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美的城区 什刹海巨变
前不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特辑中,把什刹海选为中国最美的城区之一。什刹海是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有名人故居游、王府游、胡同游、夜景游和酒吧一条街游等,名目繁多。
元朝时,什刹海是大运河北端的码头。当时,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运河运来南方的粮食在这里落地,一些“米粮库”“磨盘院” 等北京胡同的名称都是运粮码头带来的,至今未改。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后来这里成为市民的消夏之地,曾经是我童年生活的平台,是我观看花花世界的桌面,是我顽皮撒野的场地,也是我认识复杂社会的窗口。
扒车的冒险游戏
1948年,我11岁,住在什刹海南边内恭俭胡同磨盘院。父亲曾留学日本,受到内山完造(鲁迅先生的日本朋友)
开书店传播新文化的影响,在平安里路西开了一家“万象书店”。父亲忙于生计,母亲死于美国兵制造的惨案,所以没人管我,我便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我自幼得祖母疼爱与放纵,逐渐成了“野孩子”,经常逃学,在什刹海一带疯跑。
由祖父家到父亲家,从北海后门乘有轨电车到平安里。北京的老电车是西洋制造,卖票的一吹铜哨“呜——呜——”司机脚下一踩“铛——铛——”车就开了。要扒车的野孩子等车一启动,飞快纵身扒住车后窗(木制的、上下开),两脚踏在大挂钩上。到了站,趁车还没停稳,麻溜下来,待车走再上去,跟卖票的捉迷藏。扒车玩虽然比不上美国电影里的泰山在树间飞来飞去那么刺激(当时正放映美国泰山故事五彩片《蛇仙美人》),但还有些冒险的趣味,以此来炫耀自己不用买票,颇有成就感。
什刹海里的小本买卖
夏天,是什刹海的黄金季节。湖里荷花、芦苇、鸡头米、荸荠等水生植物茂盛,水鸟在其间穿梭飞行,鱼儿跃水更增添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什刹海长堤(据说是清朝权臣和所修)和南岸在夏天聚集很多摊贩。小吃茶水之外,有卖荷花骨朵的,卖莲蓬的,卖荷叶的。蝈蝈放在小笼里卖,蜻蜓和知了绑在草杆上卖,蚯蚓则论包卖,蛐蛐论只卖。夏天时,蜻蜓和知了一点也不值钱,不是穷到一定份儿上,不会做这样的小本生意。红枣加工的下脚料——枣核也有卖的,当然是很便宜了,供穷人放在嘴里嘬一嘬,尝尝枣的味道。
湖南岸打地摊的艺人舞刀弄叉、耍猴吞剑。收钱的时机很有讲究,吞剑艺人剑入口腹之后,呼哧带喘,脸涨得通红,这时手端盘子走到观众前讨钱,讨到钱后,再把剑吐出来,用现在的话讲叫很悬很煽情。声势最大的要数马戏团了,马戏大棚里不时传出吆喝声、喝彩声,外面揽客的大喇叭里播放着各种歌曲。
老北京人讲究“玉泉山的水,什刹海的冰”。什刹海南岸的大冰窖有点名气。冬天,工人把湖里的冰切割成长方体,就近拖入冰窖。到夏天,许多人来买冰块。当工人把大块冰砸碎时,冰块四溅,这时等候在那里的小孩子一拥而上,抢食解暑。
要饭花子的天堂
什刹海东边是鼓楼前街,鼓楼到后门之间商铺很多,旧时大买卖家的门脸雕梁画栋,隐约可见,还能看出当年奢华排场的痕迹。我常看见三五成群的要饭花子来讨要。领头的手里拿着呱嗒板儿(竹板)或是牛肩胛骨做的“哗啦棒”,先是为买卖家唱“恭喜发财”一类吉祥话儿。如若不给钱,便赖着不走。再不给,就开骂了:“唉,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棺材铺。棺材铺里棺材好,装上你家老板跑不了。”围观的人逐渐多了,影响了生意,老板只好答对一下。但这伙儿走了,下一伙儿又来了。我有时逃学,夹着书包和野孩子们一起,跟在要饭花子后头看热闹。当他们同老板较上劲儿了,我们就帮要饭的“噢噢”地起哄。在这里,花子们至少也能吃上几口凉饭。
炸了“鸡窝”
内恭俭胡同和北海之间只隔一条夹道。北海的墙有一丈多高,在年久失修的地方,凿出一个个窝儿,就可以攀爬上去,再找个地势高的山丘跳下去,便可逃票入园了。我经常泡在公园里,这里成了我的乐园。
北海东岸有起伏的小土山,到了春天全是山桃花,夏天则杂草丛生,几乎无人光顾,山后面就更没人去了。我们这些孩子,只要有蛐蛐可捉,哪儿都去。一次,在山后竟然碰上人了,是一男一女鬼鬼祟祟抱在一起,虽不知他们在做什么,总觉得没做好事。于是大喊:“有人!”喊完便撒丫子跑。后来,大点儿的孩子告诉我们,那个穿花旗袍的女人叫花蝴蝶,那个穿深色旗袍的叫“黑寡妇”。她们都是“野鸡”(妓),山后面是个“鸡窝”。看来我们那次是炸了“鸡窝”了!
我家长辈多受过高等教育,战乱年代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能在家赋闲,变卖家具衣物,勉强度日。可是青年学生们正处在饥饿、失学和受迫害的前沿,情形更加窘迫,他们常到北海抒发情怀。傍晚,一些青年学生划着船,哼唱着《渔光曲》,用碗扣在嘴上,发出有回声的节奏和旋律,顺着水面悠悠传来。歌声既是凄楚哀婉的陈述,又是反抗命运的呐喊。所幸一部分人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光明之路。但部分青年没有找到光明之路,生活一片黑暗,走上了自杀之路,其中以女青年为多。我在北海多次看到从水中捞起跳水自杀的女青年。
童子军和小孩队
学校里有官办的童子军,身着绿色卡叽布军服,手握军棍,头戴遮阳帽,腰挂捆绑绳,在学校操场上列队很是威风。童子军这一套行头花钱不少,许多小学生不能加入或不愿加入,所以心里不平,就编出了顺口溜:“童子军真抖神,脑袋扣着臭尿盆,手里拿着要饭棍,腰间别着上吊绳。”民间小孩组织,叫“小孩队”,是大一点的小孩带上胡同里的小孩组成的极其松散的组织。临时找个师傅,教教拳脚。腰间别着马掌儿和飞轮(自行车上的),手里握着电线拧成的麻花状的鞭子,这都是打仗的家伙,专门儿对外边的小孩逞凶。我身上也带着把飞轮,自我感觉很棒,不过一个人总感到势孤力单,总想找到“组织”,但最后还是没找着。
蒋总统上了墙,
美国援助我一双高跟鞋
我年纪不大,却花过多种货币,有伪满洲国的、华北联合准备银行的、东北三省流通券,还有法币,1948年使用的是金元券。法币、金元券一个比一个毛,票面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一斤重的低面值金元券买不来一斤棒子面,纸币越来越不值钱了,邻居家甚至用金元券来糊墙,花花绿绿,很是好看。1948年,蒋委员长经过一番选举改称了总统,也随着金元券上了墙。总统在墙上看着这个破烂不堪的国家,眼睛眨也不眨,不知他在想什么。
美国援华物资也陆续发放到学校,我姐姐上中学,拿回来了美国罐头,还有人得到美国军毯。一天,我所在的小学也开始发放,一些旧衣服和鞋堆在教室前面。老师给这些东西编了号,让同学们抽签。我居然抽到了一双红色女高跟鞋!拿回家后谁也用不上,卖破烂也无人要,最后没办法,烧火了。现在想想,当时大学教授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要美国援助的面粉,真是有骨气啊!
各式各样国民党兵大拼盘
解放战争的战火逼近北平,买书的人少了,父亲的书店很快就关门了。继母在海淀卫生所(解放后是海淀区卫生局)找了工作,我便随父母来到海淀镇居住。国民党败兵从四面八方来到北平,北平成了各式各样兵的大拼盘。有一个汽车连硬是住进了卫生所大院,据说这是国民党的杂牌军,他们军装不整,有鞋无袜,有饭无菜,张口骂人,动辄打人。有的到我家什么都“借”,不过是有借无还。
一天傍晚,西山传来了隆隆炮声。父亲叫我去买豆腐,我拿着水瓢来到海淀北口叫“老虎洞”的地方一看,哪里还有什么卖豆腐的,买卖家全上板了。这时,天色已经暗下来,街上也没人了,只见西山那边火光一闪,接着就是“轰隆轰隆”的炮响,不绝于耳,我一溜小跑奔回家。
第二天早晨,国民党的汽车连开始撤退,连长答应我父亲把我捎到城里的祖父家。我站在车上,看到涌向西直门的路上有马车、汽车、坦克、步兵、骑兵,十分混乱。国民党的军队分中央军、地方军和杂牌军,待遇大相径庭。中央军身着美式军服,胸前挎着冲锋枪,背包里有美国军毯。军官坐美式吉普车,士兵坐美式十轮大卡车。而地方军和杂牌军,穿的是臃肿的黄棉袄,拖着沉重的大头鞋,蓬头垢面,不堪入目。宪兵是这里边最抢眼的,头盔上有“宪兵”二字,白色武装带,军服笔挺,挎冲锋枪,带白手套,在国民党兵中地位最高。国民党高官出行也由他们来当保镖。迫害进步青年时,宪兵也最凶残。
德胜门小市的新报童
家里变卖的东西差不多了,剩下的拿到德胜门小市去卖,打算卖个好价钱。每天起早,祖父把两个大包袱挂在自行车上。早市顺城墙一字排开,人山人海,卖什么的都有。随便找个地角,打开包袱把东西摊开。祖父坐在那里看摊,我就没事了,从东头到西头遛来遛去。看见卖军毯的、换大洋(银元)的、卖报的都不摆摊,而是穿行在人流间。卖军毯的把毯子挎在胳膊上,嘴里念念有词:“美国军毯了,纯羊毛不掺假了!”同顾客讨价还价时,把毯子盖在双方手上:“这个数!”“不成,这个数!”用手指比划价格,不让其他人知道底数。
法币、金元券、东北三省流通券这些纸币全不行了,银元最受欢迎,换大洋的手掌中银元不时地抛起,“哗啦哗啦”作响,不停地吆喝“有大头(袁世凯)的,有小头(孙中山)的,还有鹰头(墨西哥)的您呐!”交易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银元,用力一吹,放在耳边听声,验明真假。
卖报小孩也夹在人流中叫卖。我想起那流行的“卖报歌”,自己也跃跃欲试。一天,我早早便去批发报纸,把报纸拿到早市上,挎在胳膊上,学着别的报童吆喝道:“卖报咧!看报咧!《新民晚报》!瞧一瞧,西城有人跳楼了,看一看,何思源家被炸了!”大概卖了几十份,挣的钱买了“锅篦子”(大油饼),用马莲穿着提着拿回家。祖母那个高兴啊,说:“我的大孙子能挣钱顾家了!”
告别1948,迎来新生活
1948年的日子过不下去了,终于迎来了1949年北平的和平解放。一天,父亲身穿崭新的礼服呢灰大褂,进了院子就喊:“妈!妈!我来了!”我长那么大,从未见到父亲脸上有那么灿烂的笑容。不久,父亲到华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学习和工作,祖父的同学阎宝航(中共党员社会活动家)介绍他到颐和园工作。我去内恭俭胡同东侧的文德小学念书,再也不逃学了。新生活开始了。
编辑/李小灵
[email protected]
前不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特辑中,把什刹海选为中国最美的城区之一。什刹海是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有名人故居游、王府游、胡同游、夜景游和酒吧一条街游等,名目繁多。
元朝时,什刹海是大运河北端的码头。当时,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运河运来南方的粮食在这里落地,一些“米粮库”“磨盘院” 等北京胡同的名称都是运粮码头带来的,至今未改。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后来这里成为市民的消夏之地,曾经是我童年生活的平台,是我观看花花世界的桌面,是我顽皮撒野的场地,也是我认识复杂社会的窗口。
扒车的冒险游戏
1948年,我11岁,住在什刹海南边内恭俭胡同磨盘院。父亲曾留学日本,受到内山完造(鲁迅先生的日本朋友)
开书店传播新文化的影响,在平安里路西开了一家“万象书店”。父亲忙于生计,母亲死于美国兵制造的惨案,所以没人管我,我便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我自幼得祖母疼爱与放纵,逐渐成了“野孩子”,经常逃学,在什刹海一带疯跑。
由祖父家到父亲家,从北海后门乘有轨电车到平安里。北京的老电车是西洋制造,卖票的一吹铜哨“呜——呜——”司机脚下一踩“铛——铛——”车就开了。要扒车的野孩子等车一启动,飞快纵身扒住车后窗(木制的、上下开),两脚踏在大挂钩上。到了站,趁车还没停稳,麻溜下来,待车走再上去,跟卖票的捉迷藏。扒车玩虽然比不上美国电影里的泰山在树间飞来飞去那么刺激(当时正放映美国泰山故事五彩片《蛇仙美人》),但还有些冒险的趣味,以此来炫耀自己不用买票,颇有成就感。
什刹海里的小本买卖
夏天,是什刹海的黄金季节。湖里荷花、芦苇、鸡头米、荸荠等水生植物茂盛,水鸟在其间穿梭飞行,鱼儿跃水更增添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什刹海长堤(据说是清朝权臣和所修)和南岸在夏天聚集很多摊贩。小吃茶水之外,有卖荷花骨朵的,卖莲蓬的,卖荷叶的。蝈蝈放在小笼里卖,蜻蜓和知了绑在草杆上卖,蚯蚓则论包卖,蛐蛐论只卖。夏天时,蜻蜓和知了一点也不值钱,不是穷到一定份儿上,不会做这样的小本生意。红枣加工的下脚料——枣核也有卖的,当然是很便宜了,供穷人放在嘴里嘬一嘬,尝尝枣的味道。
湖南岸打地摊的艺人舞刀弄叉、耍猴吞剑。收钱的时机很有讲究,吞剑艺人剑入口腹之后,呼哧带喘,脸涨得通红,这时手端盘子走到观众前讨钱,讨到钱后,再把剑吐出来,用现在的话讲叫很悬很煽情。声势最大的要数马戏团了,马戏大棚里不时传出吆喝声、喝彩声,外面揽客的大喇叭里播放着各种歌曲。
老北京人讲究“玉泉山的水,什刹海的冰”。什刹海南岸的大冰窖有点名气。冬天,工人把湖里的冰切割成长方体,就近拖入冰窖。到夏天,许多人来买冰块。当工人把大块冰砸碎时,冰块四溅,这时等候在那里的小孩子一拥而上,抢食解暑。
要饭花子的天堂
什刹海东边是鼓楼前街,鼓楼到后门之间商铺很多,旧时大买卖家的门脸雕梁画栋,隐约可见,还能看出当年奢华排场的痕迹。我常看见三五成群的要饭花子来讨要。领头的手里拿着呱嗒板儿(竹板)或是牛肩胛骨做的“哗啦棒”,先是为买卖家唱“恭喜发财”一类吉祥话儿。如若不给钱,便赖着不走。再不给,就开骂了:“唉,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棺材铺。棺材铺里棺材好,装上你家老板跑不了。”围观的人逐渐多了,影响了生意,老板只好答对一下。但这伙儿走了,下一伙儿又来了。我有时逃学,夹着书包和野孩子们一起,跟在要饭花子后头看热闹。当他们同老板较上劲儿了,我们就帮要饭的“噢噢”地起哄。在这里,花子们至少也能吃上几口凉饭。
炸了“鸡窝”
内恭俭胡同和北海之间只隔一条夹道。北海的墙有一丈多高,在年久失修的地方,凿出一个个窝儿,就可以攀爬上去,再找个地势高的山丘跳下去,便可逃票入园了。我经常泡在公园里,这里成了我的乐园。
北海东岸有起伏的小土山,到了春天全是山桃花,夏天则杂草丛生,几乎无人光顾,山后面就更没人去了。我们这些孩子,只要有蛐蛐可捉,哪儿都去。一次,在山后竟然碰上人了,是一男一女鬼鬼祟祟抱在一起,虽不知他们在做什么,总觉得没做好事。于是大喊:“有人!”喊完便撒丫子跑。后来,大点儿的孩子告诉我们,那个穿花旗袍的女人叫花蝴蝶,那个穿深色旗袍的叫“黑寡妇”。她们都是“野鸡”(妓),山后面是个“鸡窝”。看来我们那次是炸了“鸡窝”了!
我家长辈多受过高等教育,战乱年代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能在家赋闲,变卖家具衣物,勉强度日。可是青年学生们正处在饥饿、失学和受迫害的前沿,情形更加窘迫,他们常到北海抒发情怀。傍晚,一些青年学生划着船,哼唱着《渔光曲》,用碗扣在嘴上,发出有回声的节奏和旋律,顺着水面悠悠传来。歌声既是凄楚哀婉的陈述,又是反抗命运的呐喊。所幸一部分人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光明之路。但部分青年没有找到光明之路,生活一片黑暗,走上了自杀之路,其中以女青年为多。我在北海多次看到从水中捞起跳水自杀的女青年。
童子军和小孩队
学校里有官办的童子军,身着绿色卡叽布军服,手握军棍,头戴遮阳帽,腰挂捆绑绳,在学校操场上列队很是威风。童子军这一套行头花钱不少,许多小学生不能加入或不愿加入,所以心里不平,就编出了顺口溜:“童子军真抖神,脑袋扣着臭尿盆,手里拿着要饭棍,腰间别着上吊绳。”民间小孩组织,叫“小孩队”,是大一点的小孩带上胡同里的小孩组成的极其松散的组织。临时找个师傅,教教拳脚。腰间别着马掌儿和飞轮(自行车上的),手里握着电线拧成的麻花状的鞭子,这都是打仗的家伙,专门儿对外边的小孩逞凶。我身上也带着把飞轮,自我感觉很棒,不过一个人总感到势孤力单,总想找到“组织”,但最后还是没找着。
蒋总统上了墙,
美国援助我一双高跟鞋
我年纪不大,却花过多种货币,有伪满洲国的、华北联合准备银行的、东北三省流通券,还有法币,1948年使用的是金元券。法币、金元券一个比一个毛,票面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一斤重的低面值金元券买不来一斤棒子面,纸币越来越不值钱了,邻居家甚至用金元券来糊墙,花花绿绿,很是好看。1948年,蒋委员长经过一番选举改称了总统,也随着金元券上了墙。总统在墙上看着这个破烂不堪的国家,眼睛眨也不眨,不知他在想什么。
美国援华物资也陆续发放到学校,我姐姐上中学,拿回来了美国罐头,还有人得到美国军毯。一天,我所在的小学也开始发放,一些旧衣服和鞋堆在教室前面。老师给这些东西编了号,让同学们抽签。我居然抽到了一双红色女高跟鞋!拿回家后谁也用不上,卖破烂也无人要,最后没办法,烧火了。现在想想,当时大学教授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要美国援助的面粉,真是有骨气啊!
各式各样国民党兵大拼盘
解放战争的战火逼近北平,买书的人少了,父亲的书店很快就关门了。继母在海淀卫生所(解放后是海淀区卫生局)找了工作,我便随父母来到海淀镇居住。国民党败兵从四面八方来到北平,北平成了各式各样兵的大拼盘。有一个汽车连硬是住进了卫生所大院,据说这是国民党的杂牌军,他们军装不整,有鞋无袜,有饭无菜,张口骂人,动辄打人。有的到我家什么都“借”,不过是有借无还。
一天傍晚,西山传来了隆隆炮声。父亲叫我去买豆腐,我拿着水瓢来到海淀北口叫“老虎洞”的地方一看,哪里还有什么卖豆腐的,买卖家全上板了。这时,天色已经暗下来,街上也没人了,只见西山那边火光一闪,接着就是“轰隆轰隆”的炮响,不绝于耳,我一溜小跑奔回家。
第二天早晨,国民党的汽车连开始撤退,连长答应我父亲把我捎到城里的祖父家。我站在车上,看到涌向西直门的路上有马车、汽车、坦克、步兵、骑兵,十分混乱。国民党的军队分中央军、地方军和杂牌军,待遇大相径庭。中央军身着美式军服,胸前挎着冲锋枪,背包里有美国军毯。军官坐美式吉普车,士兵坐美式十轮大卡车。而地方军和杂牌军,穿的是臃肿的黄棉袄,拖着沉重的大头鞋,蓬头垢面,不堪入目。宪兵是这里边最抢眼的,头盔上有“宪兵”二字,白色武装带,军服笔挺,挎冲锋枪,带白手套,在国民党兵中地位最高。国民党高官出行也由他们来当保镖。迫害进步青年时,宪兵也最凶残。
德胜门小市的新报童
家里变卖的东西差不多了,剩下的拿到德胜门小市去卖,打算卖个好价钱。每天起早,祖父把两个大包袱挂在自行车上。早市顺城墙一字排开,人山人海,卖什么的都有。随便找个地角,打开包袱把东西摊开。祖父坐在那里看摊,我就没事了,从东头到西头遛来遛去。看见卖军毯的、换大洋(银元)的、卖报的都不摆摊,而是穿行在人流间。卖军毯的把毯子挎在胳膊上,嘴里念念有词:“美国军毯了,纯羊毛不掺假了!”同顾客讨价还价时,把毯子盖在双方手上:“这个数!”“不成,这个数!”用手指比划价格,不让其他人知道底数。
法币、金元券、东北三省流通券这些纸币全不行了,银元最受欢迎,换大洋的手掌中银元不时地抛起,“哗啦哗啦”作响,不停地吆喝“有大头(袁世凯)的,有小头(孙中山)的,还有鹰头(墨西哥)的您呐!”交易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银元,用力一吹,放在耳边听声,验明真假。
卖报小孩也夹在人流中叫卖。我想起那流行的“卖报歌”,自己也跃跃欲试。一天,我早早便去批发报纸,把报纸拿到早市上,挎在胳膊上,学着别的报童吆喝道:“卖报咧!看报咧!《新民晚报》!瞧一瞧,西城有人跳楼了,看一看,何思源家被炸了!”大概卖了几十份,挣的钱买了“锅篦子”(大油饼),用马莲穿着提着拿回家。祖母那个高兴啊,说:“我的大孙子能挣钱顾家了!”
告别1948,迎来新生活
1948年的日子过不下去了,终于迎来了1949年北平的和平解放。一天,父亲身穿崭新的礼服呢灰大褂,进了院子就喊:“妈!妈!我来了!”我长那么大,从未见到父亲脸上有那么灿烂的笑容。不久,父亲到华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学习和工作,祖父的同学阎宝航(中共党员社会活动家)介绍他到颐和园工作。我去内恭俭胡同东侧的文德小学念书,再也不逃学了。新生活开始了。
编辑/李小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