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我国新时代新特征新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作出了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为此,以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为根基,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六个方面,解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现实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經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又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文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谈谈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一、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
为了力攻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三大关口,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来说,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坚持一个方针——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谋求和打造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经济体系。“质量第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是当前阶段首要的工作重点和改革方向,而“效益优先”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指向,是当前经济发展成果的检验手段和具体导向。新时代,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是把握一条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在于供求结构性失衡,需要我们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紧紧把握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主攻方向就是提高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三是推动“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要内容。在三大重要变革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关键是切实、持续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解决好这个关键问题,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四是建设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是构建“三个有”的经济体制——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有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微观主体有活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微观经济主体的应然状态,也是市场机制真正有效的结果;宏观调控有度,则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三者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发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路径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在具体的路径和方略上:一是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二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并形成新动能;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四是加快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促进这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五是加强产业基础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外部经济性”,尤其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在新时代,我们要特别重视原始创新,科学家一定要搞原创,前沿性的、原创性的成果要成批量地出现。二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从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目标中可以看出,创新是全面的而不是单向的,是要在整体上强起来的。只有应用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实现我们的强国目标。三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四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这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一环,也是现在非常紧迫的任务。五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环节和基本支撑。“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在“三农”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政策亮点,是提出了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另外,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工作。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空间布局的重要路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要用各种扶持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重塑激励机制和发展动力,使其焕发青春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东部发达地区,则应要求其尽快进入创新引领发展的轨道,率先实现地区优化发展,从而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同时,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和制度保障,其目标是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要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二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三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健全地方税体系。四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全面开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自我强化机制。当前,新一轮基于内需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兴起,我国要着力吸收全球先进的高级生产要素,为发展创新经济服务。具体来说,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三是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四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参考文献:
[1]陈龙.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开启新时代伟大征程[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27(006).
[2]韩保江. 深化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认识[N]. 学习时报,2017-10-27(003).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现实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經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又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文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谈谈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认识与理解。
一、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
为了力攻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三大关口,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来说,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坚持一个方针——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谋求和打造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经济体系。“质量第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是当前阶段首要的工作重点和改革方向,而“效益优先”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指向,是当前经济发展成果的检验手段和具体导向。新时代,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是把握一条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在于供求结构性失衡,需要我们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紧紧把握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主攻方向就是提高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三是推动“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要内容。在三大重要变革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关键是切实、持续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解决好这个关键问题,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四是建设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是构建“三个有”的经济体制——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有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微观主体有活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微观经济主体的应然状态,也是市场机制真正有效的结果;宏观调控有度,则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三者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发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路径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在具体的路径和方略上:一是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二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并形成新动能;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四是加快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促进这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五是加强产业基础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外部经济性”,尤其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在新时代,我们要特别重视原始创新,科学家一定要搞原创,前沿性的、原创性的成果要成批量地出现。二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从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目标中可以看出,创新是全面的而不是单向的,是要在整体上强起来的。只有应用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实现我们的强国目标。三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四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这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一环,也是现在非常紧迫的任务。五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环节和基本支撑。“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在“三农”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政策亮点,是提出了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另外,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工作。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空间布局的重要路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差别化的经济政策。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要用各种扶持政策促进其加快发展;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重塑激励机制和发展动力,使其焕发青春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东部发达地区,则应要求其尽快进入创新引领发展的轨道,率先实现地区优化发展,从而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同时,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和制度保障,其目标是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要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二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三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健全地方税体系。四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全面开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自我强化机制。当前,新一轮基于内需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兴起,我国要着力吸收全球先进的高级生产要素,为发展创新经济服务。具体来说,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三是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四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参考文献:
[1]陈龙.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开启新时代伟大征程[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27(006).
[2]韩保江. 深化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认识[N]. 学习时报,2017-10-2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