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快乐写作的直通车。然而,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们费尽心思,却是收效甚微。学生们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谈文色变。学生们的作文更是千篇一律,淡而无味,缺乏必要的个性与灵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个性的快乐张扬。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作文教学变得“轻舞飞扬”。
一、博览群书,丰富语言文字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初中生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来等状况,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头脑中语言文字的贫乏。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漫漫书海之中获取丰富的营养,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得到根本的解决。例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为学生精心推荐各种优秀读物,号召学生每天写读书笔记,每天背诵美文美句,并定期开展各种读书交流会,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我还让各读书小组定期出版“教师节专刊”“七彩四季”等专题手抄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深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在润物无声中获得了文学素养的提升。再如,在学习议论文期间,我组织学生在黑板报上设立了“论据专栏”,每周开设勤奋、惜时、毅力等专题,并利用课上三分钟集体背诵相关名言,课下搜集有关名人故事,为议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是一汪源源不断的泉水,为学生的心灵注入了无尽的生机。通过博览群书,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从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字素材和情感素材,其思想深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因为拥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学生灵感的工厂自然活力飞扬,写作也因此变得更为简单快乐。
二、依托教材,学习写作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众多名家名作,文采飞扬的散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笔犀利的议论文,无不绽放着动人的文学光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从文质兼美的教材出发,为学生扬起美丽的文学之帆。例如,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深情地写道:“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等手法,对紫藤萝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读者宛如置身其中。在学过文章之后,我引导学生展开了快乐仿写。其中一位学生写道:“秋天的落叶轻轻飞舞,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悠悠扬扬,回旋宛转,又似一道道动人的音符,在心中谱写出生命的乐章。经历了春的生长、夏的繁华、秋的别离,落叶无怨无悔,叶落归根,这一刻,那么动人。”通过短小活泼的课堂小练笔,学生们在文本的学习中获得了美丽的灵感,在仿写之中提升了写作技巧。此外,练笔的形式还有很多,学过《生命,生命》之后,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过《背影》之后,写下自己心中的父爱;学过《孔乙己》之后,续写文章结尾……初中生大多对写作有一种畏难心理,依托教材进行练笔,巧妙地将大作文分解为小片段,有效地降低了难度,却提升了训练的精度与针对性,让学生逐步得到写作锻炼。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明显地提升。
三、感悟生活,获取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灵感之源,是文学之花绽放的肥沃土壤。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时时在意,处处留心,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发掘写作的快乐灵感。如生活中的自然百态、万事万物往往蕴含着一种哲理与思想,看到溪水奔流,要想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到落花飞舞,要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山雨欲来,要想到人生路上的风雨兼程……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每天记下一句人生感悟,每天写下一篇或长或短的日记,将自己的情感与认知淋漓尽致地用文字抒发,长此以往,学生将拥有一部包罗万象的“素材宝典”,在写作中无话可说、无情可表的现象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思想与崭新的素材。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美的点滴,写下一篇篇富有神采的哲理美文;记下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拼搏的身影,用文字张扬青春的风采;举办一场校外环境调研活动,让学生写下其中的收获;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及时写下自己对社会热点的深刻感悟;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记下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风貌……在广阔的生活大舞台上,学生的内心无时不刻不在受着触动。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自然也变得情思飞扬。
四、创新评改,促进能力飞跃
陀斯妥耶夫斯基认为:“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作文评改是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是写作完美飞跃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作文教学大多是教师集中批改,学生们只是看看批语便丢在一边,教师的努力完全付之东流,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批改环节,教师不妨采用集体评改、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真正有所收获。例如,在讲评《雨的诉说》之时,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篇优秀习作,从文章立意、结构、语言等角度与学生共同点评、修改,并集体赏析优美的语句,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们开展了互评互改。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与范文的引领之下,他们的修改非常成功。为了巩固作文讲评的成果,我针对大多数学生描写不够细致的问题,在课后进一步开展了“景物描写专题训练周”活动,在快乐的专项训练之中,学生们乐趣飞扬,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真真切切地提升。多元化的评改模式如春风化雨一般带给学生心灵的启迪,每一次评改都成为一次快乐的成长历程,而作文讲评之后的专项训练更不失为点睛之笔,带给学生写作能力的飞跃。此外,教师也不妨将优秀作品上传到班级博客,或者鼓励学生到作文刊物进行投稿,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爱上写作、乐于自我完善。这些方式都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作文不是工厂中千篇一律的定制品,而是心灵火花的碰撞,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在新课标的春风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促进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全面提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更为快乐的作文课堂,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更加快乐飞扬!
参考资料:
1.孙雄兵《初中作文教学漫谈》,《都市家教》2010年第2期。
2.叶圣陶《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辽宁教育出版社。
一、博览群书,丰富语言文字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初中生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来等状况,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头脑中语言文字的贫乏。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漫漫书海之中获取丰富的营养,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得到根本的解决。例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为学生精心推荐各种优秀读物,号召学生每天写读书笔记,每天背诵美文美句,并定期开展各种读书交流会,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我还让各读书小组定期出版“教师节专刊”“七彩四季”等专题手抄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深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在润物无声中获得了文学素养的提升。再如,在学习议论文期间,我组织学生在黑板报上设立了“论据专栏”,每周开设勤奋、惜时、毅力等专题,并利用课上三分钟集体背诵相关名言,课下搜集有关名人故事,为议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是一汪源源不断的泉水,为学生的心灵注入了无尽的生机。通过博览群书,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从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字素材和情感素材,其思想深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因为拥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学生灵感的工厂自然活力飞扬,写作也因此变得更为简单快乐。
二、依托教材,学习写作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众多名家名作,文采飞扬的散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笔犀利的议论文,无不绽放着动人的文学光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从文质兼美的教材出发,为学生扬起美丽的文学之帆。例如,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深情地写道:“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等手法,对紫藤萝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读者宛如置身其中。在学过文章之后,我引导学生展开了快乐仿写。其中一位学生写道:“秋天的落叶轻轻飞舞,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悠悠扬扬,回旋宛转,又似一道道动人的音符,在心中谱写出生命的乐章。经历了春的生长、夏的繁华、秋的别离,落叶无怨无悔,叶落归根,这一刻,那么动人。”通过短小活泼的课堂小练笔,学生们在文本的学习中获得了美丽的灵感,在仿写之中提升了写作技巧。此外,练笔的形式还有很多,学过《生命,生命》之后,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过《背影》之后,写下自己心中的父爱;学过《孔乙己》之后,续写文章结尾……初中生大多对写作有一种畏难心理,依托教材进行练笔,巧妙地将大作文分解为小片段,有效地降低了难度,却提升了训练的精度与针对性,让学生逐步得到写作锻炼。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明显地提升。
三、感悟生活,获取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灵感之源,是文学之花绽放的肥沃土壤。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时时在意,处处留心,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发掘写作的快乐灵感。如生活中的自然百态、万事万物往往蕴含着一种哲理与思想,看到溪水奔流,要想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到落花飞舞,要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山雨欲来,要想到人生路上的风雨兼程……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每天记下一句人生感悟,每天写下一篇或长或短的日记,将自己的情感与认知淋漓尽致地用文字抒发,长此以往,学生将拥有一部包罗万象的“素材宝典”,在写作中无话可说、无情可表的现象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思想与崭新的素材。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美的点滴,写下一篇篇富有神采的哲理美文;记下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拼搏的身影,用文字张扬青春的风采;举办一场校外环境调研活动,让学生写下其中的收获;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及时写下自己对社会热点的深刻感悟;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记下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风貌……在广阔的生活大舞台上,学生的内心无时不刻不在受着触动。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自然也变得情思飞扬。
四、创新评改,促进能力飞跃
陀斯妥耶夫斯基认为:“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作文评改是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是写作完美飞跃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作文教学大多是教师集中批改,学生们只是看看批语便丢在一边,教师的努力完全付之东流,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批改环节,教师不妨采用集体评改、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真正有所收获。例如,在讲评《雨的诉说》之时,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篇优秀习作,从文章立意、结构、语言等角度与学生共同点评、修改,并集体赏析优美的语句,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们开展了互评互改。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与范文的引领之下,他们的修改非常成功。为了巩固作文讲评的成果,我针对大多数学生描写不够细致的问题,在课后进一步开展了“景物描写专题训练周”活动,在快乐的专项训练之中,学生们乐趣飞扬,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真真切切地提升。多元化的评改模式如春风化雨一般带给学生心灵的启迪,每一次评改都成为一次快乐的成长历程,而作文讲评之后的专项训练更不失为点睛之笔,带给学生写作能力的飞跃。此外,教师也不妨将优秀作品上传到班级博客,或者鼓励学生到作文刊物进行投稿,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爱上写作、乐于自我完善。这些方式都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作文不是工厂中千篇一律的定制品,而是心灵火花的碰撞,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在新课标的春风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促进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全面提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更为快乐的作文课堂,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更加快乐飞扬!
参考资料:
1.孙雄兵《初中作文教学漫谈》,《都市家教》2010年第2期。
2.叶圣陶《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辽宁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