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文化是的“人化”,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和独特性。这一性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尽管企业基层单位都围绕生产经营,油气生产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但由于所处地域的功能、人员素质结构、一定时段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各基层单位仍有构建自身文化框架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油田企业;基层;企业文化;构建;框架;探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255
一、基层单位构建企业文化框架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的“人化”,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和独特性。这一性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尽管企业基层单位都围绕生产经营,油气生产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但由于所处地域的功能、人员素质结构、一定时段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各基层单位仍有构建自身文化框架的发展空间。
一是提高队伍管理效能的保障条件。作为油田企业基层单位,我们更多地强调对基层单位员工实行严格管理,制度约束等手段应用广泛,而行为科学的应用相对滞后。基层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因而政令不畅、贯彻不力、制度得不到落实的情况比较普遍。构建具有较强内在约束力的文化框架,使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员工达到观念上的共识,可以增强员工的集体观、主体观,深度挖掘自己的工作潜力,把各项规章制度自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形成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良性调度机制。
二是提升油田企业良好形象的必要条件。油田企业是国家的能源企业,本身担负着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能,因而形象建设十分重要,形象胜于生命!外在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外显文化,内务管理规范、厂容厂貌整洁,充分展现了企业群体规矩,同时展现了积极向上、忠于企业的内在魅力。因而构建企业文化框架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群体行为的一致性和整体协调性,也符合企业队伍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方向。另一方面,一个基层单位一旦建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成为其他基层单位甚至其他社会组织的榜样,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
三是提高油田企业员工协调工作能力的基础条件。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各工种的分工日益明确,特别是企业基层单位实行了一人多能,一人双岗等管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员工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体工作能力成为生产管理的重要课题摆在企业基层单位领导的面前,解决这一矛盾,一靠制度规范,二靠管理。管理很重要,构建企业文化框架,可以使员工根据规范和氛围的要求自觉调整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使员工之间的个体结合形成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行为能力的集体,把协作中的摩擦和消耗降低到最大限度,实现优化组合。
二、基层单位构建企业文化框架的基本要素
基层单位环境的设置、员工的风貌是物化的企业文化;基层单位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员工工作实践,展示在大众面前是中间层面的企业文化;员工的个性价值追求社会化后的形象、以模范人物为代表反映出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内隐的、最持久发挥作用的企业文化。因而,透过“企业文化”这一抽象概念我们可以找到构建企业文化框架的基本要素,根据企业基层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外在形象。基层单位的环境设置和员工的风貌都是传递文化信息的载体。接待室里的一台饮水机、几张沙发体现企业对群众的尊重,传递给群众企业服务大众的信息;贴在墙上的公示承诺和各项制章制度,体现了员工服务的决心。外在形象的建设一方面需要我们把内在的追求目标通过优美的、恰当的物质语言予以表达,另一方面需要我们通过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来形成。企业基层单位要认真贯彻企业有关规定,从小事抓起,从细微处入手,规范上下级关系、规范同事关系,通过习惯养成,时刻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有序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是价值观念。能否形成比较成熟的,员工个体趋同的,基层单位团队的价值观是构建基层单位企业文化的关键。价值观念是我们工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和宗旨。从整体来看,我们追求的价值观念已经确定并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三老四严、精细严谨”石油企业的优良传统。基层单位围绕这一目标,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近期发展要求,确定本所追求的价值观体系,并用简洁生动、规范的语言予以表达。目标和宗旨的确定必须为广大员工认可,愿意为之长期奋斗,切忌朝定夕改,半途而废。
三是制度体系。企业基层单位构建企业文化框架必须把健全制度体系置于突出位置,把权力与身份分离,与地位分离,以制度来规范各种关系和程序,让员工按章办事。基层领导班子在工作部署、重要事项议定等诸多方面均按规定程序和标准推开,从而在整个基层单位内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氛围,吸引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强化主体意识,形成规范有序的良性工作运行机制,帮助员工摆脱“要我做”的消极应付式的精神状态。
三、基层单位企业文化框架的建设
构建基层单位企业文化框架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企业基层单位要从战略实施的角度出发,认真加以思考,精心进行培育,逐步予以完善。
一是牢固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员工始终居于首要的主体地位。企业文化的主旨与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中心,关心员工、重视员工、尊重员工,为员工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企业基层单位员工的工作对象多、工作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大,长期以来扎根一线、默默无闻。因此既要从严管理又要从优善待员工,既要从生活上予以关心,又要满足其政治上的追求;既要保证其工作的精力,也要考虑其有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精力。要想方设法让基层员工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健全用人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环境,讓优秀人才在基层也能脱颖而出,从而使其安心基层工作,珍惜良好的工作氛围,热爱所在的集体,从而趋同、拥护一个基层单位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二是强化长期经营的意识。一种比较稳定的、带有鲜明个性的文化氛围,不可能一朝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规划,苦心经营。企业基层单位要从小事抓起,点滴养成,长期积累,强化宣传。操作上,从自身的定位、目标的确定、实施的节奏等方面都要集思广益,多方论证,找准突破点和切入口。要在企业共同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工作程序、业务管理规定要求等诸多内容上加以提炼,理清思路。实践中,既要考虑的共性追求目标,更要明确自身的个性目标,创造品牌效应,加速积累进程。
三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基层单位领导要牢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杜绝“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的思维倾向,把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构建基层单位企业文化框架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优先抓好班子建设,“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杜绝独断专行的“家长制”和不要集中的分散主义、自由主义两种极端现象,树立领导班子的民主形象、正气形象、吃苦在前、乐于奉献的形象,发挥班子的龙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精心培养基层单位内的先进典型,挖掘优秀员工的闪光点,加以发扬光大,使之能成为某个方面的代表和广大员工的标杆,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赖海珍;加强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年07期
[2]王哲;浅谈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真正落地生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年第08期
[3]魏凌伟;优秀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全面推进的几点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1年24期
关键词:油田企业;基层;企业文化;构建;框架;探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255
一、基层单位构建企业文化框架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的“人化”,具有比较明显的个性和独特性。这一性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尽管企业基层单位都围绕生产经营,油气生产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但由于所处地域的功能、人员素质结构、一定时段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各基层单位仍有构建自身文化框架的发展空间。
一是提高队伍管理效能的保障条件。作为油田企业基层单位,我们更多地强调对基层单位员工实行严格管理,制度约束等手段应用广泛,而行为科学的应用相对滞后。基层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因而政令不畅、贯彻不力、制度得不到落实的情况比较普遍。构建具有较强内在约束力的文化框架,使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员工达到观念上的共识,可以增强员工的集体观、主体观,深度挖掘自己的工作潜力,把各项规章制度自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形成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良性调度机制。
二是提升油田企业良好形象的必要条件。油田企业是国家的能源企业,本身担负着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能,因而形象建设十分重要,形象胜于生命!外在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外显文化,内务管理规范、厂容厂貌整洁,充分展现了企业群体规矩,同时展现了积极向上、忠于企业的内在魅力。因而构建企业文化框架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群体行为的一致性和整体协调性,也符合企业队伍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方向。另一方面,一个基层单位一旦建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成为其他基层单位甚至其他社会组织的榜样,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
三是提高油田企业员工协调工作能力的基础条件。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各工种的分工日益明确,特别是企业基层单位实行了一人多能,一人双岗等管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员工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体工作能力成为生产管理的重要课题摆在企业基层单位领导的面前,解决这一矛盾,一靠制度规范,二靠管理。管理很重要,构建企业文化框架,可以使员工根据规范和氛围的要求自觉调整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使员工之间的个体结合形成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行为能力的集体,把协作中的摩擦和消耗降低到最大限度,实现优化组合。
二、基层单位构建企业文化框架的基本要素
基层单位环境的设置、员工的风貌是物化的企业文化;基层单位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员工工作实践,展示在大众面前是中间层面的企业文化;员工的个性价值追求社会化后的形象、以模范人物为代表反映出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内隐的、最持久发挥作用的企业文化。因而,透过“企业文化”这一抽象概念我们可以找到构建企业文化框架的基本要素,根据企业基层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外在形象。基层单位的环境设置和员工的风貌都是传递文化信息的载体。接待室里的一台饮水机、几张沙发体现企业对群众的尊重,传递给群众企业服务大众的信息;贴在墙上的公示承诺和各项制章制度,体现了员工服务的决心。外在形象的建设一方面需要我们把内在的追求目标通过优美的、恰当的物质语言予以表达,另一方面需要我们通过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来形成。企业基层单位要认真贯彻企业有关规定,从小事抓起,从细微处入手,规范上下级关系、规范同事关系,通过习惯养成,时刻保持工作环境整洁有序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是价值观念。能否形成比较成熟的,员工个体趋同的,基层单位团队的价值观是构建基层单位企业文化的关键。价值观念是我们工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和宗旨。从整体来看,我们追求的价值观念已经确定并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三老四严、精细严谨”石油企业的优良传统。基层单位围绕这一目标,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近期发展要求,确定本所追求的价值观体系,并用简洁生动、规范的语言予以表达。目标和宗旨的确定必须为广大员工认可,愿意为之长期奋斗,切忌朝定夕改,半途而废。
三是制度体系。企业基层单位构建企业文化框架必须把健全制度体系置于突出位置,把权力与身份分离,与地位分离,以制度来规范各种关系和程序,让员工按章办事。基层领导班子在工作部署、重要事项议定等诸多方面均按规定程序和标准推开,从而在整个基层单位内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氛围,吸引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强化主体意识,形成规范有序的良性工作运行机制,帮助员工摆脱“要我做”的消极应付式的精神状态。
三、基层单位企业文化框架的建设
构建基层单位企业文化框架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企业基层单位要从战略实施的角度出发,认真加以思考,精心进行培育,逐步予以完善。
一是牢固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员工始终居于首要的主体地位。企业文化的主旨与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中心,关心员工、重视员工、尊重员工,为员工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企业基层单位员工的工作对象多、工作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大,长期以来扎根一线、默默无闻。因此既要从严管理又要从优善待员工,既要从生活上予以关心,又要满足其政治上的追求;既要保证其工作的精力,也要考虑其有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精力。要想方设法让基层员工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健全用人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环境,讓优秀人才在基层也能脱颖而出,从而使其安心基层工作,珍惜良好的工作氛围,热爱所在的集体,从而趋同、拥护一个基层单位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二是强化长期经营的意识。一种比较稳定的、带有鲜明个性的文化氛围,不可能一朝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规划,苦心经营。企业基层单位要从小事抓起,点滴养成,长期积累,强化宣传。操作上,从自身的定位、目标的确定、实施的节奏等方面都要集思广益,多方论证,找准突破点和切入口。要在企业共同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工作程序、业务管理规定要求等诸多内容上加以提炼,理清思路。实践中,既要考虑的共性追求目标,更要明确自身的个性目标,创造品牌效应,加速积累进程。
三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基层单位领导要牢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杜绝“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的思维倾向,把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构建基层单位企业文化框架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优先抓好班子建设,“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杜绝独断专行的“家长制”和不要集中的分散主义、自由主义两种极端现象,树立领导班子的民主形象、正气形象、吃苦在前、乐于奉献的形象,发挥班子的龙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精心培养基层单位内的先进典型,挖掘优秀员工的闪光点,加以发扬光大,使之能成为某个方面的代表和广大员工的标杆,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赖海珍;加强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年07期
[2]王哲;浅谈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真正落地生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年第08期
[3]魏凌伟;优秀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全面推进的几点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1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