。鉴于他妈妈比较忙,我就给他妈妈写了一封信。
作为一名老师,也作为一个妈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让我们积极的面对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多说说:“太好了”——用“太好了”的心态去对待事情,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因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怎样,它就会对你怎样;“我能行”——用“我能行”来激励自己,你会找回人最宝贵的精神——自信。你不但学会了发现自己,更懂得肯定自己和鼓励自己;“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样去对待别人,你会得到更多的朋友。也许付出了时间、智慧,但体验了人生价值,收获了更可贵的友谊。用“快乐人生三句话”,会发现周围的人没有变,家里的成员没有变,但由于你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心情也会变得快乐起来。用“快乐人生三句话”的父母们也会发现,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家庭还是原来的家庭,可孩子却变得更懂事、更可爱了,家里的气氛也变得温馨、和谐了…我们约定不管多忙我们都会找时间通话、通信,为孩子的成长紧密配合,现在的恩恩向上、快乐。
三、良师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长
为了便于和孩子们,和家长们沟通,我做了一个老师信箱,挂在我们班教室的墙上。我说:“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如果你有什么心事,如果你或你的家长对我们的班级管理有什么好的建议,请来信告诉我,谢谢你和你家长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尽全力。”通过班级信箱,我收到了近千封信,谁和谁闹矛盾了,请张老师劝劝;谁遇到难题了,请张老师帮忙解决,关心老师的小纸条……,发现矛盾及时解决,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有好的建议及时应用,逐步建立了家校合力的教育网络。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学会了爱,和家长的沟通中我学会了有恒,和儿子的相处中我体会到了欣慰,我和我的学生们快乐的生活,和我的家长们亲密的交流,和我的孩子融洽的沟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一名教师的幸福,也感到了做一名家长的骄傲。
【关键词】沟通;朋友;父母
一桌佳肴,母亲为孩子盛好了饭,孩子嘟着嘴,瞪着一双大眼睛可怜兮兮的看着妈妈,妈妈说:“你到底吃不吃?我数一、二、……”三字还没出口,饭碗已经被孩子推到了一边。以前看到这个广告,没什么感觉,自从当上了妈妈,才觉得这个广告真实,才深切体会到那个妈妈的无奈。儿子今年四岁了,我家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景。三岁前,喊一二三十分奏效,也许是孩子觉得好玩,往往是三还没有出口,这边他已经按要求开始吃饭。三岁以后,你会听到:“又喊一二三,你就会喊一二三,爸爸不吃你怎么不喊一二三。”看他满脸的委屈坐在凳子上,撅着嘴,瞪着眼。我的气都不打一处来,叫你吃个饭,怎么比请神还难?
一、让爱做主,和孩子心贴心
细思量,才发现,其实孩子的要求很简单,他想和大人一样受到尊重,他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作为老师、作为父母,想让孩子听话,就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凡凡是个能说会道的小姑娘,品学兼优,是我们班的纪律委员。三年级上学期,看到她,上课无精打采,下课心不在焉。我打电话把她家长请来,谈话初始,她妈妈只说这段时间太忙,没有时间管她,以后尽量多关心她的学习。我们正说着,凡凡敲门进来,只见她一摞作业都来不及放下,张嘴对着她妈叫起来:“你来干什么?”一双眼睛瞪的像见了仇人。我连忙接话“凡凡,怎么跟妈妈讲话,我请你妈妈来学校,是让妈妈帮你忙的。”话没说完只见她小嘴一撇,瞟了她妈一眼说:“我不用她帮”说完就走。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她妈妈就说;“张老师,你看,她就是这样,我是她亲妈呀,一见我就是这个样子,一点小事就乱发脾气。”我找到了凡凡最要好的朋友彤彤,一番细心分析,终于知道了凡凡闹心的原因。和弟弟一起住,不习惯,总觉得爸爸妈妈偏心。
1、 和家长沟通
她妈妈来后,我和她谈了孩子闹情绪的原因,并建议她和孩子好好谈谈,让孩子知道你们爱她,关心她,孩子大了,只满足孩子的吃穿用是不行的,还要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个孩子一本书,只有理解孩子了,孩子才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
2、 和孩子交流
随后我在班会课上,让全班学生以“亲情”为主题,展开讨论,孩子们讨论的异常热烈,每个人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有人说自己的父母不理解自己,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反对,说父母是如何的辛苦;一来二往,孩子们在辩论中体会了父母的不易。班会上,凡凡表现的很冷静,不动声色。会后我问她,通过此次讨论,班里人有什么想法?她说:“他们都想为父母做些什么。”“他们,你呢?你有什么想法?”“我,我回家以后不闹情绪了。”听她这样说,我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她在试图改变自己。后来,我和凡凡又谈了几次,孩子也向我诉说了心中的烦闷,一点一点的引导再加上父母的配合,我们终于又看到了一个快乐的凡凡。这件事,也给了我以后的工作很多启示,使我懂得了,对待孩子,要以心换心,只有赢得孩子的信任,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二、以诚待人,和家长做朋友
正如著名学者于丹所说:在人成长过程中,人对他人的帮助,包括他自己与人的交际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谁也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完美不是好的,人生要扬长避短,人生如果能够真实坦率活着,能够有阳光健康的心态就好,不要求完美,我们怎样和孩子学会一起成长,给他们一点独立,给一点人生的信任,那种爱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孩子做自由健康的人。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恩恩,上学老迟到,作业完不成,干事情拖拖拉拉,三门课加起来不超过一百。一度是我最关注的孩子。他的妈妈是大学教授,爸爸长时间在外工作,爷爷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生病住院,奶奶年龄大了,还需要别人照顾。刚开始上学时,他妈妈忙的没有时间给他做饭,就把它放在午托班。每次放学他都最后一个离开。和他妈妈通电话说孩子的情况,她总说“我真的太忙了,学校里搞科研,我都分身无术了。张老师,我没有时间管他,孩子就拜托你了。”后来,恩恩的妈妈三天两头给我打电话,内容大都是,“恩恩不好好吃饭,10岁了,还让人喂 ”,“恩恩又动我的电脑了,把我的论文都弄丢了”,“恩恩又不肯上英语班了,老师,我给他叫了一千多学费,他不肯去,怎么办?”每次我都要充当和事佬,这边劝妈妈不要急,那边哄孩子听妈妈话。一直到有一天收到恩恩妈妈的一封信,我才知道,问题有些严重了。信中主要说的是,我给孩子制订了奖惩制度,孩子不肯照着做 ,张老师 ,请您帮我说说,让孩子照着做。打开附页一看,我的妈呀,看得我冷看直冒。关于卫生习惯38条,关于学习方面的40条,文中多用应该、必须等词语。再看作息时间,几乎没有玩的时候,连休息日也不例外。看完信,我感觉必须和恩恩妈妈好好谈谈了。鉴于他妈妈比较忙,我就给他妈妈写了一封信。
作为一名老师,也作为一个妈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让我们积极的面对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多说说:“太好了”——用“太好了”的心态去对待事情,你会发现自己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因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怎样,它就会对你怎样;“我能行”——用“我能行”来激励自己,你会找回人最宝贵的精神——自信。你不但学会了发现自己,更懂得肯定自己和鼓励自己;“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样去对待别人,你会得到更多的朋友。也许付出了时间、智慧,但体验了人生价值,收获了更可贵的友谊。用“快乐人生三句话”,会发现周围的人没有变,家里的成员没有变,但由于你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心情也会变得快乐起来。用“快乐人生三句话”的父母们也会发现,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家庭还是原来的家庭,可孩子却变得更懂事、更可爱了,家里的气氛也变得温馨、和谐了…我们约定不管多忙我们都会找时间通话、通信,为孩子的成长紧密配合,现在的恩恩向上、快乐。
三、良师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长
为了便于和孩子们,和家长们沟通,我做了一个老师信箱,挂在我们班教室的墙上。我说:“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如果你有什么心事,如果你或你的家长对我们的班级管理有什么好的建议,请来信告诉我,谢谢你和你家长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尽全力。”通过班级信箱,我收到了近千封信,谁和谁闹矛盾了,请张老师劝劝;谁遇到难题了,请张老师帮忙解决,关心老师的小纸条……,发现矛盾及时解决,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有好的建议及时应用,逐步建立了家校合力的教育网络。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学会了爱,和家长的沟通中我学会了有恒,和儿子的相处中我体会到了欣慰,我和我的学生们快乐的生活,和我的家长们亲密的交流,和我的孩子融洽的沟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一名教师的幸福,也感到了做一名家长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