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从参加教学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多年来从事旧教材的教学,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实施后,旧的一套教学方法不能适用于新的教材编排体系。面对新教材好像无所适从,不免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看法。但通过具体的多年教学实践,才体会到新教材编排的真正内涵和科学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380
初中,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小学的阶段,也是一个改变以往学习方法的新开始。初中数学是一个联系实际,通过发散思维,探索规律,解决相应问题的学科。它不再是以往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这点对刚开始接触初中数学的学生来说,还是不适应的。因此,则需要教师来引导,从认识到了解,然后掌握,最后是运用。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强调分数,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推行素质教育,使得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新教材新要求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数学概念的教学相比其他内容来讲,难度更大一些,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其产生、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概念,而不是字面上的逐字逐句的再现概念。学生如果没有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学生就很难全面的正确理解概念,很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片面化、错误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及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逐步形成的这一过程。
例如:圆周率π的形成过程,先给学生提问“我们的古人祖冲之是怎样把圆周率计算的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七位的?”。引导学生,我们的古人对于数学图形中心圆研究时,发现了一个特点,大圆的周长长,直径也长,小圆周长短,直径也短,圆无论大小,周长始终是直线的三倍过一点,是一个定值。祖冲之在无数次的实验中,为了把圆周率计算的准确,一遍又一遍的量出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通过无数的实验计算,最终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的后六位至第七位之间。在结合七年级下册讲实数概念,有个数学概念是无理数,π是一个特殊的无理数,通过现代计算器的计算,计算得到的π的取值,无论3后面小数点多少位,都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把圆周率又归结到了无理数这个数学概念上,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了圆周率π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这将为以后数学概念的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课改版本的教材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中教师要注意两个内容,首先,要要求学生能够规范书写数学语言,要正确运用数学符号。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养成数学思维意识,在应用数学语言中走入数学世界。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形结合”“图文结合”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从这些角度去进行数学题目的学习,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能够得到有效发展,数学学习方式也发生鲜明的转变。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也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如何有效地形成属于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新式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引导。为确保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完善数学教学课堂的现有教学评价机制,将过去的“分值评价”机制转变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学习方式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融合鼓励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从综合角度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
旧教材以教为主,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学过程是先讲概念,再讲例题,下来是课堂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授”为主,也就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新课标教材,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学的过程是是老师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以后,自行解决,然后是“议一议”,大家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后是“做一做”,把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推广和总结。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节,我是这样教学的,先提出问题: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像吗?大家会很容易回答,是一条直线,接着又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又会是什么样子呢?给学生造成悬念,使学生急于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怎样一条曲线,接着让学生打开教材,教师按照画图象的步骤进行引导,学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完图像以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做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让大家讨论,并与同伴交流,教师对各种方法都应该加以肯定和引导,再接下来又是“做一做”,让学生作出当K为负数时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最后又是“想一想”,引导学生观察K为正数和负数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学生自己的实践学生自己很容易总结出结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同学们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才能对以后用列表法和柱状图表示概率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做到了对新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人。
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互动,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教会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使得学生喜欢学习,爱上数学。这种素质教育符合当今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多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有效的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曹妃远.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養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5):330-331,344.
[2]李军.有效提问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2(14):37-3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380
初中,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小学的阶段,也是一个改变以往学习方法的新开始。初中数学是一个联系实际,通过发散思维,探索规律,解决相应问题的学科。它不再是以往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这点对刚开始接触初中数学的学生来说,还是不适应的。因此,则需要教师来引导,从认识到了解,然后掌握,最后是运用。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强调分数,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推行素质教育,使得学生的这种学习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新教材新要求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数学概念的教学相比其他内容来讲,难度更大一些,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其产生、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概念,而不是字面上的逐字逐句的再现概念。学生如果没有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学生就很难全面的正确理解概念,很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片面化、错误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及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逐步形成的这一过程。
例如:圆周率π的形成过程,先给学生提问“我们的古人祖冲之是怎样把圆周率计算的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七位的?”。引导学生,我们的古人对于数学图形中心圆研究时,发现了一个特点,大圆的周长长,直径也长,小圆周长短,直径也短,圆无论大小,周长始终是直线的三倍过一点,是一个定值。祖冲之在无数次的实验中,为了把圆周率计算的准确,一遍又一遍的量出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通过无数的实验计算,最终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的后六位至第七位之间。在结合七年级下册讲实数概念,有个数学概念是无理数,π是一个特殊的无理数,通过现代计算器的计算,计算得到的π的取值,无论3后面小数点多少位,都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把圆周率又归结到了无理数这个数学概念上,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了圆周率π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这将为以后数学概念的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课改版本的教材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中教师要注意两个内容,首先,要要求学生能够规范书写数学语言,要正确运用数学符号。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养成数学思维意识,在应用数学语言中走入数学世界。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形结合”“图文结合”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从这些角度去进行数学题目的学习,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能够得到有效发展,数学学习方式也发生鲜明的转变。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也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如何有效地形成属于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新式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引导。为确保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完善数学教学课堂的现有教学评价机制,将过去的“分值评价”机制转变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学习方式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融合鼓励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从综合角度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
旧教材以教为主,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学过程是先讲概念,再讲例题,下来是课堂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授”为主,也就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新课标教材,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学的过程是是老师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以后,自行解决,然后是“议一议”,大家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后是“做一做”,把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推广和总结。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节,我是这样教学的,先提出问题: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像吗?大家会很容易回答,是一条直线,接着又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又会是什么样子呢?给学生造成悬念,使学生急于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怎样一条曲线,接着让学生打开教材,教师按照画图象的步骤进行引导,学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完图像以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做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让大家讨论,并与同伴交流,教师对各种方法都应该加以肯定和引导,再接下来又是“做一做”,让学生作出当K为负数时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最后又是“想一想”,引导学生观察K为正数和负数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学生自己的实践学生自己很容易总结出结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同学们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才能对以后用列表法和柱状图表示概率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做到了对新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人。
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互动,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教会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使得学生喜欢学习,爱上数学。这种素质教育符合当今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多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有效的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曹妃远.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養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5):330-331,344.
[2]李军.有效提问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2(1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