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是一座文化宝库,是一场饕餮盛宴,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拥有这灿烂的文化而感到无比骄傲。其中,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历经了岁月洗礼,在文学史上始终熠熠生辉,每每赏读都会感受到那无法替代的文学底蕴。
提及《诗经》,大家都不会陌生。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经历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感受并且学习着《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六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強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的,正是因为经过我们对于《诗经》的了解和理解,才让我们同它有了共鸣。它,反映了社会现实,有喜有忧,所以又是如此的真实。
犹记得上小学时第一次接触《诗经》,那时年龄尚小,只知道诗要背过才能真正理解,但理解得也不够深刻,记得那是一篇游子盼归诗,名字叫作《采薇》,是雅中的小雅。没有学过《诗经》,便更加理解不了风、雅、颂,以及大雅和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看似朴实无华的景物却寄寓着一颗漂泊孤苦的心。因为战争始终不能归家,而思绪却无时无刻不心念着故乡,这也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心理,这种现实主义正是《诗经》所独有的。
后来,读了初中,学习了《关雎》和《蒹葭》。不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邈远,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静美,都无不吸引着我的目光,对于美的守望,对于爱情的向往,都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曹操也喜欢引用《诗经》的内容,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都代表着《诗经》在当时的地位与作用。还有《硕鼠》这首诗,其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表达了对于统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愤慨,以及对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这也是《诗经》的现实意义所在。
高中时代,我们又学习了《无衣》,感受到了对待敌人的态度,以及同仇敌忾的勇气和力量。疫情当前,《无衣》这首诗也激励着众多白衣天使勇敢逆行,不惧危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爱与担当,无悔的选择与执着,让我们知道医生这个词语不是简单的说说,而是无悔的选择。
如今学习国学经典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不停地追求一种快节奏的生活,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做着现代的事,我们喜欢追剧追星,看一些有关言情或者科幻的小说,看那些奇特的电影,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学习国学经典不是过时,而是一种新的开始,了解国学,才能积淀和深化我们每个人思想中的国学内涵。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软实力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将来。《诗经》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来自生活,但它也是一种艺术,所以又高于生活,绝不仅仅是学习几次就可以理解通透的。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有朝一日方可成为更值得别人欣赏的自己。
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读书,不能忘记读国学经典;我们学习,不能忘记学国学经典。那些浸润在历史里的国学,让我们感叹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更是我们文化强国建设的巨大底气。学习国学,读懂经典,经典常在,文化常新!
(作者系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外语系学生)
(责任编辑 蔡慧玥)
提及《诗经》,大家都不会陌生。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经历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感受并且学习着《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六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強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的,正是因为经过我们对于《诗经》的了解和理解,才让我们同它有了共鸣。它,反映了社会现实,有喜有忧,所以又是如此的真实。
犹记得上小学时第一次接触《诗经》,那时年龄尚小,只知道诗要背过才能真正理解,但理解得也不够深刻,记得那是一篇游子盼归诗,名字叫作《采薇》,是雅中的小雅。没有学过《诗经》,便更加理解不了风、雅、颂,以及大雅和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看似朴实无华的景物却寄寓着一颗漂泊孤苦的心。因为战争始终不能归家,而思绪却无时无刻不心念着故乡,这也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心理,这种现实主义正是《诗经》所独有的。
后来,读了初中,学习了《关雎》和《蒹葭》。不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邈远,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静美,都无不吸引着我的目光,对于美的守望,对于爱情的向往,都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曹操也喜欢引用《诗经》的内容,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都代表着《诗经》在当时的地位与作用。还有《硕鼠》这首诗,其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表达了对于统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愤慨,以及对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这也是《诗经》的现实意义所在。
高中时代,我们又学习了《无衣》,感受到了对待敌人的态度,以及同仇敌忾的勇气和力量。疫情当前,《无衣》这首诗也激励着众多白衣天使勇敢逆行,不惧危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爱与担当,无悔的选择与执着,让我们知道医生这个词语不是简单的说说,而是无悔的选择。
如今学习国学经典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不停地追求一种快节奏的生活,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做着现代的事,我们喜欢追剧追星,看一些有关言情或者科幻的小说,看那些奇特的电影,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学习国学经典不是过时,而是一种新的开始,了解国学,才能积淀和深化我们每个人思想中的国学内涵。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软实力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将来。《诗经》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来自生活,但它也是一种艺术,所以又高于生活,绝不仅仅是学习几次就可以理解通透的。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有朝一日方可成为更值得别人欣赏的自己。
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读书,不能忘记读国学经典;我们学习,不能忘记学国学经典。那些浸润在历史里的国学,让我们感叹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更是我们文化强国建设的巨大底气。学习国学,读懂经典,经典常在,文化常新!
(作者系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外语系学生)
(责任编辑 蔡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