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针对产后由于宫缩乏力的出血症状展开护理研究,了解临床护理有效策略。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宫缩改善情况以及出血量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仅为88.57%,观察组则达到了98.57%,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产后两小时内改善宫缩情况,同时减轻出血程度,降低产妇产后不适感,提升生产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008-02
宫缩乏力性出血指的是在生产后由于子宫收缩状态不佳造成产后24小时之内的出血现象,是产妇分娩期较严重并发症的一种[1]。通常产妇临床表现为阴道中存在大量出血、胎盘离开母体后子宫轮廓模糊、按摩后子宫偏硬但不按摩又过于柔软、子宫底偏高,严重时无法接触到子宫底部[2]。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产妇产后恢复影响极大,严重时易造成生命危险。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护理干预对缓解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产妇共140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中产妇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28.8±3.9岁;孕周38-42周之间,平均孕周40.3±0.6周。观察组中产妇年龄在21-37岁之间,平均26.9±3.6岁;孕周38-42周之间,平均孕周40.5±0.7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即针对出血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护理操作如下:
1.2.1子宫护理
观察产妇宫腔中是否存在积血情况,若存在则应将血压出。若发现子宫下段收缩异常,则应轻微用手按摩子宫,或是使用专业按摩设备按摩,帮助加速宫缩。按摩需注意不应长时间持续,可按摩半小时至一小时停止10分钟再继续按摩。若产妇需要排尿,可能难以将膀胱排空,可使用导尿管帮助产妇排尿,降低膀胱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子宫收缩,缓解阴道出血量。
1.2.2阴道护理
产妇在生产之后由于出血,血液粘附在阴道壁上容易造成阴道感染,加重出血程度。当产妇阴道中存在积血时,阴道内环境较潮湿,在几小时内便会有大量细菌繁殖,若此时进行尿管留置则可能产生逆行感染。护理时应注意对感染的控制,将阴道中的残留血液及时压出并擦拭干净,做好外阴部位的消毒工作。擦拭操作必须轻柔,以免造成产妇阴道口的再次受损。
1.2.3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出现宫缩乏力性出血易造成心理上的恐慌,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对产妇心理状态的调节,安慰产妇让其放松心情。在抢救或是病情出现变化时应同时向产妇讲解,减轻其由于未知造成恐惧而加重出血程度。同时应告知产妇救治成功的案例,增强产妇康复信心,在良好的心态帮助下积极面对护理操作以及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各程度判断标准如下:
显效--产妇在护理一小时内宫缩症状明显改善,出血量较护理前大幅减少,疼痛感明显减轻。有效--产妇在护理2小时内宫缩有所改善,出血量明显减少,疼痛感逐渐缓解。无效--产妇在护理后宫缩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仍存在由于宫缩造成的出血,出血量并未明显减少,控制效果较弱。本次研究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 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008-02
宫缩乏力性出血指的是在生产后由于子宫收缩状态不佳造成产后24小时之内的出血现象,是产妇分娩期较严重并发症的一种[1]。通常产妇临床表现为阴道中存在大量出血、胎盘离开母体后子宫轮廓模糊、按摩后子宫偏硬但不按摩又过于柔软、子宫底偏高,严重时无法接触到子宫底部[2]。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产妇产后恢复影响极大,严重时易造成生命危险。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护理干预对缓解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产妇共140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中产妇年龄在21-38岁之间,平均28.8±3.9岁;孕周38-42周之间,平均孕周40.3±0.6周。观察组中产妇年龄在21-37岁之间,平均26.9±3.6岁;孕周38-42周之间,平均孕周40.5±0.7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即针对出血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护理操作如下:
1.2.1子宫护理
观察产妇宫腔中是否存在积血情况,若存在则应将血压出。若发现子宫下段收缩异常,则应轻微用手按摩子宫,或是使用专业按摩设备按摩,帮助加速宫缩。按摩需注意不应长时间持续,可按摩半小时至一小时停止10分钟再继续按摩。若产妇需要排尿,可能难以将膀胱排空,可使用导尿管帮助产妇排尿,降低膀胱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子宫收缩,缓解阴道出血量。
1.2.2阴道护理
产妇在生产之后由于出血,血液粘附在阴道壁上容易造成阴道感染,加重出血程度。当产妇阴道中存在积血时,阴道内环境较潮湿,在几小时内便会有大量细菌繁殖,若此时进行尿管留置则可能产生逆行感染。护理时应注意对感染的控制,将阴道中的残留血液及时压出并擦拭干净,做好外阴部位的消毒工作。擦拭操作必须轻柔,以免造成产妇阴道口的再次受损。
1.2.3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出现宫缩乏力性出血易造成心理上的恐慌,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对产妇心理状态的调节,安慰产妇让其放松心情。在抢救或是病情出现变化时应同时向产妇讲解,减轻其由于未知造成恐惧而加重出血程度。同时应告知产妇救治成功的案例,增强产妇康复信心,在良好的心态帮助下积极面对护理操作以及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各程度判断标准如下:
显效--产妇在护理一小时内宫缩症状明显改善,出血量较护理前大幅减少,疼痛感明显减轻。有效--产妇在护理2小时内宫缩有所改善,出血量明显减少,疼痛感逐渐缓解。无效--产妇在护理后宫缩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仍存在由于宫缩造成的出血,出血量并未明显减少,控制效果较弱。本次研究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 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