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隶书的发展现状与审美取向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书法发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清代初期隶书与碑学有了新的萌芽和转机,其中隶书最为明显。汉代以后,隶书被楷书的使用价值所取代并走向衰落。到了清代,隶书又重新活了过来。 处在这个时期的当代中国人,社会意识,人格意识,审美意识都在发生变化。艺术作品中更多表达的是创新精神。
  【关键词】:当代 ;现状;审美
  明末初期,在董其昌书风盛行的时期,一些书家则致力于隶书的创作,这一时期的隶书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 因此,当代隶书就有了对清代隶书的传承与借鉴 也是自然而然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从大体上来说,当代尚未出现像清代那样的强大的隶书大家群体,但在书体的思维方法和继承发展上则比清代有了很大的进步。思维方法的进步,源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具体的就比如有书法展览交流活动的频繁举行、艺术信息的迅速传播和发展,开阔了书学者的眼界,对书学者艺术欣赏有了新的启发。另一方面,大量新的书法文物的出土与考究,书学者有了更多与古对话的机会。从而丰富自己的艺术涵养。清代书法艺术的中兴,不仅仅是神会因素的影响,而明代中叶以后金石研习风气日盛起了很大的影响 。金石书风的兴起,大量文物的集聚凝聚的是艺术的感染力与创新力。给予隶书学习和创作者以前人无可比拟的参照借鉴,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代隶书的发展。明清之际善隶书者,他们创作隶书书法从取法唐人和随意妄作的状态转向回归汉隶和以古为师,也由于书法展览和兴盛,艺术的交流与传播给当代人之间提供了快速交流学习的可能。在“拟古”与“学今”两种作用力下,当代隶书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平台。
  纵观当代隶书书法的特点,则可以用“多样性”来概括。不论是形式上还是作品本身都是多样的,又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总结分析。一是上面所说的思维方法和继承传统 的多样性,并由此形成了作表达意向的多样性;二是技术技法层面上的多样性,如形式、材料,笔墨的多样性等等。在第二个层面上,笔墨变化可以说是今人比较古人的一个显著方面。书者每一种用笔或用墨方法都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这种多样的取法与探索比较古人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隶书作品中更是有这种深化和表达 。
  在当代隸书发展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隶书作品在全国书法展出作品中,所占比例仍然比较小。以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为例,在入展的900件书法作品中,隶书为120件左右,约占总数的13%多。由此,便引出第二个问题,即擅长隶书的书法家或主攻隶书的书法家数量小,当然更重要的是书写水平的提高。艺术活动中“量”与“质”的关系固然未必成正比关系,但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量”的不断扩大毕竟能给“质”的萃取一个很大的进步。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从实用到艺术,从学习到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技法,更重要的是书法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一种精神状态。
  汉字书法书体多样,不同书体也存在着不同的艺术面貌和审美特征,如:点画的形态美、笔画的线条美、笔调的神韵美、结构的形式美、章法的布局美等等。而在不同书体中书法审美特征存在不一,即使是相同的书体,仍有不同的审美特质,表达书者的艺术情感。就是所说的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拿隶书来说,其特別具有两点,一是在书写过程中的一种装饰化,二是追求古人的质朴美。先说一“装饰”是大体的统一化、表达的是一种形式上的静态美,而质朴则表达的是书法的神韵。于是,在动与静的结合中,产生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以及艺术情感的表达。以隶书笔画为例,大量的平直取势笔笔相连构成了整体的形式美,而典型的“蚕头雁尾”、左波右磔跌宕起伏作为主笔,达到一种神韵的追求。又如隶书的结字,字形呈扁方,点画沉厚,字形严谨,以因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以,中宫收紧以求形态的稳定,体态八方以求变化多样。再说二,“汉字的古朴典雅”如前所说,前面有甲骨文,篆书的发展演变再到隶书。隶书在古今文字演进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文字的第一站,因此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古文字结构形式,甚至书体中呈现一定的篆书笔意和书写顺序(张迁碑的宝盖头写法)等。所以,在表现古朴追溯传统这一点上,所有的其他今文字(楷、行、草)都不能与之相比。书法评论中的“古朴”、“古拙”等词语,在今文字书法中,也只能较多地出现在对隶书的评价中。
  参考文献:
  肖元著∶《书法美学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
  陈振濂著∶《书法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重庆出版社,1993。
  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陈爽(1991—),女,汉族,籍贯:河南驻马店,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因此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重视作文教学。《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在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香菱学诗》作为《红楼梦》的一个经典章节,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蕴含的写作教学理念在2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珍贵的借鉴意义。本文力求深入、细致的分析《香菱学诗》这一章节,挖掘其
期刊
【摘要】:立足于当代大学争创双一流高校的背景,引入经济管理学的经典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对如何增强高校以班级管理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管理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大学班级自治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将波特五力模型转化为符合大学班级情景的班级管理模型,考虑了班级的自治能力、辅导员及班导师的管理、学生干部的管理、合作与竞争环境、个人发展情况这五种影响大学班级管理效果的因素。以班级学风建设为例子,对大学班级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了几个中小学校园性侵害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了何为未成年校园性侵害,研究了造成未成年校园性侵害的原因,以及对受害未成年的身心健康所产生的久远影响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预防未成年校园性侵害的发生,同时提若干个有关受害者康复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性侵害;校园;身心健康  近日,韩国电影非常火热。《熔炉》与《素媛》等都是真实反映现实案件,揭露未成
期刊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为教育的尝试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运用给了教师更多实际运用自己的教学思想的机会。这些都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而中职数学教学对于中职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思维提升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现代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的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探索现代中职数学
期刊
【摘要】:课间操是中小学生每天必须进行的体育活动,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间操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途径之一。学生认真做课间操,是保证课间操的前提,也是课间操发挥最大作用的因素,所以要保证课间操的质量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做课间操。本文针对课间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课间操的创新,以及创新课间操对提高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我国新课改提倡改变刻板的学习、教学方式,形成一种现代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形成以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式分析及解决问题。以此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改;合作探究教学法;策略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追求片面、理性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当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感受和个人的情感需求。随着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而微信作为新型的传播交流媒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尤其在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基于微信的网络舆情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等方面有着诸多影响。为此,我做了一份调查报告以进一步分析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微信;网络舆情;调查  一、调查前言  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以来,被誉为大学生“信息之窗”的微信、微
期刊
【摘要】:高校贫困学生比例增大,贫困生工作是辅导员基础工作中的一项难点。分析了贫困生心理特征,自卑消极、敏感孤独、嫉妒虚荣。提出了辅导员在贫困生工作中的作用及方法,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贫困生资助工作、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为20%,特别困难学生比例为8%,农、林、师范类学校家
期刊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关于劝读书的文章有很多。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真宗在其《劝学文》中也称:“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有自有颜如玉。”那么究竟书是什么?  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用来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书箸也。从聿者声。商鱼切。文四。也
期刊
【摘要】:以教学实践为例,从整合教材内容、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做合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四个方面探究技师学院《机械识图》课程教学重要性问题。  【关键词】:技师学院;《机械识图》; 教学;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机械识图》课的积极性,笔者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专业需求,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整合教材内容上进行了初步偿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机械识图》教学中存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