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才立 将服务融入生命中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a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区服务的岗位上
  黄才立先生哭过,也笑过
  十多年的社区工作
  他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将服务融入生命中
  用心去付出
  他守护的是居民的生活
  也是自己的内心……
  破而後立 晓喻新生
  少年时期的经历对黄才立先生影响颇深,也许正因如此,才造就了一位十几年来任劳任怨、将青春奉献给社区的社区大管家。每次回想起那段经历,他总会庆幸自己在经过内心挣扎後,最终的选择於自己而言是正确的。
  尚在读中学时,黄才立先生就对社区服务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得益於他少年时的经历。1991年,年仅11岁的他随家人移居香港,就读於爱国爱港的汉华中学——这里培养了大批香港立法会议员、社区议员等爱国爱港人士,受他们的影响,黄才立先生在校期间就经常和同学们参加助学和服务活动。
  “以後我是不是也能做一名社区工作者?”怀着这个想法,黄才立先生考入香港中文大学,並选择了社工专业,之後考虑到社会学专业的视野更广阔,能帮到更多的人,随後报读了社会学专业。


  2002年,黄才立先生在毕业後怀着中学时就有的想法,来到社区。负责面试的叶国谦先生对他说:“如果是为了职业,大可不必做此行,如果真的想帮助他人,必须将服务当做一份事业来做。”这一席话儘管当时並未让他有太深的感触,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2003年,在经历过一次短暂的换工作後,黄才立先生更加明白自己适合什麽,越发懂得应该怎样去服务别人。
  破而後立,此时的黄才立先生才明白叶国谦先生当时话裏的意思,也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就是那种无私付出的快乐。於是,他重拾信心,辞掉物业管理工作,选择再次回到社区,这一幹就是十多年。“众裏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灯火阑珊处。就好像绕了一圈,最终发现还是社区服务最适合我。”
  服务中改变自己
  从刚开始的一个人做服务,到现在和社区的义工一起做服务,十多年的服务历程中,黄才立先生尝遍了当中的酸甜苦辣,他的人生也因此更加丰富,一步步走向圆满。“这段经历一直在提醒着我,不是因为自己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才坚持到现在,而是自己能从中不断收获到满足感。”


  众所周知,社区的工作非常繁琐忙碌,刚步入社区服务岗位的黄才立先生深有同感。逐渐地,他发现在这些繁琐忙碌的背後,也有着很多因素在影响着一个人的选择和判断。“刚开始的时候我明白他们需要的是什麽,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们。这对於我来说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成长。”作为政府和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樑,他们在做好两者之间沟通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犹记得2004年,刚到社区工作,房屋老化後的维修管理就是他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而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愈发严重,再加上房屋重建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这些年来,他们在房屋维修管理方面始终未敢懈怠,但是由於客观因素,仍不可避免问题越来越多。“问题既然出现,便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黄才立先生说。
  有时,也会面临一些误会与不理解,每当此时,他和同伴们唯有用全心全意的服务给予居民真诚的帮助,真正地为他们解决问题,用真心去换取居民的信任与真心,让整个社区更加融洽,让所有的问题得到更加妥善的解决。
  黄才立先生的用心服务也感染了周围的人,凝聚了一大批义工,他们中有的从曾经被助者变成了如今的助人者。这些年,大家相互陪伴,一起成长,齐心协力为社区。他们用自己的真诚支持着黄才立先生,为他助选,令他感动:“特别是在我选举失败後,他们仍然支持我,跟我说话,抱着我哭,这些都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场景。”


  一路走来,有过困难,但更多的是感动,因为他明白,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那颗服务的心。“随着服务的时间越来越长,与居民相处的日子越来越多,我更加清楚自己身上的这份责任,居民和夥伴们的信任赋予了我坚定的信心,让我继续走这条宽阔的服务路。”
  今天的黄才立先生正值风华正茂,与同龄人相比,他的身上更添一份成熟与稳重,遇事更加客观理性。他在这份长达十几年的社区服务工作中,全力以赴改善居民的生活,也在成长着自己。正如他所说的:“这份工作一直在锻炼着我的思维,和不同的人接触,会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服务者,不能只看到某一阶层的诉求,更应该在各种情况下全盘考虑、权衡利弊。”
  大事小事抓细节
  社区的工作,无论大小事情,黄才立先生都会尽心尽力,从方方面面做到最好。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从业十几年来逐渐养成的习惯。对於工作,他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




  在华富邨,每天清晨都会看到一群人在锻炼身体,在这个队伍中,有脚步轻快的年轻人,也有悠閒漫步的中老年人,甚至有拄着拐杖在後面慢慢行走的老年人。他们都是受黄才立先生的感召加入华富行山乐团後,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创办这个乐团,黄才立先生除了鼓励社区居民锻炼身体外,也在通过这个方式鼓励社区里的老年人多出来走走。在锻炼的过程中,他经常陪着老人们走在队伍的最後面,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情绪和生活状况。而在平时,不论多忙,他都会抽时间到社区里的长者家中坐坐。“我自己因为工作很少陪伴父母,所以我挺理解他们的,他们没有太多的诉求,只是需要有人多陪陪他们。”


  而華富邨最繁琐的工作要数房屋的维修管理工作。由於公屋区比较老旧,维修管理的工作比较多,每次都需要他们不停地跟进、不断地提醒才能达到效果。另外,维修承包商每两三年就会换一家,而每次的对接工作,也会带来不少的工作量。除此之外,黄才立先生还正在跟有关部门积极沟通,推动华富邨的重建工作。他说:“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会对社会长远稳定的发展有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一个基层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你的工作都毫无意义。”
  十几年的社区服务工作,黄才立先生帮助社区改善了许多,同时也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善,在未来,他希望能在个人发展方面有所突破,不管是竞选议员,去为居民转达更多的诉求;还是做完善服务的程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他都希望能夠为居民带去更多、更好的服务。

其他文献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是廖永通先生一直坚信的  他是天使投资人  更是连续创业者  他眼光独到,经验丰富,  以己之经验,助力青年创业  这是他在工作之餘的社会担当  他鼓励香港青年创业者把握机遇  积极融入国家之发展大局  这是他心中设定的大格局  连续创业,是一条绵延、没有终点的路  廖永通先生出生於江门新会,在澳门长大,读完中学後去了加拿大留學,毕业於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早在大
期刊
地处祖国西南的广西  物产丰饶、民风淳朴  是支援香港乃至广东省发展的大後方  地理优势加上文化相近  促生桂港两地频繁合作  香港广西贵港市政协同乡联谊会因此应运而生  黄志昌先生作为该会创办人之一  打造平台参与了众多工作  创造机会加强两地交流  开阔香港青年的眼界  助力广西青年的成长  让桂港两地的新生力量能相互学习、共创未来  今夕相比 显不凡前景  早在二十多年前,黄志昌先生因为工作
期刊
期刊
【黎拿嘉教授简历】1977年毕业於喇沙书院;1980年毕业於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系;1989年取得英国市场学硕士学位,其後完成工商管理博士学位;1994年投资及管理发电厂,参与解决内电力不足问题;2000年投身教育界,曾於香港大学、理工大学及浸会大学任教;2009年成立公益电视台,至今有数以百万计收视;2009至今担任马耳他爵士会(KMFAP)香港区團长、荣誉领事顾问及一级领事,南华体育会永远名誉
期刊
陈亨利博士  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名誉博士、第十三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当选人、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保良局历届主席会主席、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联泰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香港理工大学顾问委员会成员、香港浸会大学諮议会荣誉委员、香港纺织业联会副会长、陈守仁基金会副主席、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副主席。  前 言  陈亨利博士,出生於一
期刊
自2004年担任荃湾区议员起  文裕明先生便将自己  与荃湾紧密地联繫在了一起  十多年来,冬去春来  他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之工作原则,深耕荃湾,关注公屋等民生  旨在为居民创建一个更有希望的明天  扎根荃湾,服务荃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是我国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政策,尤其是将香港和澳门都纳入了国家发展的快车道,这对於我们香港青年的求学、就业、置业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随着
期刊
多人行走的道路  虽是宽敞,卻显得拥挤  鲜被踏足的地方  即便冷清,也不乏生机  曹斌先生事业的成就  源於当初转型的决心  他避开竞爭激烈的市场  选择含金量较高的产品  於行业之中开辟新域  为进取人生再铸辉煌  行业转型寻改变  今日香港的保险界,繁多的产品、数量递增的经纪人和代理人,让这个有限的市场趋於饱和,於是有不少人转向开发内地市场,力求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当竞爭白热化的今天,曹斌
期刊
生活有许多种  但最可贵的是用心经营的那一种  深耕保险行业  他用热情与专业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倾情社会事务  他用全心与全意履行好每一份责任  27年保险情,专业最可贵  从福建刚来香港那会,吴璇樑还是一个11岁的少年。然而,生活较早地告诉他如何去打拼,並承担起自己的人生。他记得,那时虽然大部分福建新移民都选择居住在北角,但父母因工作原因选择居住在屯门,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屯门,还属於比较落後
期刊
习洪拳之精要  固宗师之本流  传派系之本源  守门楣之荣光  锺情武学的张本良先生  一心致力发展岭南洪拳  高手如林的香港武林界  他用实力开创一片疆域  更努力立一座门派丰碑  高超武艺 历练而成  “洪拳的一代宗师有黄飞鸿,我们是黄飞鸿的第三代传人。”这是张本良先生在香港精武会中对自己的介绍。话语中,能看出他作为门派传人的那份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其身上相应的重任:“我的师公邓芳是洪拳宗师黄
期刊
1993年,他一手创下“吉尼佛”  这个唯一一个诞生於意大利的民族品牌  摄影包行业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最早的品牌之一  二十年品牌路  他取得两项国际PCT专利  两项发明专利  九项实用新型专利  共一百多项专利的成绩  产品畅销全球数十个国家  “立信”——以信立业  1993年,对於中国摄影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值得纪念和自豪的一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他们可以背上丝毫不逊色外国品牌的国产摄影包,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