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客观行为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872007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一些不法分子组织未成年人从事扒窃、抢夺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情况屡禁不止,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称修正案(七)),新增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修正案七对该罪客观方面的规定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的活动”,笔者试对这一规定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一定的思维方式,总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尤其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科学发展的土壤中.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人类思维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次大变革.1.古
根据1996-1998年期间在珠江口及邻近海域采集的鳓鱼(Ilisha elongata Bennett)生物学资料,应用FiSATⅡ软件进行鳓鱼的生长和死亡参数估算.用ELEFANⅠ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
由于发现出租车驾驶员经常会出现感冒、咳嗽等不适症状,而且身边经常乘坐出租车的同学也有类似情况,几名高中学生发明了一种车内杀菌器。出租车、公交车、地铁内空间相对狭小密
长期以来,人们对哲学与创新关系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狭隘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观念上误认为,哲学过于空洞抽象,而创新重在实效具体,创新者去搬弄思辨概念,是迷途的羔羊;二是在价值偏好上,受当代西方创造学理论研究重技法、重应用的影响,误认为创新者应是“工程师”而不是“思想家”;三是在方法论方面,过多的学者把创新方法论的作用看作是把创新者的实践经验的系统化,误认为训练创新型人才,哲学思维方法没什么用。这就导
在人们的思维和印象里,犯罪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不完善的社会制度、不稳定的家庭和缺乏良好的教育等环境因素。这个结论总体说来不错,但如果把它看作唯一的原因,那就值得商榷了。  随着遗传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猜测和研究,基因密码是否早已决定了一个人是向善还是向恶?是否某些人由于遗传上的原因,更具有容易犯罪的倾向呢?    从马加爵缺失MAO基因说起    让我们看一看科学家对马加爵的研究。在2006年举行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