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赏中“养眼”,在评述中“养心”

来源 :中学课程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y198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作为美术学习的四大领域之一,是保证其他三个领域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美国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程序为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 欣赏评述 个性化评价
  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中,“欣赏·评述”作为美术学习的四大领域之一,是保证其他三个领域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美国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程序为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不难看出: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赏”和“评”是整体不可分割的。“评述”就是“评论、叙述”的意思,美术欣赏作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精神活动,在欣赏的过程中,参与者通过眼(看内容、表现手法、构图、色彩、线条等)、耳(听讲解或者相关的背景音乐、背景环境的声音等)、手(触摸材质肌理的感受)等多感官的参与,产生丰富的感受和心理活动,然后通过群体交互活动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使感性审美和理性分析得以培养和提高。所以美术课程标准中在保留原有“欣赏”部分的基础上,更突出了“评述”行为作为美术欣赏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
  如何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和发挥“评述”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尝试侧重“评述”方面的美术欣赏教学。
  一、情境中呈现,初步感知并与自我对话
  欣赏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学中任何呈现作品的选择都是依据教学的主题内容所确定的。在特定的情境下,教师出示精心挑选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更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感。视觉是具选择性的,在学生初步接触到要欣赏的作品时,他们将自然地“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会产生相同或不同的第一印象,然后让学生在内心与自己对话:我看到了什么?教师应该在欣赏之初,强调学生对自己视觉感知内容的细化性的记忆与表达,这种表达不一定要通过语言说出来,而是在内心与自我对话,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在心中一一罗列出来,看到的越多,感知会越深入,为接下来的对作品更深层的理解与评述做好铺垫。
  中国花鸟画写意派强调借物抒情。清代画家朱耷的花鸟画作品画面简练,姿态怪诞。当作品出示时,学生可以看到的形象可能會感觉一目了然:一条鱼、一只鸟、一块石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提示学生:如从鸟的姿势、神态、构图、墨色的干湿浓淡、落款等方面去仔细观察,将自己看到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在心中归类。这样,从看似简单的物象中尽可能多地发现与作品欣赏有内在关联的视觉因素。
  二、细化中分析,鼓励大胆叙述所见所感
  欣赏中,对作品的题材、主题、表现形式等的了解是欣赏的基础,让学生多问自己:“我还看到了什么?”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而叙述更能让学生对欣赏作品的可视化因素有清晰的了解和思考。而且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知道自己和他人看到作品的基本信息有哪些不同,能够得到必要的补充和纠正。这比单纯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来得更为主动。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目标的引导,使学生看到作品中不易觉察的细节,以及与作品深层次内涵和思想意蕴之间存在联系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让学生对欣赏作品做初步叙述成为一种习惯,在积累中掌握美术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专业的术语来表达作品所呈现出的一切有意义的信息。
  在教学“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相关内容时,欣赏到荷兰画家凡·高在1889年9月画的一幅自画像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形象与构图的主要因素外,应更注重画面色彩关系的分析。有学生已经从画中发现:这幅画色彩运用很夸张,背景色与人物面部的色彩对比强烈。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敏锐的眼光以及叙述中运用了色彩的专业术语,紧接着再提示学生:是如何对比的?学生在教师明确的引导下不难发现:充满银灰、银绿和青蓝色的背景,与凡·高暖色的头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面部刺目的绿色与须发的红色又形成了对比。这样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流动的笔触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似乎看到了凡·高被压抑的激情。在积极叙述的过程中,学生们精彩的发现使欣赏中的观察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三、解释中剖析,学会多角度提出问题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时,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意蕴。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审美能力,在对所见作品进行信息剖析时,要带着思考和疑问向教师、同学或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提问更能使自己深入地思考隐藏在作品表象之下的东西。同时,教师也要对作品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以便给予必要的关于作品创作背景知识的解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不一定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去想象和猜测,阐述个人的理解和情绪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只有积极的思考才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作者一再强调和鼓励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已有的想法可以提出来分享或共同深化,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和教师、同学一起探讨。通过长期的提问解答式思辨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件作品引起我什么特别的感受?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表现?这些造型特色是如何表达主题内容的?在提问中又能引发自己的进一步思考。比如,在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时,有学生提出:“这类作品在不被当时的观众所接受后,为什么又会成为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名作?”这样的提问无疑是对画家的创新追求的思考。
  四、深入中发掘,鼓励个性化的综合评析
  经过观察、提问、表达和讨论,学生已经具备了综合判断作品的知识积累,从视觉语言与主题传达的关系上、技巧的成熟性、材料特性的发挥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但作为欣赏者,每个人的个性和认知都有所不同,而处于现在这样一个艺术和思想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教师更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写评论小文章,将自己的想法经过更严谨的思考,运用美术名词、术语,结合个人的感受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个性化的评析文字。这样的“欣赏·评述”体验才更具教育特征,体现了艺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保护了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中,尤其是具有强烈的风格倾向的作品,更易帮助学生注重自我感受的分析,生成更新、更高层次的欣赏意义。如:西班牙立体画派代表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哭泣的女人》,朱耷的《莲房翠羽图》,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都可以做这样的尝试。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以上所述只是侧重于学生在欣赏中如何进行“评述”的教学思考。当然,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不同的选材、不同欣赏内容分析的侧重点等。
  此外,教师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个人素养。著名的艺术社会学家毫泽尔说:“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地去看一幅作品,更关键的是解决“看什么和怎么看”的问题。通过我们的美术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的欣赏方法,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合格欣赏者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段鹏.见微知著 历久弥新[J].中国美术教育,2013(3).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提高实效并争取在最后的复习阶段突破瓶颈,教师可以概念理解、现象解析、实验探究、方程式书写四大板块为线索复习,着重对学生的概念理解技能、现象解析技能、实验探究技能、方程式书写技能进行强化训练。  关键词:高考化学复习 概念理解技能 现象解析技能  实验探究技能 方程式书写技能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分子、原子等概念层次上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近几年江苏化学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化学学科的考查更强调基础知识的深入挖掘。因此,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时,应当帮助学生全面梳理知识要点,不留盲点,不留白点。从主干知识的梳理与强化、教材内容的温故与延展、典型例题的操练与研究、热点问题的分析与结合、复习盲点的总结与归纳这五个方面去突出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与重难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与复习质量。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 有效性 知识
期刊
众所周知,历史学习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教育具有重要联系。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和国际意识,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中,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和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体
期刊
摘 要:物理教材中逻辑关系的处理技巧在于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取出来作为支撑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而教学中如果忽略了这种逻辑关系,又不知道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话,那物理教学必然是一盘散沙一种应试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反思 抓大放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变得面面俱到起来,知识点无论大小教师必详细讲授,至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反而不太关注了。笔者以为,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不
期刊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的名言。因此让学生品味和体验作品所描写的社会情境和自然情境是语文教师必须切实重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品味和体验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置身于教师创设的与教材内容一致的情境中,在情境的熏陶中,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唤醒和提升,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和理解作品。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可以很好地把学生带到作者的生活之中去,把“情境”演变
期刊
摘 要:在音乐课堂上,有些音乐教师只关注自身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出现了教师在上面演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看戏的局面,妨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思、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关注 学习状态 反思 教学设计  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存在这样的现象:
期刊
摘 要:历史可以读“厚”,也可以读“薄”,关键在于如何构建知识网。也就是说,在教学中通过提炼历史线索,以线带面,进而引导学生构建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网。但由于历史知识繁复,内容较多,死记硬背往往收效甚微,因而在日常教学中还需依循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地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多维度 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  历史是枯燥的,也是乐趣横生的,关键在于探究方法和线索的选择。在历史学习中,可以以时
期刊
一、学情分析及教学设想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后对另一类物质——碱的学习。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试剂。对于碱,在已有的生活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类物质,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时,了解了生石灰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并且生成熟石灰;在
期刊
摘 要: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升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是在不断的磨炼和反思中成长起来的,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是一项必需的工作,也是一项必备的品质。教师只有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才能发现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文将以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进行四个方面的反思,提出教学改进意见,以探求更加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的教育
期刊
摘 要: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听是一种比较难的技能,是一个难题。教师在培养学生听力能力、听力技巧的过程中,应结合英语学科听力教学的特点,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创造听力训练机会;切实重视语音教学,加强听力训练练习;科学运用教学手段,强化提高听的效果;加强听力技巧指导,发展学生听力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听力能力 听力技巧  自2000年起,江苏省在初中实行英语口语等级测试和听力测试,2009年起,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