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类活动与耕地资源系统动力学演化分析

来源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区域尺度作为视角建立人类活动与耕地资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讨论区域人口-耕地-经济系统平衡态的稳定性和动力学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净增耕地数量的增加可以扩充有限的耕地资源数量以及提高区域可供养的人口数量,促进区域人口-耕地-经济系统向可持续方向发展;过度的农地非农化、低效率耕地资源利用水平、耕地资源质量退化、净增耕地数量为负等人类活动,都将导致区域人口-耕地-经济系统灾变: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提高耕地资源承载力和耕地利用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控制耕地非农化水平,可促使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其他文献
如何更好地进行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已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详细分析了美国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模式,包括地质资料信息保存和管理机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流程与获
选取与经济效益相关的9个指标,构建开发区土地开发效益评价的协调度模型和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南浔经济开发区为例,在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基础上,计算出
保障我国饮用水源安全,必须解决饮用水源紧缺和污染所导致的饮用水源危机、维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存。为此,提出构建饮用水源保障安全原则的措施: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饮用水
应用C—D生产函数测算和分析武汉市各区2001—2006年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武汉市各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特别是中心城区,如江岸区、江汉区、汉阳
针对多目标区的批量、准确获取,目前大部分GIS或制图软件仍然无法直接实现。从空间分析角度着手,对多目标区快速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引入了多边形选择的概念,给出了运用MapGIS的
采取实证分析法的方法,总结城市边缘区一系列土地利用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乡统筹原则、集中原则、控制原则和经济一社会一生态并重原则.设计出了相应
人工湿地的规划研究对改变采煤塌陷区传统的复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南张集矿区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在分析张集采煤塌陷区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湖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