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玉凯表示,公共治理面临的挑战给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下一阶段需要建立新型电子政务。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会上指出,2000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得很快,随后进入了低潮期,“现在,低潮期过去了,电子政务正迎来高速发展时期”。这样的变化,离不开两大要素的推进:一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电子政务领域后,对其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改革的巨大觉醒,“放管服”改革、审批改革集中再造,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他针对这两大要素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公共治理面临的挑战给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电子政务旨在解决国家、政府的各类治理问题,所以目前我国公共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领域有三大目标需要实现:一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约束;二是要应对经济新常态;三是要实现三个战略性转型,包括从数量型经济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从引进消化吸收型经济转向对外扩张型经济,从学习模仿型经济转向自主创新型经济。他坦言,这三个战略转型实现与否,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在未来国际社会的定位。所以,在这三大目标的相互叠加下,公共治理就必须按照改革、协调、创新、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塑经济发展路径,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使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这就给电子政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围绕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着力改善公共治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当然,要助力解决公共治理问题,就要认清电子政务现状。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务信息化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国际性改变,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首先,电子政务在解决经济社会中面临的问题时,存在经验不足、能力不够、体制障碍、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其次,电子政务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第三,政府的信息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治理能力与民众强大的社会诉求有巨大的落差,公共数据的提供、服务与民众的期望值相差甚远,“这些问题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好好深思和应对。”汪玉凯说。
“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大数据战略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为实 展提供了新契机——政府正通过互联网积极塑造新的形态,力争成为整体、开放、协同、智慧型的政府。汪玉凯解释说:“政府要让民众点点鼠标就可以快速了解每一个机构的办事内容;要积极制定信息公开条例,将不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的向社会定期公开。”
具体来说,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为大数据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广泛的前景;日益增加的信息消费需求为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提供了不竭的动力,2015年信息消费总值达2.5万亿元,且仍以几何式速度上涨;消费互联网的崛起,为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提供巨大的贡献。
同时,以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为重点的行政改革,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扫除了体制和机制障碍。汪玉凯解释道,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这轮行政改革最显著的特征,目的是要释放市场管理和社会管理,希望市场配置能起决定性作用。其次,审批监管体制改革将为大数据应用提供制度保障。“例如,目前备受关注的行政审批制改革和县级综合执法改革,都很可能影响到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第三,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政府正在打造四种新的服务形态——民生服务、监管服务、购买服务、约束服务。
建设新型电子政务的四大路径
在公共治理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新要求,“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战略为电子政务提供新契机的现状下,汪玉凯对建设新型电子政务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树立信息化思维,解决管理问题。政府各级官员要充分认识到政府治理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第二,要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新的电子政务形态最大限度地防止失误出现。汪玉凯分析说:“现在很多宏观层面上的失误,都造成巨大浪费。要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市场管理和社会管理。”
第三,在体制机制变革的基础上,电子政务未来应重点发展三大公共服务体系,即服务型电子政务、监管型电子政务和约束型电子政务。要围绕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保障性住房、资金共享发展等方面多下功夫做实事;要围绕公共构建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维护正常秩序、公共安全,特别要围绕环境监管、社会监管、诚信监管等领域重点建设“建工服务系统”;要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新路径,构建成真正有效的监管系统。
第四,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汪玉凯认为,智慧城市由五大模块组成,分别是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化基础设施以及智慧化布局。这五大模块将智慧城市一网打尽,而其中最高端的就是智慧政务。“通过智慧政务的构建来带动城市的发展建设,把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建设融合起来,这样的新型电子政务会对整个社会起更好的推进作用。”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会上指出,2000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得很快,随后进入了低潮期,“现在,低潮期过去了,电子政务正迎来高速发展时期”。这样的变化,离不开两大要素的推进:一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电子政务领域后,对其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改革的巨大觉醒,“放管服”改革、审批改革集中再造,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他针对这两大要素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公共治理面临的挑战给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电子政务旨在解决国家、政府的各类治理问题,所以目前我国公共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领域有三大目标需要实现:一是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约束;二是要应对经济新常态;三是要实现三个战略性转型,包括从数量型经济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从引进消化吸收型经济转向对外扩张型经济,从学习模仿型经济转向自主创新型经济。他坦言,这三个战略转型实现与否,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在未来国际社会的定位。所以,在这三大目标的相互叠加下,公共治理就必须按照改革、协调、创新、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塑经济发展路径,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使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这就给电子政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围绕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着力改善公共治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当然,要助力解决公共治理问题,就要认清电子政务现状。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政务信息化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国际性改变,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首先,电子政务在解决经济社会中面临的问题时,存在经验不足、能力不够、体制障碍、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其次,电子政务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第三,政府的信息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治理能力与民众强大的社会诉求有巨大的落差,公共数据的提供、服务与民众的期望值相差甚远,“这些问题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好好深思和应对。”汪玉凯说。
“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大数据战略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为实 展提供了新契机——政府正通过互联网积极塑造新的形态,力争成为整体、开放、协同、智慧型的政府。汪玉凯解释说:“政府要让民众点点鼠标就可以快速了解每一个机构的办事内容;要积极制定信息公开条例,将不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的向社会定期公开。”
具体来说,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为大数据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广泛的前景;日益增加的信息消费需求为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提供了不竭的动力,2015年信息消费总值达2.5万亿元,且仍以几何式速度上涨;消费互联网的崛起,为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提供巨大的贡献。
同时,以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为重点的行政改革,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扫除了体制和机制障碍。汪玉凯解释道,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这轮行政改革最显著的特征,目的是要释放市场管理和社会管理,希望市场配置能起决定性作用。其次,审批监管体制改革将为大数据应用提供制度保障。“例如,目前备受关注的行政审批制改革和县级综合执法改革,都很可能影响到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第三,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政府正在打造四种新的服务形态——民生服务、监管服务、购买服务、约束服务。
建设新型电子政务的四大路径
在公共治理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新要求,“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战略为电子政务提供新契机的现状下,汪玉凯对建设新型电子政务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树立信息化思维,解决管理问题。政府各级官员要充分认识到政府治理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第二,要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新的电子政务形态最大限度地防止失误出现。汪玉凯分析说:“现在很多宏观层面上的失误,都造成巨大浪费。要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市场管理和社会管理。”
第三,在体制机制变革的基础上,电子政务未来应重点发展三大公共服务体系,即服务型电子政务、监管型电子政务和约束型电子政务。要围绕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保障性住房、资金共享发展等方面多下功夫做实事;要围绕公共构建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维护正常秩序、公共安全,特别要围绕环境监管、社会监管、诚信监管等领域重点建设“建工服务系统”;要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新路径,构建成真正有效的监管系统。
第四,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汪玉凯认为,智慧城市由五大模块组成,分别是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化基础设施以及智慧化布局。这五大模块将智慧城市一网打尽,而其中最高端的就是智慧政务。“通过智慧政务的构建来带动城市的发展建设,把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建设融合起来,这样的新型电子政务会对整个社会起更好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