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如何提升地方广电媒体应急传播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地方广电媒体在重特大事件发生时的传播能力。
关键词:地方广电媒体;应急传播能力
地方媒体的应急报道,能够在社会发生危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身安全的重特大事件的时候能够对事件进行报道和解读。我国地方广电传媒机构在近几年的重特大事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从2003的非典病毒扩散、2008年我国南部地区突发的大范围雪灾、汶川地震、新疆暴力事件,再到2010年玉树地区发生的地震,我国地方媒体成功的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并且在一次次考验中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
1 明确地方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
地方媒体连接着政府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事件解析报道、维持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地方媒体在工作中,在保证不泄露国家保密文件的基础上,对社会新闻事件进行积极的解析、报道。
1.1 还原事实真相,保证人民知情权
提及新闻报道,那么就离不开一个词语--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命脉,在地方媒体开展日常工作的时候,首先要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并且还要保障人民群众对于社会新闻事件的知情权。重特大事件往往具有影响范围广,民间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这样也就造成人民群众在突发时间发生的时候往往不能够第一时间获知具体情况,但是受到漫天的流言影响,采取不当的行动,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影响了社会稳定,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地方广电媒体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行动,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有效的报道、分析,以消除人民群众的紧张情绪。并且能够跟踪事件的进展,对事件进行多层次全面的报道,做到有效的舆论引导,保证社会的稳定。另外地方广电媒体还要能够保证自己所报道新闻所有细节的真实性,坚决抵制在新闻报道中出现小道消息的情况,在事件发生之后要充分发扬记者精神深入到一線,详细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情况。
1.2 秉持新闻责任,对社会舆论正确引导
地方广电媒体所肩负的责任意义重大,一方面媒体是政府的代言人,承担着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地方媒体的新闻记者又是国家的一份子、事件的见证人,有着自己的道德责任。地方广电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在进行新闻报道过程中保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在重特大事件报道中,要对两个方面做到高度重视,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于突发事件的认知和态度,另一方面是政府对于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及处理原则,地方广电工作者要能够处理好这两个关键要素,保持两个的和谐关系,通过对突发事件进展和政府决处理办法的报道、解析,达到安抚人民群众恐慌态度的效果。在2008年春季,我国南部地区发生了重大雪灾,致使部分地区交通瘫痪、高速公路无法正常运行、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在长时间道路滞留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情绪难免出现起伏。在这种情况下,唐山广电媒体积极的对雪灾进行报道分析,由气象部门数据分析入手,对雪灾成因、持续时间、可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人民群众对事件有了进一步的清晰认识,安抚了人民群众的不安,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政府政策解析报道,使人民群众切身的感受到政府正在尽全力解决雪灾带来的问题。在雪灾期间唐山传媒部门播出了《千里冰雪见真情》等数十个大型直播节目,有效的引导了社会舆论,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
1.3 树立人本意识,体现人文关怀
树立人本意识,关注灾难中人的命运,宣扬灾难中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增强应急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是地方广电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发生强烈地震,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唐山广电媒体先后派出16名记者深入四川各地震灾区一线进行采访报道,采访记者利用自己来自32年前的大震灾区这一特殊身份,十分注意把握灾区人们的心理变化和承受能力,他们先是和救援队一起积极引导和安抚事件波及区域内广大民众的情绪,将爱和理解播撒在灾区,并将唐山救援队的大爱行动汇总梳理,将报道主题放在了《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唐山和你们在一起》的节点上。节目首次通过唐山广电“四台一网”连线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德阳人民广播电台连续12小时并机直播后,在唐山、四川两地引起强烈反响。这份凝聚着血与火考验的浓浓深情以新闻传播的方式奉献给灾区人民,给予灾区人民极大的精神慰藉。
2 突发事件报道具体措施
2.1 对新闻事件有清晰的讲解逻辑
当连线直播与现场报道成为了常态化的主流报道方式,记者就要在新闻现场生产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快速反应,“此时此刻”理念凸显。人们期待听到和看到的是“此时此刻”来自事件现场的“零时差”语言、画面,记者的作用和使命首先是对事件现场进行“还原”。二是具备现场形成新闻观点的快速反应能力。把现象、过程、细节等看起来零碎无序的环节串连起来,体现出明确的思想内涵,用事实说话,选择立场,表达态度,用新闻观点和倾向性体现出核心价值观是现场记者应掌握的过硬本领。是否具有独特的视角,是否拥有发现的眼光,是否获得了有价值的背景,是否得出了准确的判断,是否能够取信于受众,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新闻解释权的竞争范畴。三是具备媒体互动的沟通能力。应急传播中的现场记者多是单兵作战,应该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与其他媒体记者相互借劲,互利双赢,熟练利用新媒体来收集信息,全面准确地提高现场报道的含金量。
2.2 直播主持人言语现场生成决定成败
一是要重视以语言传播为基础的优化目标实现,主要体现在“把握语言基调,调控播讲语态,付诸言语表达”三个方面。面对不同问题,调整不同基调,保证声音形式负载的感情色彩不走板儿,避免受众心理不接受、不认同、甚至反感和不满。二是要重视以播讲状态为关键的优化心理构建。直播主持人首先应该通过认知调控,以平和理性的心态直面突发事件,自觉地发动意志的力量,进行心理调控,从而避免出现言语不当而造成负面影响。三是要重视以把控节奏为指标的优化时间安排。它要求突发事件直播主持人对言语节奏和进度进行合理安排,注意直播信息量与受众心理接受的程度,做到灵活调整语速,合理穿插评论,内容取舍科学、语言详略得当。四是要重视以整合资料为根本的优化信息处理。主持人既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实信息,进行确认、核实和选择,又要对灾难信息中裹挟着的巨大情感信息量进行过滤、把关和节制,其出发点是维护公众的利益,使传受双方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以便更为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
结束语
总之,地方广电媒体是人民政府和人民之间不可或缺的坚实纽带,在平时能够很好的将政府的利民政策、制度变革等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在发生重特大事件的时候更是能够对事件进行解析,并公布政府应急处理办法,能够有效的降低人民群众在不明情况下的恐慌,有利于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杨魁,刘晓程.政府媒体公众: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孟建.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09(9).
关键词:地方广电媒体;应急传播能力
地方媒体的应急报道,能够在社会发生危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身安全的重特大事件的时候能够对事件进行报道和解读。我国地方广电传媒机构在近几年的重特大事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从2003的非典病毒扩散、2008年我国南部地区突发的大范围雪灾、汶川地震、新疆暴力事件,再到2010年玉树地区发生的地震,我国地方媒体成功的经受住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并且在一次次考验中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
1 明确地方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中的作用
地方媒体连接着政府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事件解析报道、维持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地方媒体在工作中,在保证不泄露国家保密文件的基础上,对社会新闻事件进行积极的解析、报道。
1.1 还原事实真相,保证人民知情权
提及新闻报道,那么就离不开一个词语--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命脉,在地方媒体开展日常工作的时候,首先要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并且还要保障人民群众对于社会新闻事件的知情权。重特大事件往往具有影响范围广,民间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这样也就造成人民群众在突发时间发生的时候往往不能够第一时间获知具体情况,但是受到漫天的流言影响,采取不当的行动,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影响了社会稳定,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地方广电媒体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行动,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有效的报道、分析,以消除人民群众的紧张情绪。并且能够跟踪事件的进展,对事件进行多层次全面的报道,做到有效的舆论引导,保证社会的稳定。另外地方广电媒体还要能够保证自己所报道新闻所有细节的真实性,坚决抵制在新闻报道中出现小道消息的情况,在事件发生之后要充分发扬记者精神深入到一線,详细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情况。
1.2 秉持新闻责任,对社会舆论正确引导
地方广电媒体所肩负的责任意义重大,一方面媒体是政府的代言人,承担着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地方媒体的新闻记者又是国家的一份子、事件的见证人,有着自己的道德责任。地方广电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在进行新闻报道过程中保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在重特大事件报道中,要对两个方面做到高度重视,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于突发事件的认知和态度,另一方面是政府对于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及处理原则,地方广电工作者要能够处理好这两个关键要素,保持两个的和谐关系,通过对突发事件进展和政府决处理办法的报道、解析,达到安抚人民群众恐慌态度的效果。在2008年春季,我国南部地区发生了重大雪灾,致使部分地区交通瘫痪、高速公路无法正常运行、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在长时间道路滞留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情绪难免出现起伏。在这种情况下,唐山广电媒体积极的对雪灾进行报道分析,由气象部门数据分析入手,对雪灾成因、持续时间、可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使人民群众对事件有了进一步的清晰认识,安抚了人民群众的不安,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政府政策解析报道,使人民群众切身的感受到政府正在尽全力解决雪灾带来的问题。在雪灾期间唐山传媒部门播出了《千里冰雪见真情》等数十个大型直播节目,有效的引导了社会舆论,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
1.3 树立人本意识,体现人文关怀
树立人本意识,关注灾难中人的命运,宣扬灾难中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增强应急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是地方广电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发生强烈地震,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唐山广电媒体先后派出16名记者深入四川各地震灾区一线进行采访报道,采访记者利用自己来自32年前的大震灾区这一特殊身份,十分注意把握灾区人们的心理变化和承受能力,他们先是和救援队一起积极引导和安抚事件波及区域内广大民众的情绪,将爱和理解播撒在灾区,并将唐山救援队的大爱行动汇总梳理,将报道主题放在了《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唐山和你们在一起》的节点上。节目首次通过唐山广电“四台一网”连线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德阳人民广播电台连续12小时并机直播后,在唐山、四川两地引起强烈反响。这份凝聚着血与火考验的浓浓深情以新闻传播的方式奉献给灾区人民,给予灾区人民极大的精神慰藉。
2 突发事件报道具体措施
2.1 对新闻事件有清晰的讲解逻辑
当连线直播与现场报道成为了常态化的主流报道方式,记者就要在新闻现场生产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快速反应,“此时此刻”理念凸显。人们期待听到和看到的是“此时此刻”来自事件现场的“零时差”语言、画面,记者的作用和使命首先是对事件现场进行“还原”。二是具备现场形成新闻观点的快速反应能力。把现象、过程、细节等看起来零碎无序的环节串连起来,体现出明确的思想内涵,用事实说话,选择立场,表达态度,用新闻观点和倾向性体现出核心价值观是现场记者应掌握的过硬本领。是否具有独特的视角,是否拥有发现的眼光,是否获得了有价值的背景,是否得出了准确的判断,是否能够取信于受众,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新闻解释权的竞争范畴。三是具备媒体互动的沟通能力。应急传播中的现场记者多是单兵作战,应该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与其他媒体记者相互借劲,互利双赢,熟练利用新媒体来收集信息,全面准确地提高现场报道的含金量。
2.2 直播主持人言语现场生成决定成败
一是要重视以语言传播为基础的优化目标实现,主要体现在“把握语言基调,调控播讲语态,付诸言语表达”三个方面。面对不同问题,调整不同基调,保证声音形式负载的感情色彩不走板儿,避免受众心理不接受、不认同、甚至反感和不满。二是要重视以播讲状态为关键的优化心理构建。直播主持人首先应该通过认知调控,以平和理性的心态直面突发事件,自觉地发动意志的力量,进行心理调控,从而避免出现言语不当而造成负面影响。三是要重视以把控节奏为指标的优化时间安排。它要求突发事件直播主持人对言语节奏和进度进行合理安排,注意直播信息量与受众心理接受的程度,做到灵活调整语速,合理穿插评论,内容取舍科学、语言详略得当。四是要重视以整合资料为根本的优化信息处理。主持人既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实信息,进行确认、核实和选择,又要对灾难信息中裹挟着的巨大情感信息量进行过滤、把关和节制,其出发点是维护公众的利益,使传受双方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以便更为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
结束语
总之,地方广电媒体是人民政府和人民之间不可或缺的坚实纽带,在平时能够很好的将政府的利民政策、制度变革等信息传递给人民群众,在发生重特大事件的时候更是能够对事件进行解析,并公布政府应急处理办法,能够有效的降低人民群众在不明情况下的恐慌,有利于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杨魁,刘晓程.政府媒体公众: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孟建.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研究[J].中国应急管理,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