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承上启下的宏观经济年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ong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一是宏观调控取得新成果;二是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三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
  
  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消除引发经济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2005年是我们国家“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一年,更是为今后平稳较快地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回过头来看即将过去的2005年,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一是宏观调控取得新成果;二是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三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
  
  2005年宏观调控新成果
  第一,2005年的农业生产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成绩。继夏粮早稻丰收之后,秋粮也获得了很好的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将明显高于去年9380亿斤的水平,取得了在去年粮食大丰收之后的又一个丰收年,这对稳定粮食的供求关系,对稳定社会经济,对消除通货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目前,投资总体的发展还是在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之内,前九个月全社会投资增长了26.1%,没有明显的膨胀,也没有明显的滑坡,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用于农业、能源、环保以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投资力度明显加大,用于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用于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这表明:宏观调控在投资领域继续取得了一个好的效果。
  第三,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点调控”取得初步成效。前9个月,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在逐步回落,房价逐步趋稳且稳中略有下降,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从房地产业的整个形势来看,目前22%左右的投资增长速度已经基本趋于正常。当然,老百姓还是觉得房价偏高,但是也应当看到房价变化的客观规律性。寄希望于房价一下子就掉得很低,也是不现实的,而且这样对经济的破坏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目前房地产的整体趋势变化是在国家宏观政策预期内的,是健康的,我们应当继续巩固下去。
  第四,货币、土地等方面的形势也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趋势。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继续执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政策取向,既消除了一些领域的过度投资现象,又加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薄弱环节,成效明显。由此看来,宏观调控所要解决的一些矛盾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国民经济正在向更加健康、更加稳健的方向发展。
  
  2005年改革开放新进展
  2005年确实是改革之年,一些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和明显成效。
  第一,绝大多数地区已免除了农业税,为农民减轻了负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0
  第二,金融方面的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中国银行股份制改制已经完成,并且在积极选准上市时机;中国工商银行改制也有很大的进展,已经正式成立了新的机构,组成了新的领导集体。
  值得一提的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已稳健适时地迈出新步伐。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朝着更有弹性,朝着参照一揽子货币改革的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汇率改革的出台并没有带来大的震动,至今为止,人民币汇率变化仍然比较平稳。实践证明,改革很有成效,对于理顺我国的汇率机制,对于化解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一些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社会保障、医疗、税收以及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个人所得税法案修改已经完成,工薪收入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6年1月1日起就要正式实施,这对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对化解社会的一些矛盾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些重大改革在今年都有新的举措,新的进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就对外开放来说,今年我们整个对外经济在不断地发展,进出口额前9个月已经突破了1万亿美元,全年很有可能在去年11548亿美元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跨越,总额可能达到1.4万亿美元,增长20%以上,在全球继续名列除美国、德国外的第三位。在利用外资方面,虽然前9个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略下降2%,但是外资的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外资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全年我们可以继续获得近6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好成绩。可以说,整个对外经济在2005年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年份。
  
  2005年经济稳健发展
  就整个经济运行的态势来看,平稳较快的增长是主旋律。无论是生产、投资还是消费,都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4%,季度之间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可以这么说,经济的稳定性、经济的协调性比以往几年又有新的改进。从推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来说,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推动,协调前进。其中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拉动力有所减弱,但仍比较平稳,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明显上升。前9个月,我国的外贸顺差已经达到了68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仅是39亿美元,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最终消费。所以,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来说,外需的作用明显上升,投资消费的作用相对稳定,这是今年国民经济之所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说,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维持了上一年的格局,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仍是一个全面增长的好趋势。
  虽然今年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但大局基本已定。由此看来,2005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高于年初预期的8%,很有可能继续延续9%以上的高增长发展前景。这里面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市场物价,除了原油等少量上游商品,以及一些与原油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比较高以外,从整体上看,即将过去的一年,市场物价的变化相对比较平稳,涨幅相对比较温和,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出现所谓的通货紧缩。
  这表明,2005年在正确的宏观政策指导下,我们很出色地维持了高增长、低通胀这样一个经济良好运行的格局。
  
  2005年经济新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仍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
  微观层面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农民的增收和企业的增收难度加大。
  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来说,全年农民收入虽然继续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形势,但是受到三个不利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比较大,前九个月农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9.5%,使每一个农民多支出70元;其次是农产品价格平稳中略有回落,特别是粮食价格在第三季度出现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现象,影响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再次是自然灾害的影响。据有关部门分析,今年我国的各种自然灾害属于偏重的年份,给农民的增收带来一些新难度。
  从企业增收的角度来说,由于连续的生产资料涨价,特别是能源、原材料涨价,使得一些企业,特别是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明显加大。虽然前9个月全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1%,但透过平均数背后看问题,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处在利润减少,甚至是亏损的状况。扣除石油、煤炭两个行业,整个工业的利润只比去年同期增长7.9%,而去年各个行业利润率都是增加的。与此同时,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度增长,前9个月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增亏50%以上,这说明企业发展的困难在加大,我们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宏观层面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投资规模依然偏大、结构还不合理和进出口贸易不平衡。
  从投资领域看,结构不合理、投资规模偏大的问题依然存在。新开工项目增加过多,一些低水平的,环境、资源难以承受的投资项目还在增长,特别是整体投资的技术含量还偏低,这种粗放型的投资需要我们给予应有的注意。
  从进出口贸易上看,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顺差增加过快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去年全年的外贸顺差只有310亿美元,而今年仅前9个月的外贸顺差就达683亿美元。虽然从整个经济动力角度来说,顺差越大经济动力就越强,但外贸顺差增加过快,一方面带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大,不利于宏观平衡,有可能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不利,还需要继续关注。
  但不管怎么说,2005年整个经济运行态势是好的,多数指标的变化是朝着预期的宏观调控方向发展的。可以说,“十五”走得非常稳健,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2006年宏观经济展望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经济运行的状况如何,在很大意义上会影响未来五年,或者是更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所以,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有更加特殊的意义。总体来说有利的因素大于不利的因素。
  不利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农民收入增收难的问题,以及企业增收难、亏损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从整个国际环境来看,高油价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高利率带来投资需求减弱的问题等,我们要予以关注。从深层次看,经济增长粗放,结构不合理,体制障碍尚未消除,仍是不利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有利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从供给面角度来说,煤、电、油、运经过两年多的宏观调控,这方面的矛盾已经逐步地得到了一定缓解。明年供求矛盾仍将进一步缓解。特别是过去几年的大投资所积累的产能正在逐步显现,供给的能力在进一步扩大。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
  第二,从整个经济推动力来看,这一轮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工业化的加速、城市化的加速、市场化的加速、国际化的加速这四股力量。从目前来看,这些基本因素并没有改变,依然是我们今后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所以,从整个经济基本面来说,内在动力还是强劲的。
  第三,从宏观政策角度来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符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实际,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从国际上来看,虽然高油价会给一些国家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也给一些国家积累了巨额的“石油”美元,成为经济成长的动力,并没有带来世界经济的萧条,世界经济在明年仍可望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这一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还没有结束,美国、日本、欧洲以及其它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是比较稳健的,这也有利于我们赢得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因此,我们有理由对2006年经济成长的产业发展环节做出谨慎而乐观的判断——农业生产将继续保持增产、增收的好趋势;工业生产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服务业仍然会保持不低于2005年的增长趋势。
  从需求角度来说,投资、消费、出口需求都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目前各个方面的投资积极性还比较高,上项目的冲动比较强,在建的规模增长比较快。所以,虽然企业面临的困难会影响一些投资,但是从总体来看,投资依然可以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趋势。从消费角度来看,虽然住房、汽车消费在降温,总体消费新的热点不多,但基本消费也不会有太明显的减速,依然会保持平稳地增长趋势;出口肯定不会像今年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今年前九个月31.4%的增长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但是我们出口的竞争力、出口的结构、国际市场的环境,决定了我国明年仍然可以保持不低于两位数的出口贸易增长。
  总之,明年总体的需求增长态势虽然会减弱一点,但是仍可以支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所以对于2006年的经济前景,我认为依然会是一个速度比较快、物价比较低的好的发展态势。当然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我们需要贯彻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稳中求进”,“变中求好”的政策取向,并在四个方面认真做好工作。
  第一,要在宏观政策上继续保持目前这种财政、货币“双稳健”的政策格局,以稳定需求增长,同时着力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促进优化结构调整。
  第二,要把经济增长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速度问题虽然很重要,但是对于中国来说,速度背后的质量,速度背后的效益更重要。我们要化解资源环境矛盾的压力,出路就在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因此,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化解来自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
  第三,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这就需要国家从财政、金融多方面采取政策倾斜的做法,来支持农村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农民购买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四,要注意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是我们发展的前提,是我们推进改革的前提,是我们提高整个中国经济安全的前提。因此,要围绕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包括:农民的利益问题,农民工的权益问题,城市的下岗失业问题,以及卫生、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围绕着食品、安全等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步伐,特别要注意调节各种收入分配关系,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责任编辑:马小琳
其他文献
介绍ATM局域网仿真的协议体系结构、组成及应用,并对其工作机制作了分析。
在如今的经济社会,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信息时代的变化, 也迎来了信息技术的春天。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意味着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变得依
为加强日常税源管理,提升地税征管的效率和质量,永康市地税局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强税收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创新征管考核方式,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本文简述卫星/地面移动综合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国外三大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及其双模移动终端的情况。
十七大报告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六个方面阐述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
洞穴化学沉积物由于其特有的微层结构及其内的稳定氧、碳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所蕴含的古气候与古生态环境信息 ,并且具有分布广、时间长、信息保存完整等特点 ,因此 ,它是研究地球环境变化极好的自然环境历史档案。几十年来 ,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本文分别从氧同位素对气候变化的反映、碳同位素应用于重建地表植被生态环境以及石笋微层和微量元素的高分辨率气候环境指示意义几
城市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农民转化为市民,农业劳动力转为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在我国特殊的城市化进程中,针对如何处理好农民工问题.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等问题,本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通过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来解决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最终使得我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内部差距全面缩小。  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十一五”期间要高度重视缩小收入差距,着力于降低基尼系数,把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  “十一五”期间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中等收入阶层,特别要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要使小城镇的农民实
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康熙皇帝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清王朝在内外蒙实行支持黄教、满蒙联姻、分而治之的政策;在西藏实行支持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