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解决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环境延续性被忽视,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缺乏育人作用的问题,在高校入口空间景观环境设计上达到新、老校区文化传承。本文以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为研究对象,阐述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问题,探索入口空间景观与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的分析及设计研究,总结出高校多校区入口空间景观延续性设计的发展原则。得到了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设计发展的原则。该原则可为以后多校区高校入口景观延续性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延续性塑造 入口空间 景观营造 延续性设计 空间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1-0140-03
引言
一座高校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的景观、人文、历史节点,是整个城市风貌与地域文化特色的集中的表现。高校校园入口空间是高校接纳社会信息、承接信息物质的主要载体、是高校对内外环境辐射的范围,反映着校园的整体环境风格形式、反映着校园的空间结构、地域特點以及文化传统,是整个校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通道[1]。
一、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发展现状
在多校区延续方面,根据研究表明我国排名前二十的高校只有一所大学没有建立分校,但是普遍存在景观断裂等情况,在校园整体景观环境断裂的情况下,多校区高校各校区之间校园环境统一及校园文化传承变得越发重要。
(一)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现状的分析
从历史上看,多校区办学结构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都采取多校区的架构模式。在国外,在运用大量的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以及内容的基础上对于高校入口空间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2]。国外校园入口空间的研究侧重于空间与所处的周围环境相融合,并且致力于对于主入口空间交通流线问题的布置与解决,但国外对于主入口空间景观环境的研究还不够细致,没有大量地进行数据的研究形成指导性的方式方法。在国内,多校区景观延续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相关于多校区高校主人口空间的景观研究相对欠缺。因此在研究多校区入口空间的景观延续设计的同时需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征以及地域的特点、人文环境来进行研究[3-4]。
(二)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形式过于统一、缺乏历史延续、无视校园文化、毫无细节设计等问题。国内许多大学的新建的分校区,大多数都秉承着固定的设计形式,同一时期扩张的分校区大多数大同小异,与老校区的设计形式相割裂,这就造成了虽然是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分校,但是在新校区的校园环境上没有丝毫主校区的痕迹,置身校园之中完全意识不到这是某著名高校的分校区,因此研究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性变得尤为重要[5]。
二、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一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一)景观要素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分别为大连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本文将以大连理工大学三个校区入口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他高校的入口设计,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法,归纳总结多校区高校入口的设计原则。
1.设计布局
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的入口空间的设计形式,呈非对称式的平面布局形式,建筑形式则比较自由。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的入口空间开敞,没有如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用一个封闭的整体式大门建筑来进行围合,这体现出了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入口空间的独特性。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以及开发区校区的入口设计形式上充分延续了非对称式的布局形式,开敞的入口空间与主校区相同都只有岗亭以及行车入口进行半围合,三个校区同样材质形态独特的校名石碑是大连理工大学入口空间的特色表现,如图1-3。将这三个校区的入口空间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主校区以及分校区的设计布局具有一致性,因此使三个校区的入口之间具备设计的共通性,而设计的共通性提升了大连理工大学校区与校区间的联系。
2.植物景观
在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之中,植物景观是校园景观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高校都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为了彰显校园特色,会选择地域性较强的植物来进行校园景观的设计[6]。因此在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设计中以及新校区的规划中,应该保留和利用主校区原有的植被等这些重要的自然条件、延续的重要元素[7]。
在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入口的设计中,以第一任校长屈伯川栽植的两排水杉作为标志性植物景观,是校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节点,如图1。并且水杉树的外在形象壮实挺直,其承载的屈伯川义无反顾地用生命彰显着坚定信心和无穷力量的思想精神,凸显着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理念,使主校区的学生及老师置身其中便能直观地感受到校园文化历史的厚重,因此这一景观节点具有极高的文化教育作用。
盘锦以及开发区校区入口的设计中,没有因地制宜的对主校区水杉树的这一植物景观进行延续,也没有寻找到能如水杉一般体现校园文化传承的植物景观的衍生品,这一现状造成了校区间植物景观的延续缺失。并且主校区植物的育人意义没有被两个分校区所挖掘沿用,使致分校区的学生及教师对校园历史文化失去了共鸣,对校园环境没有归属感。因此盘锦校区以及开发区校区入口的设计在植物景观延续上有所欠缺,应该因地制宜沿用象征的植物,创造出具有文化厚度的入口植物景观空间。
(二)文化传承
校园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校园文化符号来进行具象的景观表达,校园文化符号,主要是由校园文化所衍生出来的,在景观中校园文化符号多以物质为载体呈现。雕塑、小品、校徽、校训、铺装、植物等,都是校园文化符号所演变出现的物质载体。物质形态的文化符号,可以在各个方面表达出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它可以在物质空间层面以及空间层面来满足人们对于高校文化景观的需求[8-9]。 大连理工大学三个校区入口均使用写有校名的石碑作为入口最主要的校园标识,相同形式的石碑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承以及表达,这三块石碑除了指明校名的作用之外,也在另一种程度上将主校区与分校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因为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的入口非对称形式的限制,所以在文化符号的表达方面是单一且形式感较弱的,各校区入口广场也没有设计有联系的铺设形式,没有确立明确的承载校园精神的文化符号。因此大连理工大学各校区入口空间的景观设计只有小部分考虑了景观的延续,例如校名石碑、设计形式布局以及建筑风格方面等,但在铺装形式、植物景观、雕塑表达方面都没有形成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符号,相比于沈阳建筑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在文化传承以及景观育人方面还有更需提升。
国内高校文化符号运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就是清华大学。二校门为清华大学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这座最早的校门被称之为“二校门”,如图4。二校门经过历史的洗礼,伴随着清华大学的发展,一直矗立在校园里,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者。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承载着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具有其特殊的精神和历史意义。“二校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自身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意义极其深远,在入口处设立这样的文化符号,每当学生从这里走过,都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台湾清华大学吸纳了北京清华的“二校门”的语言符号,设计了一个等比例缩小的复制品伫立在校园之中,将“二校门”这一景观构筑物作为文化符号在两校区之间建立联系,如图5。主校区与分校区都具有这一文化符号,体现了景观设计的细节也在具象的表达上体现了两校一脉传承的历史渊源,让人们置身在台湾清华大学的校园中时,可以通过这一文化符号感受到校园与校园之间的联系与文化共通性。
三、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设计发展的原则
(一)整体规划和谐一致
新建分校区与主校区的整体规划和谐一致,根据不同校区之间的人文、地域、环境等因素来进行优化改进。抓住校园的整体规划思想与之契合,与其原有的校园空间环境进行有机衔接,从中体现出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与主校区植物营造方式及设计手法相贴合,体现主校区的环境氛围、植物运用以及研究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文化传承尊重历史
新老校区在建立过程中极容易产生传承断裂的情况,而传承的缺失具有极其严重的后果,高校一旦缺失传承性,则文化的传承必然会缺失。沈阳建筑大学的分校区就合理地将主校区的景观构筑物元素“校门”,合理地结合到了新校区的建设中,如图6,使主校区的精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这对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塑造校园精神、提高学校人文素质和学校知名度有着远的意义。
充分遵从校园文化的原则,多校区高校校园入口空间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校园精神的具象表达,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核心,因此在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的营造方面,要充分结合校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上,以文化符号等方式承载历史,传承文化。
(三)符号设立延续精神
设立景观文化符号,传承校园精神。新建分校区与主校区之间文化符号的设立,能够在主校区与分校区之间设立景观的联系,消除多校区入口景观的断裂问题,同时正确使用入口文化符号,具有其传承性作用以及在育人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作用。用校园文化符号来提升校区与校区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到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以校园文化符号为核心的多校区的延续性景观。因地制宜根据现实情况沿用主校区的文化符号,既能在硬质景观中体现校园文化,又能使师生在置身新建校区的校园之中时可以产生情境的共鸣。
(四)重点突出文化育人
景观的塑造需要充分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进行尊重师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景观设计,让老师同学们从心理上有归属感以及认同感;让师生们更好地融入环境氛围;提高学生及老师们对于校园文化的认知及感知,通过环境做到渗透性的教育。
景观具有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育人是高校的主要目的,是高校追求的始终不变的目标。而景观在如何育人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作用及意义,而以文化为传承的景观,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可充分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延续多校区的校园景观来实现校园人文特征的一致性,塑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结论
在高校校园入口空间的景观延续性的设计中,不仅仅要在形式上展现校园的特色更加需要在文化的意义上展现校园特色,借助文化的力量、历史的内涵、科学的方法设计出有意义的景观与环境、人以及整个校园产生共鸣,形成情感上的交流。
新校区的入口空间设计应当贴合校园的总体环境氛围、建筑形式以及主校区的文化节点、相关的专业特点等来进行整体考虑。新校区的入口空间设计可以将主校区的特点鼬入其中,形成各校区景观上的和谐统一,仅仅是形式上的机械传承,更加需要结合地域环境、人文历史,做到以景观的形式传承高校精神,以景观承载历史文化,达到育人的作用。.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计划项目“基于BIM技术的木作家具数字化保护研究”(SJCX18_0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卢蓉.大學校园景观设计的延续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1
[2]杨依婷.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9 (04):110-112
[3]胡浩.国内高校校园入口空间改造更新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室北市地理设计[J].臺北市立大学通识学报,2018(第五期):21-40
[5]罗彬.大学校园入口空间景观解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
[6]李加明.高校入口空间建筑意匠设计与景观营造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7]李娜.高校校园入口空间的调查与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8]李正军,徐冉,陈方园.文化传承与发展驱动的传统村落景观设计创新研究[J].设计,2018 (22)140-142
[9]徐若愚,火艳文化景观中导视系统设计的研究——以南京明城墙为例[J].设计,2018 (23):55-57
关键词:景观延续性塑造 入口空间 景观营造 延续性设计 空间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1-0140-03
引言
一座高校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的景观、人文、历史节点,是整个城市风貌与地域文化特色的集中的表现。高校校园入口空间是高校接纳社会信息、承接信息物质的主要载体、是高校对内外环境辐射的范围,反映着校园的整体环境风格形式、反映着校园的空间结构、地域特點以及文化传统,是整个校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通道[1]。
一、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发展现状
在多校区延续方面,根据研究表明我国排名前二十的高校只有一所大学没有建立分校,但是普遍存在景观断裂等情况,在校园整体景观环境断裂的情况下,多校区高校各校区之间校园环境统一及校园文化传承变得越发重要。
(一)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现状的分析
从历史上看,多校区办学结构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都采取多校区的架构模式。在国外,在运用大量的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以及内容的基础上对于高校入口空间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2]。国外校园入口空间的研究侧重于空间与所处的周围环境相融合,并且致力于对于主入口空间交通流线问题的布置与解决,但国外对于主入口空间景观环境的研究还不够细致,没有大量地进行数据的研究形成指导性的方式方法。在国内,多校区景观延续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相关于多校区高校主人口空间的景观研究相对欠缺。因此在研究多校区入口空间的景观延续设计的同时需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征以及地域的特点、人文环境来进行研究[3-4]。
(二)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形式过于统一、缺乏历史延续、无视校园文化、毫无细节设计等问题。国内许多大学的新建的分校区,大多数都秉承着固定的设计形式,同一时期扩张的分校区大多数大同小异,与老校区的设计形式相割裂,这就造成了虽然是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分校,但是在新校区的校园环境上没有丝毫主校区的痕迹,置身校园之中完全意识不到这是某著名高校的分校区,因此研究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性变得尤为重要[5]。
二、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一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一)景观要素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分别为大连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本文将以大连理工大学三个校区入口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他高校的入口设计,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法,归纳总结多校区高校入口的设计原则。
1.设计布局
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的入口空间的设计形式,呈非对称式的平面布局形式,建筑形式则比较自由。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的入口空间开敞,没有如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用一个封闭的整体式大门建筑来进行围合,这体现出了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入口空间的独特性。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以及开发区校区的入口设计形式上充分延续了非对称式的布局形式,开敞的入口空间与主校区相同都只有岗亭以及行车入口进行半围合,三个校区同样材质形态独特的校名石碑是大连理工大学入口空间的特色表现,如图1-3。将这三个校区的入口空间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主校区以及分校区的设计布局具有一致性,因此使三个校区的入口之间具备设计的共通性,而设计的共通性提升了大连理工大学校区与校区间的联系。
2.植物景观
在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之中,植物景观是校园景观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高校都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为了彰显校园特色,会选择地域性较强的植物来进行校园景观的设计[6]。因此在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设计中以及新校区的规划中,应该保留和利用主校区原有的植被等这些重要的自然条件、延续的重要元素[7]。
在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入口的设计中,以第一任校长屈伯川栽植的两排水杉作为标志性植物景观,是校园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节点,如图1。并且水杉树的外在形象壮实挺直,其承载的屈伯川义无反顾地用生命彰显着坚定信心和无穷力量的思想精神,凸显着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理念,使主校区的学生及老师置身其中便能直观地感受到校园文化历史的厚重,因此这一景观节点具有极高的文化教育作用。
盘锦以及开发区校区入口的设计中,没有因地制宜的对主校区水杉树的这一植物景观进行延续,也没有寻找到能如水杉一般体现校园文化传承的植物景观的衍生品,这一现状造成了校区间植物景观的延续缺失。并且主校区植物的育人意义没有被两个分校区所挖掘沿用,使致分校区的学生及教师对校园历史文化失去了共鸣,对校园环境没有归属感。因此盘锦校区以及开发区校区入口的设计在植物景观延续上有所欠缺,应该因地制宜沿用象征的植物,创造出具有文化厚度的入口植物景观空间。
(二)文化传承
校园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校园文化符号来进行具象的景观表达,校园文化符号,主要是由校园文化所衍生出来的,在景观中校园文化符号多以物质为载体呈现。雕塑、小品、校徽、校训、铺装、植物等,都是校园文化符号所演变出现的物质载体。物质形态的文化符号,可以在各个方面表达出多校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它可以在物质空间层面以及空间层面来满足人们对于高校文化景观的需求[8-9]。 大连理工大学三个校区入口均使用写有校名的石碑作为入口最主要的校园标识,相同形式的石碑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承以及表达,这三块石碑除了指明校名的作用之外,也在另一种程度上将主校区与分校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因为大连理工大学主校区的入口非对称形式的限制,所以在文化符号的表达方面是单一且形式感较弱的,各校区入口广场也没有设计有联系的铺设形式,没有确立明确的承载校园精神的文化符号。因此大连理工大学各校区入口空间的景观设计只有小部分考虑了景观的延续,例如校名石碑、设计形式布局以及建筑风格方面等,但在铺装形式、植物景观、雕塑表达方面都没有形成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符号,相比于沈阳建筑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在文化传承以及景观育人方面还有更需提升。
国内高校文化符号运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就是清华大学。二校门为清华大学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这座最早的校门被称之为“二校门”,如图4。二校门经过历史的洗礼,伴随着清华大学的发展,一直矗立在校园里,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者。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承载着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具有其特殊的精神和历史意义。“二校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自身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意义极其深远,在入口处设立这样的文化符号,每当学生从这里走过,都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台湾清华大学吸纳了北京清华的“二校门”的语言符号,设计了一个等比例缩小的复制品伫立在校园之中,将“二校门”这一景观构筑物作为文化符号在两校区之间建立联系,如图5。主校区与分校区都具有这一文化符号,体现了景观设计的细节也在具象的表达上体现了两校一脉传承的历史渊源,让人们置身在台湾清华大学的校园中时,可以通过这一文化符号感受到校园与校园之间的联系与文化共通性。
三、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设计发展的原则
(一)整体规划和谐一致
新建分校区与主校区的整体规划和谐一致,根据不同校区之间的人文、地域、环境等因素来进行优化改进。抓住校园的整体规划思想与之契合,与其原有的校园空间环境进行有机衔接,从中体现出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与主校区植物营造方式及设计手法相贴合,体现主校区的环境氛围、植物运用以及研究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文化传承尊重历史
新老校区在建立过程中极容易产生传承断裂的情况,而传承的缺失具有极其严重的后果,高校一旦缺失传承性,则文化的传承必然会缺失。沈阳建筑大学的分校区就合理地将主校区的景观构筑物元素“校门”,合理地结合到了新校区的建设中,如图6,使主校区的精神、物质文化得以传承,这对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塑造校园精神、提高学校人文素质和学校知名度有着远的意义。
充分遵从校园文化的原则,多校区高校校园入口空间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校园精神的具象表达,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核心,因此在多校区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延续的营造方面,要充分结合校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上,以文化符号等方式承载历史,传承文化。
(三)符号设立延续精神
设立景观文化符号,传承校园精神。新建分校区与主校区之间文化符号的设立,能够在主校区与分校区之间设立景观的联系,消除多校区入口景观的断裂问题,同时正确使用入口文化符号,具有其传承性作用以及在育人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作用。用校园文化符号来提升校区与校区之间的关联性;考虑到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以校园文化符号为核心的多校区的延续性景观。因地制宜根据现实情况沿用主校区的文化符号,既能在硬质景观中体现校园文化,又能使师生在置身新建校区的校园之中时可以产生情境的共鸣。
(四)重点突出文化育人
景观的塑造需要充分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进行尊重师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景观设计,让老师同学们从心理上有归属感以及认同感;让师生们更好地融入环境氛围;提高学生及老师们对于校园文化的认知及感知,通过环境做到渗透性的教育。
景观具有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育人是高校的主要目的,是高校追求的始终不变的目标。而景观在如何育人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作用及意义,而以文化为传承的景观,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可充分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延续多校区的校园景观来实现校园人文特征的一致性,塑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结论
在高校校园入口空间的景观延续性的设计中,不仅仅要在形式上展现校园的特色更加需要在文化的意义上展现校园特色,借助文化的力量、历史的内涵、科学的方法设计出有意义的景观与环境、人以及整个校园产生共鸣,形成情感上的交流。
新校区的入口空间设计应当贴合校园的总体环境氛围、建筑形式以及主校区的文化节点、相关的专业特点等来进行整体考虑。新校区的入口空间设计可以将主校区的特点鼬入其中,形成各校区景观上的和谐统一,仅仅是形式上的机械传承,更加需要结合地域环境、人文历史,做到以景观的形式传承高校精神,以景观承载历史文化,达到育人的作用。.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计划项目“基于BIM技术的木作家具数字化保护研究”(SJCX18_0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卢蓉.大學校园景观设计的延续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1
[2]杨依婷.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9 (04):110-112
[3]胡浩.国内高校校园入口空间改造更新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室北市地理设计[J].臺北市立大学通识学报,2018(第五期):21-40
[5]罗彬.大学校园入口空间景观解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
[6]李加明.高校入口空间建筑意匠设计与景观营造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7]李娜.高校校园入口空间的调查与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8]李正军,徐冉,陈方园.文化传承与发展驱动的传统村落景观设计创新研究[J].设计,2018 (22)140-142
[9]徐若愚,火艳文化景观中导视系统设计的研究——以南京明城墙为例[J].设计,2018 (2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