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的地域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民族体育的开展方式、活动内容及运动形式。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自然产生的。独特的地域特性是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形成的基础。地域性影响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质形成起到了核心主导作用影响了民族体育发生、发展决定了不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与运行轨迹。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033-02
1、地域性特征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形成机制
正所谓“在什么地方就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1]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特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内容和文化体系。它是寓竞争、娱乐、地域、艺术观赏、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事象以其浓郁的生产气息、鲜明的生活风格和生动的身体语言充分地反映出一定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成为“对生产、生活方式众多描述”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2]就其发生机制而言民族传统体育发源于社会的生产生活为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广泛流传于民间是一定地域内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用于人这一文化载体的产物。在特定地域的民族文化圈内由气候、地形、水文、动植物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不仅为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而且在地域环境的不同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需要的影响下孕育了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2 、地域环境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影响
我国自古有谚云:“南人善舟,北人善骑”就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生动概括。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及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很大程度上是在地理气候等环境差异下形成的。[3] 民族体育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不同的地域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民族体育的开展方式、活动内容及运动形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形成的基础不同的地理环境少数民族的体育内容也千差万别。如:我国的西南地区有29个之多的少数民族总人口在3600多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34%该区民族众多人口密集各民族之间交叉居住。就构成了独特的融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由此形成的传统体育在保持本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又相互吸收、借鉴、影响、渗透由此构成了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西南地区共有体育项目470余项其中70余项具有代表性,有着浓厚的西南民族体育文化特征。这些体育项目集中的反映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出骁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和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积极向上进取的乐观精神。
四川是一个山地丘陵河谷平原于一体的省份在山地文化和水文化的影响下使得四川的民族体育项目多集中在水上运动、马上运动、空中运动之中由于该区民族众多多数是杂居体育项目明显的呈现出地缘融合性如摔跤、射箭、射击、赛马、抢花炮等。而云南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民族塑造的体育自然以勇敢顽强、粗犷豪放著称, 动作刚劲有力,风格朴实粗犷,而且攻击性强,强调身体接触和对抗,是力量与搏杀的炫耀。云南拥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居住于坝区或河谷的有白、回、纳西、蒙、壮、傣、阿昌、布衣、水、满和少部分彝族受水文化的影响体育项目主要有龙舟竞渡、放高升、秋千、赛马、武术、丢包、东巴跳、霸王鞭、堆沙等坝区由于水土肥美生活相对富庶传统体育项目多体现为娱乐性和健身性。居住于高寒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景颇、布朗、德昂、拉枯、基诺和部分彝族,传统体育主要有木脑纵歌、射弩、磨秋、车秋、扭棍、摔跤、拔腰、布朗球(藤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多为生产生活的再现主要为传授生产技艺和劳动技能。居住于高山、高寒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和部分彝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吹枪、爬刀杆、溜索、上刀杆、打陀螺、芦笙舞、秋千、剽牛等[4]云南藏族以赛马、郊游、登山朝拜、跳锅庄等体育项目有别于西藏、四川藏族体育项目。山地民族塑造的体育自然以勇敢顽强、粗犷豪放著称,风格朴实粗犷,动作刚劲有力,而且攻击性强,强调身体接触和对抗,是力量与搏杀的炫耀。[5]
蒙古族生活在我国的北部广阔无垠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骑马摔跤就成为他们擅长的民族体育项目,蒙古民族具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他们大多开展骑马、射箭和摔跤等等与草原地域环境特征相关的并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族体育。[6]生活在我国最西部的藏族由于山高路陡空气稀薄在此环境下成长的藏族同胞擅长攀登,因此登山是他们喜爱和擅长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北方的冰雕、南方的龙舟赛、大漠的骆驼赛、大山里的山地竞走、丛林的攀岩比赛等等。又如中国的武术运动在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独立发展起来的。由于东南西北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武术运动项目。因此有 “南拳北腿、东枪西棍”之说并且形成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多种体现地域特色的武术流派。 [7]进一步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地方就有什么样的体育活动。
3、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宗教体育活动
少数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信息封闭的地域,他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和生活的需要,产生了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民族体育活动,图腾和神灵崇拜是最显著的标志。其实质就是人们在大自然不可抗拒力量面前的心理暗示,以乞求上苍的保佑达到丰衣足食祛凶消灾、风调雨顺的目的,进而达到心理上相对的平衡。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宗教活动的存在而逐步成形的。彝族的传统生活习俗中,每逢节日族人聚会为进行祭祀活动,彝族先民们创造了具有较大动作难度和较强观赏价值的体育游戏和舞蹈,如荡磨秋、爬油杆、响铃舞、虎舞、斗牛、摔跤等活动,就是彝族传统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例如:云南独龙族的剽牛、云南弥勒、宜良、昆明西山、文山、砚山、邱北、禄劝等地的彝族有每年一次的“抢烧鸡”习俗。云南昆明西山区谷律一带的彝族,有逢农历正月十五日荡秋千敬献星神的习俗。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西汉早期青铜鼓腰纹上,刻有4人 “羽人荡秋图”。[8]云南峨山、石屏、建水的彝族“尼苏”支系有“祭龙”活动中有让男孩扮演豺狼虎豹,手持鸡肉在龙林中奔跑,而村民围追的“撵红眼豹”活动,也有纳入汉文化的舞龙、舞狮、踩高跷、跳龙等为求风调雨顺的体育活动。可见,不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民族原始宗教对民族体育的形成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4、结语
可见,地域性影响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质形成、发展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中,地域性起到了核心主导作用。其对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选择、整合与统领,成为了影响民族体育发生、发展的轴心系统,直接决定了不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与运行轨迹。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是在其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民族体育文化。这与他们的生存有直接关系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有着浓郁的地域性特征无不体现着他们的祖先生产生活的地域环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合目的、合规律的实践活动”,我们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时,同样要以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指导,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衍生该事象的整体文化生态环境出发,以研究这个地区的文化特征为基本路径。从而探寻出在特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发展的特殊规律。这更有利于在经济多级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巨大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有了发展变化的空间。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战略以及全面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健身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民族凝聚功能将促进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2]芦平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诠释[J].体育文化导刊,2006,(3):62-63.
[3]韦丽春.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11(26.6):678-680.
[4]方祯.黄光伟.云南少数民族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06.5:91-93.
[5]李延超.饶远.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傣族体育成因探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7(38.4):5-9.
[6]张波.浅析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6.22:139-140.
[7]刘军.武术与地理环境[J]中华武术2004.6(12):25.
[8]熊永忠.云南少数民族秋千考[J].体育文化导刊,1992(3):60-61.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033-02
1、地域性特征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形成机制
正所谓“在什么地方就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1]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特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内容和文化体系。它是寓竞争、娱乐、地域、艺术观赏、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事象以其浓郁的生产气息、鲜明的生活风格和生动的身体语言充分地反映出一定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成为“对生产、生活方式众多描述”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2]就其发生机制而言民族传统体育发源于社会的生产生活为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广泛流传于民间是一定地域内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用于人这一文化载体的产物。在特定地域的民族文化圈内由气候、地形、水文、动植物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不仅为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而且在地域环境的不同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需要的影响下孕育了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2 、地域环境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影响
我国自古有谚云:“南人善舟,北人善骑”就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生动概括。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及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很大程度上是在地理气候等环境差异下形成的。[3] 民族体育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不同的地域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民族体育的开展方式、活动内容及运动形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形成的基础不同的地理环境少数民族的体育内容也千差万别。如:我国的西南地区有29个之多的少数民族总人口在3600多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34%该区民族众多人口密集各民族之间交叉居住。就构成了独特的融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由此形成的传统体育在保持本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又相互吸收、借鉴、影响、渗透由此构成了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西南地区共有体育项目470余项其中70余项具有代表性,有着浓厚的西南民族体育文化特征。这些体育项目集中的反映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出骁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和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积极向上进取的乐观精神。
四川是一个山地丘陵河谷平原于一体的省份在山地文化和水文化的影响下使得四川的民族体育项目多集中在水上运动、马上运动、空中运动之中由于该区民族众多多数是杂居体育项目明显的呈现出地缘融合性如摔跤、射箭、射击、赛马、抢花炮等。而云南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民族塑造的体育自然以勇敢顽强、粗犷豪放著称, 动作刚劲有力,风格朴实粗犷,而且攻击性强,强调身体接触和对抗,是力量与搏杀的炫耀。云南拥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居住于坝区或河谷的有白、回、纳西、蒙、壮、傣、阿昌、布衣、水、满和少部分彝族受水文化的影响体育项目主要有龙舟竞渡、放高升、秋千、赛马、武术、丢包、东巴跳、霸王鞭、堆沙等坝区由于水土肥美生活相对富庶传统体育项目多体现为娱乐性和健身性。居住于高寒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景颇、布朗、德昂、拉枯、基诺和部分彝族,传统体育主要有木脑纵歌、射弩、磨秋、车秋、扭棍、摔跤、拔腰、布朗球(藤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多为生产生活的再现主要为传授生产技艺和劳动技能。居住于高山、高寒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和部分彝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吹枪、爬刀杆、溜索、上刀杆、打陀螺、芦笙舞、秋千、剽牛等[4]云南藏族以赛马、郊游、登山朝拜、跳锅庄等体育项目有别于西藏、四川藏族体育项目。山地民族塑造的体育自然以勇敢顽强、粗犷豪放著称,风格朴实粗犷,动作刚劲有力,而且攻击性强,强调身体接触和对抗,是力量与搏杀的炫耀。[5]
蒙古族生活在我国的北部广阔无垠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骑马摔跤就成为他们擅长的民族体育项目,蒙古民族具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他们大多开展骑马、射箭和摔跤等等与草原地域环境特征相关的并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族体育。[6]生活在我国最西部的藏族由于山高路陡空气稀薄在此环境下成长的藏族同胞擅长攀登,因此登山是他们喜爱和擅长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北方的冰雕、南方的龙舟赛、大漠的骆驼赛、大山里的山地竞走、丛林的攀岩比赛等等。又如中国的武术运动在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独立发展起来的。由于东南西北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武术运动项目。因此有 “南拳北腿、东枪西棍”之说并且形成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多种体现地域特色的武术流派。 [7]进一步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地方就有什么样的体育活动。
3、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宗教体育活动
少数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信息封闭的地域,他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和生活的需要,产生了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民族体育活动,图腾和神灵崇拜是最显著的标志。其实质就是人们在大自然不可抗拒力量面前的心理暗示,以乞求上苍的保佑达到丰衣足食祛凶消灾、风调雨顺的目的,进而达到心理上相对的平衡。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宗教活动的存在而逐步成形的。彝族的传统生活习俗中,每逢节日族人聚会为进行祭祀活动,彝族先民们创造了具有较大动作难度和较强观赏价值的体育游戏和舞蹈,如荡磨秋、爬油杆、响铃舞、虎舞、斗牛、摔跤等活动,就是彝族传统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例如:云南独龙族的剽牛、云南弥勒、宜良、昆明西山、文山、砚山、邱北、禄劝等地的彝族有每年一次的“抢烧鸡”习俗。云南昆明西山区谷律一带的彝族,有逢农历正月十五日荡秋千敬献星神的习俗。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西汉早期青铜鼓腰纹上,刻有4人 “羽人荡秋图”。[8]云南峨山、石屏、建水的彝族“尼苏”支系有“祭龙”活动中有让男孩扮演豺狼虎豹,手持鸡肉在龙林中奔跑,而村民围追的“撵红眼豹”活动,也有纳入汉文化的舞龙、舞狮、踩高跷、跳龙等为求风调雨顺的体育活动。可见,不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民族原始宗教对民族体育的形成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4、结语
可见,地域性影响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质形成、发展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中,地域性起到了核心主导作用。其对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选择、整合与统领,成为了影响民族体育发生、发展的轴心系统,直接决定了不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与运行轨迹。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是在其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民族体育文化。这与他们的生存有直接关系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有着浓郁的地域性特征无不体现着他们的祖先生产生活的地域环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合目的、合规律的实践活动”,我们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时,同样要以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指导,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衍生该事象的整体文化生态环境出发,以研究这个地区的文化特征为基本路径。从而探寻出在特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发展的特殊规律。这更有利于在经济多级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巨大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有了发展变化的空间。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战略以及全面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健身娱乐功能、教育功能、民族凝聚功能将促进国家安定和民族团结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2]芦平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诠释[J].体育文化导刊,2006,(3):62-63.
[3]韦丽春. 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11(26.6):678-680.
[4]方祯.黄光伟.云南少数民族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06.5:91-93.
[5]李延超.饶远.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傣族体育成因探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7(38.4):5-9.
[6]张波.浅析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6.22:139-140.
[7]刘军.武术与地理环境[J]中华武术2004.6(12):25.
[8]熊永忠.云南少数民族秋千考[J].体育文化导刊,1992(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