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定律,发展认识与创新能力。因此,研究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心理活动,总结自己在概念教学中的体会,探讨物理课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素质。
一、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与干扰
由于农村中学物理教学条件差,实验器材简陋,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会主动观察,也没有掌握物理过程的方法,对那些与生产实际有关的物理现象尤其感到陌生,寻根究底的意识较差,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同时也有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直觉观察带来的错误认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实验,实验时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努力克服以上所说的各种障碍和干扰,引导学生重视教学与思维过程,社绝死记硬背物理概念等不科学的方法,还要不断排除直觉观察所带来的错误认识;在讲解正确概念的同时,不断纠正学生固有的错误概念。
二、加强备课与预习
教学中如何使先行学习促进后续学习己成为提高教学功效的关键之一。为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的新知识受到旧知识的干扰,提高课堂概念教学效果,必须做好备课活动,备课不仅注意知识的阶段性、目的性、系统性,还要注意各个阶段的物理概念的联系,事先做好伏笔,为知识的正迁移作好准备;引导学生预习时,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知识特点,并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预习好课文,还要随时注意生产、生活、科技等各种物理现象,并让他们在条件许可下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进行课前实验。此时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题,引导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阅读教材,形成在教材与实验中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习惯。
三、激发兴趣
兴趣是自觉学习的起点。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期达到迅速激励全班同学的求知欲望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导课时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物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推荐电视节目如“走近科学”等,设置疑问,让学生讨论,下课前设置“悬而未解”的问题,促使学生课后开动脑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四、概念的锤炼与引入
把每节课的课程目标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自定教学目标,并作好学习准备。在引入概念时,要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概念、背景和来龙去脉向学生介绍,讲清它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过程,进行适当的锤炼比较,以便加深认识,例如讲功率概念时,除了必须让学生理解它的基础知识,还要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理解力学中的“功”,即“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在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让学生认识到功包含两个因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然后进行小实验,可在一定的时间内分别用定滑轮和起动机搬运建筑材科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在单位时间里起动机快于动滑轮,使学生认识到功率的概念,即“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干扰训练、锤炼概念,如在“功率”教学后,让学生用文字把概念复述过来,并把“功率”换成“功力”,让学生讨论是否可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功率不等于功力,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功力却有两层含义:(1)功效;(2)功夫和力量。从中加深认识功率与功力不能互换。
五、概念的形成与理解
概念的形成是着重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过程进行分析与比较,使学生对与该概念有关的因素分辨清楚,然后归纳出其本质的属性,把科学抽象的结果定义为概念,让学生从中明白概念所反映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领会概念的运用条件和范围,把握概念的质和量,了解不相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弄清与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例如通过观察苹果等果类成熟后向地面下落与抛出的石头往地下落的现象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都会向地面降落是因为地面对它有吸引力,是把它们拉向地面,从而使学生透彻地理解重力的概念,也就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另外还要对有关重力的关键字、词、句、语法作认真的分析,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六、概念的应用与巩固
运用概念过程是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为能力。为了深入理解和掌握概念,可通过选用有关现象或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与理解,对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及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反复对比和理顺,以求达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目的。
七、关于实验课
物理实验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
l.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加强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在学生一开始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就要注重物理实验方面的渗透,首先要让学生观看实验仪器、模型、挂图,激发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其次要求在教师讲清原理、示范操作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反复训练。例如对天平、量筒、弹簧枰、电流表、电压表等的放置、调整、使用、读数法等方面都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集中训练、反复操作,力求避免让学生把实验课当成玩乐的地方。
2.上好实验课
(1)重预演。教学时不仅要求教师紧扣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好课,还要引导学生对每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内容、仪器、步骒等方面进行逐顼预习。
(2)示范与独立操作。学生开始操作时要杜绝“一言堂”,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仅进行巡回指导和示范,如通过运用幻灯、摄影、录像、计算机等手段进行操作画面定格式,连贯展示。发现学生操作不正确就及时纠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教育优生帮助差生,以求人人都达到操作规范,学会认真记录和从真实数据中总结出结论。
(3)善于启发学生动手模仿。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原因。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对一些较难的观察对象反复模拟,再现事物,纠正错误结论。
一、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与干扰
由于农村中学物理教学条件差,实验器材简陋,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会主动观察,也没有掌握物理过程的方法,对那些与生产实际有关的物理现象尤其感到陌生,寻根究底的意识较差,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同时也有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直觉观察带来的错误认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实验,实验时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努力克服以上所说的各种障碍和干扰,引导学生重视教学与思维过程,社绝死记硬背物理概念等不科学的方法,还要不断排除直觉观察所带来的错误认识;在讲解正确概念的同时,不断纠正学生固有的错误概念。
二、加强备课与预习
教学中如何使先行学习促进后续学习己成为提高教学功效的关键之一。为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的新知识受到旧知识的干扰,提高课堂概念教学效果,必须做好备课活动,备课不仅注意知识的阶段性、目的性、系统性,还要注意各个阶段的物理概念的联系,事先做好伏笔,为知识的正迁移作好准备;引导学生预习时,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知识特点,并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预习好课文,还要随时注意生产、生活、科技等各种物理现象,并让他们在条件许可下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进行课前实验。此时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预习题,引导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阅读教材,形成在教材与实验中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习惯。
三、激发兴趣
兴趣是自觉学习的起点。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期达到迅速激励全班同学的求知欲望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导课时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物理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推荐电视节目如“走近科学”等,设置疑问,让学生讨论,下课前设置“悬而未解”的问题,促使学生课后开动脑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四、概念的锤炼与引入
把每节课的课程目标告诉学生,或让学生自定教学目标,并作好学习准备。在引入概念时,要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概念、背景和来龙去脉向学生介绍,讲清它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过程,进行适当的锤炼比较,以便加深认识,例如讲功率概念时,除了必须让学生理解它的基础知识,还要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理解力学中的“功”,即“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在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让学生认识到功包含两个因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然后进行小实验,可在一定的时间内分别用定滑轮和起动机搬运建筑材科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在单位时间里起动机快于动滑轮,使学生认识到功率的概念,即“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干扰训练、锤炼概念,如在“功率”教学后,让学生用文字把概念复述过来,并把“功率”换成“功力”,让学生讨论是否可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功率不等于功力,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功力却有两层含义:(1)功效;(2)功夫和力量。从中加深认识功率与功力不能互换。
五、概念的形成与理解
概念的形成是着重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过程进行分析与比较,使学生对与该概念有关的因素分辨清楚,然后归纳出其本质的属性,把科学抽象的结果定义为概念,让学生从中明白概念所反映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领会概念的运用条件和范围,把握概念的质和量,了解不相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弄清与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例如通过观察苹果等果类成熟后向地面下落与抛出的石头往地下落的现象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都会向地面降落是因为地面对它有吸引力,是把它们拉向地面,从而使学生透彻地理解重力的概念,也就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另外还要对有关重力的关键字、词、句、语法作认真的分析,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六、概念的应用与巩固
运用概念过程是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为能力。为了深入理解和掌握概念,可通过选用有关现象或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与理解,对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及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反复对比和理顺,以求达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目的。
七、关于实验课
物理实验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
l.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加强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在学生一开始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就要注重物理实验方面的渗透,首先要让学生观看实验仪器、模型、挂图,激发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其次要求在教师讲清原理、示范操作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反复训练。例如对天平、量筒、弹簧枰、电流表、电压表等的放置、调整、使用、读数法等方面都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集中训练、反复操作,力求避免让学生把实验课当成玩乐的地方。
2.上好实验课
(1)重预演。教学时不仅要求教师紧扣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好课,还要引导学生对每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内容、仪器、步骒等方面进行逐顼预习。
(2)示范与独立操作。学生开始操作时要杜绝“一言堂”,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仅进行巡回指导和示范,如通过运用幻灯、摄影、录像、计算机等手段进行操作画面定格式,连贯展示。发现学生操作不正确就及时纠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教育优生帮助差生,以求人人都达到操作规范,学会认真记录和从真实数据中总结出结论。
(3)善于启发学生动手模仿。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时,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原因。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对一些较难的观察对象反复模拟,再现事物,纠正错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