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尕黑驴在和政秧歌中称之为耍杂,是一种情景剧表演,所以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尕黑驴情景剧表演。而情景剧表演在幼儿活动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主要是评价幼儿社会适应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根据研究目标控制一些条件,将幼儿置身于实际的生活当中观察其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的表现,并对幼儿进行测评,从而达到评价的目的。所以我们将幼儿喜欢的尕黑驴纳入区域活动,使幼儿在情境表演的活动中得到启发与教育,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
关键词:和政秧歌;尕黑驴;区域活动
和政秧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甘肃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和政人的骄傲,因为她带给和政百姓的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无穷的欢乐。其秧歌中的耍杂——尕黑驴,是所有孩童最喜爱的表演。每年正月十三,你会看见一群群孩子总是追着秧歌队跑上跑下,原来他们追的就是尕黑驴!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尕黑驴甚是喜爱。为此,我想不妨让秧歌中的尕黑驴表演走进校园,走进幼儿活动,让尕黑驴带给孩子们的欢乐在校园得到延伸,让尕黑驴表演的魅力在校园展现,让深藏于尕黑驴表演的文化底蕴在校园里得到继承与发扬!
尕黑驴在和政秧歌中称之为耍杂,是一种情景剧表演,所以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尕黑驴情景剧表演。而情景剧表演在幼儿活动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主要是评价幼儿社会适应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根据研究目标控制一些条件将幼儿置身于这中实际的生活当中观察其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的表现,并对幼儿进行测评,从而达到评价的目的。所以我们将幼儿喜欢的尕黑驴纳入区域活动,使幼儿在情境表演的活动中得到启发与教育,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
尕黑驴主要表演的是新媳妇骑小黑驴回娘家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黑驴本来挺温顺,托着新媳妇稳步前行,但走着走着,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小黑驢因为害怕不敢过河,便卧在河边不肯起身,新媳妇愁眉不展,新郎官急得只淌汗,无论怎样赶它,就是不肯起身。此时,恰巧有人路过。而过路人是由和政秧歌中最具特色的妖婆扮演,他们手持舞扇,身穿各色时髦衣裳,出言幽默风趣。热情的妖婆有的拉黑驴,有的抬黑驴,有的给黑驴扇扇说好话,无论什么花招,不仅没有使尕黑驴顺利过河,反而在众人的三促五拥之下,把尕黑驴惊得连蹦带跳,托着新媳妇漫山遍野地跑,此时众人惊慌失措,跟着尕黑驴乱跑。最后在众人的努力之下,终于想出了妙招——给小黑驴找了爱吃的食物,总算是平息了小黑驴的怒火,用食物引着小黑驴过了河。
就是这样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不仅充满了惊险和快乐,而且充满了热情帮助的社会正能量。
根据情景剧表演独有的价值与作用,以及和政秧歌中的尕黑驴所具有的地方特色,将此引入幼儿园后,不仅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得到发扬,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喜爱异常,只要老师一说今天区角活动我们玩什么,孩子们总是大声喊到“尕黑驴”。因为在孩童心中的尕黑驴早已是他们熟知能详的情景表演,所以孩子们一开始玩起尕黑驴表演,其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模仿极为形象。孩子们进入区角后,就会自主分配角色,调节道具,重现和政秧歌中尕黑驴的故事。玩耍的过程中教师不太费心,只在旁边稍作调节即可。
当然在玩的过程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部分幼儿总会抢着骑毛驴,并且总是拉小团体,不让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调节,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让孩子们在自己商量的同时,不能排斥别的小朋友。小毛驴可以换着骑,人多的时候想办法让全部参与进来,那怎么进呢?可以提示幼儿表演中的妖婆是不限数量的,只要他表演得好,说得有意思,能让小毛驴起来过河就行。通过改变角色等,或者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在大班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景表演,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最主要的是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从不厌烦!
孩子们玩着玩着,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他们的故事不仅是新媳妇骑尕黑驴回娘家,还有“我有一只小毛驴、阿凡提”等一些也成了他们进行情景表演的主题。区角活动从一开始的要你玩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尕黑驴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担心道具的制作太杂、太多,其实这并不是难事。因为和政秧歌是本地家喻户晓的民俗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号召幼儿家长协同制作尕黑驴的相关饰品和道具。
只要教师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利用好家园共育的机会,一定会让幼儿将和政秧歌中的尕黑驴玩出花样,玩出特色,使他们在本土文化的影响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和政秧歌;尕黑驴;区域活动
和政秧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甘肃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和政人的骄傲,因为她带给和政百姓的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无穷的欢乐。其秧歌中的耍杂——尕黑驴,是所有孩童最喜爱的表演。每年正月十三,你会看见一群群孩子总是追着秧歌队跑上跑下,原来他们追的就是尕黑驴!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尕黑驴甚是喜爱。为此,我想不妨让秧歌中的尕黑驴表演走进校园,走进幼儿活动,让尕黑驴带给孩子们的欢乐在校园得到延伸,让尕黑驴表演的魅力在校园展现,让深藏于尕黑驴表演的文化底蕴在校园里得到继承与发扬!
尕黑驴在和政秧歌中称之为耍杂,是一种情景剧表演,所以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尕黑驴情景剧表演。而情景剧表演在幼儿活动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主要是评价幼儿社会适应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根据研究目标控制一些条件将幼儿置身于这中实际的生活当中观察其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的表现,并对幼儿进行测评,从而达到评价的目的。所以我们将幼儿喜欢的尕黑驴纳入区域活动,使幼儿在情境表演的活动中得到启发与教育,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
尕黑驴主要表演的是新媳妇骑小黑驴回娘家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黑驴本来挺温顺,托着新媳妇稳步前行,但走着走着,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小黑驢因为害怕不敢过河,便卧在河边不肯起身,新媳妇愁眉不展,新郎官急得只淌汗,无论怎样赶它,就是不肯起身。此时,恰巧有人路过。而过路人是由和政秧歌中最具特色的妖婆扮演,他们手持舞扇,身穿各色时髦衣裳,出言幽默风趣。热情的妖婆有的拉黑驴,有的抬黑驴,有的给黑驴扇扇说好话,无论什么花招,不仅没有使尕黑驴顺利过河,反而在众人的三促五拥之下,把尕黑驴惊得连蹦带跳,托着新媳妇漫山遍野地跑,此时众人惊慌失措,跟着尕黑驴乱跑。最后在众人的努力之下,终于想出了妙招——给小黑驴找了爱吃的食物,总算是平息了小黑驴的怒火,用食物引着小黑驴过了河。
就是这样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不仅充满了惊险和快乐,而且充满了热情帮助的社会正能量。
根据情景剧表演独有的价值与作用,以及和政秧歌中的尕黑驴所具有的地方特色,将此引入幼儿园后,不仅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得到发扬,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喜爱异常,只要老师一说今天区角活动我们玩什么,孩子们总是大声喊到“尕黑驴”。因为在孩童心中的尕黑驴早已是他们熟知能详的情景表演,所以孩子们一开始玩起尕黑驴表演,其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模仿极为形象。孩子们进入区角后,就会自主分配角色,调节道具,重现和政秧歌中尕黑驴的故事。玩耍的过程中教师不太费心,只在旁边稍作调节即可。
当然在玩的过程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因为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部分幼儿总会抢着骑毛驴,并且总是拉小团体,不让个别幼儿参与表演。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调节,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让孩子们在自己商量的同时,不能排斥别的小朋友。小毛驴可以换着骑,人多的时候想办法让全部参与进来,那怎么进呢?可以提示幼儿表演中的妖婆是不限数量的,只要他表演得好,说得有意思,能让小毛驴起来过河就行。通过改变角色等,或者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在大班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景表演,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最主要的是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从不厌烦!
孩子们玩着玩着,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他们的故事不仅是新媳妇骑尕黑驴回娘家,还有“我有一只小毛驴、阿凡提”等一些也成了他们进行情景表演的主题。区角活动从一开始的要你玩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尕黑驴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担心道具的制作太杂、太多,其实这并不是难事。因为和政秧歌是本地家喻户晓的民俗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号召幼儿家长协同制作尕黑驴的相关饰品和道具。
只要教师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利用好家园共育的机会,一定会让幼儿将和政秧歌中的尕黑驴玩出花样,玩出特色,使他们在本土文化的影响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