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奶”民俗是中庸本地的一种乡村文化,影响着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说奶”民俗的调查研究,文章探讨了“说奶”民俗在现代科学的背景下,仍然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说奶”民俗的发展现状。文章认为,要正确认识民间风俗文化,了解其背后的根据与价值,不能一昧地将其看作迷信,这才是民俗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关键词:中庸镇;“说奶”民俗;调查
“说奶”流行于中庸镇,是当地民众的一种风俗生活习惯的统称。这一民俗中会展开一定的仪式表演,内容涉及当地民众生活的许多方面,如:疾病、建筑、姻缘等。民俗中进行的仪式表演是由专职人员来操纵的,当地民众称这样的人员为“说奶”。“说奶”为当地民眾与鬼神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在仪式中还会使用风水实物和咒语,以能满足当地民众一定的需求。
中庸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下辖地区有九个镇,两个民族乡,中庸镇恰好与宛田瑶族民族乡相邻,处临桂义江的上游。笔者推测,“说奶”民俗对瑶族师公信仰是有一定的传承和发展,结合中庸本地特色文化逐渐发展为特有的中庸镇民俗文化。中庸是桂北四大古镇之一,古塔古井、武馆祠堂千百年来保存尚好,近年来更设有文化室、图书馆、篮球队、狮子表演队等,民风淳朴,文化氛围极好,这也赋予了“说奶”民俗新的文化内涵。调查发现,当地大部分民众对“说奶”民俗十分尊重与信赖,在一定意义上,“说奶”民俗已经成为当地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了。
“说奶”多为六十至八十岁的中老年妇女,男性很少,甚至没有,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并没有斋戒等戒律。她们文化水平并不高,通过“说奶”获得一定经济收入,有的收费颇高,一场仪式两三百;有的收费十几至几十元不等。“说奶”能力获得途径大概分为三种:一是家族间婆媳的传承;二是一场大病后疯癫,突然获得能力;三是拜师学艺,这类颇少,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没有了。“说奶”地点可在“说奶”家中,或当事人家,抑或是集市上摆摊,桌子、凳子、香火纸钱、碗、米、红布等简单物品便可以展开活动。
“观生纹”“算命”“安魂”等仪式是民众比较多接触的。一般地,“说奶”都会先询问当事人的生辰八字及家庭住址,会使用具有辟邪化煞作用的实物和有神力的咒语,实物和咒语的不同,也会使不同的“说奶”擅长的仪式表演会有不同,同一种仪式由不同的“说奶”操控亦有所不同。
在南村,若询问命运走势、预测事情吉凶,可以请一位名叫李九妹的“说奶”进行“观生纹1”“看寿元2”“算命”等仪式。她自称一场大病后疯癫三年,梦里的七仙姑传授她“法力”。“观生纹”仪式的步骤是,李九妹对着盛有一半清水的碗(里面有红绳串起来的两枚铜钱3)念咒语,向神灵询问当事人的命运走势后,一阵癫狂抽搐,用碗中的铜钱沿碗的边缘绕一周,继续念咒语,过后,嘱咐当事人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村民深信好好遵守这些注意事项,可以诸事顺利。
当地民众若久病不愈或受到惊吓,往往认为被恶鬼缠身了,才导致了疾病和惊吓,这时候就会请西寨村的“石药奶”进行“驱阴客”“叫魂”“安魂”等仪式。很多民众相信“石药奶”具有驱鬼辟邪的能力,能请神灵保自己平安,甚至胃口不好也会请“说奶”进行一场“安魂”仪式。可见“说奶”民俗对村民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石药奶”的手艺是祖传的,古籍被毁,百年后口传给儿媳妇,传女不传男。“石药奶”的步骤是,用当事人的一件贴身衣服4盖在一碗“米粉”(米做成的粉末)上。边念咒语的时候边用方言向当事人提问,过后打开那碗米粉,让当事人看其变化并念道“阴客缠身,魂魄离散”,盖上衣服,再念咒语,而后叮嘱当事人一些注意事项,用纸包好两块石头5(白色和黑色)并嘱咐当事人,白色石头放床上,用黑色石头烧炷香,烧点纸钱,把黑色石头放进装满水的碗中再泼出去。上述过程相当于“驱阴客”“叫魂”“安魂”三场仪式。
此外,家中三岁以下的幼童若一直高烧、哭闹或者梦呓,村民亦会常请“石药奶”进行“收惊”仪式,此仪式来源于一名汉族妇女帮助了一名瑶族的具有“收惊”职能的婆婆,婆婆便传授“收惊”能力给汉族妇女。整个仪式过程是:“石药奶”用小孩子的一件贴身衣服套在小孩自家养的一只公鸡6身上,接着念咒语,待公鸡自然啼叫后,往一碗刚煮的米饭里放汤、水和酒(中庸镇称“泼水饭7”),烧一炷香,一沓纸钱,泼水饭环节后,“石药奶”向孩子的父母询问孩子是否回来,父母要大声地回答“回来了”,这场仪式就算结束了。“泼水饭”是中庸当地过节烧香祭拜都会进行的最后一项特色仪式,“收惊”仪式很好地融合了瑶族和当地汉族的特色,这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家山村有一位“说奶”,名叫黄翠萍,比较擅长“下阴”“阴客附体”等仪式。若是噩梦缠身,诸事不顺,村民便会请其进行“下阴”仪式。不同于其他仪式,此仪式需用红布蒙头作法,念咒语后,她可以与鬼魂沟通或是亡灵附体于她,与现世的人进行对话。回家后当事人要用稻草编织“火把”,缠上两段3厘米长的红纸,放在后门烧,持续49天,此仪式才结束。
取名、择吉、姻缘、风水和算命等行为在中庸地区是比较盛行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说奶”民俗给予了民众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作用,在民众陷入现实的无能为力时,平衡其心理,增强了民众的信心,给予人们前进的动力,这甚至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说奶”民俗作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促进了乡村的稳定和谐。“说奶”民俗的背后体现了人类早期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寓含着人类对自身和世界最原始的认知,反映的是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思考。要客观地看待乡村民众风俗习惯,摒弃迷信的陈规陋习,引导和管理乡村民俗文化为乡村文明建设服务,构建优秀的乡村文化。
注释:
1.观生纹指预测和推算命运,神婆向神灵询问当事人的命运走势。
2.看寿元多指询问寿命和健康。
3.铜钱是很强的风水物,具有辟邪化煞、镇宅招财的作用。
4.“巫傩文化”中常见的服饰感应的巫术功能,中庸当地民众多使用贴身衣物求吉,并不用于嫁祸。
5.石头具有求子、祛病等巫术功能,其反映了石头对石器时代的人们得以生存发展的意义。
6.在中庸镇,公鸡在巫术中有辟邪的作用。
7.中庸镇的一个祭祀习俗,给逝者、孤魂、野鬼的供奉。当地过节烧香祭拜都会进行的最后一项特色仪式。
参考文献:
[1]周生来:《瑶族师公的历史探究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调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
[2]韦光化,高崧耀:《师公对维护瑶族内部稳定的作用探析——以广西田林县盘古瑶师公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
[3]罗宗志,刘志艳:《神圣与世俗——广西一个山地瑶族师公的信仰和生活》[J].宗教学研究,2012,(1).
[4]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弗雷泽:《金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关键词:中庸镇;“说奶”民俗;调查
“说奶”流行于中庸镇,是当地民众的一种风俗生活习惯的统称。这一民俗中会展开一定的仪式表演,内容涉及当地民众生活的许多方面,如:疾病、建筑、姻缘等。民俗中进行的仪式表演是由专职人员来操纵的,当地民众称这样的人员为“说奶”。“说奶”为当地民眾与鬼神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在仪式中还会使用风水实物和咒语,以能满足当地民众一定的需求。
中庸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下辖地区有九个镇,两个民族乡,中庸镇恰好与宛田瑶族民族乡相邻,处临桂义江的上游。笔者推测,“说奶”民俗对瑶族师公信仰是有一定的传承和发展,结合中庸本地特色文化逐渐发展为特有的中庸镇民俗文化。中庸是桂北四大古镇之一,古塔古井、武馆祠堂千百年来保存尚好,近年来更设有文化室、图书馆、篮球队、狮子表演队等,民风淳朴,文化氛围极好,这也赋予了“说奶”民俗新的文化内涵。调查发现,当地大部分民众对“说奶”民俗十分尊重与信赖,在一定意义上,“说奶”民俗已经成为当地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了。
“说奶”多为六十至八十岁的中老年妇女,男性很少,甚至没有,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并没有斋戒等戒律。她们文化水平并不高,通过“说奶”获得一定经济收入,有的收费颇高,一场仪式两三百;有的收费十几至几十元不等。“说奶”能力获得途径大概分为三种:一是家族间婆媳的传承;二是一场大病后疯癫,突然获得能力;三是拜师学艺,这类颇少,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没有了。“说奶”地点可在“说奶”家中,或当事人家,抑或是集市上摆摊,桌子、凳子、香火纸钱、碗、米、红布等简单物品便可以展开活动。
“观生纹”“算命”“安魂”等仪式是民众比较多接触的。一般地,“说奶”都会先询问当事人的生辰八字及家庭住址,会使用具有辟邪化煞作用的实物和有神力的咒语,实物和咒语的不同,也会使不同的“说奶”擅长的仪式表演会有不同,同一种仪式由不同的“说奶”操控亦有所不同。
在南村,若询问命运走势、预测事情吉凶,可以请一位名叫李九妹的“说奶”进行“观生纹1”“看寿元2”“算命”等仪式。她自称一场大病后疯癫三年,梦里的七仙姑传授她“法力”。“观生纹”仪式的步骤是,李九妹对着盛有一半清水的碗(里面有红绳串起来的两枚铜钱3)念咒语,向神灵询问当事人的命运走势后,一阵癫狂抽搐,用碗中的铜钱沿碗的边缘绕一周,继续念咒语,过后,嘱咐当事人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村民深信好好遵守这些注意事项,可以诸事顺利。
当地民众若久病不愈或受到惊吓,往往认为被恶鬼缠身了,才导致了疾病和惊吓,这时候就会请西寨村的“石药奶”进行“驱阴客”“叫魂”“安魂”等仪式。很多民众相信“石药奶”具有驱鬼辟邪的能力,能请神灵保自己平安,甚至胃口不好也会请“说奶”进行一场“安魂”仪式。可见“说奶”民俗对村民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石药奶”的手艺是祖传的,古籍被毁,百年后口传给儿媳妇,传女不传男。“石药奶”的步骤是,用当事人的一件贴身衣服4盖在一碗“米粉”(米做成的粉末)上。边念咒语的时候边用方言向当事人提问,过后打开那碗米粉,让当事人看其变化并念道“阴客缠身,魂魄离散”,盖上衣服,再念咒语,而后叮嘱当事人一些注意事项,用纸包好两块石头5(白色和黑色)并嘱咐当事人,白色石头放床上,用黑色石头烧炷香,烧点纸钱,把黑色石头放进装满水的碗中再泼出去。上述过程相当于“驱阴客”“叫魂”“安魂”三场仪式。
此外,家中三岁以下的幼童若一直高烧、哭闹或者梦呓,村民亦会常请“石药奶”进行“收惊”仪式,此仪式来源于一名汉族妇女帮助了一名瑶族的具有“收惊”职能的婆婆,婆婆便传授“收惊”能力给汉族妇女。整个仪式过程是:“石药奶”用小孩子的一件贴身衣服套在小孩自家养的一只公鸡6身上,接着念咒语,待公鸡自然啼叫后,往一碗刚煮的米饭里放汤、水和酒(中庸镇称“泼水饭7”),烧一炷香,一沓纸钱,泼水饭环节后,“石药奶”向孩子的父母询问孩子是否回来,父母要大声地回答“回来了”,这场仪式就算结束了。“泼水饭”是中庸当地过节烧香祭拜都会进行的最后一项特色仪式,“收惊”仪式很好地融合了瑶族和当地汉族的特色,这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家山村有一位“说奶”,名叫黄翠萍,比较擅长“下阴”“阴客附体”等仪式。若是噩梦缠身,诸事不顺,村民便会请其进行“下阴”仪式。不同于其他仪式,此仪式需用红布蒙头作法,念咒语后,她可以与鬼魂沟通或是亡灵附体于她,与现世的人进行对话。回家后当事人要用稻草编织“火把”,缠上两段3厘米长的红纸,放在后门烧,持续49天,此仪式才结束。
取名、择吉、姻缘、风水和算命等行为在中庸地区是比较盛行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说奶”民俗给予了民众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作用,在民众陷入现实的无能为力时,平衡其心理,增强了民众的信心,给予人们前进的动力,这甚至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说奶”民俗作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促进了乡村的稳定和谐。“说奶”民俗的背后体现了人类早期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寓含着人类对自身和世界最原始的认知,反映的是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思考。要客观地看待乡村民众风俗习惯,摒弃迷信的陈规陋习,引导和管理乡村民俗文化为乡村文明建设服务,构建优秀的乡村文化。
注释:
1.观生纹指预测和推算命运,神婆向神灵询问当事人的命运走势。
2.看寿元多指询问寿命和健康。
3.铜钱是很强的风水物,具有辟邪化煞、镇宅招财的作用。
4.“巫傩文化”中常见的服饰感应的巫术功能,中庸当地民众多使用贴身衣物求吉,并不用于嫁祸。
5.石头具有求子、祛病等巫术功能,其反映了石头对石器时代的人们得以生存发展的意义。
6.在中庸镇,公鸡在巫术中有辟邪的作用。
7.中庸镇的一个祭祀习俗,给逝者、孤魂、野鬼的供奉。当地过节烧香祭拜都会进行的最后一项特色仪式。
参考文献:
[1]周生来:《瑶族师公的历史探究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调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
[2]韦光化,高崧耀:《师公对维护瑶族内部稳定的作用探析——以广西田林县盘古瑶师公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1).
[3]罗宗志,刘志艳:《神圣与世俗——广西一个山地瑶族师公的信仰和生活》[J].宗教学研究,2012,(1).
[4]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弗雷泽:《金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