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临床路径患者变异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路径变异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有6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率达62%,15例患者因各种原因退出临床路径,变异路径退出率为15%。结论 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控制患者因素与医生因素,保证医院临床路径变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消化内科;路径变异;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44-02
临床路径变异指的是患者治疗结果或医务人员行径与临床路径预期结果不一致。我国临床路径的研究和应用起初晚,2010年才开始试点工作。且相关资料表明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易发生变异情况,变异率高达64.5%[1]。为此了解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并以此为据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我院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符合临床路径标准(卫生部颁布)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在24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52.2±2.3岁。疾病类型:十二指肠溃肠1例,急性胰腺炎21例,胆总管结石23例,肠息肉摘除术49例,胃食管返流1例,肝硬化腹水5例。变异病例64例,其中急性胰腺炎变异13例,胆总管结石21例,肠息肉摘除术27例,肝硬化腹水3例。变异终止15例,其中急性胰腺炎变异3例,胆总管结石4例,肠息肉摘除术2例,肝硬化腹水6例。
1.2 一般方法
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消化内科临床路径标准,对满足标准的患者执行相关疾病临床路径。首先,对患者疾病进行早期识别与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入院1-2d,进行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腹部超声、胸片检查,做好心电图监护,执行临床路径操作流程图,记录患者用药与生命特征等变化,强化出院指导。此外,观察患者临床路径实施过程,记录变异患者,并分析其变异原因,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信息资料进行归类,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变异控制方案。再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对退出路径患者进行合理分类,并分析其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1.3 变异退出路径原因
变异患者退出路径原因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疾病原因。基于疾病自身特征等相关因素影响下,出现变异现象,退出路径;第二,患者自身原因。患者主观原因致使路径终止;第三,医生原因。相关医生未重视临床路径,未严格执行路径操作规程,过度检查与治疗易诱发变异而退出路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临床路径病例,在实施过程中,有6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率达62%,其中有22例患者一次路径变异次数>2次。有15例患者退出临床路径,变异路径退出率为15%。针对变异退出路径病因而言,疾病因素变异占40%(6/15),患者主观因素为33.3%(5/15),医生因素占26.7%(4/15)。从疾病路径退出率来看,其中肝硬化腹水占40%(6/15),胰腺炎占20%(3/15),胆总管结石占26.7%(4/15),肠息肉摘除术占13.3%(2/15)。
3 结论
临床路径主要是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之上的一种医疗服务程序,主观性较强,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患者对临床路径的反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路径接受性不高,因此变异现象较为突出[2]。针对变异发生原因而言,疾病本身因素不可控制,其发生存在着合理性,属于杜绝变异[3]。某些主观因素引起的变异具有可控制性,属于不合理变异,可采取针对措施加以杜绝,为管理型变异。本文研究显示,从疾病路径退出率来看,胆总管结石占26.7%,肝硬化腹水占40%(6/15),胰腺炎占20%(3/15),肠息肉摘除术占13.3%(2/15)。究其根源,肝硬化腹水诊断复杂,常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肿瘤、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在实施临床路径时,必须要把握肝硬化路径标准,完善诊断,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径退出率。而肠息肉摘除术退出率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其诊断相较容易,且患者一般住院时间短、依从性好。在本研究中,将路径退出原因主要归为三类:一是医生因素,二是患者因素,三是疾病因素。本研究显示,我院消化内科疾病变异路径退出率达15%,与相关研究报道具有一致性,其中疾病因素变异占40%,患者主观因素为33.3%,医生因素占26.7%。一般而言,患者疾病本身原因具有客观性,不可避免,属于不可控变异。而医生主观因素与患者主观因素均可避免,属于可控变异,必须要强化管理。由于路径变异退出率相对较大,为了保证临床路径的正常实施,必须要予以针对性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径退出率[4]。笔者认为,要按照不同原因而予以针对性应对措施。就疾病本身因素而言,其变异无法控制,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必须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从医生角度出发,要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积极转变医护观念,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规范其医疗行为,禁止不合理用药。此外,要制定奖惩机制。而就患者因素而言,基于尊重患者权利的基础上,相关的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路径宣教,提高沟通技巧,尽可能地降低变异退出率。
综上所述,在对路径变异原因进行分析时,要辨别变异的可控制性与不可控制性,针对具体的因素予以个性化处理方案,及时积极消除医生与患者的主观因素,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静,魏金文,蒋小猛,徐岷. 临床路径变异因素和分类方法比较[J]. 中国病案,2012(11):32-33.
[2]王银环,魏金文,王晓燕等.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05):16-17.
[3]壮平,张春红,魏金文等.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8):2460-2461.
[4]徐锡武,张献文,窦婧婧.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2(06):40-41.
【关键词】消化内科;路径变异;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44-02
临床路径变异指的是患者治疗结果或医务人员行径与临床路径预期结果不一致。我国临床路径的研究和应用起初晚,2010年才开始试点工作。且相关资料表明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易发生变异情况,变异率高达64.5%[1]。为此了解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并以此为据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我院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患者变异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符合临床路径标准(卫生部颁布)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在24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52.2±2.3岁。疾病类型:十二指肠溃肠1例,急性胰腺炎21例,胆总管结石23例,肠息肉摘除术49例,胃食管返流1例,肝硬化腹水5例。变异病例64例,其中急性胰腺炎变异13例,胆总管结石21例,肠息肉摘除术27例,肝硬化腹水3例。变异终止15例,其中急性胰腺炎变异3例,胆总管结石4例,肠息肉摘除术2例,肝硬化腹水6例。
1.2 一般方法
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消化内科临床路径标准,对满足标准的患者执行相关疾病临床路径。首先,对患者疾病进行早期识别与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入院1-2d,进行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腹部超声、胸片检查,做好心电图监护,执行临床路径操作流程图,记录患者用药与生命特征等变化,强化出院指导。此外,观察患者临床路径实施过程,记录变异患者,并分析其变异原因,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信息资料进行归类,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变异控制方案。再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对退出路径患者进行合理分类,并分析其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1.3 变异退出路径原因
变异患者退出路径原因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疾病原因。基于疾病自身特征等相关因素影响下,出现变异现象,退出路径;第二,患者自身原因。患者主观原因致使路径终止;第三,医生原因。相关医生未重视临床路径,未严格执行路径操作规程,过度检查与治疗易诱发变异而退出路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临床路径病例,在实施过程中,有6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率达62%,其中有22例患者一次路径变异次数>2次。有15例患者退出临床路径,变异路径退出率为15%。针对变异退出路径病因而言,疾病因素变异占40%(6/15),患者主观因素为33.3%(5/15),医生因素占26.7%(4/15)。从疾病路径退出率来看,其中肝硬化腹水占40%(6/15),胰腺炎占20%(3/15),胆总管结石占26.7%(4/15),肠息肉摘除术占13.3%(2/15)。
3 结论
临床路径主要是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之上的一种医疗服务程序,主观性较强,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患者对临床路径的反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路径接受性不高,因此变异现象较为突出[2]。针对变异发生原因而言,疾病本身因素不可控制,其发生存在着合理性,属于杜绝变异[3]。某些主观因素引起的变异具有可控制性,属于不合理变异,可采取针对措施加以杜绝,为管理型变异。本文研究显示,从疾病路径退出率来看,胆总管结石占26.7%,肝硬化腹水占40%(6/15),胰腺炎占20%(3/15),肠息肉摘除术占13.3%(2/15)。究其根源,肝硬化腹水诊断复杂,常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肿瘤、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在实施临床路径时,必须要把握肝硬化路径标准,完善诊断,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径退出率。而肠息肉摘除术退出率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其诊断相较容易,且患者一般住院时间短、依从性好。在本研究中,将路径退出原因主要归为三类:一是医生因素,二是患者因素,三是疾病因素。本研究显示,我院消化内科疾病变异路径退出率达15%,与相关研究报道具有一致性,其中疾病因素变异占40%,患者主观因素为33.3%,医生因素占26.7%。一般而言,患者疾病本身原因具有客观性,不可避免,属于不可控变异。而医生主观因素与患者主观因素均可避免,属于可控变异,必须要强化管理。由于路径变异退出率相对较大,为了保证临床路径的正常实施,必须要予以针对性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径退出率[4]。笔者认为,要按照不同原因而予以针对性应对措施。就疾病本身因素而言,其变异无法控制,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必须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从医生角度出发,要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积极转变医护观念,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规范其医疗行为,禁止不合理用药。此外,要制定奖惩机制。而就患者因素而言,基于尊重患者权利的基础上,相关的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路径宣教,提高沟通技巧,尽可能地降低变异退出率。
综上所述,在对路径变异原因进行分析时,要辨别变异的可控制性与不可控制性,针对具体的因素予以个性化处理方案,及时积极消除医生与患者的主观因素,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静,魏金文,蒋小猛,徐岷. 临床路径变异因素和分类方法比较[J]. 中国病案,2012(11):32-33.
[2]王银环,魏金文,王晓燕等.消化内科6种疾病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及措施[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05):16-17.
[3]壮平,张春红,魏金文等.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8):2460-2461.
[4]徐锡武,张献文,窦婧婧.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2(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