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偏低,但一些行业由于受全球经济低迷、市场环境不稳定等影响而出现了较大波动,资产负债率作为企业调节财务管理的杠杆之一,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和近年来资产负债率波动较大的几个行业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整体偏低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负债率 资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18-01
1.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现状分析
1.1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偏低
虽然一些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偏低。不少研究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很不合理,股权融资过多,债务融资太少。
1.2主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分析
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较低,但近年来一些行业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有些甚至波动明显,部分行业呈现连年下降趋势,而有些行业则连续几年攀升,在全球经济环境不够稳定的情况下,这些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的原因
2.1国外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长,也较为规范,而我国股市发展时间很短。
在发展初期几乎是为国有企业开办,发展过程中受行政影响较大。在1990年股票上市以前,国有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借款,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化融资体制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而企业和银行的所有者都是国家,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严肃性很容易受到破坏。这样虽然银行贷出了很多款,但并没有按期收到利息,而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大部分贷款连到期本金都无法收回。
2.2 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
上市公司在遇到资金缺口的时候,可以有长期借款融资、长期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短期借款和商业信用等筹集资金的形式[1]。不少研究者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3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现象。一方面,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1999~2003年五年间,企业债券在国债、股票、企债总额中平均只占3%,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远远小于国债和股票规模;而且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计划管理色彩过浓,受到的法律限制较多,要经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对企业净资产和发行额度都有具体限制;证监会监管其交易,缺乏完备的二级市场,债券的流动性差。这样一来导致企业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较低,使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较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这两个因素导致债权融资的渠道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选择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从而影响了企业负债融资的比例。
2.4 经营者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根据不对称信息理论,越是发展前景好的公司,债务筹资水平就越高;越是公司发展淡的公司,债务筹资水平就越低。这是因为在财务杠杆作用下,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用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当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用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而我国的不少企业的经营者更关心企业的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3.解決资产负债率偏低的对策
3.1 提高股权融资成本,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采用低股息甚至无股息的股利分配政策以攫取低成本资金的融资行为,证券管理部门应关注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情况,加强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情况的约束,对于盈利企业必须进行股利分配,使股权融资对经营者也能构成“硬约束”。鉴于上市公司在配股融资方面存在着无序现象,跟踪审查的结论应作为公司配股资金的首要条件,从而加强对配股公司资金使用上的约束,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强化债券市场建设
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是债券融资,而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却发展缓慢,在美国,公司债券占三大证券每年融资总额的比重达60%以上,在欧洲市场,公司债券占三大证券每年融资额的80%左右,而我国只占3%,因此,政府应在政策上为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创造便利条件,减少对企业债券市场运行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多个方面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减少审批环节;应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逐步放宽对发债主体资格的限制,积极鼓励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发债程序,尽快将企业债券的发行指标由分配制向注册制、核准制过渡;扩大发债资金的用途,不能限制过死;丰富债券品种,放松债券利率的限制,债券期限可以适当缩短,同时参考国外经验,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及加强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
3.3 建立健全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改善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机制
目前经营者的报酬主要包括货币性收入和非货币性收入,就货币性收入而言,不仅数额较少,而且与公司的绩效没有多大相关性,因此经营者没有为股东工作的积极性。相反经营者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往往取决于在职消费的好处,即取决于控制权收益。由于控制权收益占上市公司经理层收益的主要部分,所以经营者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必然会首选无破产风险的股权融资而不选择增加企业破产风险的债权融资。作为企业监管者应改变对经理层的考核标准,提高经理的报酬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综合指标的相关性,使公司业绩与经营者个人利益密切挂钩;提高其货币性收入,控制非货币性收入,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努力使经营者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文明,张继英.财务管理[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资产负债率 资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18-01
1.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现状分析
1.1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偏低
虽然一些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偏低。不少研究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很不合理,股权融资过多,债务融资太少。
1.2主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分析
尽管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较低,但近年来一些行业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有些甚至波动明显,部分行业呈现连年下降趋势,而有些行业则连续几年攀升,在全球经济环境不够稳定的情况下,这些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的原因
2.1国外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长,也较为规范,而我国股市发展时间很短。
在发展初期几乎是为国有企业开办,发展过程中受行政影响较大。在1990年股票上市以前,国有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借款,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化融资体制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而企业和银行的所有者都是国家,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严肃性很容易受到破坏。这样虽然银行贷出了很多款,但并没有按期收到利息,而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大部分贷款连到期本金都无法收回。
2.2 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
上市公司在遇到资金缺口的时候,可以有长期借款融资、长期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短期借款和商业信用等筹集资金的形式[1]。不少研究者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3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现象。一方面,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1999~2003年五年间,企业债券在国债、股票、企债总额中平均只占3%,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远远小于国债和股票规模;而且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计划管理色彩过浓,受到的法律限制较多,要经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对企业净资产和发行额度都有具体限制;证监会监管其交易,缺乏完备的二级市场,债券的流动性差。这样一来导致企业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较低,使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较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这两个因素导致债权融资的渠道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选择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从而影响了企业负债融资的比例。
2.4 经营者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根据不对称信息理论,越是发展前景好的公司,债务筹资水平就越高;越是公司发展淡的公司,债务筹资水平就越低。这是因为在财务杠杆作用下,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用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当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用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而我国的不少企业的经营者更关心企业的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3.解決资产负债率偏低的对策
3.1 提高股权融资成本,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普遍采用低股息甚至无股息的股利分配政策以攫取低成本资金的融资行为,证券管理部门应关注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情况,加强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情况的约束,对于盈利企业必须进行股利分配,使股权融资对经营者也能构成“硬约束”。鉴于上市公司在配股融资方面存在着无序现象,跟踪审查的结论应作为公司配股资金的首要条件,从而加强对配股公司资金使用上的约束,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益。
3.2 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强化债券市场建设
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是债券融资,而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却发展缓慢,在美国,公司债券占三大证券每年融资总额的比重达60%以上,在欧洲市场,公司债券占三大证券每年融资额的80%左右,而我国只占3%,因此,政府应在政策上为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创造便利条件,减少对企业债券市场运行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多个方面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减少审批环节;应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逐步放宽对发债主体资格的限制,积极鼓励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发债程序,尽快将企业债券的发行指标由分配制向注册制、核准制过渡;扩大发债资金的用途,不能限制过死;丰富债券品种,放松债券利率的限制,债券期限可以适当缩短,同时参考国外经验,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及加强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
3.3 建立健全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改善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机制
目前经营者的报酬主要包括货币性收入和非货币性收入,就货币性收入而言,不仅数额较少,而且与公司的绩效没有多大相关性,因此经营者没有为股东工作的积极性。相反经营者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往往取决于在职消费的好处,即取决于控制权收益。由于控制权收益占上市公司经理层收益的主要部分,所以经营者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必然会首选无破产风险的股权融资而不选择增加企业破产风险的债权融资。作为企业监管者应改变对经理层的考核标准,提高经理的报酬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综合指标的相关性,使公司业绩与经营者个人利益密切挂钩;提高其货币性收入,控制非货币性收入,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努力使经营者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文明,张继英.财务管理[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