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ufei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拨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和运用,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与一身,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课前借助课件的屏幕展示,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是单调的训练内容,如小学科学的《风化》、小学数学中《圆锥的体积》、《平移与旋转》,在教学时都可以做成多媒体课件。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能使课堂教学变得好看、生动,扩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密度,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节省板书时间,使学生享受文、图、声、像多种情景的赏读情趣,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多媒体技术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而应本着高效、有用的原则,根据学生学情、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不会做化学习题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只会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导致化学知识结构系统不全面。教师可以从化学习题的解题策略与方法让学生理解到宏观地看待化学知识系统的重要性,学生如果能尝试宏观地理解化学知识的时候,他们就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化学解题策略,从而化学解题水平就会提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 解题 方法  高中学生在做化学习题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部分高中生把化学概念记混了
期刊
作文不够生动,是因为语言干瘪生硬、缺乏真情实感。那么,中学生写作文应如何把握好细节描写呢?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节描写必须入情入理,符合生活真实  只有真实,才可信,才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才可能产生“以微知著”的艺术魅力。在一篇文章中,故事情节可以虚构,人物形象可以整合,甚至感情也可以矫饰,但细节却是不容虚构的。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认为,如果一部作品在细节上不是
期刊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初中的语文教学也要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说开来就是两点:  一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死抱教材不放,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应该有意识地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领域都是他们兴趣之所在,他们渴望自己独立,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社会生活中有他们无限
期刊
化学计算题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目。在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计算题都要占有一定比例且失分较重,原因主要在于大家并未理解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方法。高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较多,其中有些计算经常考查,若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谈一谈解答计算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
期刊
摘 要: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情,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入手,做好物理定律、公式、概念教学,夯实学生物理基础,通过习题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尝试  一、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强大的内心动力,它可以把学生的心智集中到学习的目标上,开发内心的潜力,激发
期刊
一、有一个顶点重合的两个正多边形旋转问题  1.先看两道题目  (1)如图1-1,正△B1B2B3与正△A1A2A3的顶点B1、A1重合,将正△B1B2B3绕点A1旋转到图中的位置时,连接A2B2、A3B3,交点为O,探究线段A2B2与A3B3的数量关系及∠A2OA3的大小。  (2)如图1-2,正方形B1B2B3B4与正方形A1A2A3A4的顶点B1、A1重合,将正方形B1B2B3B4绕点A1旋
期刊
一、关于化学教学的现状  化学是一门拥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它可以渗透到我们休息、就医、娱乐等多个方面,这足以看出化学的重要性。但是,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并不抱有很大的兴趣,甚至厌恶化学。这种现象是需要我们重视的。所以,在教授高中化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实践,思考化学教学过程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并要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对化学的真正心理,从而选择一
期刊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往往能听懂但不会运用,且不能做到长久的记忆,也就是说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不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指导  一、对课堂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  1.课堂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
期刊
在中考复习阶段,笔者发现,学生在故事写作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文章结构不完整、时态使用混乱、忽视连接词的使用等等。为此,笔者决定开设一堂针对故事写作的作文复习课。在课上,笔者以“A visit to an island”为题,布置学生写一篇80字左右的文章。笔者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按照“写作准备”、“写作过程”、“文章修改”这三个步骤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花了近1个半课时完成了整个写作教
期刊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方式过于单一,通常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都为主导者,课堂上的提问占用了课堂的多数时间,而且在教师提问过程中,很少会有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质疑。教师在提问后往往不会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教师在小学数学课上的提问多数都以教科书上的内容为主,很少对知识进行延伸,无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等待学生的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