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品经典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xpsi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是一座文化宝库,是一场饕餮盛宴,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拥有这灿烂的文化而感到无比骄傲。其中,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历经了岁月洗礼,在文学史上始终熠熠生辉,每每赏读都会感受到那无法替代的文学底蕴。
  提及《诗经》,大家都不会陌生。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经历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感受并且学习着《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六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強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的,正是因为经过我们对于《诗经》的了解和理解,才让我们同它有了共鸣。它,反映了社会现实,有喜有忧,所以又是如此的真实。
  犹记得上小学时第一次接触《诗经》,那时年龄尚小,只知道诗要背过才能真正理解,但理解得也不够深刻,记得那是一篇游子盼归诗,名字叫作《采薇》,是雅中的小雅。没有学过《诗经》,便更加理解不了风、雅、颂,以及大雅和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看似朴实无华的景物却寄寓着一颗漂泊孤苦的心。因为战争始终不能归家,而思绪却无时无刻不心念着故乡,这也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心理,这种现实主义正是《诗经》所独有的。
  后来,读了初中,学习了《关雎》和《蒹葭》。不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邈远,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静美,都无不吸引着我的目光,对于美的守望,对于爱情的向往,都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曹操也喜欢引用《诗经》的内容,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都代表着《诗经》在当时的地位与作用。还有《硕鼠》这首诗,其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表达了对于统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愤慨,以及对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这也是《诗经》的现实意义所在。
  高中时代,我们又学习了《无衣》,感受到了对待敌人的态度,以及同仇敌忾的勇气和力量。疫情当前,《无衣》这首诗也激励着众多白衣天使勇敢逆行,不惧危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爱与担当,无悔的选择与执着,让我们知道医生这个词语不是简单的说说,而是无悔的选择。
  如今学习国学经典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不停地追求一种快节奏的生活,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做着现代的事,我们喜欢追剧追星,看一些有关言情或者科幻的小说,看那些奇特的电影,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学习国学经典不是过时,而是一种新的开始,了解国学,才能积淀和深化我们每个人思想中的国学内涵。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软实力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将来。《诗经》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来自生活,但它也是一种艺术,所以又高于生活,绝不仅仅是学习几次就可以理解通透的。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有朝一日方可成为更值得别人欣赏的自己。
  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读书,不能忘记读国学经典;我们学习,不能忘记学国学经典。那些浸润在历史里的国学,让我们感叹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更是我们文化强国建设的巨大底气。学习国学,读懂经典,经典常在,文化常新!
  (作者系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外语系学生)
  (责任编辑 蔡慧玥)
其他文献
漫长又无尽的日子里  清晨,我想吮吸窗口的那滴甘露  一次次烹饪,仿若娴熟的演员走片场  进门,我要整装穿过一条笔直的小道  英俊的小树上,还绽放着五彩的光  传送带接连不断地回放  在机台里,和无声的空气交响  一片片成品,如同风一般来又去  午饭后,车间依旧人满为患  产线上,大家飞速地来回挥舞  只要一停下,就能看到堕落的自己  一切都那么有序  赞美  这令人心驰神往的爱情  在波光粼粼的
期刊
缕缕情思如幻梦,绵绵情思也浓浓。梳理着心事的脉络,只将昔日的花好月圆装进记忆的香囊。秋雨打残了落花的念,夜晚装点了秋的凄凉。所有的愿望终抵不过逝水流年,流年里,一曲笙箫痛断了谁的愁腸?  ——题记  长相思·忧满眉  桃花飞,杏花飞,枝杪残红不复回,飘零为了谁?  倒三杯,饮三杯,借酒消愁忧满眉,夜深情更悲。  长相思·望穿红尘  盼凝眸,待凝眸。望断天涯无尽头,倾依月满楼。  怕泪流,又泪流。遥
期刊
我家有辆夏利车,是2008年买的,当时买车时花了三万三千元钱,用掉了家里小一半的存款。一家人很是喜欢这车,我妈说夏利和宝马的使用价值是一样的,就给车起名叫宝马。  2007年,姥爷得病了,需要每月去医院验血。姥姥姥爷在遵化生活,我们在丰润,两地相距五十三公里。有长途汽车,从家里到汽车站,等车、上车、下车后再找车到遵化的家中,折腾下来就是半天。累先不说,主要是医院采血必须九点前,我妈周五就得请假回家
期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冬至刚过,兰州的雪也稀稀落落地下了两三场了,不知家乡的雪是否仍像记忆中那般厚重。求學兰州已三年有余,然而,我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一草一木;牵挂着家中辛勤劳作的父母;牵挂着儿时乡间的玩伴。  每当独自一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看着路灯下过往行人的身影,我的脑海中总会时不时浮现出家乡的影子。冬至的夜晚,当我躺在床上时,家乡的影子便很自然地出现在了我的梦中。梦中,我在麦积山上
期刊
水滴石穿  从地心深处走来  在溶洞内  逼真地注解炽热的心情  澎湃 澎湃  沸腾为岩浆  骨髓里的清凉,从地球深处  丝丝缕缕涌出,清爽  现代的浮躁  清澈的注意力依附  一尾魚的思念  迸射的活力  让钟乳石  恢复喷发  这千百年来蕴藏的  深刻活力  凝固成景观  在游客的心头落座  钟乳石  钟乳石  在模仿亿万年前的运动  时针在恐龙身上投下  日晷的幻影  磨合 磨合一把远古的石
期刊
忆秦娥·秋声叹  秋声叹,浓云蹙泣惊空乱。惊空乱,苍枫揉碎,骤时昏暗。  烟暝雨坠青竹伞,寥别梦醉孤魂断。孤魂断,彷徨愁紧,冷疏相伴。  卜算子·细雨落孤灯  细雨落孤灯,烟笼遮春幕。  试问缘何独枕眠?却道蛾眉误。  微草缀幽光,寂静轻声语。  忘尽前尘旧梦人,笑看离别路。  蝶恋花·云笼池塘春水素  云笼池塘春水素,摇叶风轻,吹皱波澜处。  细雨含羞偎碧树,盈盈花草浮幽露。  魂断衣身余旧雪,
期刊
我对上海是没有恶意的,我觉得我得提前说一声,以免被扣上地域歧视的帽子,况且上海倒是没必要这么拘谨,毕竟本就没有地域上的压力,要说真的有,那肯定是某些人带着羡慕嫉妒的成分而来的了。我没去过上海,故我所谓的上海精神大抵都是由毛先生熏陶而来的。  不少人总有个奇怪的口头禅,听多了也就成了那个人特有的标志,毛先生外头有名号,就是因为他那口厚重浓郁的口音,加上那句常挂在嘴边的“真呐”。  真呐!毛先生说话的
期刊
時光如逝,瞬间三载,思吾慈母,昼夜时常。  音容颜貌,常留脑海,呜呼吾母,念母悲伤。  思母之德,高风博爱,远近亲邻,皆受恩赏。  不做诳语,不欺世心,教儿育女,不需回报。  母之勤俭,后人难忘,历尽变革,绵绵流长。  抚育七子,家徒四壁,五更织绵,夜半补裳。  日积月累,伤身劳神,病魔缠身,痛在儿肠。  母之爱洁,亲邻悉晓,一尘不染,心表如常。  即使农忙,不忘教子,身教相传,后人难忘。  母之
期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有时候上课玩手机,有时候不交作业,有时还会发生打架、骂人现象。我们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处分,或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有时干脆来个“冷处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今天,当我读了《我的教育理想》的第一章“理想的德育”后,我心里想,我们教师的这些做法是多么“危险”呀。第六条告诉我们:“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
期刊
一  我从十八启风尘,  风尘一路痕迹深。  人生能有几回月,  月下长留当年人。  二  芸芸人世几回逢,  耿耿月华照涪城。  我今遇之以风铃,  夜中长待听歌声。  三  我别晚霞征蓬蜀,  李杜追踪踏寻来。  男儿本在江湖志,  他年作别又谁怀?  四  相知何必曾相闻,  相见无论总怅魂。  长叹何妨希念断,  随风几度梦犹存。  五  小窗獨坐冷云侵,  有时不知自哀吟。  细雨潸潸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