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宽容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ml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我想起“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这首小诗时,就不由地想到以下两个故事: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在此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了寺院的长老。
  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经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画得不错,课后再加工一下就更神似了。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了一位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谅解也是教育。”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从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来看,宽容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和独特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但对待一个后进生,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嫉“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后进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后进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并且一点不比“优生”差。
  
  二、宽容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学校和老师所要求的好学生大多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形象,乖巧的孩子总是比较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乃至社会的普遍赞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过多过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校的纪律和老师的要求往往是对“孩子气”的否定和成人文化的肯定,在清除“孩子气”的同时,学生的个性连同“孩子气”一同被抹杀了。老舍先生一向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宽容的态度,不是处处以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他们,而是用理解和宽容来认可学生的天性,再引导和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
  教师应该有宽容的胸怀,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认识学生某一时期的成长特征,并认可他们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让青少年保持该年龄段的天性。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同样,教师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保持天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教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会理解教师的苦心。也正是由于教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再苦口,“忠言”也不再逆耳。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也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宽容了学生,学生享受到了老师宽容的爱。只有教师宽容学生,学生才能学会对他人宽容。宽容是一种最理智的爱,在教学中也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谅解,才能造就一颗颗健康明朗的心灵。同时,宽容学生就是宽容教师自己,也就能拥有快乐的心。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宽容的阳光,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幸福而快乐的教师人生!
其他文献
摘要:《潘先生在难中》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早期的作品,小说以江苏、浙江两省军阀的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举家逃难经过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特定环境中的艺术典型。多年来对潘先生这一艺术形象的分析中,大多是批判的态度,本文从作品实际出发,考虑到潘先生生活的时代和他的社会地位,发现潘先生并不像大家说的那样自私自利,他的很多行为是被逼无奈的。  关键词:潘先生 艺术形象 再认
期刊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这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标准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情感教育能否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历史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历史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关键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期刊
随着高中课程的推进,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各个学校对老师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中学数学教师的备课和上课也有了更多要求。这样,各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课比赛,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对教材的解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此,笔者设计了“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一节的说课,以求同行的批评指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两年来,面对课改,面对教材的大幅度改变,面对授课量的相对增长,我们备课组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能顺利完成课改,我们时刻关注福建省课改动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课改信息,联系兄弟院校,借鉴好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探索课改捷径。    一、谈谈课改前后教材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一)授课量增加,教材由原来的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两模块变为现在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四个模块;授课任务由原来
期刊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它是新世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需要。笔者以可持续发展现为指导,以促进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探索绿色饭店的创建和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绿色饭店 生态化    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纠正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生态化成为各行
期刊
文言文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文言文的年代久远,经历了语言的变迁发展,现代人阅读确实有点隐晦难懂。所以,文言文教学总是显得艰深难学、乏味枯燥,加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普遍存在于大部分老师的文言教学中,致使学生学习没有什么主动性,学起来缺乏兴趣。于是学生厌学古文,教师提不起劲去教的现象较为普遍。  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在古文教学中,采用
期刊
作为社会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就拿我们老师来说,在家里,面对父母,我们是子女;面对子女,我们是父母。在学校,面对学生,我们是教师;可教师的角色也不单一,和同事为一个问题在讨论时,我们也是学生,学无止境嘛!可面对学生,给他们授业解惑时,我们就是伟大的人民教师了;可我们共同讨论问题时,我们都是学生。学生也一样,在家里,他们是子女;可在学校他们就是学生。然而,学生的角色也并不是单一的
期刊
高考现代文阅读多遴选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或哲理的、或抒情的、或叙事的。在复习当中,往往我们认为学生该读懂的、能读懂的,学生却不知所云,或者理解片面,失之肤浅。因为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积累,以至于作为一名高中生,连一些话的言外之意都不能体会。做题的方法说得头头是道,可答题答得风马牛不相及。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试着这样复习现代文
期刊
摘要:情商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控制情绪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情商。  关键词:情商 自我意识 情绪 自我激励 挫折  我校根据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一直强调“先做人后做事,用做人促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出高情商的
期刊
改革教师评价管理制度并使其上升为法律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管理者首先应依法评价教师,保障教师从教期间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其次是借助科学发展观改进教师评价实践,建立教师评价创新体系,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改变教师教和学的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其人生价值。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基[2001]17号)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