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针对成分制备过程中导致血压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报废率。 方法 针对血站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成分制备过程中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预防血液报废的应对措施,比较实施预防措施前后的血液报废发生率。 结果 2012~2015年各年影响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其次为颜色异常、容量不足、破袋渗血及溶血;以2012年血液报废率1.78%居多,其次是2013年1.05%,2014年0.78%、2015年0.72%。实施干预措施后2014~2015年血液报废率为1.46%,实施干预措施前的2012~2013年血液报废率为2.76%,可见实施干预措施后效果较佳,可明显降低血液报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分制备过程中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应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从而达到降低血液报废率的目的。
  [关键词] 成分制备;血液报废;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6-18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blood pressure discarding in the process of component preparation,and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scrap rate. Methods The factors affecting blood discarding in the process of component preparation in Zhaoqing central blood station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analyzed.Measures to prevent blood discarding were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The incidence of blood reje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ain causes of blood discarding in the process of influencing ingredient preparation were fat blood,followed by abnormal color,insufficient volume,bleeding and hemolysis in 2012 to 2015.In 2012 the rate of blood loss 1.78% was the most,followed by the year of 2013 was 1.05%,in the year of 2014 was 0.78%,in the year of the year of 2015 was 0.72%.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in 2014-2015,blood rejection rate was 1.46%.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in 2012-2013 year,blood rejection rate was 2.76%.It could be seen that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is better.It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blood rejection rate,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main cause of blood discarding in the process of composition is fat blood.It should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staff,do a good job of propaganda,strengthen the quality management,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blood scrap rate.
  [Key words] Composition preparation;Composition preparation;Cause;Prevention
  隨著医学水平与医疗体系的发展及完善,血液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在临床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血液质量、安全输血等问题逐渐成为了国内外临床治疗关注要点[1]。因此,为了提升血液制品的临床效果,最大化利用血液资源,血液成分制品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血液的日常供给均是由市中心血站完成的,随着用血量的不断增加,供血紧张的情况逐渐出现,另外溶血、脂血及破损渗漏等原因也会对造成血液报废的情况,加重血荒[2]。因此本研究针对2012年1年~2013年12月成分血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给予有效的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期能降低血液报废率、缓解血荒,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均来自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血站所提供的的无偿献血者,年龄20~56岁,依据《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行体检初筛合格后献血[3],献血量200~400mL。材料:热合机、多联袋、无菌接驳机、离心机、一次性病毒灭或滤器等。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集全血后需将其置于(4.0±2.0)℃的低温冰箱中进行保存,依据血液成本制备相关SOP进行血液分离制备,对血液制备过程中报废血液进行记录及隔离,行进一步处理。
  1.2.2 干预方法 (1)血站应及时将报废信息进行反馈,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征询及体检,做好相关知识宣传,并通过采血前咨询工作进一步进行筛选,降低血压报废率;(2)在采血前及采血过程中应加强对于献血者的引导,提升其责任心,并同时提升采血工作人员技术。(3)在实际工作中应提高质量意识,保证操作的规范性;(4)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程序,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另外成分科应避免空心杯内口腔的情况,保证离心杯的对称平衡,血袋装入离心杯时需对血袋导管做好处理,定期维护校准离心机。
  1.3 血液报废评价标准
  依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判定[4]:(1)脂肪血:通过肉眼观察明显可见血浆层浑浊现象,且不透明,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种情况,其中中度及以上便可视为脂肪血。(2)溶血:通过肉眼观察明显可见血浆为淡红色,或将血袋垂直静止放置24h后观察其上清液依旧为红色,若肉眼难以判断准确,则可行血浆血红蛋白实验,当每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0.72g时,便属于溶血。(3)容量不足:对其重量上称检查,若容量与标示量之间差别高于10%,血液则报废。(4)颜色异常:正常血浆颜色为淡黄色,若肉眼观察可见明显颜色差异,如草绿色,则视为报废血液。(5)血袋破损渗血:观察或擦拭血袋表面,检查是否存在漏液现象,或离心过程中发现离心杯中存在渗血,或血袋近端配血管处存在热合不严渗血的情况,必要时可适当挤压检查。
  1.4 观察指标
  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各年不同血液制品报废情况、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原因;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前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与实施干预措施后的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血液報废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不同血液品種报废结果分析
  各年不同血液品种报废结果,见表1。
  2.2 2012年1月~2015年12月各年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2012年1月~2015年12月各年影响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其次为颜色异常、容量不足、破袋渗血及溶血;以2012年血液报废率1.78%居多,其次是2013年1.05%,2014年0.78%、2015年0.72%。见表2。
  2.3 干预前后成分制备血液报废情况
  实施干预措施后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血液报废率为1.46%,实施干预措施前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血液报废率为2.76%,可见实施干预措施后效果较佳,可明显降低血液报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血站血液报废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检验不合格报废、成品库报废及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本文针对成分研究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5年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率处于0.72%~1.78%之间。针对血液品种对2012~2015年各年不同血液制品报废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以血浆报废率最高,其次是红细胞、冷沉淀及全血。通过分析,影响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为脂肪血,其次是容量不足、破袋渗血、颜色异常及溶血。通过上述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导致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原因主要如下:(1)出现脂肪血的原因为多数初次献血者了解的献血方面知识相对较少,在献血前进食了较为油腻、含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属于宣传不到位造成的[5];另外出现脂肪血还与血脂代谢功能存在一定的关系。造成血浆颜色异常的原因为献血者所服用的保健品或其他药品造成的[6-7]。(2)出现容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为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因为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其次是献血者存在睡眠不足、血管条件不好及采血工作人员技术欠佳等因素导致采血不通畅[8];另外不足量血所分离的血浆其所含保养液枸杞酸盐量较多,在临床应用后容易出现输血反应,所以该类血浆应该报废[9-10]。(3)出现溶血的原因为采血及成分制备时未将血液与保养液进行充分的混合,或滤器存在质量问题[11-12]。(4)出现破袋渗血的主要原因为热合不严或仪器设备造成[13-14]。本文通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后,给予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施干预措施后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血液报废率1.46%与实施干预措施前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血液报废率2.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成分制备时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较多,需加强采血、供血环节的质量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工作人员技术等,做好预防措施,方可降低血液报废率。
  [参考文献]
  [1] 邓琼,张素芳.成分制备时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0):974-975.
  [2] 张捷.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151-152.   [3] 陈小嫄.研究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9):1261-1262.
  [4] 张翙.非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统计与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60-2761.
  [5] 刘英.成分制备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106-107.
  [6] 田莉.遵义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3):338-340.
  [7] 王玉红.成分制备产生溶血血浆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2):117-118.
  [8] 杨红梅,张建伟,蒋国新等.血液制品中非正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1):104-106.
  [9] 唐泽萍.成分血液制品报废原因分析[J].國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2,35(3):208-209.
  [10] 李淑清.细节管理用于血站成分制備工作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148-150.
  [11] 帅友碧.重庆市血液中心成分血报废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3(17):2218-2219.
  [12] Tonderai Mapako,David A,Mvere,et al.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prevalence,incidence,and residual transmission risk in first-time and repeat blood donations in Zimbabwe:implications on blood safety[J].Transfusion: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2013,53(10):2413-2421.
  [13] 单晓丽,宋毅,白雪莲,等.血液成分制备环节血浆报废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2):104-105.
  [14] 王菊梅.标准采集量浮动范围内血液的再利用[J].甘肃医药,2016,35(12):927-929.
  (收稿日期:2017-02-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应用心理干预联合有氧运动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15年4月~2016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乳腺癌患者,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心里干预和有氧运动等康复护理。记录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SAS、SDS、患肢肌力、ROM、肺活量及生活质量状况等。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討微创手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其中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传统手术治疗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年和2年后肿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 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肇庆市中心血站2012年1月~2016年12月冰冻红细胞报废的原因,寻找减少血液报废的途径,在确保血液安全的基础上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方法 对本站2012年1月~2016年12月冰冻红细胞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2年1月~2016年12月制备冰冻红细胞共288.5U,报废总量为23.5U,报废率8%,其中离心破损14U,占60%,其次热合口裂开8.5U,占36%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经鼻内镜开放性鼻泪管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搜集鼻泪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住院接受改良经鼻内镜鼻腔-鼻泪管造口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共32例(32眼)纳入研究。 结果 术后随访32例(眼)手术患者6~12个月,平均(6.1±2.7)个月,治愈26例(81.25%,26/32眼);好转4例(12.5%,4/32眼);无效2例(6.25%,2/32眼),总有效率为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择期手术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乳腺癌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肿瘤复发及转移率进行观察及比较。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清除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對于肾衰竭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于2015年1~10月间收治51例肾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于2015年12月~2016年9月间收治5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定期血液透析治疗,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用药治疗及护理流程,为研究组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总结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经护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 2012年 1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 例消化道 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结果5 例消化道 GCT 患者中,食管 GCT4 例(其中1例合并早期食管癌),盲肠 GCT 1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或无消化道症状,均行术前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黏膜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丙戊酸对HL-60/HT细胞P27Kip1的影响。方法 建立白血病耐药细胞株HL-60/HT,MTT法检查丙戊酸作用前后细胞增殖情况及对Ara-c耐药性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HL-60/HT细胞P27Kip1、P170的表达。结果VPA能增加HL-60、HL-60/HT细胞P27Kip1的表达水平(P0.05);Ara-c不能影响HL-60、HL-60/HT细胞的P
期刊
[摘要] 目的 运用条形码技术对病案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了病案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方法 借助计算机设计并制作条形码标签及结构系统,将条形码技术引入到病案回收、质控、编码、录入、归档、借阅等病案工作流程。 结果 条形码技术的使用,大大的节省工作时间与劳动力,病案管理的工作得到有效的提高。 结论 条形码技术有效地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病案信息内容更能满足需求,为课题研究者提供了便捷,大大提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并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予以参麦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临床中长期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予以参麦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和ISOA评分进行比对,并在治疗结束后半年、1、2年随访,对复发率进行比较。 结果 治
期刊