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始年级教学探讨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挖掘物理学科资源,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以及物理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四个方面谈谈教学体会.
  关建词:转变角色;兴趣;科学探究
  一、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使教学活动在和谐愉快氛围中进行
  1.建立开放的,多元的,平等的无限包容性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将自身定位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服务者,与学生平等地交往与交流,把他们的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
  2.实现角色转换.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变“支配者”为“组织者”,变“操纵者”、“主宰者”为 “激发者”和“指导者”,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教学的过程.
  3.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对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有重要作用,能让学生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二、挖掘物理学科资源,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1.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后,有一个学生举例说: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学生说:人在夏天身体高,在冬天身体矮.教师可从人体生理特点、地理知识给学生以解答,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联系实践.
  2.设计实验创造反差或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迷”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通”如,用“纸盒烧水”这个实验来说明沸腾需要吸热;“一纸托千斤”来说明大气存在着较大的压强;“竹子生根”说明竹筷与米粒之间存在着静摩擦等.这些实验与现象往往与学生猜想的有所不同,更能收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效果.
  3.利用多种媒体展示物理过程,其图、文、声、像并茂,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增大信息容量,放大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课堂教学的“时间”.
  三、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物理课程培养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1.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中,教师要突出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引导,引导过程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要把握好扶与放的尺度.开始要多提醒扶助,引导学生模仿领悟,逐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然后教师越做越少,最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这个过程也就是所说的“导之以法”.
  2.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愿动手、想动手.探究学习正是维护了人的好奇的原始本能.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有热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为起点,目的明确,难度适当,对学生鼓励和指导,并对学生做出的成果进行评估,使学生体验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功感、荣誉感.
  3.科学探究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激励学生勇于深入探究.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变化”时,学生普遍的结论和观点是小车的速度会变快,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变快,没有其他的情况吗?”学生会领悟:还有可能变慢或者做匀速运动.进一步引导:“小车速度的变化情况与什么因素相关呢?”把学生引入新一轮的猜想与探究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不把问题弄清楚绝不罢休的探究精神.
  4.注重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紧紧围绕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5.在科学探究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要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练习时.应该有一定的梯度.
  6.科学探究活动,还可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例如,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学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四、物理教学要求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发和激励. 中学生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教师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 课堂上可以把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
  总之,新教材从理念、目标、形式到内容以及教法、学法都较之旧教材有显著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用心琢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其他文献
从刚上课时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游刃有余,从面对年龄与自己相差无几的学生时忐忑不安的我变成从容不迫的体育教师。我感谢研修,感谢四年研修带给我成长的幸福。一、研修,为教
洛阳城的矛盾,亦是中国所有历史文化名城的矛盾。要文物还是要发展,这架天平也许生来无法端正    老教授的眼泪    “几个晚清年代的铜兽首都可以炒到天价,那你说,东周、隋唐时期的东西要值多少钱?是不是无价?”年逾古稀的叶鹏情绪激动。    他觉得,这些天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圆明园兽首竞拍”是个莫大的讽刺,甚至有些戏谑:“100多年前的几件铜疙瘩就唤起了无数国人对走失文物的关切;可怜洛阳城里几千年的积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是课改的新要求。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学过程举例说明了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时事政治进行德育渗透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与教学规律,行之有效,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德育渗透 途径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课最根本的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高考导向的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十分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