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和思维 写作教学的两个基本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f0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素材和思维是两个重要的基本点,素材来自于三个方面的积累:生活观察、佳作阅读、思想提炼。思维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疑问为起点、发散性多样性思想培养为核心、想像力培养为目标的模式展开。
  关键词写作教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学习语文课,除了必要的应试获得分数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少学生面对写作具有畏难情绪,他们的困惑是“不知道要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中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写作教学中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素材的积累和运用;二是思维的创新与突破。抓住这两个基本点,学生可以将作文要求细化为若干思维问题,并将素材安排进文章,完成写作的任务,或者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素材来源于若干方面,一是生活观察,二是佳作阅读,三是思想提炼。
  (一)生活观察——思考
  当学生表现出“无话可说”的畏难状态时,教师通常认为这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所致。而实际上,学生一样有日积月累的生活经历,只不过他们有可能忽略了对生活的观察。一方面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狭小的课堂圈子,把眼光投向纷繁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积极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要善于设问,找理由、找答案,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并且坚持整理这些思想碎片。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有事记、有人写、有情抒发。
  语言表达是写作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欠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很难把问题说清楚、讲准确。语言表达主要建立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之上,没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语言表达。问题在于,大家都知道语言积累对语言表达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在实践中又往往忽视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仅观察生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借助规范语言的方式去思考、展开论述、讲清事情原委、寻找事物发展的原因、规律等等,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二)佳作积累——阅读
  从阅读中学习作文的写作方法是提高写作的捷径。但这个捷径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不能指望阅读数量很少的文章,就取得写作上的突破。
  在阅读教学中,忽视语言积累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了语言材料的积累,阅读教学就会被架空,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时的语言表达。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语言积累,也要重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语言积累。
  阅读的过程中要带着思考。思考某些句子字词的替换,学生很可能找到更贴切的字词来表达,或者因为替换的字词而使原作产生了新的思想。字词替换的练习和思考,是对学生字词感觉的激发,只有爱汉字,才能让汉字产生组合的魔力,最终使学生写出佳作。
  (三)思想提炼
  无论是收集素材,还是阅读佳作,教师都应该不断提醒学生注意收集比素材更重要的“问题”,将在头脑中产生的疑问、思考、解决方案、新的疑问通通写下来,整理成册;过一段时间后,再作回答,再作整理。以提高自身的“置问”能力,解决能力。
  二、思维的创新与突破
  学生的思维意识影响到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审题、构思、谋篇布局。思维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疑问为起点、发散性多样性思想培养为核心、想像力培养为目标的模式展开。
  (一)从“疑”开始,思维起步
  疑问既是重要的写作素材,也是良好思维的基础。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质疑、探疑的思维习惯。“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陆九渊也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面进行大胆质疑,探索求异。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对学生的一些不同看法要予以鼓励,允许不同意见出现。
  在语文教学中,质疑是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学生产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因此,教师更要正确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捕捉好思维的难点,激发思维的“矛盾”,引起语文思维的“冲突”,以达到思维的创新。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不要轻易地表态和下结论,即使碰到学生思维有误也不要急着纠正,就让学生在自由的思维碰撞中鉴别正确与谬误,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力。
  (二)鼓励多样性
  多样性思维的教学角度可以是标新立异、逆向思维。鼓励和指导学生标新立异,可以培育和发展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养成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品格。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求异立论,批判性地思考,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处理好求同和求异之间的关系,顺从性和不顺从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扼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应该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同时,也要积极开导和支持学生逆向思考,求异立论这种批判性思考,实际上是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分析旧观点,找出其缺陷与不足,以便扬弃缺陷,补充新意,从而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想象力
  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写作中如能充分运用想象,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我们看得更广更远更深细,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耐人寻味,使文章更富感染力、表现力。高尔基曾说过:没有想象,一切艺术都是苍白单薄的。根据心理学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学时期正是学生多梦的季节,最富想象力的阶段,我们何不放飞他们想象力的翅膀,让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学会求异思维,在现有思维想象空间增加求异。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思维的逆向发散。是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形成新的知识,这又叫反弹琵琶。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初中学生作文要敢于对传统观念提出异议的新题材,新观点。求异想象力之下,同学们的思维空间辽阔多姿,能在现实之上创造更美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文章例话.辽宁教育出版社
  [2]曹茂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着力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8
  [3]张体智.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余德保.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研究2010.4
  [5]李乾明.作文教学的转型与动因.教育研究2006.12
  [6]李慧.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科教文化.
  [7]郭克锋.提高初中作文创新能力的教学浅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8]朱艳秋.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9]漆刚成.激发兴趣学会观察创新思维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考试周刊2010.21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这一理念的践行可以实施的策略有:利用教材、讲授、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实际生活和化学知识的联系等。  [关键词]创新思维;兴趣;问题意识;实际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8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现阶段,新课改的的春风已经在全国全面推开
摘要: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操作和科技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体验活动过程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中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引导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实验和科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生物学课程标准》,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字:生物实验;创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国家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在逐步提升。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英语教师要学会分析妨碍初中生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文章反思了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初中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  前言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作出了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