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离不开素材,学生的生活局限于校园中,视野狭窄,写作素材贫乏,习作老套,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做好准备。
关键词: 写作素材 观察生活 阅读积累
一篇作文要出彩,除了要有鲜明的立意、完整的行文和出色的文笔外,还要有新颖的选材。可是纵观学生的习作,确立准确、积极向上的主题不是难事,但寻找支撑这些主题的新鲜、典型的材料却让他们绞尽脑汁。例如,写亲情,会写下雨天父母送伞、半夜生病父母送去医院等老套的题材,或者写友情,就会写到往日一起玩乐,生病缺课朋友帮忙补习等事情。这都是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他们的活动天地不宽广,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如何解决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写作离不开生活,文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流淌了。”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文章才能生动活泼、骨肉丰腴。当我们用心而不只是用眼睛关注生活,自然就能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写作素材。
1.从日常小事中体察
生活是部交响曲,有高潮有平缓,有小提琴的悠扬,也有大提琴的厚重,生活中不是只有人生大事才能入文,平淡的生活小事更是生活的真谛,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平时随时随地随手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日积月累,何怕写作时无米下炊呢?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走出家门,试想,一个足不出户的人,如何能写出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呢?鼓励学生多游山玩水,多接近社会,观察四季的变化,体验世间的人生百态,将笔触伸向家庭、学校之外,深入到社会。“一次回眸”、“一个跟头”、“一次争执”、“一场社会风云”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孤诣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提高了利用写作“创造生活”的能力。
2.从电视网络中了解
写作记录的是生活,自然要与时俱进,才能不落老套,而看电视、浏览网页等能够了解时下的热点话题,这些话题自然是写作的最好素材。而且电视、网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中可以了解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科技等众多方面的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写作时自然信手拈来。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喜欢上网,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电视和网络上搜寻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學生在观看的同时学会思考并灵活运用。例如,曾经有位同事指导学生写以《看见》为主题的作文,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时事热点中挖掘,学生例举了看见老人摔倒不敢扶,看见有人落水却要给钱才肯救等新闻事例,立意新颖。
3.从综合活动中感受
学生平时几乎都待在教室里,一头扎在教科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活动,除了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外,也能丰富写作素材。比如,学雷锋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带领学生走向街头,为百姓服务,走向敬老院,学会孝敬老人,这会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与收获。再如,可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针对一些社会热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和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加强了对问题的交流。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常能引人思索,发人深省,学生走进生活,自我感受和思索,并将这些思索记录下来,就成了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发现是独一无二的,是很好的积累,这样便可以写出好文章。
二、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学到大量优秀词句,感悟作者的人生阅历,了解别人的见闻,并运用到写作中。从别人的故事里可以提炼自己的观点,古代很多文人就是从别人的作品与经历中得到启发,从而创作出新颖作品的。比如,《红楼梦》里香菱学诗一节中就提到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就是套用了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而且对学生来说,写作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大量的阅读是仿写的基础,仿写是自主创作的必经阶段,学生可以选取感兴趣的书籍,不论是诗词歌赋、小说散文,还是童话寓言,只要有阅读就必然能够有所收获,对学生的写作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可是光阅读是不够的,记忆是暂时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将所读之物中的精彩词句、典型事例等精华摘抄下来。阅读还需思考,要求学生阅读后将内容进行缩写,将情节进行复述或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只有长期阅读、点滴积累,才能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
除了读书笔记外,学生还可以写日记,用日记记录生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自由练笔的空间。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随时随地进行作文练笔。随笔本上的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让学生将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或事写下来,并持之以恒。
总之,为了让学生写作时不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写作的源头能有活水,教师应该开动脑筋,引导学生从角度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2013.01.
[2]谢贵荣,潘少晖.初中作文正方向,2013.10.
关键词: 写作素材 观察生活 阅读积累
一篇作文要出彩,除了要有鲜明的立意、完整的行文和出色的文笔外,还要有新颖的选材。可是纵观学生的习作,确立准确、积极向上的主题不是难事,但寻找支撑这些主题的新鲜、典型的材料却让他们绞尽脑汁。例如,写亲情,会写下雨天父母送伞、半夜生病父母送去医院等老套的题材,或者写友情,就会写到往日一起玩乐,生病缺课朋友帮忙补习等事情。这都是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他们的活动天地不宽广,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如何解决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写作离不开生活,文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流淌了。”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文章才能生动活泼、骨肉丰腴。当我们用心而不只是用眼睛关注生活,自然就能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写作素材。
1.从日常小事中体察
生活是部交响曲,有高潮有平缓,有小提琴的悠扬,也有大提琴的厚重,生活中不是只有人生大事才能入文,平淡的生活小事更是生活的真谛,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平时随时随地随手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日积月累,何怕写作时无米下炊呢?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走出家门,试想,一个足不出户的人,如何能写出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呢?鼓励学生多游山玩水,多接近社会,观察四季的变化,体验世间的人生百态,将笔触伸向家庭、学校之外,深入到社会。“一次回眸”、“一个跟头”、“一次争执”、“一场社会风云”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孤诣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提高了利用写作“创造生活”的能力。
2.从电视网络中了解
写作记录的是生活,自然要与时俱进,才能不落老套,而看电视、浏览网页等能够了解时下的热点话题,这些话题自然是写作的最好素材。而且电视、网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中可以了解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科技等众多方面的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写作时自然信手拈来。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喜欢上网,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电视和网络上搜寻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學生在观看的同时学会思考并灵活运用。例如,曾经有位同事指导学生写以《看见》为主题的作文,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时事热点中挖掘,学生例举了看见老人摔倒不敢扶,看见有人落水却要给钱才肯救等新闻事例,立意新颖。
3.从综合活动中感受
学生平时几乎都待在教室里,一头扎在教科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活动,除了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外,也能丰富写作素材。比如,学雷锋的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带领学生走向街头,为百姓服务,走向敬老院,学会孝敬老人,这会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与收获。再如,可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针对一些社会热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和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加强了对问题的交流。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常能引人思索,发人深省,学生走进生活,自我感受和思索,并将这些思索记录下来,就成了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发现是独一无二的,是很好的积累,这样便可以写出好文章。
二、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学到大量优秀词句,感悟作者的人生阅历,了解别人的见闻,并运用到写作中。从别人的故事里可以提炼自己的观点,古代很多文人就是从别人的作品与经历中得到启发,从而创作出新颖作品的。比如,《红楼梦》里香菱学诗一节中就提到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就是套用了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而且对学生来说,写作就是从模仿开始的,大量的阅读是仿写的基础,仿写是自主创作的必经阶段,学生可以选取感兴趣的书籍,不论是诗词歌赋、小说散文,还是童话寓言,只要有阅读就必然能够有所收获,对学生的写作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可是光阅读是不够的,记忆是暂时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将所读之物中的精彩词句、典型事例等精华摘抄下来。阅读还需思考,要求学生阅读后将内容进行缩写,将情节进行复述或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只有长期阅读、点滴积累,才能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
除了读书笔记外,学生还可以写日记,用日记记录生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自由练笔的空间。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随时随地进行作文练笔。随笔本上的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让学生将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或事写下来,并持之以恒。
总之,为了让学生写作时不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写作的源头能有活水,教师应该开动脑筋,引导学生从角度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2013.01.
[2]谢贵荣,潘少晖.初中作文正方向,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