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我想起“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这首小诗时,就不由地想到以下两个故事: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在此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了寺院的长老。
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经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画得不错,课后再加工一下就更神似了。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了一位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谅解也是教育。”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从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来看,宽容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和独特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但对待一个后进生,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嫉“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后进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后进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并且一点不比“优生”差。
二、宽容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学校和老师所要求的好学生大多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形象,乖巧的孩子总是比较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乃至社会的普遍赞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过多过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校的纪律和老师的要求往往是对“孩子气”的否定和成人文化的肯定,在清除“孩子气”的同时,学生的个性连同“孩子气”一同被抹杀了。老舍先生一向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宽容的态度,不是处处以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他们,而是用理解和宽容来认可学生的天性,再引导和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
教师应该有宽容的胸怀,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认识学生某一时期的成长特征,并认可他们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让青少年保持该年龄段的天性。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同样,教师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保持天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教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会理解教师的苦心。也正是由于教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再苦口,“忠言”也不再逆耳。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也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宽容了学生,学生享受到了老师宽容的爱。只有教师宽容学生,学生才能学会对他人宽容。宽容是一种最理智的爱,在教学中也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谅解,才能造就一颗颗健康明朗的心灵。同时,宽容学生就是宽容教师自己,也就能拥有快乐的心。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宽容的阳光,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幸福而快乐的教师人生!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在此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了寺院的长老。
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经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画得不错,课后再加工一下就更神似了。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了一位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谅解也是教育。”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从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来看,宽容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和独特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但对待一个后进生,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嫉“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后进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后进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并且一点不比“优生”差。
二、宽容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学校和老师所要求的好学生大多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形象,乖巧的孩子总是比较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乃至社会的普遍赞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过多过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校的纪律和老师的要求往往是对“孩子气”的否定和成人文化的肯定,在清除“孩子气”的同时,学生的个性连同“孩子气”一同被抹杀了。老舍先生一向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宽容的态度,不是处处以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他们,而是用理解和宽容来认可学生的天性,再引导和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
教师应该有宽容的胸怀,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认识学生某一时期的成长特征,并认可他们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让青少年保持该年龄段的天性。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同样,教师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保持天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教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学生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会理解教师的苦心。也正是由于教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再苦口,“忠言”也不再逆耳。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也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宽容了学生,学生享受到了老师宽容的爱。只有教师宽容学生,学生才能学会对他人宽容。宽容是一种最理智的爱,在教学中也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谅解,才能造就一颗颗健康明朗的心灵。同时,宽容学生就是宽容教师自己,也就能拥有快乐的心。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宽容的阳光,每一位教师都能拥有幸福而快乐的教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