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性传承调查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haoba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彝族传统建筑是彝族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物质文化符号。凉山彝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失去了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感知。本文通过对彝族传统建筑文化中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进行浅析,以凉山州美姑县四吉村为个例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四吉村传统建筑文化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让彝族传统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凉山美姑彝族;传统文化;建筑民俗;传承
  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俗话说,人之衣食住行乃民族的大文化体系。彝族人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民居建筑有机结合起来,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凉山州美姑县以前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凉山彝族的核心区域,受外界的影响非常小,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凉山彝族的本土文化特征,尤其是其民居建筑。但随着现代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冲击着这类传统的彝族民居。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提速,在凉山彝区开展的“彝家新寨”工程的迅速开展,许许多多的彝族村民对物质文化和生活环境改善的要求越来越多,对本民族传统的居住条件和改造有了更高的需求。传统的彝族民居聚居区的建筑和居住形式由此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要如何将这种变化与传统文化和彝族人的社会发展相结合,成为现如今凉山彝区发展的一大难题。
  一、美姑县四吉村概况
  美姑是彝语“莫古”的译音,意为中心部腹心地。四吉村位于美姑县境东南部,东邻雷波县,西接越西县,南连昭觉县,北毗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北与甘洛县连界,东北同马边彝族自治县接壤。距美姑县城全程约9.09公里,坐车大约3个多小时。是一个位于黄茅埂山下的高海拔村落,全村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全村人口目前共有103户。四吉村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交汇处,山峦起伏,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河流纵横。这里属低纬度高原性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降水量北部多南部少,分布不均。还未去到四吉村,县城里的彝族老乡就说四吉村是当地至今还保留着最為传统的彝族传统建筑——“皮依”,亦是瓦板房的村落之一。整个村子坐落在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山脚下,山腰是成片的草甸。错落有致的瓦板房整齐有序的伫立着。有的人家已拆迁到山脚下居住,但是原址依旧保留着。整个小村落显得原始古朴,又不乏生机。
  二、四吉村彝族传统建筑现状
  (一)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而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国的物质民俗丰富多彩,其中建筑民俗最为厚重,因为它既是一曲“凝固的音乐”,又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四吉村彝族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物质符号。
  1、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的思想基础是“祖界”和“三魂论”。四吉村居民在建造祖灵中柱时,有一套仪式;在修建房门时,也有一套禁忌。因为彝族人普遍认为已故祖先有三个灵魂,并且它们各有不同归宿。一魂守坟,一魂回归祖先发祥地,一魂守护灵牌,它们三个融为一体,在冥冥中影响和左右着后代子孙的福祸兴衰。[1]灵魂,彝族人称“玛都”。四吉村的每一户民居都会有供祖灵的神龛,有的会放在火塘上方,有的在楼上,有的会放在家堂上。彝族民居的中柱是不能抚摩和依靠的,因为彝族人认为中柱是通天地神人的阶梯,同时又是划分祖先层次的空间分界。[2]并且四吉村的就传统民居房门朝向一般是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院门不能正对着堂屋的门,一般都设在正房的侧墙或后墙处。一方面起到防风保暖和注重私密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军事防卫的作用。[3]
  2、火塘崇拜
  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随着住宅建筑技术的出现,火就成了它须臾不能离开的居民。[4]在四吉村彝族传统民居里没有火塘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火塘是彝族居民家庭活动的中心,饮食起居都离不开它。因为火塘的位置在屋中央,人们在火塘边煮饮、取暖、睡觉、议事,它是内部空间的主体及全家聚集的中心,也是室内毕摩仪式活动的中心。在四吉村的彝族人家里,火塘是最为神圣的地方,火塘右上方是放神龛的地方,任何人不许触动,平时也不许任何人从火塘上方跨过,也不准用脚蹬火塘里的三锅庄。锅庄设置在彝族传统民居的客堂,以石头镶刻而成。三角插三块石条,有的人家也会用铁条。石条上刻以各种花纹,有云朵状,竹子纹样和神鸟怪兽和不知名的图案。此锅庄常用作煮茶、吸烟、围火取暖以及起居等用,彝族先辈们平时终日燃火,熊熊不绝。[5]火塘两边会放竹席,进门的左边为客位,右边为主位。三锅庄四周也很讲究,上方是主人和长辈的位置。左方是客人们的位置。右方是炊事活动的位置。
  3、风水选址
  民居的选址,过去彝族人多会讲究“前面有坝可种粮,后面有山可放羊”。风水选址时,主人家要请专门的风水先生-“苏尼”为其看风水,因为彝族人认为家里的妻子是打理整个家所有的家务,并且代表了家庭的形象,所以彝族人一般要根据女主人的生辰八字来看,有的朝阳,偏东-“布都”,有的朝水源处,偏南-“日俄”。凉山彝族谚语称“诺苏起于东方,迁徙向西方”。然后在建房的时候-起房盖屋都要选择吉日。
  (二)建筑特点
  1、居住形式
  彝族民居类型可分为瓦板房、土掌房、闪片房、垛木房等,大分散小聚居是其居住的主要特点。凉山彝族人喜温凉,恶酷热。所以一般居住在高寒地区,民间有俚语“诺苏瓦诺依”-彝人住高山。四吉村彝族传统建筑类型多为瓦板房和土掌房。当地彝族人善于将他们的居住环境和自然条件相结合。居住于高山,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方便就地取材建房。当地的瓦板房分为两种,一种是旧地主阶级富人居住的豪华房—搧架结构,另一种是平民家庭的穿斗承重结构。两种瓦板房的区别不是很明显,他们的坡屋顶都为夯土木结构,采用杉木作为木板盖房,生土作为外墙,唯一不同的在于内部结构:富人家用木拱架结构,而平民家较为简朴,仅仅用几根圆木柱及几根柱子简单搭接而成。土掌房又称为土库房,是一种土墙土顶的泥巴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都是平顶,都很结实。   2、结构形式
  彝族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建造艺术。四吉村彝族传统住房系土木结构,我们将谈到的屋内的拱架结构是一种木结构,俗称榫卯结构。这类结构多为彝族富人的豪华房,整个房屋的木结构由2700余部件组成,全用榫卯穿插搭接,纵横交错,梁架露明,十分严密。它利用杠杆平衡原理,从多个方向向中央层层挑出,减少室内主柱,增大空间跨度,既环保又实用且美观,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彝族民间有“榫卯结构越丰富越富有”之说。因为房屋所用的木架都是采用原木为柱为梁为横杆,天然的原木是极其昂贵的。房屋的屋顶不用瓦、草,而用木板铺上两层,下层铺满,上层则在两板处相砌处放一板。这种木板是用刀把杉木剖开,而不是用电锯锯开,以便雨水顺着木板纹路流下。并且在拼接木板时不用任何铁钉,只在木板上横置小木条,再用大石压覆在上面。因为木板起瓦的作用,故称瓦板。[6]
  土掌房是当地一种土墙土顶的民居,它的屋顶形式都是平屋顶。图墙体风干、晒干后,把已经加工好的圆木头架放到墙顶上作为房屋的主梁,再搭放一些横梁,接头处用已加工好的榫口一卡相接。其余的空间就平行搭放一些经过加工的厚薄均匀、表面光滑的木片、木板等,在它們之间的缝隙处用松枝或蕨菜枝等填塞充实,再铺上一层茅草,草上再敷一层红泥巴,经过捶实后,就形成坚实的平台土顶。用生土夯实过后,可以防止雨水渗透,起到瓦的作用。但是因为生土的平整、结实,所需的排水坡度比瓦板小,所以采用生土夯实。同时生土的隔热性能较强,在干热天气下,增加了房屋内部的舒适度。[7]
  在凉山边远彝区的民居大多是单一的空间,室内功能分布没有明确的界限,火塘兼有厨房的作用,火塘右侧是主人家睡觉和堆放杂物的地方,而左侧是牲畜圈,“人畜共居”的说法由此而来。在过去,彝族人为了抵御外敌,并且防寒保暖,大多数民居都修成单间单门,小窗或无窗。
  3、建筑色彩
  每个民族对不同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心里联想,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宗教信仰或神话传说,彝族人尊黑尚左,以黑为贵为美,黑色就被赋予了身份高贵和尊严、庄重的象征意义。另外四吉村的彝族人和大多数的彝族人一样,也偏爱红色和黄色。四吉村彝族对红色的偏爱源于对火的崇拜,红色象征着吉祥、热情;黄色象征着太阳、光明。[8]四吉村彝族民居建筑的外围墙的色彩是材料本身的颜色,土黄色-夯土的颜色,还有屋顶原木色和石块的青灰色。在装饰大门、栏杆、梁柱、房檐的穿枋时大多用红黄黑三色,还会有丰富的雕饰装饰。大门入口和屋檐是装饰的重点,一般会雕刻上日月鸟兽等图案;屋脊中部及其两端会有简单的起翘和起拱,像牛羊的角,彝族居民常在上面挂玉米、南瓜、辣椒等食物和农作工具。
  (三)现状
  目前四吉村彝族传统建筑保留的比较完整,居住形式和结构形式都符合彝族人的居住习惯和生活方式。全村70多户人家,基本上都居住在传统的彝族传统民居里,但还是不乏已经过修缮的;由于现在彝家新寨新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这里的传统民居将渐行渐远,面临永不复还的局面。
  三、四吉村彝族传统建筑保护的思考
  (一)彝家新寨新村建设
  2010年以来,凉山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新农村建设成为彝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彝家新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从2011年开始推进的农村住房改造工程,旨在为农民,特别是为彝族农户建起以砖瓦为材料,以四川汉式庭院为主要结构的新房,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近几年来凉山州完成了全州227个极度贫困村的新寨建设,建起了2000多个新村,实现了100多万人聚居。美姑县四吉村因属于极度贫困村,并且地理位置险峻,交通通讯等条件落后,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来完成。但基于此,四吉村的传统建筑文化也有机会被予以保留并传承。
  (二)美姑四吉村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性境遇
  目前,虽然凉山彝区的彝家新寨处处可见,一排排整齐划一,色彩琳琅满目。但却缺失了彝族民居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四吉村至今还保留着最为传统的瓦板房,即使有的居民修建了新房,但还是在旧址保留着原来的生土木结构的瓦板屋,新旧结合,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建筑民俗文化内涵的简单化
  彝族人的祖先崇拜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作用简单化。彝族传统民居是彝族人进行婚丧嫁娶的地方,祖先崇拜在这里承担了多种功能。但是现在一些地方只为了体现彝家新寨的彝族特色而忽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缩减中堂面积,将中堂设计为竖向的狭长空间,给彝族居民的民俗活动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9]建设者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能使房间整体布局能符合新村建设的标准,让其形式和汉式民居钢筋混泥土的砖房相契合,简单粗暴的忽略了彝族居民的传统信仰。
  2、建筑风格形式复杂化
  过去,凉山彝族的建筑风格是单一形式的,火塘兼有厨房的作用,人畜共居,而现在实现了人畜分居,厨房和中堂也分开了。彝族人最信仰与崇拜的火塘和中柱也不得不“移居”,很多居民家甚至没有了火塘的踪影,使得大多数民居的神龛都只能放在里屋靠客厅右侧的小角落里,完全失去了传统的信仰意义。现在很多人家用的都是国家新村建设补贴的电器设备,有的人家一年四季都闻不到烟火的味道。很多彝族乡民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了这种没有火塘的生活方式,煮饮用电锅,取暖用电暖,议事在客厅,既干净又便捷。但这也意味着彝族人对火塘崇拜的感知越来越淡薄,在不久的将来,火塘可能只会留在彝族人的记忆里。
  3、选址和形成聚居模式的矛盾化
  在过去很多凉山彝区的居民是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模式居住在通过风水选址而定的地方,现在受到新寨建设政策的影响,有的从高山搬迁到河谷地带,形成聚居的模式,有的从原址拆迁到其他指定地点。这是一种进步,但也是一种传统思想信仰文化的缺失。
  四、彝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性传承的几点建议
  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曾骄傲的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文化,我们的建筑也同样是最古老、最长寿的体系。”我们彝族传统建筑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新村建设过程中更不应该割断历史,抛弃民族传统文化,去追求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建筑形式。[10]有一位著名的外国建筑学家曾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建筑,不禁感慨道“我在中国看到的建筑基本只有两种:要么是模仿,要么是彻底破坏。”反思我们自身,以美姑四吉村为个例,我们应该怎样重拾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并想出相应的对策呢?   (一)树立以局部带动整体的传统建筑保护意识。以项目调研地凉山州美姑县四吉村为试点区,通过四吉村相关政府部门对此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制定合理可行的保护措施,在保留和修缮传统民居等方面提供专项的资金扶持。将四吉村建筑的风格、构造和内部的摆设按原样原状进行保护,尽量兼顾当地彝族居民的意愿,保持他们原有的日常生活状态,将其作为民族文化景观中的一部分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示。
  (二)在四吉村村里进行政策宣传,法规讲解和定期走访。了解情况,把握民心民意,提高本地彝族乡民对本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和文物的保护意识。鼓励居民参与,让其了解到:村寨民居与传统居民是不可分割的集合体,民居的主人是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最好的宣传者和诠释者。[]因此,在民居保护与改造过程中,应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得到当地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可以提高居民对保护传统村落的法律道德意识,以及对民居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同;使四吉村的彝族居民从村寨开发中获得经济利益,分享改造开发带来的实在成果。
  (三)联合四川省内或国内的艺术类专业院校、民族类专业院校的艺术、建筑、民族民俗等相关系部,在四吉村建立学术研究基地或写生实习基地,由此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引起各界的廣泛关注。
  (四)与美姑县旅游文化局的相关部门取得一致意见。在进行当地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时,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因为现实中因为资金不足而功亏一篑的建筑保护的案例不少。因此,在保护与改造民居时,除了利用政府主导资金外,可以引进市场力量的援助,将传统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把传统民居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和旅游资源加以开发。这样既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还有利于彝族传统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刘浩:《从彝族的风俗文化看彝家民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8月,第8期
  [2]张亢玉,杨显川:《彝族的建筑文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5期
  成斌:《凉山彝族民居》,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7年4月
  [3]陶立璠:《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100-102
  [4]高可,宋兆麟:《中国民族民俗文物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
  [5]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0
  [6]成斌:《凉山彝族民居》,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7年4月
  [7]李星宇,谢晓林:《浅析云南彝族民居的符号意义》,建材发展导向期刊,2015年,第13卷
  [8]马吉石子,刘艳梅:《凉山彝族新村建设中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住宅科技,2015年1月,48-50
  [9]毛矛,刘俸伶:《鄂西土家族村落传统建筑的保护研究—以舍米湖村和大路坪村为例》,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10]胡林波,张晨,吴忠军:《旅游背景下民族村寨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研究—广西金竹壮寨为例》,绿色科技,2010年10月,第11期
其他文献
有时候常觉得自己并不像个南方人,很多地方倒像是北方汉子。比如粗壮到没朋友的胳膊和腿,比如,不爱吃饭爱吃面。  高中的时候,学校食堂的面条较之寻常饭菜,可谓“人间绝味”。只可惜那时学业太紧,吃饭都要记得不能费时,而面条总是太烫,非慢品难知其味;那时一份简单饭菜不过五六块,一份面条起价便是八块,加蛋加菜,一餐能抵两餐价。因此那时吃面算是奢侈,要等天时地利人和,等有闲有钱,才能豪迈点一份面享受生活。  
期刊
【摘要】:对于“两学一做”,这是党中央作为治党的一项重要部署,对党的各项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党组织也要开展关于“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活动,还要做好职工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的竞争力凝聚起来,从而使其稳定、和谐的发展。而本文主要是对“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开展意义和开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措施  对于“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
期刊
【摘要】:大学生承载了社会和家长的很高期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学校的广泛关注,时代的需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对策,从而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策  前言:大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会面临很多新的问
期刊
【摘要】:英语教师在平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而且要教会学生写作方法,要引导有术,激发有方,让学生多写多练,这样学生才会在考试的写作中游刃有余。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错误;改进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题是初中生学英语过程中的绊脚石,学生很难得高分,很多学生感觉此类题太难,在写作时,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动词形式用不对,还经常写错单词。因此,书面表达可
期刊
【摘要】:《史记》是第一部有意识写侠的著作,最早开始为侠士立传,在表现侠义精神上最具代表性。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来分析这种侠与侠义精神。  【关键词】:《史记》;侠;侠义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着浓厚的侠义崇拜意识,自春秋战国以来,侠义之气一直绵延不绝。侠是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象征,侠义精神是民族生命意志的自然流露,人民群众对侠义精神有着很深的情感。  一、侠的总体特征  1.侠士普遍有着对平等的渴望,追
期刊
【摘要】:面对当前国内高校大学生自由观培育的困顿之势,重点在于重塑大学生自由观的理论系统,明确大学生自由观的理论来源和生成逻辑,厘清大学生自由观的基本内涵。找出困顿之因,是为了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能够针对性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落实对大学生自由观的培育及矫正。如此,本章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主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意义为依托,针对大学生自由观的误区与成因,探究大学生自由观的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
期刊
【摘要】:受目的语文化主导的教学理念影响,当前英语写作教学“母语文化失语症”现象严重,教师对母语文化引入的不足使得学生写作时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较弱。本文从不同文体写作角度如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输入进行了探索,旨在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热情,从而真正实现双语文化发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母语文化;目的语文化;英语写作;文体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
期刊
【摘要】:鄂伦春族音乐属于少数民族中最具特色的音乐之一,其中包含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本篇文章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特点来开展鄂伦春民歌教学,分析鄂伦春民歌创城的重要性和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少数民族地区人们重视鄂伦春民歌,让这种音乐永远流传下去。  【关键词】:鄂伦春民歌;地方性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一、鄂伦春民歌传承的重要性  音乐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自历史以来,音乐见证了民族文
期刊
【摘要】:克劳特—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画家,他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者、领导者和坚定不移的支持者。莫奈致力于大自然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莫奈善于运用了灵动的色彩来表现他的情感,巧妙丰富的色彩观念瞬间唤起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共鸣。通过对其一生的艺术风格构成元素的探究,揭示其对现代艺术作出的贡献,以此说明对莫奈的历史价值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印象派;莫奈;光与色;特色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学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当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歌唱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