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争议 体检是否要用PET-CT?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ET-CT被评为上世纪医学领域的十大发明之一。作为一种高端医疗诊断设备,它虽然价格昂贵,但市场表现却火爆。在市场上很多被标榜的“高端体检”中,也常常有它的身影出现,加之以可以查出癌症这一“杀手”的宣传,于是,很多人趋之若鹜。那么,它究竟对人体是否有危害?使用它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呢?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设备,如何把握使用它的度?
  PET-CT之所以被称为最高端的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是因为它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X射线断层扫描(CT)两种诊断方式,既有解剖结构信息又提供生化指标,能为多种疾病(包括但远不限定于肿瘤)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因其在确定肿瘤分期(包括转移病灶的精确定位方面)方面的表现令人瞩目,能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所以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于癌症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
  一方面,PET-CT是诊断及全身评估(功能/代谢层面)时可以用的一把利器;另一方面,PET-CT的辐射等风险一直萦绕在人的心头,而且,做一次PET-CT的价格也不低——国内在一万元左右。
  尽管PET-CT用于健康人筛查癌症的有效性和风险性在学术上尚有争议,但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日本等海外国家,却已经成规模地投入到所谓的“高端体检”中。
  PET-CT原理:1+1>2
  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之一,利用所标记的物质(如葡萄糖)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采用核素造影的方式,可以看到我们身体内部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胞功能变化,显示异常病变部位。因此,PET-CT可为临床恶性肿瘤的筛查、良恶性鉴别、疗效评估提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但是,该检查属“核医学”检查。
  核医学作为采用核技术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学科,主要作用是将很多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服务。作为核医学的代表,PET-CT是将PET与CT技术融为一体,通过一次显像,可以获得全身各个部位的图像。通过PET-CT可了解全身的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诊断疾病的目的。
  PET-CT在功能上是PET与CT的最优化组合,即同时具有PET和CT的功能,但它绝不是二者功能的简单叠加,因为PET与CT优势互补,“1+1>2”。PET-CT除了具备PET和CT各自的功能外,其独有的融合图像,可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代谢,可以帮助临床在早期诊断疾病。
  那么,PET-CT的应用原理是怎样的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医生田耕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有两颗黄豆,一颗是炒熟的,另一颗没炒,二者外观一样,你有什么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吗?
  显然,从颜色、形状、大小、质地、轻重等方面无法将它们区分开,但它们是有本质区别的:炒过的黄豆是没有生物活性的,而没炒的黄豆是有生物活性的,当给予适当的温度和水,它会长成豆芽。因此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活性。
  PET-CT就是这样一种检查,它可以检查出不同病灶的代谢活性,从而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恶性肿瘤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代谢活性非常高,它是人体内的“强盗”,掠夺性地摄取营养,往往使肿瘤患者越来越瘦,可肿瘤却越长越大。葡萄糖是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多于其他正常组织。利用这一特性,在葡萄糖上标记带有放射活性的元素氟- 18作为显像剂18F-FDG,将此显像剂注入静脉内在体内循环,而恶性肿瘤摄取的18F-FDG远多于其他组织。18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是临床常用的显像剂。18F-FDG能反映体内葡萄糖的利用状况,肿瘤细胞内可积聚大量18F-FDG,但是18F-FDG仅仅是葡萄糖类似物,肿瘤细胞摄取后不能进一步代谢,属于“只进不拉”,能在肿瘤细胞内大量积聚,经PET-CT显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及肿瘤内的放射性分布。
  同时肿瘤细胞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具有相似的代谢特性,一次注射18F-FDG就能进行全身显像。因此,在肿瘤领域,PET-CT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代谢显像——能够检测病灶的代谢活性;二是全面性——一次即可完成全身检查。
  PET-CT争议:检出率与辐射
  “PET-CT用于健康人体检历来褒贬不一,真正的专家从不支持健康人去做,从事PET-CT的医生也不会自己或者让家人去做。”2014年,浙江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孔德华博士撰文“揭开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公开反对将PET-CT用于健康人群的体检这一做法。
  《南方周末》在2012年的一篇报道中引用了解放军301医院核医学科教授田嘉禾的說法:“主要是由于肿瘤检出率较低。”他还说,此前国内外的相关统计都在1%~2%,近年来在301医院做PET-CT的人当中两成皋熟了体检,其中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为1.3%,此外还有20%的人检查出冠心病等其他潜在疾病。对于健康人使用PET-CT体检,田嘉禾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但田嘉禾发现,一些同行更喜欢做最直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用PET-CT挣钱。报道援引了北京一家知名医院的核医学科负责人的说法:PET-CT运营成本相当高,进口价格2000多万人氏布,再加上人员、维护等费用,成本在3000万元左右。但该院由于病瘾充足,仅2011年一台PET-CT收入即达到4500万元,一年即收回成本。
  肿瘤外科专家蔺宏伟率先在微博上公开批评PET-CT被“滥用”,他呼吁:“PET-CT不是用来做健康体检的!”他曾经问过许多大夫:“你会让自己健康的家人去做PET-CT体检吗?”对方的回答通常都是“才不会”。
  而对于PET-CT所用造影剂的辐射量,解放军307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丁勇曾专门在微博上做过解释,他指全身扫描有效剂量产生的辐射约为10.5毫西弗,只是((辐射防护规定》中一次应急照射限值100毫西弗的十分之一,远低于发生非随机辐射损害的值。   然而,2009年4月一篇发表于北美放射学会《放射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称,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癌症的风险。香港大学放射诊断学系系主任Pek-Lan Khong教授等研究者采用了三种目前主流的PET-CT仪器,结果显示其辐射剂量在13~32毫西弗之间,而“与PET-CT有相关性的癌症发病率”则为0.2%~0.8%,且年龄越低,风险越大。因此,研究者建议,应该在有充分的临床理由后再做PET-CT检查,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剂量。
  网上有一个量化的比喻:普通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而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事故等级为5级,第二天核电站附近1.1公里处辐射量为每小时351.4微西弗。所以,全身检查一次PET一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近30年的天然辐射在一小时就接受,也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至少站了一天。
  英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辐射安全部的一位教授表示,“科学界公认,辐射对身体的损害,会随着其暴露在辐射下的次数增加而积累。因此,每一次PET-CT检查都会增加风险,这将在一段时间后最终带来显著的辐射剂量”。这位教授强调,儿童所遭受的风险将更大。日本是為数不多的推广PET-CT体检的国家,即便如此日本国内民众对PET-CT体检的争议也未能避免。
  除了风险之外, PET-CT在肿瘤早期发现的有效性上也存在争议。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一位主任医师指出,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胃、肠等)病变方面存在盲区,因此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PET-CT目前非常火,被认为能更早地发现肿瘤并确诊是恶性还是良性,这只是一厢情愿。”同仁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鲜军舫称,在2012年欧洲放射学年会上,一项研究显示,PET-CT在这两方面并不比CT或磁共振更有优势。
  健康体检:不得使用PET-CT
  蔺宏伟博士认为:“PET-CT多用于晚期肿瘤复发的确诊、定位,或者来源不明的肿瘤的诊断。常规体检根本没必要做PET-CT检查。网上很多介绍利用PET-CT筛查早期癌症的体检不能排除商业炒作,导致不少人跟风体检,盲目攀比,这样做并不理智。”
  而在争论声中,卫生主管部门也有表态。2011年底,卫生部在一份文件中提出要规范使用PET- CT,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要求其检查阳性率不低于70%;2012年12月,卫计委下发通知,健康体检不得使用PET-CT等技术。
  PET-CT检查并不是万能的,在临床的应用也是有相应的限制,如在健康体检中就有明确规定:健康体检应当优先使用普通X线摄影、CR(计算机X线摄影);有条件的地区,推荐使用DR(数字X线摄影)取代普通X线摄影和CR检查。健康体检不得使用直接荧光屏透视,除非有明确的疾病风险指征(如年龄在50周岁以上并且长期大量吸烟、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为中高风险等),否则不宜使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不得使用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装置)、PET- CT、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和SPECT-CT。
其他文献
对于一个足球迷来说,今年夏天又是一场狂欢节。五月底的欧洲冠军杯决赛和六月的俄罗斯世界杯接踵而至,惊喜不断。无论在哪个球场,来自西班牙的球队都会令人望而生畏。在本届世界杯的夺冠热门队伍中,西班牙队的“赔率”排在第四,紧随德国、巴西和法国之后。在欧洲冠军杯决赛上,号称银河战舰的皇家马德里队正在又一次力争创造三连冠的丰功伟业。事实上,在欧冠联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白衣飘飘的皇马是第一个冠军,也是夺冠
期刊
柳井正,这个名字已渐渐被更多领域、更多的人们所熟悉。2009年、2010年柳并正连续蝉联两届日本首富这一头衔。有人甚至曾说,柳并正说一句话,就能引发全球服装商业领域的震荡。如今,这位69岁的日本老人,把人类最朴素的生活哲学活用于现代商业实践中,并形成了影响时代的商业智慧。  不受常识束缚  当年美国一些公司借着贩卖牛仔裤的契机使销售额在短时间内突破了100万亿日元,而英国一家零售业更是在短短8年的
期刊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现在有的医生把第一件最重要的法宝丢掉了。在我们的医疗文化中,做一项项仪器检查似乎远远多于也远远重要于和医生之间的交流。体检更不用说。  医学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医学人文学者、北大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认为,对大多数医生来说,劳碌的医疗生活常常精于“術”而疏于
期刊
FB研修社由《家族企业》杂志联合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共同推出。FB研修社特别邀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作为栏目i持导师。栏目以真实鲜活的企业案例还原家族稻企业的成长发展场景,发现交接班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痛点问题,引发共同思考和互动探讨。FB研修社集聚国内外家族企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家族企业经营管理和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天乐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电声零
期刊
在本系列中,我们将探讨家族企业如何利用其家族属性——家族声誉、家族历史以及家族传统和家族价值观,为家族公司创设长期愿景。这个系列将包括四部分内容。此外,我们还将探索多个不同类型的家族属性,以及如何强化这些属性,使它们与时俱进、代代相传。  意大利家族企业G.&P. Garbellotto S.p.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本期专栏中,我们以G.&P. Garbellotto S.p.A泊勺家族传统
期刊
近来,美国出版了一本名为A Higher Loyalty的畅销书,译成中文即《至高忠诚》。这本书在2018年4月17日出版后几天就位居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该书作者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是前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1960年出生于纽约,198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博士,詹姆斯·科米1987年进入美国司法部工作,2013年被奥巴马钦点任命为FBI历史上的第七位掌门人。
期刊
行走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中国的企业家们是经济发展的中堅力量。企业迅猛发展、财富快速积聚,他们是众人羡慕的行业佼佼者,名利双收,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自身的健康。近几年,企业家骤然辞世的事件时有发生。警钟响起之时,人们才意识到健康是一个人最根本的财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名与利汹涌而至又有何用。  “为什么是我?”在疾病面前,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所有的光芒万丈都会变得暗淡沉重,而
期刊
2010年的时候,26岁的切尔西·米勒(Chelsea Miller)离开老家佛蒙特(Vermont)州的Northeast Kingdom地方来到了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和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一样,她也是离乡来到纽约追梦的人之一。她希望在这里可以找到好机会踏上演艺之路,成为女演员。纽约这个大都会固然是追求梦想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埋葬梦想的所在。虽然她人到了纽约,但是表演的机会并没有为她敞开大门。并不是
期刊
相较于倾听被公认为是建立紧密关系的最佳通道,倾诉被误解的程度要大得多。向他人傾诉,往往被认为是不够坚强的表现。事实上,倾诉和倾听在深度沟通中同等重要,倾诉甚至需要更大的勇气,尤其是身居重要职位的人。  倾诉本身对于倾诉者就有很好的疗愈效果,经由对可能的困惑、委屈和不安等诸多情绪的释放,获得一种解脱感;甚至在倾诉的过程中,倾诉者会识破先前的一些自我设定,意识到此前的自我设定并不成立,而问题的答案会自
期刊
《(上海松江)徐氏族谱》是明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宰相徐阶家谱。徐阶(1503年-1583年),字子升,号少湖,晚号存斋,溢文忠,探花及第,家族第五代孙。  荣耀显赫的华亭徐氏家族  徐階高祖徐德成,是明洪武初人,世籍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小蒸,以耕读为业,家谱中是第一世。传到徐阶祖父徐礼,入赘郡城西门内德丰桥黄氏。徐阶父亲徐黼,官至宣平县(今浙江武义、丽水一带)县丞,后调至宁都县丞,有惠政、御寇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