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青年教师指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师傅,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做法,是当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普遍做法。不可否认,对于初登讲台、处于迷茫期的青年教师,为其指定师傅是非常必要的。但现实中,师傅如何指导青年教师,师傅指导些什么?各校规定不尽相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挤占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空间和时间,不利于青年教师个性发展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
我到过一所省重点高中,学校把他们师徒结对的做法得意地予以推介,其中对青年教师的上课有如下规定:青年教师上新课之前,必须先听师傅的课,然后再备课、上课。学校对此要求还有详尽的考核办法。初看此规定,师徒结对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有制度的保障,有考核推动,规定确实是落到了实处,但实际效果如何呢?我尝试着问一位青年语文教师,得到的答案是一个字“累”。
这一师徒结对的规定存在诸多可以商榷的地方。
首先,从工作时间上看,青年教师初到学校,一般是安排满工作量的,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整个过程相对生疏,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熟悉教材,了解学情,如果每次上新课之前都要听师傅的课,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语数外老师每周要听师傅4节课,数理化老师要听3节课,政史地老师每周要听2节课。这就挤占青年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加上生疏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青年教师用来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时间就很少了,而这些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从自主发展的空间上看,新课程改革呼唤着个性化的教育,更呼唤着个性化的教师,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把自己的个性特长与教育教学有机的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就需要教师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时间和空间。上新课之前,青年教师都要先听师傅的课,听完之后再备课上课,这就要极大地干扰青年教师的独立思考,加上时间紧张,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就容易模仿师傅的设计思路、授课风格来进行,这就挤占了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长此以往,青年教师就会被师傅同化,这对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极为有害的。
在这样的师徒结对模式,即便青年教师是一块宝玉,最后雕琢出来的也只是一个“复制品”,而不是独特的高价值“艺术品”。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初登讲台的前三年,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黄金期,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师傅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更应该保障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把学习变成了模仿、把指导变成了同化,这样的师徒结对就会舍本求末,适得其反。■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我到过一所省重点高中,学校把他们师徒结对的做法得意地予以推介,其中对青年教师的上课有如下规定:青年教师上新课之前,必须先听师傅的课,然后再备课、上课。学校对此要求还有详尽的考核办法。初看此规定,师徒结对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有制度的保障,有考核推动,规定确实是落到了实处,但实际效果如何呢?我尝试着问一位青年语文教师,得到的答案是一个字“累”。
这一师徒结对的规定存在诸多可以商榷的地方。
首先,从工作时间上看,青年教师初到学校,一般是安排满工作量的,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整个过程相对生疏,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熟悉教材,了解学情,如果每次上新课之前都要听师傅的课,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语数外老师每周要听师傅4节课,数理化老师要听3节课,政史地老师每周要听2节课。这就挤占青年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加上生疏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青年教师用来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时间就很少了,而这些对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从自主发展的空间上看,新课程改革呼唤着个性化的教育,更呼唤着个性化的教师,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把自己的个性特长与教育教学有机的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就需要教师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时间和空间。上新课之前,青年教师都要先听师傅的课,听完之后再备课上课,这就要极大地干扰青年教师的独立思考,加上时间紧张,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就容易模仿师傅的设计思路、授课风格来进行,这就挤占了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长此以往,青年教师就会被师傅同化,这对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极为有害的。
在这样的师徒结对模式,即便青年教师是一块宝玉,最后雕琢出来的也只是一个“复制品”,而不是独特的高价值“艺术品”。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初登讲台的前三年,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黄金期,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师傅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更应该保障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把学习变成了模仿、把指导变成了同化,这样的师徒结对就会舍本求末,适得其反。■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