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提升新生儿护理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4月期间接收的1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不安全因素,并以新生儿的亲属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以上新生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7.8%(176/180),另外4例不满意患者,1例新生儿有发热问题,家长担心,1例新生儿不进食,另外2例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问题,以致护理时间有所耽误,护理工作出错率为2.2%。结论:新生儿是特殊的护理对象,新生儿由于机体功能还没有发挥作用,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较低下,因此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防止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 不安全 因素 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5例,占新生儿总人数的52.8%,女为85例,占新生儿的47.2%.出生时间在0-7天,平均年龄为(4.1±0.8)天。体重最大者为4.9千克。最轻者为2.6千克,平均体重为(3.2±0.9)千克。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选取的新生儿实行我院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有:一是创造优质护理氛围。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之前,我院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教育,并要求在护理过程中体现人性化护理[1]。在人员配置上,我院从新生儿的护理需要出发,医院内选拨经验丰富的,技術好,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要求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轮流值班,每天定时对新生儿的沐浴室,病房等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调节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新生儿能得到全面护理。二是新生儿营养保障。新生儿一般以母乳喂养为主,但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时,可以帮助新生儿适当喂养少量葡萄糖或其他辅助食物,以增加期机体免疫力,确保新生儿的营养供给。三是抚摸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机体需要充分的接触,以唤醒新生儿的机体功能,因此医护人员可以在新生儿进食一小时后进行抚摸护理,采用一定挤捏按摩法,并将这一方法教给新生儿父母或亲属,以便于新生儿出院后仍能得到抚摸护理。
1.2.2 研究方法:记录以上护理情况过程中发生的不正常情况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以新生儿的亲属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我院常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2.3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评分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的高低不同,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四个等级。
1.2.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以上180例新生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7.8%(176/180),另外4例不满意患者,1例新生儿有发热问题,家长因此十分担心,1例新生儿因外界环境吵闹,一直不睡眠,另外2例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问题,以致护理时间有所耽误,护理工作出错率为2.2%。
3 讨论
3.1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 外界环境因素
新生儿刚出生,虽然不能言语,但对外界的环境有一定的感知,医院周边的环境对新生儿也十分重要。再者新生儿的皮肤极为细嫩,抵御外界细菌侵害的能力差,易发生细菌感染、疖子等皮肤疾病,为此病房的环境、医护设备等外界因素都会给整个护理工作带来不安全因素,至此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新生儿的健康,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
3.1.2 人员因素
医院的医护工作者长期处于医护最前线,工作繁忙,任务重,面对新生儿家属的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十分劳累。另一方面新生儿护理中护理对象的特殊性,需要格外细心。因此不可避免地使医护工作者面临患者及其家属的双重压力,这必将使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思想活动中,加之医护人员岗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难以保证。
3.1.3 技术因素
为了更好地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并在出现问题后能及时解决,因此需要医疗技术及其仪器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然而医护人员的工作繁忙,无法做到所有人都及时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及最新的仪器操作,这就致使在工作中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协作能力不强等现象发生偶有发生。
3.1.4 其他因素
由于我院护理人员有限,而患者数量却未能预知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从而造成有时会出现护理人员不足,床位紧张等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除以上几点不安全因素外,医护人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护理管理者监管不力等因素也是其中原因。
3.2 防护措施
3.2.1 安全管理。
医院应加强病房巡视力度,保证新生儿护理病区的安全。做好新生儿护理病区的清洁卫生和新生儿物品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规范医疗行为,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禁止探视人员随意进入,以防止院内感染。
3.2.2 业务管理
医护人员应做好本职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常规护理操作,定期开展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训,加强业务能力,了解新生儿相关疾病基本知识和临床表现,掌握操作技能及常规急救技术,熟悉新仪器新设备和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清楚护理记录、护理交接的重要性。
3.2.3 流程管理
医院应规范入院、住院及出院流程。入院时,要对家属和新生儿进行细致检查,当面给新生儿佩戴腕带,注明基本信息并签字;住院期间护理时应严格按照护理制度进行护理,检查并核对腕带,告知产妇及家属关于新生儿的基本注意事项;出院时再次严格核对、查看新生儿基本资料情况,向家属进行育儿知识指导,医院应完善管理和监察制度等等[2]。尽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数量,注意对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监察,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护理分级制度进行巡视,责任到人,权责明细,这样才能确保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做到更好,让新生儿健康成长,家属满意。
4 总结
在新生儿的护理期间,有很多容易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对新生儿护理期间的护理工作,不但要对自己作出严格的要求保持好慎独精神,还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发现的不安全问题,及时反映,及时想办法解决。
参考文献
[1]黄华艳,张艳.基层医院新生儿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右江民族医院院学报,2012,34(2)
[2]汪秀华;宋立弟;刘恋;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年04期
作者简介:董琴,女,(1988.5-),汉,安徽芜湖人,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师。主要研究方向:新生儿科护理。
【关键词】 新生儿 不安全 因素 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5例,占新生儿总人数的52.8%,女为85例,占新生儿的47.2%.出生时间在0-7天,平均年龄为(4.1±0.8)天。体重最大者为4.9千克。最轻者为2.6千克,平均体重为(3.2±0.9)千克。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选取的新生儿实行我院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有:一是创造优质护理氛围。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之前,我院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教育,并要求在护理过程中体现人性化护理[1]。在人员配置上,我院从新生儿的护理需要出发,医院内选拨经验丰富的,技術好,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要求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轮流值班,每天定时对新生儿的沐浴室,病房等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调节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新生儿能得到全面护理。二是新生儿营养保障。新生儿一般以母乳喂养为主,但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时,可以帮助新生儿适当喂养少量葡萄糖或其他辅助食物,以增加期机体免疫力,确保新生儿的营养供给。三是抚摸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机体需要充分的接触,以唤醒新生儿的机体功能,因此医护人员可以在新生儿进食一小时后进行抚摸护理,采用一定挤捏按摩法,并将这一方法教给新生儿父母或亲属,以便于新生儿出院后仍能得到抚摸护理。
1.2.2 研究方法:记录以上护理情况过程中发生的不正常情况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以新生儿的亲属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我院常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2.3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评分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的高低不同,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四个等级。
1.2.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以上180例新生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7.8%(176/180),另外4例不满意患者,1例新生儿有发热问题,家长因此十分担心,1例新生儿因外界环境吵闹,一直不睡眠,另外2例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问题,以致护理时间有所耽误,护理工作出错率为2.2%。
3 讨论
3.1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 外界环境因素
新生儿刚出生,虽然不能言语,但对外界的环境有一定的感知,医院周边的环境对新生儿也十分重要。再者新生儿的皮肤极为细嫩,抵御外界细菌侵害的能力差,易发生细菌感染、疖子等皮肤疾病,为此病房的环境、医护设备等外界因素都会给整个护理工作带来不安全因素,至此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新生儿的健康,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
3.1.2 人员因素
医院的医护工作者长期处于医护最前线,工作繁忙,任务重,面对新生儿家属的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十分劳累。另一方面新生儿护理中护理对象的特殊性,需要格外细心。因此不可避免地使医护工作者面临患者及其家属的双重压力,这必将使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思想活动中,加之医护人员岗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难以保证。
3.1.3 技术因素
为了更好地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并在出现问题后能及时解决,因此需要医疗技术及其仪器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然而医护人员的工作繁忙,无法做到所有人都及时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及最新的仪器操作,这就致使在工作中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协作能力不强等现象发生偶有发生。
3.1.4 其他因素
由于我院护理人员有限,而患者数量却未能预知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从而造成有时会出现护理人员不足,床位紧张等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除以上几点不安全因素外,医护人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护理管理者监管不力等因素也是其中原因。
3.2 防护措施
3.2.1 安全管理。
医院应加强病房巡视力度,保证新生儿护理病区的安全。做好新生儿护理病区的清洁卫生和新生儿物品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规范医疗行为,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禁止探视人员随意进入,以防止院内感染。
3.2.2 业务管理
医护人员应做好本职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常规护理操作,定期开展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专科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训,加强业务能力,了解新生儿相关疾病基本知识和临床表现,掌握操作技能及常规急救技术,熟悉新仪器新设备和抢救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清楚护理记录、护理交接的重要性。
3.2.3 流程管理
医院应规范入院、住院及出院流程。入院时,要对家属和新生儿进行细致检查,当面给新生儿佩戴腕带,注明基本信息并签字;住院期间护理时应严格按照护理制度进行护理,检查并核对腕带,告知产妇及家属关于新生儿的基本注意事项;出院时再次严格核对、查看新生儿基本资料情况,向家属进行育儿知识指导,医院应完善管理和监察制度等等[2]。尽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数量,注意对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监察,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护理分级制度进行巡视,责任到人,权责明细,这样才能确保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做到更好,让新生儿健康成长,家属满意。
4 总结
在新生儿的护理期间,有很多容易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对新生儿护理期间的护理工作,不但要对自己作出严格的要求保持好慎独精神,还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发现的不安全问题,及时反映,及时想办法解决。
参考文献
[1]黄华艳,张艳.基层医院新生儿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右江民族医院院学报,2012,34(2)
[2]汪秀华;宋立弟;刘恋;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年04期
作者简介:董琴,女,(1988.5-),汉,安徽芜湖人,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师。主要研究方向:新生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