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素质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2001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学素质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素质教育实效性较差,素质教育工作陷入了困境。本文仅从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学校素质教育的手段与方式,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容等具体层面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素质教育实践。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林崇德认为:“素质教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素质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对于素质教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实效性较差,素质教育工作陷入了困境。石鸥指出:“尽管素质教育被提到首位,巨大的素质教育实践并未收到应有的道德效果。”现代中学素质教育要想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发展的活力,必须探索产生这种困境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把握素质教育的方向,才能走出困境,提高中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效。
  对于中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许多素质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究。我们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素质教育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严重滞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里。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的倾向。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作为社会中的学校,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刘铁芳指出:“不关心世界和人的价值和意义,服从与外在的目的,功利主义湮没了教育的内在意义,也不去追思教育的内在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校的整体素质教育工作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是:应该既尊重个人权益又提倡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既鼓励公平竞争,又不忘互助;既不懈求是务实,又富有远大理想;既鼓励通过正当途径发财致富,又不忘他人和国家利益。不能片面追求实惠和享受,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不能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陷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泥坑。
  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严重脱节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各方面变化巨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而广大的中学生在对待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象,对待书本中的现成的理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不同的想法,对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反观我们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老师就是照本宣科。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提问,有时用“你还小不懂这些”来搪塞,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回答。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实践和需要相脱节。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来分析和解決所遇到的当今世界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也极大的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
  三、学校的素质教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严重脱节
  中学素质教育存在着专门化和知识化的倾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态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素质教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这样,高尚的道德便缩水为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从而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道德成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客观知识对象。这种客观和外在的知识对象与学生当下正在进行的生活无法发生意义联系,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教师也只能将这些道德条目当作对象性知识来教授、灌输,只能借助背诵、考试和其他方法来进行强制性学习。这种灌输性的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石鸥指出“这种道德教育本质上不道德,从长远看则是无效乃至负效果的”这样的道德教育其实效当然不高。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为历史教学增添“情”“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  人民教育
期刊
摘要: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的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没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它注重于对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从生活中引出材料,通过实验探究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化实验探究,注重学生思维和科学引导.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个探究实验要经过许多过程和步骤,归纳起来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的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它着眼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对人文性、工具性极强的语文这一基础学科,教师更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创新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让课堂成为一池活水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我教《黄山奇石》,充分
期刊
摘要:阅读是外语学习者吸收信息、提高外语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鲁梅哈特(Rumelhart)等人提出的阅读过程中的“交互作用”(Interactive)理论认为,阅读理解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加工过程,而且也是读者对已有的背景知识的运用过程,只要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那么,在加工阅渎材料时,背景知识就能够有效的弥补阅读能力上的不足。“图式”(schema)源于心理学术语,认知心理学家用它
期刊
摘要:在课改的实施中,我们明确地将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聚焦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聚焦在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上。反思性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有助于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有助于对知识体系、结构的把握;有助于问题的快速准确解决;有助于发现问题。它是学生提高数学素养、促进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并使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一条最佳途径。本文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反思性教学法是
期刊
摘要:历史教学的基础功能是通过描述基本的历史史实,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历史概念,而历史再现教学的实施则能以文字材料、视听辅助材料为载体,把握历史的时间、空间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从而出色地完成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  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是借助各种手段使历史现象再现,然后从历史现象中抽象出历史概念,再从历史事件或概念的联系中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充分研究历史教育的作用,提出能使学生切实了解历史,获得分析
期刊
摘要: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
期刊
摘要:美感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范畴,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高尚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是个崭新领域,有待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奋进和探索。  一、利用电教手段直现美的形象  美的来源在于形象直观。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形象是美的母体”。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