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的不同情感表现正是因为其的情感认知水平不同,而人的情感素养是可以通过情感渗透教育改变的,所以,每个人都应从小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文化水平和社会阅历都还十分浅薄,需要得到正确引导。语文则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观的最重要课程,对此就要求语文任课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一、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渗透情感因素
情感是每个人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等肢体感觉器官感受外周环境,进而映射到脑海里的各类反馈集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常常可以通过书写、发言、听讲等不同行为将课堂上具体化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头脑中的一个个有趣信号,这些奇妙的感官信号也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皮层对其进行理解记忆,最终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从方方面面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与思维情感。因此,任课教师若想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感情培养,就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渗透情感因素,让学生进行阶梯化的情感学习,由简及难,从粗浅到深奥,逐步提高情感教育水平。
例如,在部编版课文《詹天佑》的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在规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对文章情感教育的拓展与升华。距离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在当初清政府提出修建京张铁路时,迎来的是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挟与漫天要价,列强企图破灭后,又对詹天佑进行了无情的嘲讽。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无数外国工程师对京张铁路的建造者表达赞美与敬佩,纷纷惊叹于詹天佑高超的技术。借助这一古今对比,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面对学生们高昂的热情,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可以在此进行课文关键内容的教学:詹天佑被称为杰出的爱国者有几点原因,首先,他临危受命,承担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他工作認真负责,精益求精,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最后他艺高人胆大,设计出了许多新兴的建造方案。如此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对文章情感进行剖析,既完成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还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二、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渗透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文章体裁的学习,如诗歌、散文、戏剧、童话和寓言故事等等。在不同体裁的课文教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实施情感因素的渗透教育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如果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做到以学生身心的发展水平为基础,设计规划出最为合适的情感渗透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后,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水平,并帮助学生借助情感的体验得到自身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部编版《山中访友》一文学习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描绘出的自然景色,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渴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对此,教师可对文章中的优秀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如“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在这段课文中,作者采取想象的手法,将自己联想为一棵古树,展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并渴望与自然树木融为一体的情感。这种想象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使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在此,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觉得作者为什么想要成为一棵树,树木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发散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与交流,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多元素渗透。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合理提问,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活泼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促使学生得到语文水平的提升。
三、运用化整为零的理念渗透情感因素
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时间可分为多个模块:课前预习时间,课堂听讲时间及课后作业时间。因此,小学语文任课教师要想有效完成情感因素渗透任务,要做的不仅仅是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全部时间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任课教师能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化整为零,形成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比如,部编版《杨氏父子》的课程学习中,在课前预习时间内,任课教师即可与学生进行《世说新语》的背景介绍与内容简述,引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杨氏父子的聪颖之处,即可得到学聪明,讲智慧的情感因素渗透;随后,在课堂讲授环节中,任课教师可以指挥学生有组织地进行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并且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文章中聪明讲话之道的巧妙之处,为学生展现语言的魅力,同时通过提问与回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向其渗透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风趣对话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情;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小学语文任课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趣味小任务,比如将本节课文内容转化凝练为自己的语言,讲给家人或朋友,同时,学生也可以收集其他幽默风趣且与言语相关的故事,于学校分享给同学或教师,实现师生的双向知识传递,进一步渗透聪慧机智的情感因素。这种化整为零的教育方式,拓宽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的时间,从而使教学结果更加高效。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是一门需要学生以充沛饱满的情感去学习的课程。而如何保持甚至增强小学生的情感,就需要小学语文任课教师从不同年段出发,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长期的情感因素渗透,进而达到实现小学生全面素质综合发展,养成正确的三观及审美价值的教育目的。
一、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渗透情感因素
情感是每个人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等肢体感觉器官感受外周环境,进而映射到脑海里的各类反馈集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常常可以通过书写、发言、听讲等不同行为将课堂上具体化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头脑中的一个个有趣信号,这些奇妙的感官信号也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皮层对其进行理解记忆,最终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从方方面面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与思维情感。因此,任课教师若想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感情培养,就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渗透情感因素,让学生进行阶梯化的情感学习,由简及难,从粗浅到深奥,逐步提高情感教育水平。
例如,在部编版课文《詹天佑》的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在规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对文章情感教育的拓展与升华。距离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在当初清政府提出修建京张铁路时,迎来的是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挟与漫天要价,列强企图破灭后,又对詹天佑进行了无情的嘲讽。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无数外国工程师对京张铁路的建造者表达赞美与敬佩,纷纷惊叹于詹天佑高超的技术。借助这一古今对比,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面对学生们高昂的热情,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可以在此进行课文关键内容的教学:詹天佑被称为杰出的爱国者有几点原因,首先,他临危受命,承担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次,他工作認真负责,精益求精,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最后他艺高人胆大,设计出了许多新兴的建造方案。如此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对文章情感进行剖析,既完成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还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二、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渗透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文章体裁的学习,如诗歌、散文、戏剧、童话和寓言故事等等。在不同体裁的课文教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实施情感因素的渗透教育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如果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做到以学生身心的发展水平为基础,设计规划出最为合适的情感渗透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后,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水平,并帮助学生借助情感的体验得到自身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部编版《山中访友》一文学习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描绘出的自然景色,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渴望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对此,教师可对文章中的优秀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如“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在这段课文中,作者采取想象的手法,将自己联想为一棵古树,展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并渴望与自然树木融为一体的情感。这种想象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使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在此,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觉得作者为什么想要成为一棵树,树木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发散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与交流,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多元素渗透。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合理提问,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活泼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促使学生得到语文水平的提升。
三、运用化整为零的理念渗透情感因素
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时间可分为多个模块:课前预习时间,课堂听讲时间及课后作业时间。因此,小学语文任课教师要想有效完成情感因素渗透任务,要做的不仅仅是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全部时间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任课教师能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化整为零,形成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比如,部编版《杨氏父子》的课程学习中,在课前预习时间内,任课教师即可与学生进行《世说新语》的背景介绍与内容简述,引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杨氏父子的聪颖之处,即可得到学聪明,讲智慧的情感因素渗透;随后,在课堂讲授环节中,任课教师可以指挥学生有组织地进行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并且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文章中聪明讲话之道的巧妙之处,为学生展现语言的魅力,同时通过提问与回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向其渗透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风趣对话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情;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小学语文任课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趣味小任务,比如将本节课文内容转化凝练为自己的语言,讲给家人或朋友,同时,学生也可以收集其他幽默风趣且与言语相关的故事,于学校分享给同学或教师,实现师生的双向知识传递,进一步渗透聪慧机智的情感因素。这种化整为零的教育方式,拓宽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的时间,从而使教学结果更加高效。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是一门需要学生以充沛饱满的情感去学习的课程。而如何保持甚至增强小学生的情感,就需要小学语文任课教师从不同年段出发,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长期的情感因素渗透,进而达到实现小学生全面素质综合发展,养成正确的三观及审美价值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