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载交通影响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分析

来源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aiyizhizailiu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在重载交通影响下二级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统计了某二级公路的交通量,分析了沥青路面平直线、急转弯及长纵坡路段抗滑性能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二级公路日平均当量轴次为5108次,特大型货车比例达到了0.56,受重载交通影响,随着使用年限增加,在平直线、急转弯及长纵坡路段,沥青路面摆值和构造深度均逐渐下降,且使用年限越多,下降的幅度越大。平直线路段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相对平缓,急转弯路段衰减速度增加,是平直线路段的1.5倍左右,而长纵坡路段衰减速度最快,是平直线路段的2倍多,且服役两年后,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堤坝粗粒土控制灌浆柔性防护技术,具有提高工效、降低工程投资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依托岷江干流金马河新津段左岸堤防示范点开展粗粒土控制灌浆试验,通过系统分析钻孔、灌浆材料及浆液性能、灌浆工艺参数、灌浆防渗效果等数据,进而验证和完善粗粒体控制灌浆加固技术。结果表明:套阀管灌浆方法在砂卵砾石层堤身及堤基进行控制灌浆是适宜和可行的,在土体粒径较大的砂卵砾石层地段可顺利灌注水泥浆液;灌浆孔宜采用多排
冰凌堆积问题因危害严重、难以治理、成因复杂等原因成为我国冬季江河中极为突出的自然灾害。本文整理了近几十年来的河冰基础理论、冰情模型模拟、冰情观测方法、冰情预报方法的部分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冰凌研究亟待解决的技术与科学问题,初步展望了今后冰凌研究的发展趋势。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能力,以新疆尼雅水库为例,利用大型三轴仪进行动模量阻尼比和永久变形试验,分析筑坝材料的动力特性,并采用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和大工双曲线残余变形模型对坝体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砂砾料和过渡料的最大动剪切模量比堆石料高4%~11%,而堆石料的最大阻尼比比砂砾料和过渡料高4%~14%;心墙沥青混凝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随着围压和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地震动力反应时,坝体各方向最大位移、加速度和最大永久变形均发生在坝顶处,且顺河向最大位移为0.042 m,最大加速度为4.98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