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轻舞飞扬”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heap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快乐写作的直通车。然而,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们费尽心思,却是收效甚微。学生们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谈文色变。学生们的作文更是千篇一律,淡而无味,缺乏必要的个性与灵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个性的快乐张扬。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作文教学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作文教学变得“轻舞飞扬”。
  一、博览群书,丰富语言文字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初中生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来等状况,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头脑中语言文字的贫乏。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漫漫书海之中获取丰富的营养,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得到根本的解决。例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为学生精心推荐各种优秀读物,号召学生每天写读书笔记,每天背诵美文美句,并定期开展各种读书交流会,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我还让各读书小组定期出版“教师节专刊”“七彩四季”等专题手抄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深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在润物无声中获得了文学素养的提升。再如,在学习议论文期间,我组织学生在黑板报上设立了“论据专栏”,每周开设勤奋、惜时、毅力等专题,并利用课上三分钟集体背诵相关名言,课下搜集有关名人故事,为议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是一汪源源不断的泉水,为学生的心灵注入了无尽的生机。通过博览群书,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从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字素材和情感素材,其思想深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因为拥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学生灵感的工厂自然活力飞扬,写作也因此变得更为简单快乐。
  二、依托教材,学习写作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众多名家名作,文采飞扬的散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笔犀利的议论文,无不绽放着动人的文学光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从文质兼美的教材出发,为学生扬起美丽的文学之帆。例如,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深情地写道:“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等手法,对紫藤萝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读者宛如置身其中。在学过文章之后,我引导学生展开了快乐仿写。其中一位学生写道:“秋天的落叶轻轻飞舞,宛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悠悠扬扬,回旋宛转,又似一道道动人的音符,在心中谱写出生命的乐章。经历了春的生长、夏的繁华、秋的别离,落叶无怨无悔,叶落归根,这一刻,那么动人。”通过短小活泼的课堂小练笔,学生们在文本的学习中获得了美丽的灵感,在仿写之中提升了写作技巧。此外,练笔的形式还有很多,学过《生命,生命》之后,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过《背影》之后,写下自己心中的父爱;学过《孔乙己》之后,续写文章结尾……初中生大多对写作有一种畏难心理,依托教材进行练笔,巧妙地将大作文分解为小片段,有效地降低了难度,却提升了训练的精度与针对性,让学生逐步得到写作锻炼。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必将明显地提升。
  三、感悟生活,获取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灵感之源,是文学之花绽放的肥沃土壤。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时时在意,处处留心,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发掘写作的快乐灵感。如生活中的自然百态、万事万物往往蕴含着一种哲理与思想,看到溪水奔流,要想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到落花飞舞,要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山雨欲来,要想到人生路上的风雨兼程……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每天记下一句人生感悟,每天写下一篇或长或短的日记,将自己的情感与认知淋漓尽致地用文字抒发,长此以往,学生将拥有一部包罗万象的“素材宝典”,在写作中无话可说、无情可表的现象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思想与崭新的素材。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美的点滴,写下一篇篇富有神采的哲理美文;记下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拼搏的身影,用文字张扬青春的风采;举办一场校外环境调研活动,让学生写下其中的收获;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及时写下自己对社会热点的深刻感悟;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记下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风貌……在广阔的生活大舞台上,学生的内心无时不刻不在受着触动。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写作自然也变得情思飞扬。
  四、创新评改,促进能力飞跃
  陀斯妥耶夫斯基认为:“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作文评改是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是写作完美飞跃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作文教学大多是教师集中批改,学生们只是看看批语便丢在一边,教师的努力完全付之东流,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批改环节,教师不妨采用集体评改、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真正有所收获。例如,在讲评《雨的诉说》之时,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篇优秀习作,从文章立意、结构、语言等角度与学生共同点评、修改,并集体赏析优美的语句,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们开展了互评互改。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与范文的引领之下,他们的修改非常成功。为了巩固作文讲评的成果,我针对大多数学生描写不够细致的问题,在课后进一步开展了“景物描写专题训练周”活动,在快乐的专项训练之中,学生们乐趣飞扬,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真真切切地提升。多元化的评改模式如春风化雨一般带给学生心灵的启迪,每一次评改都成为一次快乐的成长历程,而作文讲评之后的专项训练更不失为点睛之笔,带给学生写作能力的飞跃。此外,教师也不妨将优秀作品上传到班级博客,或者鼓励学生到作文刊物进行投稿,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爱上写作、乐于自我完善。这些方式都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作文不是工厂中千篇一律的定制品,而是心灵火花的碰撞,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在新课标的春风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促进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全面提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更为快乐的作文课堂,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更加快乐飞扬!
  参考资料:
  1.孙雄兵《初中作文教学漫谈》,《都市家教》2010年第2期。
  2.叶圣陶《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辽宁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昆曲是明初已经出现、明中叶以后正式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戏剧样式,延续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其诗、乐、歌、舞合一的艺术体系通过演员的表演展示环境、交代情节、展现人物心理,给观众带来充满诗意的艺术享受,呈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为后来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乃至其他新兴民族艺术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一  探本寻源,昆曲的前身可以一直追溯到南宋光宗朝(1189—1194)前后興起于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南戏。
高中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与初中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个体在应对作文的能力和态度上有较大的差别。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对学生写作指导的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在面对60分的作文时有更多的信心和底气,成为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近几年,本人一直致力于探索一种作文教学的模式——通过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写作。通过对几届学生的实践和成果的分析来看,这种模式在教学中的确能起到较大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教师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背诵《论语》中有关“孝”的经典语句。  2.联系生活,结合历史,理性解读儒家的“孝”文化。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孝”文化。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最初感觉,这是教学的起点。  2.能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从而加深对“孝”文化的整体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
作文命题始终是中考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考写作命题有何特点,写作命题基本走势如何,更是教师、学生、家长关注的热点。笔者从搜集到的五年间(2013-2017)中考试卷中选取北京、浙江宁波等22个省市的试卷作为研究样本卷,对中考写作试题的宏观变化情况进行解释分析。研究发现,五年来22省市样本卷中所设的写作试题测试内容关注道德教育,引导正向思考;关注传统文化,传颂中华文明;关注思辨能力,考查理性思维;关
古诗歌鉴赏能在引导学生咀嚼文化食粮的同时注重培养精神情操。古诗词在训练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采用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诗词鉴赏能力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教学中,笔者总结了几种鉴賞诗词的方法。  一、意象法,塑造诗词灵动美感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它与绘画艺术一样,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追求意象美。意象既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又是诗歌不可或缺的灵魂所在。一
纵观小学语文高年级公开课教学,重点落在阅读理解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识字写字教学则简单带过,以致于识字写字渐渐淡出了语文课堂。而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上,识字写字则是重头戏,分析字音、区别字形、逐字指导书写,课堂一大半的时间都花在识字写字教学上。那么,到了高年级,是不是还是要这样进行孤立而简单的识字写字教学呢?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市普教室开展的“探索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通过
解读古典诗词有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其中,从“意象”入手来解读诗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诗人(泛指古典诗词作者,下同)常常借意象传情达意,正所谓“立象以尽意”。这里,“象”可以理解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形象,“意”可以理解为诗人要传递出的情感思想。“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人对外界的景物有了感触,产生情义,这种情跟景结合,便产生了“意象”。所以,包含了诗人情感的景物形象才能称为“意象”。  有的意象属
[摘 要: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也是塑造思想的工具。语言中的男性偏好现象可能会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传递性别不平等的思想,并且将非传统性别群体排除在外。21世纪初,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引入中性人称代词的国家。这一实践对其他国家的性别包容性语言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模型”为框架,分析和评价了瑞典中性语言规划运动,从而为其他国家性别平等语言规划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关键
肖培东是浙江省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默默耕耘在语文教学这片土地上。从最初的完全按照教学参考书向学生灌输知识,到把名师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来,肖老师经过多年的反复摸索,终于探索出一些教学理念。本文就以课堂实录为例,分析肖老师古典诗歌教学的特色。  古典诗歌教学,是在指导学生掌握字词句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比如体会诗歌的语言、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等等。这
研究历史,当然要读大量的书,但仅凭读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新的眼光,才能发人所未发,另外,还要有科学的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面对那些杂乱无章的材料,除了头晕目眩就是束手无策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科学的方法,研究者会如虎添翼,材料的“生米”才会煮成学问的“熟饭”。对顾颉刚来说,正是老师胡适给了他新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难怪他要说“胡适是我的引路人”。  一次”打击”  胡适初登北大讲台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