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你博客的黯淡Vs.微博的未卜前途
2007年,国内出现了一批模仿Twitter的迷你博客。饭否、叽歪、嘀咕等“类推特”网站,虽然界面各异,但是主旨都是一句话内容的博客应用。
新浪推出微博客以来,国内互联网兴起了新一轮的微博热,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推出了相关产品,尤其是门户网站更是将微博作为新的重头项目来运营。
实际上,“微博客”的前身,是2007年左右就出现在国内互联网的“迷你博客”,更早则是国外首先诞生的Twritter网站。
迷你博客的黯淡
通过手机或者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随便敲上几个字,就可将其发布到自己的主页上,而浏览者也可以通过手机、网页等形式,迅速知道你的行踪、动态。今天,很多互联网投资者都知道这种产品了。
不过,在5年前,这种“IM+BLOG+手机”混合产生的东西,当时还不叫“微博”,而是被称为“迷你博客”。
和国内很多互联网服务一样,迷你博客的诞生,也是源于国外相关产品的出现。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一种新型的一句话博客Twitter(中文翻译为“推特”)。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项里程碑的互联网作品。在中国,它成为了微博的前身。
2007年,国内出现了一批模仿Twitter的迷你博客。饭否、叽歪、嘀咕等“类推特”网站,一时抢占了很多人的眼球,虽然界面各异,但是主旨都是一句话内容的博客应用。甚至,腾讯也在QQ空间平台上推出了腾讯滔滔。
不过,从迷你博客在中国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有关这类网站能否盈利的质疑就随之出现。甚至,很多人认为它根本就找不到商业模式。
饭否网的创始人王兴当时说了一句比较有代表性的话。他说:“饭否能不能挣钱我也不知道,目前确实没想这个问题。”不过业界当时主要认为是,王兴自己也不知道计划的盈利模式能不能实现。
对此,腾讯公司倒是很轻松。腾讯公司的理由很简单,开发滔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腾讯用户差异化的沟通需求,功能已经被整合到QQ空间,说明它只是作为腾讯增加QQ用户黏性的一个产品而已。
换一个角度说,滔滔能不能赚钱不重要,甚至它能不能为QQ带去点击、人气也不重要,重要的是QQ通过滔滔实现了迷你博客和手机互动的功能。
对单一产品的迷你博客网站来说,王兴当时只好拼命强调做这个纯粹是“好玩”。不过,很快,迷你博客不好玩的时候就来了。由于各种原因,2009年年中,包括饭否、腾讯滔滔等在内的一大批迷你博客停止运营的消息陆续传来。
也在这时,一些新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最为著名的,便是新浪推出的微博产品。
新一轮热潮席卷而来,尽管,饭否等网站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在公众眼前,但这一年1月份开放的大围脖,6月份开放的Follow5,7月份开放的贫嘴,8月份开放的新浪微博,已经让当年的“明星们”黯淡无光,就连“迷你博客”这个称呼,也逐渐被人忘却了。
有人说,无线增值业务或可成为迷你博客的一个盈利点,只要能笼络到足够的用户将手机捆绑上迷你的服务,并积极上传信息或者形成聊天室,便能与运营商分成。另外,就是积攒其人气随之而来的广告收入。不过,迷你博客等得到吗?
“迷你博客”类网站队形里,饭否网、叽歪网、嘀咕网……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光芒一闪而过,倏忽之间泯然众人矣。
微博的未卜前途
曲终人散,还是披荆斩棘?微博时代很快就到来了。
新的服务商们全然不像迷你博客当年不言商业模式,而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竞争的火药味道。
新浪最初仍然延续其博客时代的名人战略,邀请众多明星入驻微博,并首先将姚晨打造为第一个突破百万粉丝的“微博女王”。从滔滔中抽身出来的腾讯没有歇息,而是重新推出了自己的微博产品,延续了腾讯产品线一贯的平民特色,腾讯针对新浪的名人战略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宣传。
不过,两会之际,新浪微博借此发现了微博自身的媒体功能。大量两会代表、委员通过微博这个平台,也实现了与平民的互动。新浪官方层发表了其《微博白皮书》,为自身出示了一个衡量的指标:截止2010年7月,总微博条数9000万,月覆盖人数约4400万。
这个标准表明了其媒体的新特征,正如微博始祖Twitter曾从微博的媒体功能淘得第一桶金。诺基亚N8首发就将直播与媒体平台搬到了新浪微博上,但是由于国内外发布新闻信息的规定不同,新浪需要在此基础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审查队伍。
而腾讯微博,正努力打造一个沟通的平台,作为刚出生的“孩子”,腾讯正在努力完善各种功能,用QQ客户端、网页、手机均可便捷使用腾讯微博,这一切基于腾讯用户广阔的覆盖量。南京大学新媒体系系主任杨溟说:“一个微博就是一个媒体,主持者能够争取到多少受众,代表了这个媒体的成功程度。”而这正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目前营销策略的一种体现。
新浪微博事业部经理彭少斌说:“微博与其他媒体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借助微博媒体这个平台,新浪正在开发微博的地理定位功能,试图打造一个完全的开放平台,实现服务型盈利的应用模式。
微博最大的特点是集成化和开放化。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另一个特点“微”,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通常发表的是只言片语,更新起来方便。
新浪推出微博在国内互联网掀起了新一轮的微博热,现在,微博已经遍“网”开花使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推出了相关产品,尤其是门户网站更是将微博作为新的重头项目来运营。但是,很可能和当年的WEB2.0一样,微博难以找到盈利点。
曾经在互联网有一种说法: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正是由于微博本身具有媒体平台的特性,广大用户在享受使用的快感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潜在被营销的对象。在很多广告营销商眼里,这已经成为一门新生意。然而,当年Web2.0概念大行其道的时候,博客网站和门户博客频道的命运差不多颠覆了这种说法。
微博的命运是否和博客的命运一样,成为一场泡沫?如果答案为否,那么,它自会为互联网的竞争格局带来一份属于它的网络产品影响力。
2007年,国内出现了一批模仿Twitter的迷你博客。饭否、叽歪、嘀咕等“类推特”网站,虽然界面各异,但是主旨都是一句话内容的博客应用。
新浪推出微博客以来,国内互联网兴起了新一轮的微博热,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推出了相关产品,尤其是门户网站更是将微博作为新的重头项目来运营。
实际上,“微博客”的前身,是2007年左右就出现在国内互联网的“迷你博客”,更早则是国外首先诞生的Twritter网站。
迷你博客的黯淡
通过手机或者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随便敲上几个字,就可将其发布到自己的主页上,而浏览者也可以通过手机、网页等形式,迅速知道你的行踪、动态。今天,很多互联网投资者都知道这种产品了。
不过,在5年前,这种“IM+BLOG+手机”混合产生的东西,当时还不叫“微博”,而是被称为“迷你博客”。
和国内很多互联网服务一样,迷你博客的诞生,也是源于国外相关产品的出现。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一种新型的一句话博客Twitter(中文翻译为“推特”)。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项里程碑的互联网作品。在中国,它成为了微博的前身。
2007年,国内出现了一批模仿Twitter的迷你博客。饭否、叽歪、嘀咕等“类推特”网站,一时抢占了很多人的眼球,虽然界面各异,但是主旨都是一句话内容的博客应用。甚至,腾讯也在QQ空间平台上推出了腾讯滔滔。
不过,从迷你博客在中国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有关这类网站能否盈利的质疑就随之出现。甚至,很多人认为它根本就找不到商业模式。
饭否网的创始人王兴当时说了一句比较有代表性的话。他说:“饭否能不能挣钱我也不知道,目前确实没想这个问题。”不过业界当时主要认为是,王兴自己也不知道计划的盈利模式能不能实现。
对此,腾讯公司倒是很轻松。腾讯公司的理由很简单,开发滔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腾讯用户差异化的沟通需求,功能已经被整合到QQ空间,说明它只是作为腾讯增加QQ用户黏性的一个产品而已。
换一个角度说,滔滔能不能赚钱不重要,甚至它能不能为QQ带去点击、人气也不重要,重要的是QQ通过滔滔实现了迷你博客和手机互动的功能。
对单一产品的迷你博客网站来说,王兴当时只好拼命强调做这个纯粹是“好玩”。不过,很快,迷你博客不好玩的时候就来了。由于各种原因,2009年年中,包括饭否、腾讯滔滔等在内的一大批迷你博客停止运营的消息陆续传来。
也在这时,一些新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最为著名的,便是新浪推出的微博产品。
新一轮热潮席卷而来,尽管,饭否等网站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在公众眼前,但这一年1月份开放的大围脖,6月份开放的Follow5,7月份开放的贫嘴,8月份开放的新浪微博,已经让当年的“明星们”黯淡无光,就连“迷你博客”这个称呼,也逐渐被人忘却了。
有人说,无线增值业务或可成为迷你博客的一个盈利点,只要能笼络到足够的用户将手机捆绑上迷你的服务,并积极上传信息或者形成聊天室,便能与运营商分成。另外,就是积攒其人气随之而来的广告收入。不过,迷你博客等得到吗?
“迷你博客”类网站队形里,饭否网、叽歪网、嘀咕网……由于种种原因,大多光芒一闪而过,倏忽之间泯然众人矣。
微博的未卜前途
曲终人散,还是披荆斩棘?微博时代很快就到来了。
新的服务商们全然不像迷你博客当年不言商业模式,而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竞争的火药味道。
新浪最初仍然延续其博客时代的名人战略,邀请众多明星入驻微博,并首先将姚晨打造为第一个突破百万粉丝的“微博女王”。从滔滔中抽身出来的腾讯没有歇息,而是重新推出了自己的微博产品,延续了腾讯产品线一贯的平民特色,腾讯针对新浪的名人战略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宣传。
不过,两会之际,新浪微博借此发现了微博自身的媒体功能。大量两会代表、委员通过微博这个平台,也实现了与平民的互动。新浪官方层发表了其《微博白皮书》,为自身出示了一个衡量的指标:截止2010年7月,总微博条数9000万,月覆盖人数约4400万。
这个标准表明了其媒体的新特征,正如微博始祖Twitter曾从微博的媒体功能淘得第一桶金。诺基亚N8首发就将直播与媒体平台搬到了新浪微博上,但是由于国内外发布新闻信息的规定不同,新浪需要在此基础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审查队伍。
而腾讯微博,正努力打造一个沟通的平台,作为刚出生的“孩子”,腾讯正在努力完善各种功能,用QQ客户端、网页、手机均可便捷使用腾讯微博,这一切基于腾讯用户广阔的覆盖量。南京大学新媒体系系主任杨溟说:“一个微博就是一个媒体,主持者能够争取到多少受众,代表了这个媒体的成功程度。”而这正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目前营销策略的一种体现。
新浪微博事业部经理彭少斌说:“微博与其他媒体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借助微博媒体这个平台,新浪正在开发微博的地理定位功能,试图打造一个完全的开放平台,实现服务型盈利的应用模式。
微博最大的特点是集成化和开放化。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另一个特点“微”,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通常发表的是只言片语,更新起来方便。
新浪推出微博在国内互联网掀起了新一轮的微博热,现在,微博已经遍“网”开花使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推出了相关产品,尤其是门户网站更是将微博作为新的重头项目来运营。但是,很可能和当年的WEB2.0一样,微博难以找到盈利点。
曾经在互联网有一种说法: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正是由于微博本身具有媒体平台的特性,广大用户在享受使用的快感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潜在被营销的对象。在很多广告营销商眼里,这已经成为一门新生意。然而,当年Web2.0概念大行其道的时候,博客网站和门户博客频道的命运差不多颠覆了这种说法。
微博的命运是否和博客的命运一样,成为一场泡沫?如果答案为否,那么,它自会为互联网的竞争格局带来一份属于它的网络产品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