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的分布具有“繁、散、乱、难”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反映高中化学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困生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对此,本文对“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让高中化学教学与学习变简单、变容易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做中教 做中学 教学模式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积极的调整,善于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入手,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时刻保持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克服化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一、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结合.“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发展趋势.
1.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目标
“做中教、做中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以“做”为中心,持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情感素质等,以系统化的教学目标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帮助高中生奠定专业的学科基础,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科学认知和主观参与.
2.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多样化
要想将“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贯彻与落实,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动手与实践的机会,营造近似于“真人秀”式的自主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单纯的化学理论知识传授或教师主导化学实验的旧套路,通过任务与情境的巧妙配合,构建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新模式.
3.以学生的“做”为中心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以化学教师为主导的流水化教学模式,而“做中教、做中学”则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做”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教师只是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恰时的干预,真正将学生的能力锻炼和提升放到首位.
4.矫正化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高中化学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对自身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重点提升化学学科教学的专业能力,优化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高中化学教师还应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协助学困生克服对高中化学的畏难心理,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重拾学习化学的信心.
二、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具体实践
1.加大实验教學设备的投入
要顺利实施“做中教、做中学”,就必须具备“做”这一环节所需的基础硬件设施,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实现教室、实验室合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合一,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改为边讲边实验、边演示边实验、边实验边学习,让学生在亲身“做”的实践中,体验化学知识和原理,感受到化学教学带来的愉悦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优化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优化高中化学课程体系是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需要化学教师突破传统课程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限制,将高中化学的教学总目标和教学对象的个性化特点相结合,体现化学课程教学的多样性.
例如,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在确保必修课教学质量可以得到保障的课时基础上,针对性地设定几个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偏好选择,为学生的“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些选修课程可以放在中午或晚间或周末,以30分钟左右为宜,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选修课程中,化学教师依据各组学生兴趣爱好,科学设计教学任务,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做”的能力和兴趣,推动学生更好的个性化发展.
3.优化教学的形式
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下,要让“做”来统领高中化学“教”和“学”的核心过程,可以以任务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为突破口,激发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颠覆教师主导的传统一言堂模式,让整个化学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共同完成.
例如,在讲“乙醇分子结构”时,教师首先可以进行课程导入的有效设计,因为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教师可以通
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古诗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然后设问:酒能使人兴奋,但为什么人会喝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乙醇的性质和分子结构进行研究.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应在实验中进行,观察乙醇的特点,设计几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和思考乙醇的化学性质,进而再过渡到对乙醇分子结构的介绍上来.如此一来,不仅教会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还使“做”过实验的学生对乙醇性质全面认知的探求欲望更加强烈.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安排“酒驾的危害”等主题调查活动,实现“做”的有效延伸和化学与生活的有效对接.
4.创新评价制度
为确保“做中教、做中学”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果,现有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尤为重要.学科成绩的评定要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技能的运用与创新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化学教师要体现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建立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5.注重“做中教”和“做中学”的互动
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不仅需要加强“教”、“学”、“做”各个环节上的沟通与交流,而且需要更多的师生角色互换活动.
例如,在讲“乙炔的性质”时,教师用“善意的谎言”告知学生几个乙炔的真性质和伪性质,让学生自行检验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而自己扮演“学生”,在旁观察,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组装实验仪器,对乙炔的性质进行检验,这时他们已不再是旁观者、学习者,而是“做中教”的“教师”,这种角色的互换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和能力的强化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化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和谐.
综上所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让教师心中时时有学生,尊重与信任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消化能力,从而逐渐使学生觉得学习化学不再是一种苦难,而是一种充满快乐、充满趣味的活动体验,让学生能够笃行致知,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活教育”.
参考文献
吴慧英. 从预设和生成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
李钢.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张梦侠. 教学反思贯穿于化学教学过程中[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王后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06).
关键词:高中化学 做中教 做中学 教学模式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积极的调整,善于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入手,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时刻保持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亲身操作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克服化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一、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结合.“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发展趋势.
1.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目标
“做中教、做中学”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以“做”为中心,持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情感素质等,以系统化的教学目标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帮助高中生奠定专业的学科基础,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科学认知和主观参与.
2.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多样化
要想将“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贯彻与落实,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动手与实践的机会,营造近似于“真人秀”式的自主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单纯的化学理论知识传授或教师主导化学实验的旧套路,通过任务与情境的巧妙配合,构建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新模式.
3.以学生的“做”为中心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以化学教师为主导的流水化教学模式,而“做中教、做中学”则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做”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教师只是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恰时的干预,真正将学生的能力锻炼和提升放到首位.
4.矫正化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高中化学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对自身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重点提升化学学科教学的专业能力,优化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高中化学教师还应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协助学困生克服对高中化学的畏难心理,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重拾学习化学的信心.
二、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具体实践
1.加大实验教學设备的投入
要顺利实施“做中教、做中学”,就必须具备“做”这一环节所需的基础硬件设施,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实现教室、实验室合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合一,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改为边讲边实验、边演示边实验、边实验边学习,让学生在亲身“做”的实践中,体验化学知识和原理,感受到化学教学带来的愉悦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优化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优化高中化学课程体系是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需要化学教师突破传统课程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种种限制,将高中化学的教学总目标和教学对象的个性化特点相结合,体现化学课程教学的多样性.
例如,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在确保必修课教学质量可以得到保障的课时基础上,针对性地设定几个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偏好选择,为学生的“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些选修课程可以放在中午或晚间或周末,以30分钟左右为宜,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选修课程中,化学教师依据各组学生兴趣爱好,科学设计教学任务,充分挖掘和调动学生“做”的能力和兴趣,推动学生更好的个性化发展.
3.优化教学的形式
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下,要让“做”来统领高中化学“教”和“学”的核心过程,可以以任务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为突破口,激发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颠覆教师主导的传统一言堂模式,让整个化学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共同完成.
例如,在讲“乙醇分子结构”时,教师首先可以进行课程导入的有效设计,因为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教师可以通
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古诗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然后设问:酒能使人兴奋,但为什么人会喝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乙醇的性质和分子结构进行研究.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应在实验中进行,观察乙醇的特点,设计几组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和思考乙醇的化学性质,进而再过渡到对乙醇分子结构的介绍上来.如此一来,不仅教会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还使“做”过实验的学生对乙醇性质全面认知的探求欲望更加强烈.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安排“酒驾的危害”等主题调查活动,实现“做”的有效延伸和化学与生活的有效对接.
4.创新评价制度
为确保“做中教、做中学”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果,现有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尤为重要.学科成绩的评定要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技能的运用与创新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化学教师要体现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建立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5.注重“做中教”和“做中学”的互动
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不仅需要加强“教”、“学”、“做”各个环节上的沟通与交流,而且需要更多的师生角色互换活动.
例如,在讲“乙炔的性质”时,教师用“善意的谎言”告知学生几个乙炔的真性质和伪性质,让学生自行检验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而自己扮演“学生”,在旁观察,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组装实验仪器,对乙炔的性质进行检验,这时他们已不再是旁观者、学习者,而是“做中教”的“教师”,这种角色的互换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和能力的强化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化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和谐.
综上所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让教师心中时时有学生,尊重与信任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消化能力,从而逐渐使学生觉得学习化学不再是一种苦难,而是一种充满快乐、充满趣味的活动体验,让学生能够笃行致知,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活教育”.
参考文献
吴慧英. 从预设和生成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
李钢.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张梦侠. 教学反思贯穿于化学教学过程中[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王后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