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书香远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来喜欢两件事,一喝茶,一看书。有说像着了迷,有说是入了神,而我只是觉得,一切习惯了而已。书香与茶香,是生命中最理想的依托。
  网上戏称福建人,一天到晚都在喝茶。似乎说得挺对,尤其我们诏安人。早起有早茶,下午喝个下午茶,晚上就更有理由喝茶了,若是饭后没有一杯茶,从口腔腹腔到心里,都会变得寡淡无味。岩茶的大气端庄沉稳内敛,八仙的清冽甘醇粗犷淳朴,红茶的厚重浓郁婉约细腻,都能在诏安找到知音。而我是不讲究的,喝茶,就是喝茶,什么茶都能喝的;喝茶也喝得随性,绝不必像茶艺那样——事事讲究,手法繁复,洗杯筛点一丝不苟。
  喝茶我是真的很随意的。精致时,一二好友,三四话语,煮一壶温度适宜的水,持一盏青花细瓷小茶盅,茶汤清且浅,笑容暖而淡。看太阳的脚步在窗帘上轻轻悄悄地挪移,看素色流苏在金色的日光下变得华丽,一个下午的时光就这样在袅娜的茶香中缓缓流逝。一壶茶仿佛有了神奇的魔力,把喧嚣的尘世隔绝了门外,留下一屋子闲适温馨。相伴了三四十年的老朋友,简直比亲人还亲了,虽说走进了婚姻这座友情的坟墓埋掉了曾经形影不离的陪伴,平日里总是各自为了生计劳劳碌碌,真正聚少离多。难得这样坐在一起,清清茶汤洗去心头的阴霾,大家愈发明白会随风而逝的终归不是心里渴望的情感,经过了岁月淘沙沉淀下来的才是友情的真谛。直到黄昏来叩响门铃,惊醒屋子里几个女人,大家嘻嘻哈哈相视一笑回头重新开始自己柴米油盐的算计。平日里,办公室中,忙完了手头上的事情,就着茶桌上的大肚子水壶冲一杯茶,暖暖地捧在手中,和同事闲话几句,清爽的风从窗子探进来,带起一阵茶香与我撞个满怀,顿觉神清气爽。我总是愿意相信茶几远远比酒席来得简单,所以喝茶时说话也可以随意而不带心机,或者小心翼翼。这样纯粹的聊天让我喜欢。说实话日常上班状态总是带着些莫名的无可奈何,幸亏有了这样一个不算过分的嗜好,平淡的工作也带上了些许明媚的色彩,让我不至于嫌弃。若说粗糙的饮茶,那是偶尔外出,一个人独自行走在陌生城市的大路上,满目的霓虹闪烁却照不到我的心里面去。我也喜欢拎着一个玻璃水壶,几片青碧的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开,仿佛一朵在春风中渐开的花,更像一种酝酿许久的心事在尘世中渐渐化开;清冽的茶水带来熟悉的味道,让我觉得在风中依然可以握得住些许温暖。
  若说喝茶的最奢侈享受,莫过于捧上一卷心爱的书,静静地窝在沙发上,喜欢的茶杯就放在小桌子上,一伸手就够得着。茶香与书香,应该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气味,一點一点,将身心浸透,滋养灵魂。当然这样的惬意时光往往是与周公商量得来的。须得将家里的大小神兽都打发了,才能守着这难得的时光,冲一盏清茶,看水汽自小小茶盏上方袅袅而起,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中慰藉了一双疲惫的眼睛,这双眼睛急切地寻找,或读史,或读诗,哪怕武侠言情,方块的汉字垒成一方神圣净土,心在这个熟悉的角落里慢慢安定下来,浮华褪尽,初心不染,忘记墙上挂钟的指针一圈圈绕过去了,往往一抬眼已是深夜,唯有几颗寒星孤零零挂在天边,与屋子里的这盏台灯遥遥相伴。第二天顶着一对儿熊猫眼上班去,可依然满心欢喜。前一阵子迷上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十里桃林,灼灼桃花,反反复复翻动那些泛着桃花淡淡香味的书页,一时间竟分不清书香还是花香,几欲着魔,幸而有茶可以守住些许灵台清明,待从书中回来,直叹何其有幸何其有幸!
  书与茶,茶与书,是一份解不开的缘化不开的情,书卷在手,清茶在杯,“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茶里书香,更加悠远。
其他文献
一個偶然的机会到温州,办完事情,我提议找个温州的景点逛逛吧。朋友立即百度,于是在烟花三月,我们和江心屿有个美丽的邂逅。江心屿顾名思义,指位于温州瓯江江心的岛屿。江心屿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在我看来,凡被美名为“蓬莱”的地方,那一定是宛若仙境,不是蓬莱,胜似蓬莱。  徜徉在悠悠千载的江心屿畔,望着滔滔不绝的瓯江水,日光散落在江面,铺展
期刊
灵通山在平和县。灵通山是从海底“长”出来的,亿万年前白垩纪火山喷发而成的山体冷峻无言。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6座,最高峰为狮子峰,海拔1287米。灵通大佛、大帽峰、灵通寺以及“珠帘化雨”等七峰、十寺(岩)、十八景故事很多,灵通山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故事味。狮子、玉女、擎天、灵通等七个主要山峰名声尤为响亮。灵通山以前叫大峰山,后来因为明朝大学士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而改名灵通山。灵通山峰
期刊
一  我是1700万岁的牛头山火山。或许你曾听说:中国古火山,“北有五大连池,南有牛头山”。  每天两次,当潮水严格按照农历时间节点,渐涌渐退时,我从烟波浩渺中,逐渐出露到水面上。我迎曙光,赏晚霞,看鸥鹭翱翔,翩翩如仙。还看不同肤色不同年纪的孩子们,慕滨海火山而来,或访古探奇,或嬉戏度假,或避寒越冬。  千万年来,我沐浴日月精华,承接天地灵气,安享人类钦羡的“岁月静好”。然而,我漫长经历中的水火酣
期刊
千年漳州古郡,历史上只出过一名土生土长的状元,即明代的长泰人林震。但漳州市区新华东路教子桥附近,即现在九龙公园边上,有一座古墓——萧状元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今天漳州市新华东路巷口街教子桥,坐落着一座800年历史的古墓,墓碑上横书“漳潮萧氏祖坟”六个大字,该墓建于南宋年间,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丙戌科状元萧国梁的墓地,《漳州府志》里称之为“萧状元墓。”  漳州萧氏
期刊
人类文明的第一串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水岸上来的。水以无穷的魅力注入生机与活力,人类文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旧镇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原是漳州历史文化名港——暾照港,海上贸易极其繁盛,万商云集之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当地百姓引以为傲的旧版世界地图上能找到而管辖它的漳浦县却不能找着的地名。当地人称牯镇,因镇上有山如牛牯回望鹿溪入海口而得名,后去“牛”旁改为古镇,又称旧镇。  临水而构建的
期刊
少时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但是持家有道的父母,总能想方设法让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从前的水果和蔬菜不像现在这样不受时令限制,可以随时解馋。想要吃几个柑桔,非得等到严冬到来。还记那时候,每次吃柑桔时,父亲都会叮嘱我们一定把桔皮留下來。  他把我们剥下来的桔皮,放到那个陪伴他大半辈子的铝制圆坦盘里。天晴的时候,放到太阳下暴晒一番。冬天的大晴天,阳光也是柔软的。父亲有的是等待的耐心。过些时日,待桔皮彻
期刊
人,若略微上点年纪,不可太久不见。  常常相见,便不会有什么特别不同的感受,若太久不见,便会有许多惊讶的发现,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唉,老了!  此感慨,始于若干年前。  一日路遇一老人,约摸八十上下年纪,拄杖而行,其行动不便明显是大病后遗症所致。老人头发稀疏发白,仍一丝不苟地向后梳理着,浑身上下收拾利索,显得精神矍铄。但与其自己的往日相比,已显非常不济。  这位老人,我颇有印象,在我年幼时,他是邻居
期刊
我提着梦影在走  其实不过 是在染缸里又走了一回  其实 裁缝也在云想花想  画饼画不成的圆月  我提着一只鹿腾空而越  邮电已成电邮  无信一身轻的邮差  再也无需担忧——  言语会把轮胎压爆!  缭乱着一种声音的直逼  缭乱着子虚乌有的乌有  当孩子的谎言光鲜起来  我只好蜷缩在颠倒的时空  梦影如是阳光下的肥皂泡  如是舊时光的再次侵蚀  返照着被挖空心思的冷眼  趁月色还在 提梦影行走  
期刊
艾草,气味芳香,又称香艾,有祛湿散寒,温血活血等功效。我喜欢用艾草泡脚,每次泡脚时,闻着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  一次农忙时节,村里来了几个收购艾草的外乡人,他们用大喇叭每天喊着:“艾叶一斤五分钱!艾叶一斤五分钱!”艾草长满田间地头,村民们都动起来了。但大人们实在忙不过来,于是这赚钱的机会就落在了孩子们身上。每天放学,我都提着个大篮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摘艾叶。没几天,村庄附近的
期刊
春暖花开的季节,回味着桃李的芬芳,观赏完灿烂的樱花,漫步在南湖湖畔的小道,蓦一回头,骤然发现绿荫草坪上那醉人的黄花风铃木,更让人一饱眼福。  黄花风铃木,据说,它原产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1997年前我國自南美巴拉圭引进栽种。  黄花风铃木,一听这名字,就已令人醉,它是一种会随着四季变化而更换风貌的树,又是春天来临时的指标花卉。百花丛中,它与众不同,先花后叶,落落大方地盛情绽放,给人一种积极向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