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可以预言,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面世和进人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新课改 新突破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不少很有价值成果。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
一、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之下,教师的所有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点,所以从知识点的理解到规范化的解题再到大量的强化训练等环节都是建立在传授应试必备的知识和技巧。所以灌输在所难免。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现代教育提出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渠道,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备课、上课和课后都要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基础进行教学。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还要注意把物理探究过程、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等问题渗透到教学中,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基本的规律和热点问题也都纳入教学内容。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把教学活动安排好,以课本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教师一定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的技能教授给学生,还要注意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合理有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其尝试运用实验法、模型法等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的规律。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他们与人合作,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其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以上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它们是有机的统一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师一定要用更高立意,从三个不同纬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亲自参与到教学中,把科学方法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给学生,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物理学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具有健全的人格。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断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因此,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于不顾,“灌输”给学生的“一刀切”式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严重地损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
三、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中学生的学习多数比较被动,过分依赖教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去挖掘学生内心的潜意识,增强求知心理,培养探究意识。因此,必须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自己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思维活动,探究实验中的科学知识,而教师要积极引导,多点鼓励和鞭策,开拓学生思维,逐渐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海洋。学生一旦感知到他从未见到或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时,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中动,希望寻求原因,形成探究行为的意向。因此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又不知如何操作的时候要及时地引导,培养学生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不断地整理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验和学习、观察,探究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四、在教学手段上要有新的突破
信息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有趣,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且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多种展现形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还培养了对计算机和 网络的使用能力,以及信息的主动获取、分析、使用的能力,即现在所提倡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以往的许多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师生都逼上应试教育的绝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峥别与选拔的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等。同时,由于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特殊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评价制度的变革乃至于整个新课程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总之,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在素质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对理想教育的追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作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
【关键词】 高中物理 物理教学 新课改 新突破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不少很有价值成果。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
一、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之下,教师的所有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点,所以从知识点的理解到规范化的解题再到大量的强化训练等环节都是建立在传授应试必备的知识和技巧。所以灌输在所难免。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现代教育提出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渠道,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备课、上课和课后都要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基础进行教学。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还要注意把物理探究过程、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等问题渗透到教学中,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基本的规律和热点问题也都纳入教学内容。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把教学活动安排好,以课本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教师一定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的技能教授给学生,还要注意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合理有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其尝试运用实验法、模型法等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的规律。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他们与人合作,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其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以上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它们是有机的统一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师一定要用更高立意,从三个不同纬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亲自参与到教学中,把科学方法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给学生,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物理学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具有健全的人格。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断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单纯的认知体,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因此,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断和缺乏根据的。这种置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于不顾,“灌输”给学生的“一刀切”式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严重地损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
三、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中学生的学习多数比较被动,过分依赖教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去挖掘学生内心的潜意识,增强求知心理,培养探究意识。因此,必须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自己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思维活动,探究实验中的科学知识,而教师要积极引导,多点鼓励和鞭策,开拓学生思维,逐渐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海洋。学生一旦感知到他从未见到或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时,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中动,希望寻求原因,形成探究行为的意向。因此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又不知如何操作的时候要及时地引导,培养学生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不断地整理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验和学习、观察,探究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四、在教学手段上要有新的突破
信息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有趣,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且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多种展现形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还培养了对计算机和 网络的使用能力,以及信息的主动获取、分析、使用的能力,即现在所提倡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以往的许多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师生都逼上应试教育的绝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峥别与选拔的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等。同时,由于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特殊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评价制度的变革乃至于整个新课程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总之,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在素质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对理想教育的追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作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